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峰在"/>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閩南文化是兩岸血脈情感之紐帶
——訪閩南師范大學黨委書記、福建閩南文化研究會會長林曉峰

2017-04-11 08:45:03李魯山
教育家 2017年5期
關鍵詞:歌仔戲閩南文化

文|本刊記者 李魯山

閩南文化是兩岸血脈情感之紐帶
——訪閩南師范大學黨委書記、福建閩南文化研究會會長林曉峰

文|本刊記者 李魯山

>>林曉峰在海峽兩岸歌仔戲(薌?。┧囆g暨邵江海學術研討會上致辭

閩南文化的傳承發(fā)展是歷史賦予的使命

記者:閩南地區(qū)先民們?nèi)诤衔毡就?、異域等多種文明,形成了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閩南文化。請您介紹一下閩南文化的基本特點有哪些?

林曉峰:閩南文化以中華文化為主體,融合了百越文化、閩地本土文化,也吸收了異域有益文化;既有閩越文化、中原漢文化的基本色彩,又有東南沿海的海洋文化特色。從時間維度看,閩南方言是中古漢語的活化石,是解讀中古文化的一把金鑰匙;從空間維度看,閩南文化的發(fā)祥地和核心區(qū)是漳、泉、廈三地,傳播的集中地區(qū)是臺灣,輻射區(qū)包括福建省內(nèi)、潮汕、浙南、雷州半島、海南島及港澳等地區(qū),而且伴隨著閩南族群開拓的足跡,延伸至東南亞許多地方,甚至遠及歐美,成為海外華族里的重要文化標識。

閩南文化具有一體多元的特征,它堅持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愛國愛鄉(xiāng)、慎終追遠、崇文重教、重禮尚義等優(yōu)秀品質,還保有敢拼愛贏、開拓進取、開放兼容、務實逐利等地域文化特色。

臺灣有三分之二的人口祖籍在漳州、泉州及廈門,臺灣的文化與閩南文化一脈相承、不可分割,“閩南文化作為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部分,大有文章可做”。 研究和傳承閩南文化,不僅能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精神,促進傳統(tǒng)文化資源的永續(xù)性發(fā)展,而且對于兩岸同胞“和合思想”的建構具有重要價值。

記者:閩南師大是福建省重點建設高校,在閩南文化的傳承發(fā)展方面,學?;谠鯓拥目紤]?

林曉峰:作為根植于國家級閩南文化生態(tài)保護核心區(qū)——漳州這一片具有深厚歷史文化積淀的地方高校,閩南師大從閩南文化中汲取了豐富的辦學營養(yǎng)和育人資源,同時,注重把握閩南文化的世界性與時代性特點,始終以高度的文化自覺,主動服務國家戰(zhàn)略需求,主動融入地方經(jīng)濟文化建設,主動為人才培養(yǎng)注入閩南文化的優(yōu)秀品格,形成了鮮明的閩南文化辦學特色,這是閩南文化發(fā)展的選擇,也是歷史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

學校在全國高校中率先成立了閩南文化研究院,現(xiàn)有專職人員24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7人,講師12人,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4人。該院立足于閩南文化生態(tài)保護區(qū)建設,著眼于促進兩岸文化交流,致力于閩南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集人才培養(yǎng)、學術研究、文化交流、社會服務等功能于一體,既是海內(nèi)外開展閩南文化交流的高端平臺,也是海內(nèi)外唯一一家培養(yǎng)“閩南文化與兩岸交流研究”博士層次人才的綜合性教學科研機構。

完善閩南文化研究應用人才培養(yǎng)機制

記者:學校在福建省“優(yōu)秀閩南文化人才培養(yǎng)計劃”改革項目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

林曉峰:目前,學校在福建省“優(yōu)秀閩南文化人才培養(yǎng)計劃”改革項目方面,每年從文學院、歷史系、藝術系等五個院系大三學生中選拔30名本科生,學習期限一年。聘請兩岸教師聯(lián)合授課,實行小班教學和個性化培養(yǎng),注重強化教學實踐,組織學生到漳、泉、廈及金門、澎湖、臺灣島內(nèi)等地開展田野調查,至今編輯出版了9卷學生調研文集,得到了閩南文化研究專家、學者們的肯定。

本科階段,特色課程設計與教學實踐是閩南文化教育的核心之一,我們逐步把閩南文化研究成果應用到本科專業(yè)建設和改革中,組織編寫出版了《閩南歷史文化概說》《河洛文化與閩南文化綜論》等20余部閩南文化特色教材;開發(fā)了林語堂研究、臺灣史研究、閩臺民俗文化研究、閩南方言研究、閩南民間美術研究等一系列具有閩南文化內(nèi)涵的本科專業(yè)課程,為構建特色課程體系打下了堅實基礎。

“弘揚閩南文化優(yōu)秀傳統(tǒng),培養(yǎng)應用型創(chuàng)新文科人才”獲省級教改項目立項,“弘揚海峽兩岸閩南文化優(yōu)秀傳統(tǒng),創(chuàng)新閩南文化特色人才培養(yǎng)體系”“弘揚閩臺舞蹈文化傳統(tǒng),創(chuàng)建舞蹈特色課程教材”分別獲得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和一等獎。

2011年以來,學校開設“閩南文化”模塊通識課97門(次),涉及閩臺民間美術舞蹈、生活閩南語、閩南語詩詞吟誦、閩南戲曲欣賞、閩南民間音樂欣賞等內(nèi)容,選修學生約14238人(次),基本涵蓋本科所有專業(yè);文學院從2012年開始舉辦閩南詩歌節(jié),集教學實踐、學術研究與文化交流于一體;新聞傳播學院以閩南文化微電影為主要內(nèi)容的教學實踐體系改革獲得學界高度認可;2015年,藝術學院教師創(chuàng)作的閩南語歌曲《跳火群》榮獲兩項金獎。

記者:學校在閩南文化碩士、博士培養(yǎng)深造方面有何特色?

林曉峰:2005年以來,學校先后在中國古代文學碩士點設置了“閩臺文化與文學研究”專業(yè)方向,在中國古典文獻學碩士點設置了“閩臺地方文獻整理”專業(yè)方向。2012年以后,學校依托“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碩士點,自主增設了“閩南民俗與民間文藝”“閩南文化與家族社會”兩個目錄外二級學科碩士點,下設4個研究方向。

在“閩南文化與兩岸交流研究”博士人才項目建設方面,師資隊伍建設、人才培養(yǎng)以及日常教學管理已步入正軌。該項目從2013年秋季開始正式招生,聘請廈門大學陳支平教授,福建師范大學馬重奇教授、陳慶元教授、林國平教授為兼職博士生導師。截至2016年9月,已連續(xù)4年招生,現(xiàn)有在讀博士研究生15人,其中臺灣籍學生4人,實現(xiàn)了生源的地區(qū)突破,形成兩岸青年攜手學習研究閩南文化,共同傳承弘揚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和諧互動局面。

閩南文化研究博士人才的培養(yǎng),依托文學、歷史學、社會學、藝術學、宗教學、文化學、語言學和人類學等學科,圍繞閩南文獻與海疆文化、閩南方言文化、閩南民間信仰、閩臺家族社會與文化等四個培養(yǎng)方向,建立了多學科交叉融合、由《閩南文化與兩岸交流導論》《閩臺閩南方言文獻專題研究》等專業(yè)學位課程和《福建文獻整理與研究》《閩臺家族社會與文化專題研究》《閩臺文化生態(tài)專題研究》等選修課程組成的專業(yè)課程體系。

我們遵循“政產(chǎn)學研用”緊密結合的人才培養(yǎng)原則,采用集體協(xié)作、個性化、開放式、項目帶動等多元化人才培養(yǎng)方式,鼓勵跨學科、跨專業(yè)聯(lián)合授課與合作指導,政府、高校、民間團體和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共同合作、共同培養(yǎng)高層次應用研究型閩南文化專門人才。

我們發(fā)揮對臺文化區(qū)位優(yōu)勢,與成功大學、金門大學、元智大學、臺灣師范大學等校簽訂合作協(xié)議,采用兩岸高?!半p導師制”,特邀海內(nèi)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著名專家學者參與授課,匯聚兩岸高校專家的力量共同培養(yǎng)。

該項目的成功實施,使學校的“閩南文化特色人才培養(yǎng)體系”達到了新的高度,在兩岸高層次特色人才培養(yǎng)上是一個創(chuàng)新之舉,也是迄今為止兩岸唯一的博士層次的閩南文化特色人才培養(yǎng)項目。

記者:閩南師大在閩南文化保護、提煉、傳承中,有何新發(fā)現(xiàn)?

林曉峰:閩南文化作為維系兩岸人民的精神紐帶,具有促進兩岸交流合作的獨特作用,要提升兩岸交流的層次和水平,深化兩岸交流合作,需要高層次的閩南文化人才來引領。

兩岸交流是人與人的交流,是心的交流。共識越多、越容易交流,相同的語言文化更容易讓心走近。在臺灣一些人擠壓“國語”“中華民族”“中華文化”的現(xiàn)實情況下,在“國語”“中華文化”被他們污名化的時候,應大力推廣閩南文化,與推廣中華文化相配合,強化臺灣與大陸的“文化臍帶”關系,共同發(fā)揚中華文化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增強臺灣同胞對祖國大陸的認同感。

閩南方言是閩南文化的基石、載體,是記錄閩南文化的符號,是閩南文化最直接的表現(xiàn)形式?!拔幕_獨”也必然通過語言來建構。所以,從兩岸交流的視域看,漳泉廈閩南方言不僅肩負著擴大文化交流、構建和平統(tǒng)一的文化基礎的重任,更肩負著主導閩南文化話語權的重任。

近年來,閩南文化的傳承收獲了一定的成果。不過,閩南話的日漸式微、閩南人對傳統(tǒng)習俗的日漸疏離以及閩南民間傳統(tǒng)藝術傳承面臨斷層等嚴峻的事實也提醒我們進一步反思,文化的傳承亟待在原有的基礎上開拓新的路徑,以提升閩南族群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認同,重拾文化自信。閩南文化的傳承,已成為當代閩南人的一個重要使命。保護、傳承這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就是守護那遍及海內(nèi)外的閩南族群的共同的精神家園。作為高校,我們在這方面責無旁貸。我們近幾年所做的努力也基于此。

>>閩南師大師生參觀中國閩臺緣博物館

閩南文化是“兩岸一家親”的精神紐帶

記者: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中國國民黨前榮譽主席連戰(zhàn)時強調,希望兩岸雙方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取得更多成果。您對“兩岸一家親”有怎樣的理解?

林曉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兩岸一家親”理念,對于兩岸關系的和平發(fā)展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皟砂兑患矣H”核心是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政治層面而言,“兩岸一家親”重在對彼此制度的相互理解與包容。正如總書記所言,“我們尊重臺灣同胞自己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也愿意首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fā)展的機遇。歷史不能選擇,但現(xiàn)在可以把握,未來可以開創(chuàng)”。社會層面而言,“兩岸一家親”重在深入交流與融合。以我的經(jīng)歷來說,我是地地道道的閩南漳州人,十幾年前第一次到臺灣時發(fā)現(xiàn),臺灣社會在很多方面與我生活的閩南地區(qū)是一樣的,比如生活習俗,我在臺灣跟在漳州的感覺完全一樣,不存在什么差異,很是親切。其實大家本來就是一家人,同祖同宗,血脈相連。

文化融合方面,我舉一個例子,歌仔戲是閩南地區(qū)民眾和臺灣民眾喜愛的戲曲,兩地歌仔鑼鼓同聲、弦管同調、語言同音,幾乎如出一轍,為什么呢?原來,臺灣歌仔戲傳自閩南歌仔(錦歌),傳入臺灣后,逐漸形成臺灣歌仔戲,隨著歌仔戲在臺灣的盛行,很快回傳閩南。鄉(xiāng)音鄉(xiāng)情,臺灣歌仔戲融匯閩南民間音樂和民間歌舞,迅速在閩南擴散,引發(fā)兩岸戲班及藝人演出交流不斷。之后經(jīng)過以邵江海為代表的閩南歌仔戲藝人的改良,創(chuàng)造出“改良雜碎調”,歌仔戲由此以“改良戲”之稱在閩南大地獲得新生,開創(chuàng)了歌仔戲新天地,又回傳臺灣。

1948年12月,南靖改良戲班“都馬抗建劇團”東渡臺灣演出,轟動寶島,“都馬調”即“改良雜碎調”,很快融入臺灣歌仔戲,豐富了臺灣歌仔戲唱腔,實現(xiàn)了閩臺民間戲曲藝術的大融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改良戲”和“歌仔戲”由于主要流行于龍溪地區(qū)薌江一帶,定名為“薌劇”。有專家稱歌仔戲(薌劇)是“根生薌江畔,花開日月潭”。從漳州錦歌,到臺灣歌仔戲,再到閩南改良戲(又稱子弟戲)和薌劇,歌仔戲的形成與發(fā)展充分體現(xiàn)了兩岸歷史文化的同根同源與融合勾連。

記者:學校在“兩岸一家親”教育中有哪些好的做法?

林曉峰:推動“兩岸一家親”,從文化繁榮發(fā)展的視角看待閩南文化教育,我們尤其重視閩南文化核心元素的保護工作。學校通過設立閩南文化研究課題和組織學生開展實踐研究等渠道,鼓勵師生圍繞閩南文化文物、閩南涉臺文物以及閩南民俗、信仰、宗教、建筑、音樂、舞蹈、武術、體育、剪紙等“非遺”領域,開展了大量的田野考察和專業(yè)調查,撰寫了一批科學嚴謹?shù)恼{查報告和可行性強的政策建議,為閩南文化生態(tài)保護工作做出了積極貢獻。

學校與有關單位合作在閩南文化集中傳播區(qū)域相應建立了一批起到引領示范作用的閩南文化社會實踐基地,建成了全國首個全方位介紹閩南文化的特色館——閩南文化展示館,引導學生設計一系列閩南文化主題創(chuàng)意產(chǎn)品,同時承擔了《林語堂全集》《漳州海絲文化》《漳臺關系叢書》等地方政府相關文化建設工程,自覺承擔起傳承弘揚閩南文化的社會責任,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優(yōu)秀的文化是人類智慧的凝結和應用,在“兩岸一家親”的思想教育上,我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無論是大陸還是臺灣,兩岸同胞合勝于分離,愛大于隔閡,因為我們本來就是一家人,雖隔著一道海峽,但共同傳承使用的閩南文化,是我們兩岸的文化母體和精神臍帶。

堅持理論創(chuàng)新與決策服務

記者:近年學校在閩南文化理論研究、決策服務和學術交流方面有何亮點?

林曉峰:2009年以來,學校注重將閩南文化特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與致力于服務國家戰(zhàn)略需求和福建發(fā)展的科學研究結合起來,組織申報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項目,包括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6個,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8個,福建省社科規(guī)劃項目及省高校海西專項39個,校級重大、重點項目8個,其他項目23個,經(jīng)費共計1298.4萬元。

截至目前,我校在閩南文化理論研究方面,已組織出版和公開發(fā)表了一大批高質量、高水平的學術論著。其中,《臺海文獻匯刊》(60冊)《閩南涉臺族譜匯編》(100冊)和《臺灣族譜匯編》(80冊)分別于2014年、2016年在北京舉行首發(fā)式?!伴}南文化與兩岸交流研究”是服務于國家特殊需求的博士項目,因此,在閩南文化的科學研究中,我們格外關注研究的前瞻性與戰(zhàn)略性,把研究內(nèi)容與現(xiàn)實情況有機結合在一起,為決策部門提供有價值的對策建議。

2008年我校成立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閩南區(qū)域文化與文學研究中心”、福建省統(tǒng)一戰(zhàn)線理論研究會“兩岸關系理論漳州研究基地”,2012年建立“全國臺聯(lián)閩南文化研習交流基地”,2014年成立福建省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閩南文化研究中心”,2016年成立“福建僑鄉(xiāng)文化研究中心”。這些基地的設立,更進一步推動了閩南文化的理論研究與成果推廣及決策服務。

在社會服務方面,承擔教育部、福建省委統(tǒng)戰(zhàn)部及漳州市的委托課題;從2012年起承擔國務院臺辦年度重點交流項目“海峽兩岸閩南文化研習營”,至今已成功舉辦5屆;承擔了一批以“閩南文化與兩岸交流”為主要內(nèi)容的業(yè)務培訓,為國家和福建有關部門開展對臺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和平臺支撐;承接中國駐菲律賓拉瓦格領事館委托的愛好閩南文化的菲籍華文師資培訓。

在學術交流方面,2012-2016年,學校邀請海內(nèi)外知名閩南文化研究專家、學者73人次來我校交流講學,同時主辦或承辦了閩南文化交流研究方面的大型國際學術會議20余場,如林語堂國際學術研討會、第十一屆閩方言國際學術研討會、閩南跨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一帶一路”與海外華人國際學術研討會等,為傳承創(chuàng)新閩南文化、推動兩岸文化交流、促進祖國和平統(tǒng)一大業(yè)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猜你喜歡
歌仔戲閩南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閩南文化傳承
快樂語文(2021年11期)2021-07-20 07:41:48
吳松柏的閩南威士忌小鎮(zhèn)
海峽姐妹(2020年10期)2020-10-28 08:08:20
誰遠誰近?
閩南,閩南
商周刊(2018年12期)2018-07-11 01:27:24
閩南地區(qū)歌仔戲劇團運營機制研究
戲曲研究(2018年2期)2018-02-16 07:43:06
閩南拍胸舞迎來臺灣小弟子
海峽姐妹(2017年8期)2017-09-08 12:16:45
曾寶珠歌仔戲個人專場上演
海峽姐妹(2017年7期)2017-07-31 19:08:09
新媒體與閩南地區(qū)歌仔戲的傳播
武乡县| 宜宾市| 玉林市| 介休市| 桑日县| 牡丹江市| 玉龙| 蓬溪县| 彰武县| 广东省| 龙川县| 临潭县| 沁水县| 突泉县| 宁夏| 新昌县| 县级市| 洱源县| 香港 | 三原县| 浦北县| 册亨县| 尖扎县| 北海市| 永兴县| 沛县| 屯门区| 清流县| 福泉市| 武陟县| 紫阳县| 闻喜县| 泽普县| 鞍山市| 仙桃市| 宝兴县| 东兰县| 龙州县| 淮滨县| 临沭县| 西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