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澤民
中年衰與盛
◎ 余澤民
我不久前回國,一位昔日的好友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問我:“你改變主意啦?”
“改變什么主意?”我被問得莫名其妙。
“當(dāng)初你不是說,活到50歲就自殺?”
朋友記得沒錯,80年代我讀書的時候確實這樣說過,而且不止一次。想來那時自己的腰圍只有二尺一,俊俏不輸小虎隊,享受著青春和生理的燃燒,距離衰老還太遠,遠得從未具體地去想。
到了現(xiàn)在這個年齡,我必須承認身體功能走下坡路的事實,也明白焦慮于事無補。應(yīng)對生理的衰,該采用心理的盛。鮑勃·迪倫缺席諾貝爾獎頒獎典禮,摯友、搖滾桂冠詩人帕蒂·史密斯代為領(lǐng)獎,演唱了鮑勃·迪倫的經(jīng)典名曲《暴雨將至》。演唱中她一度忘詞,請求道:“對不起,我太緊張了,我們可以重新來過這段嗎?”臺下掌聲雷動。
看第一遍時,我的鼻子酸了。后來連看數(shù)遍,我哭得淚流滿面。中年之后,我大概從來沒這樣哭過。并不是傷感,而是感動。我感動于70歲的歌者始終如一的真誠,見證了努力成長賦予年齡以如此的美好。這種鎮(zhèn)定與羞澀、坦然與緊張、自信與敬畏的復(fù)雜氣質(zhì)凝聚成一種超越青春的力量,這種力量只有在這樣的年齡才有資格擁有。
從浴缸里出來的時候,我懷著強烈的渴望:鎮(zhèn)定地成長到帕蒂·史密斯的年齡,看自己的生命能沉淀下什么。
(摘自《中國新聞周刊》2017年第4期 圖/千圖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