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素英
(山西振興公路監(jiān)理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6)
細集料作為混凝土材料的重要組成部分,全世界每年耗用近數(shù)十億立方米,很多地區(qū)的細集料已經面臨枯竭,且大量的山砂、河砂抽取,造成山體、河流水體破壞等生態(tài)問題。為緩解大量基礎設施建設帶來砂的巨大需求,以及保護山體水體等不可再生生態(tài)資源,尋找一種可替代現(xiàn)有天然砂的細集料是眾多工程科研人員所面臨的問題。機制砂就是一種可替代傳統(tǒng)天然砂的可再生材料,如何保證其在混凝土工程中的應用質量,將是本文所論述的重點。
機制砂是指經過除土處理,由機械破碎、篩分制成的,粒徑小于4.75 mm的巖石、礦山尾礦或工業(yè)廢渣顆粒,但不包括軟質巖、風化的顆粒[1-4]。機制砂的顆粒級配及細度模數(shù)可根據工程需要進行合理調節(jié),石粉可充分利用。
機制砂與天然砂有一定的區(qū)別,具體特性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a)機制砂顆粒表面粗糙、多棱角體、細度模數(shù)大、石粉含量高,砂中所含石粉有助于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b)通常情況下,在同一個施工現(xiàn)場,機制砂與碎石一般都是采用相同的母巖加工制作而成的,兩者之間的熱學性能基本一致,有利于確保大體積混凝土的整體效果。
c)采用同一設備和生產工藝制成的機制砂,其細度模數(shù)與單篩的篩余量呈線性關系。換言之,對于同一種機制砂而言,只要準確測出單篩的篩余量就能夠獲得其細度模數(shù)。
d)正常情況下,對于顆粒材料或粉體材料,都會存在著最佳的分布曲線。對于顆粒形狀相同的集料而言,都存在最佳級配。機制砂的級配是從幾微米到幾毫米。機制砂中的石粉其粒徑一般在30~40μm,主要作用為微填充,所以機制砂中石粉含量越高,其細度模數(shù)越小。
e)機制砂本身的粒級差異相對較大。由機械設備生產出來的機制砂其級配能夠隨意調整,只要控制細度模數(shù)和石粉含量,就可生產出級配優(yōu)良,質量合格的產品。
f)以機制砂為細集料配制的混凝土,其坍落度有所減小,且混凝土28 d標準強度有所提高,若是保持與天然砂配制的混凝土坍落度一致,會導致單位用水量增大,但在不增大水泥用量的情況下,水灰比變大后,混凝土強度不會降低[5-8]。
機制砂中的石粉在一定的范圍內,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并能提高混凝土的密實度、抗?jié)B性、抗凍性,從而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具體原因如下所述:
a)機制砂中的石粉補充了細顆粒,對混凝土能起到潤滑和填充作用,增加了拌合物的黏聚性,增強了保水性,使泌水情況得到改善,從而提高了混凝土的和易性。
b)機制砂中石粉在水泥水化反應中起晶棱作用和微集料填充作用。機制砂中石粉的增加使整個混凝土體系中粉體材料總量增加,形成漿體量也隨之增加,混凝土有足夠多的漿體去包裹粗細集料。同時在水灰比和膠凝材料不變的情況下,增加石粉的用量會使整個漿體變得黏稠,使集料之間的黏結更為緊密,由此提高了混凝土的強度?;炷猎矫軐崳炷恋牧W性能越好,抗?jié)B抗凍效果越好。
c)機制砂中的石粉可以填充到混凝土的孔隙中,起到填充效應,增加混凝土的密實度,從而抑制混凝土的干燥收縮,對混凝土的收縮有利[9-11]。
機制砂在生產過程中、混凝土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控制要點:
a)在生產機制砂時,塊石有時會夾帶一些泥土,從而會對機制砂的質量有所影響。因此,在礦山開采時,應將表面的泥土和植被全部清除干凈;在塊石裝卸時,應將混入的泥土全部清除;通過振動喂料機對塊石中混有的泥土進行篩除。
b)在生產時對機制砂細度模數(shù)的控制。通常情況下,機制砂的級配相對差一些,這主要是因為累計篩余和通過率較大造成的。為此,想要進一步確保機制砂的細度模數(shù)和級配,就必須依賴最小級振動篩網來實現(xiàn),而洗砂強度的調整則可憑借對水流量的調節(jié)及工人觀察來實現(xiàn)。經過大量的實踐表明,當最小級振動篩篩孔尺寸為3.5 mm時,可控制在3.4 mm以內,級配能夠滿足標準要求。
c)機制砂壓碎指標的控制。壓碎指標主要用于反映機制砂的堅固性,即判斷其抵抗外力作用破壞的能力。機制砂的耐壓碎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會制約混凝土的強度發(fā)展。尤其對高強混凝土的影響較大。顆粒形狀相對完好的機制砂,其壓碎指標值一般在20%~25%這一范圍內。機制砂中針片狀含量多少對壓碎值指標有所影響。而拌制混凝土的機制砂壓碎值必須控制在30%以下。為此,應當盡可能選用母巖抗壓強度較高的、巖體完整性較好的巖石來制備機制砂,這樣能夠使壓碎值指標符合標準要求。
d)配制機制砂混凝土,其石粉含量最好控制在10%以內。不同國家的標準對石粉含量有著不一樣的要求。石粉在水泥混凝土中的最佳摻量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這些制約因素主要有機制砂母巖的種類,機制砂本身的粒形、粒度分布,以及所需配置混凝土的具體要求,尤其是對礦物摻和料的要求。對于混凝土而言,一個合理的石粉摻量是有積極意義的。但由于不同石粉,其自身的各項性能差異較高,使其在不同的水泥混凝土體系中的用法與用量均不相同,需根據具體的試驗進行確定。
很多科研工作者對石粉含量進行了研究,目前的研究結果主要為最佳石粉含量為:15%~18%、17%±2%、16%;這些數(shù)據為我們日后在使用機制砂過程提供了一個基礎性的參考數(shù)據,我們可以在這些基礎數(shù)據的基礎上進行上下延伸,最終通過試驗確定合理含量。
e)在機制砂-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設計中,砂率、用水量、減水劑的大小是至關重要的3個參數(shù),需達到精確控制。首先,在試驗中采用“五點法”對砂率進行選擇,確定一個基礎砂率,在此基礎上,上下浮動2%進行和易性試驗與力學性能考察,確定最佳砂率。用水量以及減水劑的確定也是同樣過程,需綜合考慮三者的協(xié)同作用,考察因素可增加彈性模量,收縮應變等性能。
f)機制砂中的石粉是一種惰性的填充礦物,石粉含量較高時,相當于增加體系中粉料的用量,黏度增大,使得漿料不宜混合均勻,需增加一定的攪拌時間,使粉料均勻包裹于集料表面,避免出現(xiàn)露石等現(xiàn)象。
g)有序合理的振搗,防止漏振、欠振和過振。機制砂中含有一定量的石粉,具有填充空隙、包裹砂粒表面、降低骨料間內阻力的作用,使混凝土容易振搗密實,因此在使用中,需控制振動成型的時間,可適當縮短振搗時間。
h)機制砂應注重加強整個齡期的養(yǎng)護,機制砂中含有石粉與一定量的黏土,這些都成為日后產生干縮裂縫的隱患,需加強齡期養(yǎng)護。
混凝土材料是一種包容性很強的體系,經過科研工作者的不斷努力與研究,可以消納現(xiàn)有的固體廢棄物資源或者試驗中被遺棄的“劣質資源”。機制砂在混凝土中的成功應用,就是一個經典的應用示例。只有從事混凝土的技術人員不斷實現(xiàn)自我突破,才能實現(xiàn)混凝土結構真正的綠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