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會 王輝
(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 江蘇南京 210038)
特殊教育學校教師論文寫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基于近十年來中國知網(wǎng)(CNKI)中的文獻分析
孫會 王輝
(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 江蘇南京 210038)
近年來,隨著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不斷推進,特校教師越來越重視科研活動及論文發(fā)表。文章通過搜索中國知網(wǎng)(CNKI)近十年來刊發(fā)的特校教師的文章為樣本,通過分析、歸納概括其稿件的質量和特征,從中發(fā)現(xiàn)特校教師論文寫作中存在的選題不當、學術性和創(chuàng)新性不足、行文缺乏規(guī)范性等同質性問題,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探討并相應提出了提升特校教師科研論文寫作水平的策略。
特殊教育學校教師;論文寫作;問題;策略
特殊教育的發(fā)展需要高素質的師資,加強特殊教育教師隊伍建設,提升特殊教育教師專業(yè)化水平是特殊教育領域一直在努力和推進的重要事項。近年來,隨著教育部相關政策文件的頒布,各地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特殊教育學校亦已意識到教師專業(yè)化水平的重要性,在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師專業(yè)化水平的發(fā)展過程中,本著“科研興教,科研興校”的發(fā)展戰(zhàn)略,通過評價機制、獎懲制度等各種方式鼓勵教師參與到科研工作中,試圖通過科研課題研究、學術論文撰寫等途徑來解決教育教學實踐問題,提高教學質量。因此,近些年來,特殊教育學校教師(以下簡稱“特校教師”)的論文猶如井噴般涌現(xiàn),通過各級各類論文征集評選、內刊交流、公開刊物發(fā)表等途徑,特校教師的論文寫作、發(fā)表呈現(xiàn)一片繁榮景象。然而,仔細研讀這類論文就不難發(fā)現(xiàn)熱鬧繁榮背后所存在的問題。本研究以中國知網(wǎng)(CNKI)近十年來刊發(fā)的特校教師的文章為樣本,通過分析、歸納概括其稿件的質量和特征,從中發(fā)現(xiàn)特校教師論文寫作中存在的同質性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進一步提出解決策略。
在社會科學領域,人們通常把表達科研成果的論文稱為學術論文。學術論文具有四大特點:學術性、科學性、創(chuàng)造性、理論性。[1]本文是基于學術論文的規(guī)范標準,運用內容分析法,在中國知網(wǎng)(CNKI)中以“工作單位”為檢索項,分別以“特殊教育學?!薄疤厥饨逃行摹薄懊@?!薄懊ば!薄芭嘀菍W?!睘闄z索詞,檢索2006—2015年第一作者為特校教師的論文,共檢索出文章3277篇。除去教學隨感、札記、訪談、散文小品、信息動態(tài)、廣告宣傳等明顯不屬于論文范疇的文章(670篇),以及除去中文核心期刊、CSSCI收錄期刊(180篇),作為樣本分析的文章共2427篇。
需要說明的是,樣本檢索中,存在特殊教育學校概括不全的現(xiàn)象,因其學校名稱不具有典型性,超出了設定的幾個檢索項,但也是極少量的,故不計。除去180篇核心期刊和CSSCI收錄期刊,考慮到這些期刊所發(fā)文章質量相對較高,且數(shù)量較小,不能代表特校教師論文寫作的平均水平。因而,只選取普通期刊作為分析樣本,較能代表和反映出基層特校教師論文寫作中的原生態(tài)問題。
(一)選題不當。選題,即確定論文“寫什么”,是對通篇論文研究方向的確立。只有準確地選定方向,才能進行標題的確定、論證角度的選擇、材料的取舍以及篇章內容的組織安排,只有確定“寫什么”,才能確定“怎么寫”。因而,恰當準確的選題是論文寫作的重要前提。從樣本分析中可見,特校教師在論文寫作中,對選題的把握還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選題大小適度問題、選題新舊適宜問題、難易擅長問題等。
1.選題較寬泛。很多特校教師的論文選題存在過大的現(xiàn)象,選題過于寬泛,致使文章架子大,內容空洞,與自身工作不符,致使論述難以集中。如,《聾校語文教學創(chuàng)新研究》《以信息化帶動特殊教育的現(xiàn)代化》《淺談理想化的特殊教育》等等。這些選題都較為寬泛,空洞不實,沒有問題意識,因而,論述難以深入細致,均淪為泛泛而談,缺乏實質的內容。
2.選題較陳舊。選題陳舊是特校教師論文寫作中非常突出的現(xiàn)象。如,關于特殊教育學校課堂有效性的問題:《走進‘有效’的培智數(shù)學課堂》《如何提高聾校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如何創(chuàng)建高效聾校語文課堂》;關于信息化手段在特殊教育學校課堂教學中運用的問題:《信息技術:有效課堂的助推器》《活用信息技術提升課堂品質》《淺談信息技術在培智課堂中的應用》;關于聾生閱讀和寫作的問題:《發(fā)展閱讀能力提高聾生書面語能力》《聾校語文閱讀教學應植根于生活之中》。這些都是特校教師論文寫作中老生常談的幾類問題,也是在特殊教育學校教育教學中切實存在的問題,盡管一再被關注和論述,卻鮮有新觀點、新見解出現(xiàn)。事實上,提倡選題新穎,并非是一味地追趕潮流熱點,選擇自己一知半解或沒有條件和能力研究的問題,而是基于自身的理論和實踐經(jīng)驗,選擇前人沒有發(fā)現(xiàn)和研究的問題。當然,很多“老題”也值得被關注,但選“老題”需“新作”,盡管是老題目,能從中發(fā)現(xiàn)新問題,采用新的角度論證,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這樣的選題也是很有價值和意義的。
3.選題非自己擅長的領域。論文的選題還需要與自身的知識結構、能力水平、專業(yè)所長相吻合,若選擇了非自己擅長的領域,超出了自身所能掌控的范圍,往往導致論述流于表面。如:《突破跨越發(fā)展——關于特殊教育發(fā)展的建議》《聾教育與培智教育均衡化發(fā)展初探》等。從選題上看,這些均為特殊教育領域較為宏觀的、政策性的問題,可以作為特殊教育管理者或高校研究學者的科研項目。作為特校教師來說,顯然超出了他們的研究視野和寫作能力范圍。因而,論文中的論述也僅僅是浮于表面的泛泛而談。
(二)學術性、創(chuàng)新性不足。創(chuàng)新性是學術論文價值的最重要、最核心體現(xiàn)。國家標準GB7713-87《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的編寫格式》中明確提出:學術論文應提供新的科技信息,其內容應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發(fā)明、有所創(chuàng)造、有所前進,而不是重復,模仿、抄襲前人的舊作。[1]這充分表明學術論文的研究內容重在創(chuàng)新。
1.文獻資料搜集不足,缺乏對已有研究現(xiàn)狀的了解。由于專業(yè)書籍以及期刊資料的匱乏,很多特校教師對當前特殊教育領域研究的熱點問題了解得不夠全面和深入,且對怎樣收集資料并不了解,缺乏文獻檢索的途徑和方法,僅知道通過網(wǎng)絡搜索,很少使用專業(yè)數(shù)據(jù)庫進行文獻檢索。在樣本分析中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教師的論文中看不到文獻綜述的影子,在其論文寫作的構思過程中,文章所搭建的理論框架和綱要往往只是本學科領域的常識性內容與自己教學實踐中的經(jīng)驗產(chǎn)生了某種契合,加上自己的理解和領悟而成文。由于不了解已有的研究現(xiàn)狀,既不知前人已做了什么,也不清楚本學科領域的研究展望,以及還有哪些問題有待繼續(xù)探討。這樣的文章,并未有新的角度,更沒有突破和創(chuàng)新。
2.專業(yè)理論儲備不足,缺乏理論提升。學術論文話語的高度抽象方式、敘述結構模式、論點論據(jù)的嚴密邏輯等,是大部分特校教師非常缺乏的知識。從樣本中可見,大部分特校教師的論文寫作,普遍存在缺乏理論立足點,大都為經(jīng)驗總結式,有課堂實錄,有基于教案修改成文,有工作報告式的,也有講話稿等等。也有一些教師有意識地運用一些專業(yè)性較強的教育理論和概念術語,往往流于表面,缺乏深入地理解和分析,造成很多特殊教育專門術語應用的膚淺化,甚至出現(xiàn)概念性的錯誤,以及對一些理論、原理、觀點的片面理解等現(xiàn)象。對特校教師而言,日常的教學經(jīng)驗和感受很寶貴,可以作為科研的起點,以此作為論文寫作的切入點,運用扎實的理論素養(yǎng),結合教育教學實踐提出問題或假設,通過資料搜集、閱讀思考進行嚴謹?shù)乃急妫瑢栴}進行分析論證,可以引出更深入的思考。
3.缺乏研究方法,不了解特殊教育研究過程。特殊教育研究對象的復雜性,決定了特殊教育研究更加講求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方法的多樣性和綜合性。在特校教師的論文寫作中,缺乏研究方法是較為普遍的現(xiàn)象。從樣本分析中可見,76.8%的特校教師論文為經(jīng)驗總結式的闡述,僅有21.2%的論文中明確使用何種研究方法,多為個案研究。這表明,特校教師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面對各種各樣的特殊教育現(xiàn)象,很多教師不知該如何探究其內在規(guī)律,不知使用何種研究方法進行研究,即便有很好的選題和寫作素材,由于缺乏理論提升和研究方法,最終淪為經(jīng)驗總結和思想?yún)R報。由于特殊兒童教育研究中的變量眾多,關系錯綜復雜,因此,應依其特殊性,采用一些更加適合其特點的研究方法。對于不同群體間或相同群體之間差異的比較研究,可采用實驗研究的方法;對于同一群體內的個體之間的比較研究,可采用個案研究法。其中,實驗研究方法、單一被試實驗法、質的研究法和行動研究法是在特殊教育研究中經(jīng)常被采用的方法。[3]
(三)行文缺乏規(guī)范性。論文作為記錄研究過程、發(fā)布科研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重要信息載體,其必然有特定的、嚴格的規(guī)范。因此,學術論文無論是內容表述還是形式呈現(xiàn),都應體現(xiàn)出嚴謹性和規(guī)范性。從論文樣本中可以看出大多數(shù)特校教師在論文寫作中規(guī)范性嚴重缺失。主要表現(xiàn)在:
1.表述能力欠缺,缺乏學術語言。
(1)大量使用口語化語言,不能很好地使用書面語言。如,論文中經(jīng)常使用“老師”“相當?shù)摹薄翱梢哉f”等,甚至有的文中還夾雜方言詞匯。
(2)缺乏嚴謹?shù)乃急嫘?,行文的隨意性過大。如,很多教師的論文寫作主觀性很強,缺乏事實和理論依據(jù),常常以“我認為……”“我深深地感到……”“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告訴我”等之類的語言來表述。如此隨意性的表述方式,完全是印象型的,全憑感覺和經(jīng)驗使用,缺乏學術語言。
(3)學術語言與文學語言混為一談。論文的學術語言既要符合準確、簡明、清晰、邏輯性等科學語言所具有的共性特征,也要符合單一性、穩(wěn)定性、中立性等科學語言的個性特征。[3]而特校教師幾乎不了解科研論文的語言特征,常將學術語言和文學語言混為一談。在論文寫作中,往往認為表達得越生動越好,通常采用描寫、修辭等手法,追求華麗辭藻的堆砌,隨意主觀抒情等。同時,人稱表述也不規(guī)范,很多作者采用第一人稱的表述方式,以“我”的敘述視角來寫。而學術論文的表述一般為第三人稱全稱視角,不出現(xiàn)人稱,作者只是一個客觀的敘述者。
(4)引用諸多名人名家的“名言”。在特校教師的論文寫作中,這是一種相當普遍常見的現(xiàn)象。如:“孔子說……”“陶行知說過……”“葉圣陶說……”“蘇霍姆林斯基說……”,以及XX大學XX教授怎么說,等等。常常通篇文章變成了名人與名人之間、理論與理論之間的對話和交流,完全失去了自我主體的聲音,喪失了自我的話語模式,變成了他人觀點的拼盤和堆砌。因此,在特校教師的論文中,論文話語的高度抽象方式、敘述結構的特定模式、論點論據(jù)的邏輯性等嚴重缺失。
2.體例格式不規(guī)范。學術論文體例規(guī)范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要符合首先引出問題,再進行論證、推理、分析,進而解決問題,最后得出結論的邏輯順序關系;其次是包括題名、署名、摘要、關鍵詞、引言、正文、參考文獻等在內的內容構成要素都不可缺少,且構成要素應按照內在邏輯結構排列,做到體例規(guī)范。[3]
(1)體例雜亂無章,邏輯混亂無序。通過分析文章樣本發(fā)現(xiàn),超過60%的論文存在條理不清、思維混亂的問題。沒有問題意識,通篇文章常常變成材料的堆砌或案例列舉;沒有做到對問題進行論證、推理的分析過程。大部分論文存在“觀點+例子”的模式,即引出一些理論觀點,有些甚至是盲目引用,再找出幾個教育教學實踐的案例加以證實,最后文章末尾寫一段“結束語”的文字。
(2)格式不符,基本構成要素缺失。在對樣本中2427篇文章統(tǒng)計分析中發(fā)現(xiàn),有678篇文章存在格式不完整的現(xiàn)象,即缺少摘要、關鍵詞、參考文獻等要素。占總數(shù)的28%,通過訪談一些期刊的編輯、作者得知,一方面,特校教師不知道如何撰寫摘要、關鍵詞,引用文獻內容及觀點毫無標注及標識參考文獻的意識;另一方面,與部分刊物自身的要求和規(guī)范相關,在此不作討論。根據(jù)訪談編輯得知,在一些期刊的來稿中發(fā)現(xiàn),約80%的來稿都存在格式不規(guī)范現(xiàn)象。刊發(fā)的文章盡管格式規(guī)范,均是經(jīng)過編輯和作者反復溝通修改而成。在來稿中,同樣存在無摘要、關鍵詞、參考文獻等格式不符合規(guī)范的現(xiàn)象,比例約占65%。部分稿件盡管格式構成要素齊備,但摘要和關鍵詞的撰寫能力非常薄弱,大部分摘要也只是文中部分內容的重復表述,且存在陳述冗長、不能完整準確地概括文章的實質性內容等問題,關鍵詞不能反映出論文主題概念。
(3)標題不符合學術論文規(guī)范。學術論文的標題應簡明、具體、平實、準確、邏輯性強,能概括文章的實質內容。通過對樣本文章抽樣分析發(fā)現(xiàn),僅有42.6%的論文標題相對較為規(guī)范。通過訪談編輯得知,大部分刊發(fā)出的論文標題都是經(jīng)過編輯修改而成。盡管如此,刊稿中依然可以發(fā)現(xiàn)特校教師的論文標題存在擬定不當?shù)膯栴}。主要表現(xiàn)在:①標題的專指性不強,題不達意。學術論文的專指性指的是標題在概括文章內容時揭示內容的深度和準確度。[4]特校教師的論文標題撰寫中,大都存在措詞不嚴謹、修飾成分較多的現(xiàn)象,如,《多備幾把打開學生心扉的“鑰匙”》,這是一篇關于智障學生個別化教學的文章,但從標題上完全看不出文章要論述的是什么,明顯的題不符文;《尋找失落的道德情感》,這是一篇關于論述聾生道德情感缺失的文章,從聾生道德情感缺失的表現(xiàn)、成因及彌補的策略三個方面展開,很顯然,這一標題沒有概括出文章的實質內容,更適合于文學隨筆,若改成《聾生道德情感缺失的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更加具有專指性。因此,加強論文標題的專指性,必須在遣詞造句上下功夫,須加強標題語言的錘煉,慎重選擇標題中的字詞,盡量少用或不用無關緊要的修飾詞,措詞必須嚴謹科學。②標題的語法不當。如,《探索一條有利于生命持續(xù)發(fā)展之路》《讓更多的聾生接收高中階段教育》《進一步加強新時期聾校教育教學管理》《應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語言能力》等等,這一類型標題往往采用的動賓結構,這種結構的標題常常帶有號召、提倡的語氣,有政論文的風格,不適合用于學術論文。③盲目使用正副標題。如,《舊瓶也能裝新酒——淺談聾校思想品德課的教材創(chuàng)新》《不只是閃耀著人性的光芒——對特殊教育五個基本問題的思考》《教師,做一棵善思的樹吧——讓數(shù)學教師在反思中成長》《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關于聾兒英語教學的個案研究》,從這些標題中可見,特校教師盲目使用正副標題的現(xiàn)象也較為普遍,往往是正標題采用感性的文學性語言,副標題作補充說明。這一現(xiàn)象表明,特校教師對學術論文的規(guī)范和標準知之甚少,對論文標題的理解還停留在教學隨筆、札記散文撰寫的層面。這種充滿修飾性的感召話語,不符合論文嚴謹?shù)谋磉_方式。在學術論文格式的國家標準GB7713-87中明確規(guī)定,學術論文采用副題名主要是:題名語意未盡,用副題名補充說明報告論文中的特定內容;或是分階段的研究成果,可用不同副題名區(qū)別其特定內容;其他有必要用副題名作為引伸或說明者。[1]
(一)加強專業(yè)理論學習,優(yōu)化教師知識結構。缺乏專業(yè)基礎理論知識,知識結構不合理,已然是當前特校教師普遍存在的問題。大部分特校教師的知識結構呈現(xiàn)封閉性特征,即知識內容不變或基本不變,且存在著知識陳舊、老化和局限的問題。特殊教育對象的復雜性和多樣性需要特校教師不斷進行專業(yè)知識提升和更新。因而,特校教師的知識結構應呈現(xiàn)出開放性和綜合性,即實現(xiàn)學科知識和專業(yè)知識的綜合、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知識的綜合以及專業(yè)基礎和專業(yè)方向知識的綜合,不斷接納和吸收新的知識,以此提升知識理論的深度和廣度。特校教師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擁有豐富的經(jīng)驗和感悟,由于理論知識薄弱,造成所寫的論文中普遍存在理論缺失的現(xiàn)象,因而,加強專業(yè)基礎理論知識學習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和理解,在論文寫作中,能夠做到將理論還原、遷移到具體情境實踐中,能夠將自己的觀點從情境實踐中提煉剝離出來,同時,能夠對自己形成的觀點進行分層、分類組織和細化。
(二)規(guī)范學術論文的評審制度。當前,特殊教育學校教師論文寫作、評獎、發(fā)表的現(xiàn)象,不只是因為特校教師具有教育研究的自覺性,更多的是源于教育行政部門和教師考核評價制度的推動和導向。在基層教師沒有具備足夠的能力去進行論文寫作時,這樣的制度體系并不會真正起到健康引領的作用,反而促生了更為功利性的追求,造成了教師大批量的“被論文”現(xiàn)象。作為擁有話語權和決策權的上層管理者,應該規(guī)范學術論文的評審制度,明確學術論文的具體范式,同時也要嚴禁造假、抄襲等學術不端行為。對于真正質優(yōu)的學術論文給予肯定的獎勵性評價,對于相對較弱的論文給予正面的引領式指導,以此讓上層的制度和評價真正起到激勵和引導的作用。
(三)加強論文寫作培訓,提高培訓的實效性??蒲蟹椒ê驼撐膶懽鞫加衅涔潭ǖ囊?guī)范和要求,沒有接受過系統(tǒng)的專業(yè)學習和培訓,是很難自我摸索出來的。在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的職前教育中,大部分師范院校開設了教育科研方法類課程,但不夠系統(tǒng)、課時不足;而在他們的職后教育中,也很少有教師接受過規(guī)范、系統(tǒng)的科研訓練。因而,高等師范院校職前的人才培養(yǎng)計劃需要完善并合理化職前培養(yǎng)的課程;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對特校教師的職后培訓制度更需要進一步改革和優(yōu)化,切實提高培訓的實效性。在當前培訓市場化的機制下,培訓課程的設置、培訓方式的選擇、培訓有效性的評估等方面并沒有對特校教師產(chǎn)生直接有效的指導。因而,在特校教師的在職培訓中,可推行校本培訓,采取“送出去”“請進來”的辦法,通過把教師送出去接受系統(tǒng)的專業(yè)培訓,以及邀請專家、學者來校講學和指導等途徑,培訓論文寫作的規(guī)范和技巧,促使教師把論文寫作和教育教學理念更新相結合,培養(yǎng)教師在研究性學習中進行思考、探索和專業(yè)成長。同時,行政管理者要積極探索有效的培訓模式,培訓部門或機構可根據(jù)培訓對象開設個性化指導課程,切實有效地提升特校教師的科研能力和論文寫作。
(四)發(fā)揮專業(yè)期刊引領及指導作用。特殊教育專業(yè)期刊作為特校教師自主學習,促進專業(yè)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其專業(yè)引領和指導作用尤為重要;而作為學術論文的刊載媒介,特殊教育專業(yè)期刊對特校教師的論文寫作更加具有指導和范本性。一方面,特殊教育期刊可以為特校教師的自主學習提供內容廣泛、信息前沿的專業(yè)知識,學術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大都通過論文的形式在期刊上發(fā)表。因而,閱讀特殊教育專業(yè)期刊是特校教師自主學習、提升專業(yè)水平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徑。另一方面,特殊教育專業(yè)期刊可以為特校教師的科研論文寫作提供直觀、有效的范式和模板。通常,期刊上發(fā)表的論文,均經(jīng)過嚴格的審稿流程,以及編輯和作者的精心錘煉修改而成。因而,不管是格式體例的科學、規(guī)范性,還是具體內容的理論、學術性,都對特校教師具有范本式的指導作用。因而,作為特殊教育專業(yè)期刊,須充分發(fā)揮專業(yè)期刊的引領作用,而不是一味地迎合特校教師在評價體制中的功利性需求;須不斷提升刊物質量,努力為特校教師搭建平臺,真正發(fā)揮專業(yè)期刊的核心價值。
[1]國家標準局.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的編寫格式[Z].GB7713-87,2010.
[2]杜曉新,宋永寧.特殊教育研究方法(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6.
[3]侯新毅,劉曉堪.論學術論文的特征及其內涵[J].學會,2009(6):53.
[4]徐雪芹.試論學術論文的標題[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3(1):55.
[責任編輯 靳開宇]
Problem sand Strategiesin ThesisW riting for TeachersofSpecialSchool ---An analysisBased on theArticlesof Ten Years from CNK I
Sun Hui Wamg Hui
(Nanjing NormalUniversity of Special Education,Nanjing,Jiangsu 210038)
In recent years,w 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 profession,the teachers in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s are keen on w riting and publication.This study chose the articles published on CNKIand analyzed the quality and features of the articles.Our results show there aremany problems including inappropriate topics, inadequate academ ic and creativity and outof paradigm.Then itmade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w riting quality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eaching in specialeducation school;thesisw riting;problem;strategy
G760
A
2095-0438(2017)01-0105-05
2016-08-30
孫會(1982-),女,江蘇灌南人,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助理研究員,碩士,研究方向:特殊教育管理;王輝(1967-),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特殊兒童評估、特殊兒童情緒與行為管理、智力/發(fā)展障礙兒童的課程與教育康復、特殊教育師資培養(yǎng)。
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2015年度院級青年教師專項課題“江蘇省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科研現(xiàn)狀的調查研究”研究成果之一;2015年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項目(青年項目)“特殊教育教師職業(yè)心理素質培養(yǎng)研究——基于心理資本視角”(EHA150397)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