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倩
(河南大學外語學院 河南 開封 475000)
從「すみません」看日本的道歉文化
李 倩
(河南大學外語學院 河南 開封 475000)
「すみません」作為日常禮貌用語與日本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在日語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袱工撙蓼护蟆惯@句話在漢語中被譯為“對不起”,而根據「すみません」的實際使用情況來看,日本人不僅在表達歉意的時候,在喚起他人注意力,在向聽話人表達請求時也經常使用這句話。
對不起;多重涵義;道歉與感謝;過度道歉
(一)「すみません」的由來
「済む」的意思是“人的行為完了;事態(tài)解決”,也有“過得去;心滿意足”之意?!袱獭故潜磉_否定含義的「ず」的連體形。動詞「済む」和助動詞「ず」共同構成「すまぬ」這一詞形,將「ぬ」替換為表達否定含義的「ない」,就變?yōu)椤袱工蓼胜ぁ沽恕!袱工蓼胜ぁ沟牧x素有三個,分別是:一、向對方表達歉意,意義相近的表達有「ごめんください」「申し訳ありません」「お詫びします」;二、事物未能最終解決,類似表達有「決まらない」「決著しない」;三、由于做了不好的事而對對方抱有歉意,類語有「申し訳ない」「面目ない」?!袱工撙蓼护蟆故恰袱工蓼胜ぁ沟泥嵵乇磉_,在表達方式方面,通俗點會說成「すいません」;在意義方面,是在向對方表達歉意、感謝、請求之際使用的語言。例如:「ご迷惑をおかけしてどうもすみませんでした」「すみません、閲覧室は何階ですか?」「すみません、これを預かってください」。從「すみません」的意義層面上考慮,在表達感謝的時候也使用含有道歉含義的詞,這對于中國人來說可能有點難以理解。但從「済む」的同源語[澄む」這一詞的意義來說明的話,就便于理解了。「澄む」的意思是“澄澈明亮”,在向對方表達感謝的時候,“無以為報感到十分抱歉”“自己的心怎樣也無法澄澈安寧”。
另外,「すみません」的變形是「すいません」,關西發(fā)音為「すんません」「すんまへん」,這與音變有關,這里不再做深入研究。
(二)「すみません」的意義及使用情況
中國將「すみません」簡單地譯為“對不起;謝謝”,以漢語為母語的日語學習者在初學之時,只了解其是道歉用語,但伴隨學習的深入,我們知道了不只在道歉的場合,在表達感謝的時候,在傳達請求的情況下,都可以使用「すみません」。「すみません」的意義豐富,使用時的意義差別也很微妙,那么究竟在哪些情況下,怎樣使用「すみません」呢,我們在下文對此進行詳細分析。
根據「すみません」的實際使用情況,我們將其意義分為以下四種:
1.打招呼時
例1:緊急情況時誰か?誰か?すみません!(有人在嗎?有人在嗎?)
在這里不對「すみません」進行直接翻譯,而是加上「誰か?」,表達「誰かいますか?」的意義。在沒有特定聽話人的情況下,說話人將「すみません」作為打招呼時的用語使用。
例2:あのう、すみませんが、今何時ですか?(你好,請問現在幾點了?)
在有特定聽話人的情況下,說話人用簡單的「すみません」來引起對方的注意,以開啟話題使談話順利進行下去。
在以上例子中,「すみません」作為打招呼的用語被使用。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用法一般用不不太熟識的人之間,關系較為親近的人并不使用這種表達。
2.對方表達感謝時
例1:すみません、おかげさまで助かります。(謝謝,多虧了您,真是幫了大忙!)
例2:家へ帰る途中、道を歩いていたら、前方から女の子が自転車で通ってきた。私は脇によって立ち止まった?!袱工撙蓼护蟆工榷Yを言いながら、彼女はとおりすぎた。(回家路上,我正在路上走著,對面有一個女孩騎著自行車過來了。我站在旁邊給她讓路。她一邊說著“謝謝”,一邊從我身旁騎過去了。
在前面的例子中,當說話人從對方那里得到關照或恩惠時,用「すみません」這一禮貌用語來傳達對對方的感謝。在地鐵里別人給自己讓座時,從別人那里借到什么東西時,日本人總是把「すみません」掛在嘴邊。為何表達歉意的詞同時也能被當作表達感謝的話呢?這與日本人的心理因素有很大關聯。日本人善于體察對方的內心,共感很強。對方站在自己的立場上為自己考慮,給予自己方便,在感謝對方好意的同時又擔心會給對方照成某種程度的負擔,因而內心不安,所以說出了「すみません」這句包含歉意與感謝的話。另外西村啟子也指出,「すみません」原本作為道歉用語是從江戶時期開始的,在幕府時代末期至明治初,才開始作為感謝語被使用。
3.向對方表達歉意時
例1:駅まで迎えに來てくれた石塚さんは、少し照れながら開口一番「遅くなってすみません、今日は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とあいさつ。(到車站來接我的石塚先生一看到我,就不好意思地打招呼說:“我來晚了真是不好意思,今天還請多多關照?!?
例2:本當にすみませんでした。とんだことを起こしました。(不好意思,弄出了這樣的大麻煩。)
前例中對對方做了不好的事情或造成不良影響時,不說原因而是直接道歉,這正是「すみません」的典型用法。由于自身原因造成對方的麻煩時,為了表達自己的歉意以及平息對方的怒火,人們會使用表達歉意的話。在日本,直接干脆地道歉被認為是最好的,在事實已經造成的情況下,尋找理由或說明客觀狀況只會給人誠意不足的印象。當然,在中國,道歉的人在說“對不起”的時候解釋一下原因,以此來說明自己并非本意,這是適當的。這也是中日文化差異在日常的體現之一。
(一)漢語中「すみません」的對應語
日語中的「すみません」是道歉用語,同時也包含感謝、詢問、請求之意。與日語相比,漢語中像「すみません」這樣一詞包含多重含義的還是比較少見的。在漢語中「すみません」一般被譯為“對不起”,考慮到「すみません」一般在上述四種場合中使用,我們來具體說明其所對應的漢語意義。
在引起對方注意的時候,「すみません」沒有具體意義只是單純的寒暄語,可以譯為“你好”。
在表達感謝時,「すみません」可以譯為“謝謝”。
在拜托對方的時候,「すみません」可譯為漢語中的“請,勞駕”,這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中國人對“責任”非常敏感,在并非自己的責任時不會使用道歉語。在拜托對方比如希望對方為自己讓路時,日本人會使用「すみません」,但中國人會用“不好意思”這樣的詞來表達感謝與輕微的歉意。
在道歉的時候,「すみません」可以譯為“對不起”。由于日語有著復雜的敬語體系,日本人在道歉時,由于年齡、性別、親疏、場合的不同所使用的語言也不盡相同。對親近的人會使用帶有親近感的「ごめん」,一般情況下會使用「すみません」,而對需要尊敬的人則會使用「大変申し訳ございません」這種更慎重的語言。在中國,道歉的時候說話人用慎重的態(tài)度說出“對不起”時,就代表有承認錯誤,承擔責任的意識了,因此一般都使用“對不起”來表達自己的歉意。
(二)「感謝+お詫び」
基本上,“說話人的過失”+“聽話者的負擔”一旦成立,就會誘發(fā)道歉。“說話人的利益”+“聽話者的好意”一旦成立,就會誘發(fā)道謝。因此“感謝”+“道歉”這一語言表達是相對特殊的。日語中的「すみません」在表達感謝的時候也能使用,實際上,漢語中也有在表達感謝時使用的含有歉意的詞。但中日兩國在具體情況下使用的“感謝+道歉”表達還是有微妙差異的。
在表達歉意時不使用表達感謝的詞,在表達感謝時使用含有歉意的詞,這是中日兩國的相同點。在中國,在表達感謝時雖然使用含有歉意的詞,但一般會用“不好意思”,該詞的道歉度數低,使用頻率也低,更接近于一種禮貌的寒暄;而在日本,在感謝時使用道歉表達非常多且常見。與中國人相比,日本人有更強烈的抱歉心理。這是兩國的不同點。
為何日本人會有這樣一種心理呢,我們來簡單分析一下。
本尼迪克特認為:“這表達了一種事物未完結的意義。也就是說我接受了對方的恩惠,但在現代的經濟組織之下,我未能償還對方的恩情,因此站在我的立場上內心難安。”馮福榮認為:「すみません」向對方傳達了這樣一種情感——充分理解了對方的好意,以及對對方造成的困擾,明白這并非理所當然之事。也就是說感謝時使用的「すみません」充分體現了日本特色:設身處地為他人考慮。
(一)日本使用「すみません」的文化心理
日本語言學家森田良行在《日本的視點》中這樣寫道:“語言是產生它的社會文化,離開文化視點來談語言,便無法看懂真正的語言?!狈治稣Z言行為,便能明白其所包含的文化心理。
日本人自古居住在島上,四面環(huán)海,雖有富于變化的山河,但也免不了要在有限的土地上尋求生存之道。居住在這個島國上的人為了平穩(wěn)度日尋求著與他人和平共處的生存方式。日本人不主張自我,而是重視他人之口,他人之目,有著看重義理與人情的風尚。在這種社會心理之下,為了緩和緊張的氛圍、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日本人無意中形成了說「すみません」這種寒暄用語的語言習慣。很多情況下日本人都會先使用「すみません」來緩和氣氛,再說出自己想說的話。日本人在一天中,會說到及聽到無數的「すみません」。日本社會「すみません」的使用頻率之高是毋庸置疑的,甚至可以說不說「すみません」就很難在日本社會中生存下去。
另外,在日本人的意識中,講理由是沒有認識到自己錯誤的強詞奪理,主張自己總是正確的人是利己且不體面的。對意識到自己責任而果斷道歉的人不再進行過多指責,這一認識也根植于日本人的心底。因此日本人也總是將「すみません」掛在嘴邊。
(二)“經常道歉”現象
如今,從來都禮儀端正的日本人經常被他國認為是“經常道歉”的國民。日語中的微妙情緒很難被直接翻譯出來,比如「すみません」就總是被譯為“對不起”、“sorry”,日本人無論在道歉還是感謝的時候都說「すみません」,這很難不給外國人留下“總是在道歉”的印象。另外,不論具體情況如何,很快且總是說「すみません」,這種道歉也難免給人一種只有形式而不是真心話的感覺。
不僅是外國人,連日本人自身也在批判這種“經常道歉”的現象。外山ゆひら在『「すみません」を言い過ぎる人、言わない人』中指出,被指為“經常道歉”的日本人,有一種“過度道歉”的性格。這種情況下就要考慮心理方面的因素:即過度扮演“好人”,害怕被批判,附和他人。有這種傾向的心理,其實就是弱化自己的責任、迎合對方的想法。他認為過度道歉其實反而會失去對方的信任。
日本人在很多場合下使用「すみません」以保持一種圓滿的人際關系。我們日語學習者為了確保與日語母語者的順暢交流,也有必要了解并掌握「すみません」的多義性。另外,從中日道歉文化的差異來看,異文化背景下的諸國間的交流也有引起各種誤會的可能性。語言的含義與文化的差異對于國際交流來說也是難點,若不重視這一點,就很難實現異文化背景下諸國人之間的相互理解及共生。日語學習者從語言這一角度出發(fā),以順暢交流為目的來理解語言背景下的文化心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1]王秀文.「すみません」考[J].日語知識,2006(3)
[2]孫滿緒.日語和日本文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3)
[3]馮福榮.日本語學習における母國の文化·習慣の影響について[C].1993
[4]濱屋方子.「すみません」の多義性について[J].日語知識,2007(7)
[5]森田良行.日本語の視點[M].創(chuàng)林社.1983
李倩(1993-),女,漢,河南省項城市,研究生,河南大學外語學院,日語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