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nny喬
1
上個月和朋友聚會,聊起近況,有個人突然問起沒來的閨密嬌嬌:“她還上班嗎?”
我愣了一下,還沒開口,旁邊突然有人插話:“看她那么閑,估計上班也是糊弄?!?/p>
兩個人邊說邊笑。
我心里不爽,卻假裝平靜地說:“她都忙暈菜了,我都好幾個月沒見過她了?!?/p>
嬌嬌真的很忙,跑步、健身、社交一個也不少,興趣愛好還特別多,最近又投資開了一個餐館,和她約會不是公園約跑,就是去餐館考察。
工作也沒落下,她每周單休,天天忙到深更半夜,今年才剛升職。
居然有人說她閑。
提問的那位朋友驚訝地看著我,來了一句:“怎么可能!她的朋友圈里明明成天吃喝玩樂?!?/p>
我心里無奈地“呵呵”了一聲。
飯間無聊的時候,打開微信,突然看見那位提問的朋友發(fā)了一條朋友圈:和老朋友團(tuán)聚,大家都老了,結(jié)婚、沒結(jié)婚的都感嘆,日子越來越不容易。有時候,還真不知道人生到底有什么意義。
What?!
剛才大家明明意氣風(fēng)發(fā)地聊著彼此的好消息,怎么到她嘴里就成了這樣?
我順手點進(jìn)她的朋友圈,果然無聊至極,除了抱怨年會沒抽到獎,就是哭訴底層群眾臘月二十九居然還在上班。
我粗粗翻了兩下就看不下去了。
有些人無法跨越階層是有原因的,他們不懂得欣賞生活里的美好,眼里只有求不得、怨長久的生活陰暗面,還總是怕別人不知道自己吃虧受苦。
朋友圈是一本自傳,能看出一個人的修養(yǎng)和情商,更能反映一個人的層次和趣味。
講真,有趣的朋友圈都是“故意而不刻意”的。
2
嬌嬌是我認(rèn)識的人里把朋友圈經(jīng)營得最好的。
翻開她的朋友圈,滿眼都是灑滿陽光的咖啡館、深夜誘人的美食、枕邊的一本小說、路上偶遇的流浪狗……
每次看著那些溫暖的片刻,我總感覺生活其實對我們不錯。
嬌嬌和她的朋友圈一樣,萬年不變的意氣風(fēng)發(fā),一絲不茍的妝容,頭發(fā)連根雜毛都沒有,從鞋子到口紅,沒有一點紕漏。
我每次看著認(rèn)真打扮的她,嘲笑說:“我不嫌你難看?!眿蓩梢荒?gòu)舌恋貑栁遥骸澳悴挥X得這樣更好看嗎?”
我知道,這是她的態(tài)度。
她總說,有人愿意花時間坐在對面和你聊天,即使不會說話、長得難看,你也不能打扮得像個大媽,這是尊重。
她總有神奇的反轉(zhuǎn)能力,苦難的生活都被她當(dāng)作調(diào)侃自黑的素材。
有一次,幾個閨密到我家聚會,我們點了外賣,到點了還沒送來,打電話給外賣小哥才知道他忙不過來,還沒去取。
大家忙著打電話抱怨投訴,嬌嬌二話沒說,干脆騎了個摩托車取了回來。
于是,她的朋友圈有了新題材:今天當(dāng)了一次外賣小哥,原來騎車端湯不灑這么難,不服氣的來試試。
層次越高的人,視野越寬,心胸越廣,也越豁達(dá)。
他們的生活未必多么稱心如意,卻有苦中作樂的反轉(zhuǎn)能力,更不愿意把苦澀像病菌一樣在人群中傳播。
有人說朋友圈里的好未必是真的好,如果真過得好,何必要曬。
嬌嬌卻不這么覺得,她發(fā)朋友圈就是給別人看的,不為求贊,而是為了讓別人知道生活沒有想象得那么糟糕。所以,嬌嬌的朋友圈就是朋友們的充電站。
3
曾經(jīng)有個朋友跟我說:千萬不要隨便發(fā)朋友圈,發(fā)不好會顯得自己很low,發(fā)得好又容易招人羨慕嫉妒恨,你看那些層次高的人朋友圈里要么是干貨,要么什么都沒有。
我覺得挺有道理,于是,干脆三緘其口,把朋友圈都刪了。
可是這幾年,認(rèn)識了很多學(xué)問高、修養(yǎng)好的偶像,我發(fā)現(xiàn)他們的朋友圈里什么都有,滿世界跑馬拉松、帶著兒子做甜點、甚至還有“轉(zhuǎn)發(fā)朋友圈”就能上課的信息。
有一次,我問了一個知識型IP大V,自己就這么開誠布公地告訴別人自己去上課,不會讓別人覺得他很low嗎?
他說:你這是不相信自己的判斷力。你想上必然是覺得有價值,有價值的東西當(dāng)然應(yīng)該讓更多人知道。
層次越高的人,越不怕展示自己真實的一面。
因為有底氣,相信自己的實力,所以不在意別人的眼光和評價,更不會因為害怕說三道四就獨享這個世界的有趣。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眾苦苦不如獨苦苦,是他們對待朋友圈的態(tài)度。
所以,我現(xiàn)在也肆無忌憚地在朋友圈曬狗、曬美食,就像嬌嬌說的,比起那些沒用的抱怨,我寧可看你養(yǎng)的那兩只大寶貝。
4
朋友圈不是了解一個人唯一的方式,甚至不是一種最好的方式,但它是一種最直接的方式。
經(jīng)常有人問我,那些朋友圈里那么有趣的人都是怎么煉成的。
首先,你得是個有趣的人。有趣這件事,是裝不出來的。你得從改變思維模式開始,不要一遇上事就被情緒吞沒,而是第一時間想想有什么解決辦法,更不要試圖在朋友圈里求安慰,情緒不好的時候一個人待會兒或者找個好朋友傾訴。
其次,你得活出自己的樣子。不要別人說這件事顯得很low,就放棄讓朋友知道好玩的事。有趣沒有絕對的標(biāo)準(zhǔn),我們也早已告別了那個內(nèi)斂羞澀的時代,大可以在每一個舞臺展現(xiàn)自己,只要是你喜歡的,盡可以大膽表達(dá)。
想來,這兩者也是相輔相成的。沒有實力,自然沒有隨心所欲的底氣,處處要想著怎么樣不讓自己跌份,不被人看出破綻。
同理,不敢真實表達(dá)的人,也大多不敢讓自己活得太有趣。因為害怕自己離群索居,被平凡的世界拋棄,所以壓抑與人分享的天性,寧愿過一種不冷不熱的日子。
朋友圈里的有趣要靠一點心思、一點故意。不是為了取悅和認(rèn)同,而是為了讓更多的人看見這個世界不同的角度和方面。但又不刻意,因為那些有趣的事情都是由內(nèi)而發(fā)的真心話,這恰恰是一個人修養(yǎng)和境界的完美體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