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慶艷
(商丘師范學(xué)院,河南 商丘 476000)
?
《火車》
——關(guān)于成長的敘事
曹慶艷
(商丘師范學(xué)院,河南 商丘 476000)
艾麗絲·門羅的《火車》以一位男性為主角,講述了杰克遜從一個羞澀青年成長為成熟的中年男子的過程。貝爾是杰克遜人生中的關(guān)鍵人物,但她的故事又具有一定的獨立性。作家在敘事中對信息量的取舍近乎完美,令讀者同人物一起感受青春困惑并最終釋懷,從而體會到作家對于生活的熱愛。
火車;杰克遜;貝爾
2013年諾貝爾文學(xué)獎得主,加拿大女作家艾麗絲·門羅一向以描寫女性的愛情、婚姻和人生而為人所知,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對人生的回顧,她的作品漸漸呈現(xiàn)出一些對男性的關(guān)注以及兩性和諧、寬容大度的溫和態(tài)度。在其出版于2012年的《親愛的生活》中,《火車》以一位男性為主角,講述了杰克遜從一個高中入伍的羞澀青年成長為一個自信、能把握人生方向的成熟男子。與此同時,輔線貝爾的故事既是杰克遜成長的重要因素,也具有一定的獨立性。臨近結(jié)尾處,艾琳的出現(xiàn)突然解釋了前面所有對杰克遜的疑惑,完善了他的故事,讀者終于了解了他從哪里來,為何有之前的跳火車、躲避女性等等的疑惑。
杰克遜雖然是故事的主人公,但他又是被動的。他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轉(zhuǎn)折都和兩位女性息息相關(guān),同樣,艾琳和貝爾的一生也無法抹去杰克遜走過的痕跡,他們相互成就了各自的生活。門羅似乎在告訴讀者,男人、女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個體,他們相互補充、互相完善,共同成長。作家在敘事中對故事時間的安排以及信息量的取舍技巧純熟,令讀者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杰克遜和貝爾的人生困境與他們心結(jié)的開解,從而體會到作家的寫作主旨:生活的本質(zhì)就是簡單地生活,不論存在多少問題,生活總在繼續(xù)[1]74。
門羅的敘事從1945年8月開始。離開戰(zhàn)場的杰克遜與貝爾在鄉(xiāng)村偶遇,在此度過了17年的光陰。直到1962年的夏季,貝爾生病要動手術(shù),杰克遜送她來到多倫多,接著開始了人生下一站:在美麗鄧迪看樓,一待就是3年。之后在這里偶然見到來找女兒的艾琳,敘事才閃回到1940年年底,杰克遜的成長故事得以補充,許多懸念都有了答案。在某種意義上,這就是他一直期待著的那個不可避免的轉(zhuǎn)角,將他帶回到出發(fā)的地方。但是為避免與艾琳相遇的尷尬和她可能帶來的不輕松,他又一次選擇了離開,奔向新的人生。“他能聞到磨坊的味道,更涼爽的空氣給了他希望。那里有工作,在主營伐木業(yè)的小鎮(zhèn)一定能找到工作[2]201”。
杰克遜很小的時候,母親死于一場車禍。他的繼母說話粗俗,嘴巴不干凈,還總是戲謔他。他自小便極度害羞、沉默,在班上不受歡迎。牧師的女兒艾琳聰明、漂亮,對此感覺新鮮,常常主動地和他打招呼,從而使他的情況有所改善。兩人通常在天黑之后一起散步,兩人的關(guān)系漸漸地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他們散步時會輕輕碰到對方的手,后來她還故意去碰。在克服了一點點驚愕之后,他變得平靜,做好了接吻的準備。入伍前的一個晚上,在牧師家里,艾琳來到他住的客房,兩人初試云雨。杰克遜認為糟糕透了,并認為是艾琳的問題,“越是糟糕,她越是瘋狂地繼續(xù)”[2]199。
戰(zhàn)爭期間兩人經(jīng)常通信,艾琳講自己的生活、工作,杰克遜談自己的所見所聞。他在每封信的末尾都簽上了“愛你”,在盟軍登陸諾曼底后,他甚至談到了結(jié)婚這個話題。艾琳也很開心,準備到火車站親自接他回家,但是杰克遜內(nèi)心對將要來臨的婚姻生活抱有陰影。一方面是他對自己性能力的心結(jié),和艾琳的初次嘗試非常失??;戰(zhàn)爭期間在南安普頓,他又嘗試了一次,但是那個女人說,“寶貝兒,你根本沒戲”,這讓他明白了原來是自己的問題。另一方面是艾琳的性格令他想要躲避,“她打定了主意嘲諷一切,比起在學(xué)校時更為變本加厲”。潛意識中,杰克遜不愿將來被艾琳嘲諷;另外,艾琳精心準備的檸檬綠的長裙對他來講“像是一種酸”。盛裝打扮的女人不是他喜歡的,他認為手套、帽子、裙子都使人疲勞,讓人心煩。與其將來婚姻不幸福再逃開,不如現(xiàn)在就不出現(xiàn),這就是他回鄉(xiāng)將要見到艾琳時的內(nèi)心想法。所以就有了故事開頭,杰克遜在火車到站之前的跳火車事件。“他可以在午夜之前到達該去的地方。但是就在想著這些的時候,他正朝相反的方向走去”[2]166。
雖然在戰(zhàn)場上經(jīng)歷了五年磨練,杰克遜在內(nèi)心仍有不自信的一面。兩次失敗的性經(jīng)驗使他對自己的陽剛氣質(zhì)和男性能力產(chǎn)生自卑心理,他對周圍的事物充滿了不安和敵對情緒,即使是林間的小鳥和鐵軌之間的烏梢蛇都能讓他感到不安和憤怒。
起初,杰克遜對貝爾有一種天然的同情。從一開始,杰克遜就沒想過在此定居,相反他心里總打算離開這里回家去?!八麕缀跻驗樽约阂^續(xù)趕路而感到遺憾[2]172……他仍打算圣誕節(jié)前動身離開[2]176”。但不知不覺中,杰克遜為貝爾的住處做了很多修繕。首先是為了回報貝爾的午飯,做了馬的食槽;之后又在廚房外開辟了適合睡覺的房間;然后他又修廚房、修墻壁、做架子、修屋頂,甚至種蔬菜。這種平靜、不受干擾的生活居然讓他不覺間在此度過了17年。他從做具體的工作和對貝爾的照顧中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價值,逐漸變得自信起來,有了話語權(quán),比如說服貝爾同意自己的意見買一輛二手車,后來去多倫多途中他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在回答她的話時言辭尖銳。
對于兩人的關(guān)系,作家一直語焉不詳,令讀者一路猜測:戀人?同居?姐弟?朋友?雇傭?這既留下了諸多懸念,也帶來了很多閱讀和思考的樂趣?!八l(fā)現(xiàn)她比他大十六歲。她是某種女人,而他是某種男人”[2]176。不僅如此,杰克遜對愛情、婚姻沒有欲望,甚至是能躲則躲,這也是超出了人們對年輕士兵的一般認識。貝爾雖然很高興有杰克遜相伴身邊,但對于兩人成家立業(yè)也同樣沒有打算。17年間,杰克遜不停地做著活,貝爾也不停地嘮叨著,他們一起生活、去鎮(zhèn)上買東西。杰克遜漸漸地像個農(nóng)夫一樣抽煙,自己卷煙,不再是那個從火車上跳下來的瘦小而緊張的士兵。而貝爾一直是個大孩子,說話時總是在過去和現(xiàn)在之間來回跳躍。在別人的眼中,他們是門諾派姐弟二人,杰克遜覺得這比被看做夫妻要好。
直到1962年在多倫多的醫(yī)院簽一些文件的時候,他才必須面對二人的關(guān)系。他猶豫了片刻,然后寫下了“朋友”[2]180。杰克遜愿意照顧貝爾,為她生活環(huán)境的改善做了許多工作,甚至是自己花錢購買取暖器等等,但沒想過同貝爾走得再近一點。對于回報,他也沒有考慮太多。在貝爾說起打算康復(fù)后寫份遺囑,要將所有東西都留給他時,他覺得“也許擁有那一切會讓他感到適度的滿足……他真誠友好地希望這種事不要發(fā)生得太快。但不是現(xiàn)在。這似乎和他沒有什么關(guān)系,離他很遙遠……突然他感到非常疲倦”[2]181。在生活上照顧她,精神上保持獨立不受干擾是他的底線。貝爾向他訴說了自己父親自殺事由之后的某一天,“他告訴自己應(yīng)該呼吸一些醫(yī)院外面的空氣”[2]186,直到美麗鄧迪的大樓主人——他的新老板,要他做大樓新的看門人和管理員。作家這時提及“他的新老板”,似乎在說明貝爾是他以前的老板,和他更屬于一種雇傭關(guān)系,不涉及情感,只是比一般的雇傭關(guān)系更多一種友愛。本打算“沿著來時的路走回去……說自己很快也要回醫(yī)院去”的他,卻“朝南走了一會兒,然后向西……繼續(xù)向南走去……他再次拐向西邊”,誤打誤撞地來到了美麗鄧迪。在大樓主人問他是否“趕時間……能不能幫著看著點兒……是否真的不介意”時,他又是聽見自己說“不是特別趕……沒問題……沒有必要整理個人事務(wù)”地留下做了看樓人?!安还茉鯓?,似乎沒有人在尋找他”[2]186-189。就這樣,杰克遜像風(fēng)一樣自然地飄過了貝爾的生活,幾乎不著一絲痕跡。
貝爾開朗堅強,像個男孩子一樣,不修邊幅。父親過世后,她拒絕朋友建議回到多倫多,選擇在鄉(xiāng)村親自照顧母親。家里雖然破舊,但對她來說自有體系。貝爾的父親是《多倫多每晚電訊報》長期專欄撰稿人,他描寫身邊發(fā)生的各種各樣的事情,還寫過一本小說。貝爾以此為榮,敬愛父親之情溢于言表,“如果他能完成那本書,那一定是一本非常好的小說”[2]175。在貝爾大概11歲時,母親患了可怕的流感,病后失去了部分語言能力和行動能力。貝爾長大之后,父女之間有過一次異常的遭遇。貝爾“在樓上洗澡的時候,父親推開浴室房門,全身上下打量著我……那絕不是正常的眼神”[2]183。事后父親不停地道歉,小貝爾無法從容地裝作真的沒關(guān)系。父親最終因自責(zé)而選擇臥軌自殺。父親死后,為了更好地照顧母親,貝爾離開了學(xué)校,并開始學(xué)著擠奶、燒飯、照顧媽媽、養(yǎng)雞、種土豆和趕馬車。她的生活極其困苦,甚至需要門諾派教徒的接濟,可她從沒有因此自怨自艾、怨天尤人、憤世嫉俗。她極具一種剛強和自嘲的豁達,“有他們做鄰居,我很幸運。但我又對自己說,他們也很幸運。因為他們需要行善,而我?guī)缀蹙驮谒麄兗议T口,看見我這樣的人就是看見了行善的機會”[2]172。
初見杰克遜時,貝爾的生活狀況非常悲慘?!坝筒加袔滋幰呀?jīng)很破了……上面鋪著一床打了很多補丁的舊被子……還有一只露出了羽毛芯的枕頭……牛棚的狀況很糟糕……卻只看見一輛舊的馬車,還有一些壞掉了的機器……然后他突然明白了,牛棚里的那輛輕便馬車。那不是存留的舊物,那是他所有的一切”[2]169-170。17年間,杰克遜對貝爾頗多照顧,從不怕麻煩,非常自然地融入了這里的生活,甚至還自己種蔬菜、賣蔬菜。離開鄉(xiāng)下去多倫多看病時,貝爾的住處已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觀。“外墻的涂料白得耀眼,甚至后面的廚房也被粉刷一新,鋪上了木地板。屋頂重新鋪了木瓦版,窗戶恢復(fù)了原先的樸素風(fēng)格,最讓人自豪的是,水暖裝置在冬天真讓人高興。”[2]181
杰克遜習(xí)慣于沉默和傾聽,貝爾堅強樂觀、善于交談,講述自己的家庭可以緩解她內(nèi)心的自責(zé)和糾結(jié)。她跟杰克遜談她自己的生活,說到父親的寫作才能、家庭的溫暖,并由衷地感到驕傲。但畢竟心里曾留有陰影,她強迫自己接受父親因為滿腦子工作,沒有聽見火車的到來而喪命的說辭。這樣,“我不會覺得那和我有關(guān),甚至不會想那到底主要和什么有關(guān)”[2]185。她不能夠面對性這個話題,也從未想過要成家立業(yè)。和杰克遜一樣,她對性這個問題也盡量回避,他們“從沒想過、談過這種話題,提到這個,甚至開個玩笑,都會把一切弄糟”。
兩個對性有過不同慘痛經(jīng)歷的人偶然相遇,在不談情也無關(guān)性的平和相處、陪伴中,時間神奇地漸漸撫平了兩人心里的創(chuàng)傷。術(shù)后,貝爾敞開心扉、直面過去,向杰克遜坦率說出了和父親的那一段往事,終于原諒了父親,也原諒了自己?!艾F(xiàn)在我明白了這件事,那不是任何人的錯。那是在悲劇的情境中人類性欲的錯。我在那里長大,而母親又是那個樣子,父親自然會那樣。不是我的錯也不是他的錯”[2]185。由此,讀者對她的單身人生有了一個清晰、全面的了解。
艾麗絲·門羅筆下的生活,表面上單調(diào)無味,卻又潛伏著陰森朦朧的懸念。人生各種料想不到而又在情理之中的轉(zhuǎn)折都會出現(xiàn),逃避、謊言、出軌、自私、出逃、死亡……因此,讀門羅的小說會給人一種“于無聲處聽驚雷”的感覺,表面不動聲色,但往往暗流涌動[3]166?!痘疖嚒氛沁@樣的作品,故事本身沒有太多浪漫和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敘事過程也是緩緩道來、波瀾不驚,故事中的人物住所和生活都非常地邊緣化。不像是在探討人生命題和營造閱讀刺激的文學(xué)作品,而更像是人們每天度過的平凡的日常生活。但當(dāng)讀者閱讀完畢、掩卷沉思之時,卻不由感到這樣的生活有時比任何藝術(shù)創(chuàng)作都要不可思議,從而發(fā)現(xiàn)某種“明凈似水的醒悟,使得門羅的‘平淡片段’具有了與喬伊斯的‘頓悟’和伍爾芙的‘重要時刻’同樣豐富的質(zhì)感。”[4]202
手術(shù)結(jié)束三年后,貝爾終因癌癥去世。雖然感激杰克遜17年來對自己的照顧和已經(jīng)打算將遺產(chǎn)都留給他,但貝爾尊重對方的選擇,沒有去找過他,并對此表現(xiàn)出了天生的適應(yīng)環(huán)境的能力。杰克遜乘著火車而來,又坐著火車離去。雖說他不停地逃離,但他又總能充滿勇氣地走向新的生活。喬治六世畫像下的詩文似乎注解了他的人生:
“給我一盞燈,讓我可以安全地走進未知。”
“到黑暗之中去吧,將你的手放在上帝的手中。那對你將比一盞燈更美妙,比熟悉的道路更安全?!盵2]199
注 釋:
① 艾麗寺·門羅:《親愛的生活》,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4年版,第165-201頁。
[1] 林玉珍. 關(guān)于他們的敘述:從《親愛的生活》中男性人物的敘事特征看門羅的思想轉(zhuǎn)變[J]. 當(dāng)代外語研究,2015(1).
[2] 艾麗絲·門羅. 親愛的生活[M]. 姚 媛,譯.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4.
[3] 丁 冬.意料之外的實至名歸[J]. 當(dāng)代外國文學(xué),2013(10).
[4] 周 怡.艾麗絲門羅:其人·其作·其思[M]. 廣州:花城出版社,2014.
[責(zé)任編輯 袁培堯]
2017-02-20
本文為商丘師范學(xué)院2011年教育教學(xué)改革研究重點項目“中外合作辦學(xué)專業(yè)英語課程的教學(xué)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011jgxm15)
曹慶艷(1971- ),女,河南商丘人,商丘師范學(xué)院副教授,主要從事英語文學(xué)教學(xué)與研究。
I711.074
A
1671-8127(2017)02-005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