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重慶市育才成功中學高中二年級理科(1)班 謝東峰
與科技保持適當距離
文 重慶市育才成功中學高中二年級理科(1)班 謝東峰
科技之于人文,就像盛開在人類認知園地的一朵奇葩,是助人認識自然、社會和人自身的工具,也是促進人類社會和諧、文明與進步的助推器。
蒸汽機的發(fā)明,將人類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電力的應用,將人類從黑暗和恐懼中解脫出來;計算機技術(shù)和虛擬鏈接技術(shù)的結(jié)合,將人類推入虛擬社會時代。
當我們沉浸在手持無線終端設備帶給人的無盡的視聽享受之際,我們不得不承認,科技已經(jīng)與人融為一體。
然而,凡事皆有兩面,應審慎辯思之。事情的發(fā)展如果走向極端,勢必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逆向效應。正像作為人與人之間交流工具的手機,如今卻“飽受詬病”,成了使人墮入虛擬空間的“元兇”。
聊天軟件的出現(xiàn),使許多人將大量的寶貴時間虛耗在與陌生人的閑扯之中;微信的應用,引發(fā)了人們對所謂的“朋友圈”的思考。當人們發(fā)現(xiàn)玩手機的姿勢與一百多年前國人抽大煙的姿勢何其相似時,頓時感到不寒而栗!
至此,科技文明帶給人類社會的諸多弊端已迫切地促人自警、自省,并試圖迫使人將此狀況上升至認知的高度。
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如何遏制科技“異化”人的嚴重趨勢,并將科技引向造福人類的良性軌道,才是客觀看待科技之法。
幸運的是,我們的社會是向前發(fā)展的。舊事物一定會被新事物取代,交往方便的社會也一定會取代交往不便的社會。但是,為未來人類生存考慮,我們必須堅持科技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堅持科學的現(xiàn)代性批判,堅持與科技保持適當距離。
但什么是“恰到好處”或“適當”的距離?我的理解就是不跟風,不盲從,保持自我,不忘初心,時刻做到細心觀察,冷靜思考,役使物又不役于物,不做科技之傀儡,不做讓渡心靈的弱者。
總之,要與科技保持適當距離,人們應在堅持真理的前提下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