齊張昕
有人說,中華民族的歷史,猶如浩瀚的宇宙般深邃,而照亮它的,是繁星般耀眼的古詩詞文化。我想,若能在最當逢的時候,伴一盞香茗,靜下心來細細體悟古詩詞中一聯(lián)一闕的細膩,便是“最美的遇見”吧。
唐朝,是一個詩星璀璨的時代,它孕育了數(shù)以萬計的詩文。我迷戀于王維、孟浩然的詩畫田園,也向往著高適、王昌齡的邊塞風光;我折服于詩仙李白的浪漫不羈,更景仰詩圣杜甫的家國情懷……而追溯前源,最初得我心的,卻是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猶記得七年前的一個春天,我與此詩的初次相識……
那是一個初春的清晨,我與父母來到了煙雨朦朧的江南古鎮(zhèn)。我手中撐著一柄蓮紋油紙傘,漫步在青石板鋪就的深巷里,鼻息間彌漫著泥土與晨露混合的清香。岸邊橋旁,柳芽兒初綻,嫩綠似真似幻,叫人身心舒暢?;仨b望處,一片煙雨迷蒙……落腳處是一家極仿古的“客?!?,每一間廂房里都掛著一幅字畫。我的房中赫然掛著一幅行書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我反復吟誦,不禁暗暗驚嘆著:這韓愈究竟是何方高人,詩中描寫的不正是我今天看到的情景嗎?他怎么能將這般柔媚的初春之景刻畫得如此精妙!且不說這新穎精巧的角度,深遠綿長的意境,單是那清新質(zhì)樸的語言,就足以讓人唇齒留香了。
我激動地奔到窗前,細細欣賞著無邊的春色。酥油般的細雨滋潤著破土不久的草芽兒,果真是“草色遙看近卻無”??!那一抹淡淡的綠,好似耳邊飄過淺唱著的吳儂軟語,隱隱約約,又好似作家筆下數(shù)不盡的相思情愁,點點留痕。詩人沒有畫筆,但他用詩的語言描繪出這似有若無的色彩,就是畫家也未必能及呀!我仿佛看見了千年前的那個清晨,詩人為邀友人張籍一同游春卻未得,不免悵然。乍見些許春光,難掩內(nèi)心喜悅,揮毫潑墨,寫下這千古名句:“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千年前,詩人遇見了春天;而這一天,我遇見了詩人。那一刻,我心曠神怡。
我曾無數(shù)次暢游詩海,也曾無數(shù)次沉迷于它的浩瀚,但我卻從未忘卻初心——在那個春雨迷離,春草初生的季節(jié),遇見你,遇見最美的春天。
【評點】
本文以詩意的語言,敘寫了七年前在旅游途中邂逅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的經(jīng)過,真摯地表達了“遇見最美古詩詞”“遇見最美的春天”時的欣喜之情。小作者對詩句理解準確,描述細膩生動,語言清新淡雅,文章充滿詩情畫意之美。 陳 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