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剛君長期擔任名人書畫院秘書長,組織能力卓爾不群。其潛心藝術,虛心求學,讀研兼習,書文共進,誠筆墨青春也。其書承古人之風,瀟灑自然,每出新意。余勉后學云:習書之道有八字不可或缺,即興趣、勤奮、悟性、路徑,其中路徑不外臨、立、變、創(chuàng)。望碧剛君循此漸進,習而不輟,久之,必大有作為。
李鐸(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顧問、解放軍書法創(chuàng)作院院長)
碧剛雖年輕,但見識閱歷頗為深廣,又熱心公益,任事勤黽,操持“北京世紀名人國際書畫院”事務,有聲有色,已成品牌。碧剛承當代書法大家李鐸先生親炙,朝夕侍右,于書法更是勇猛精進,其作清新雅致,犖犖大端,假以時日,功成自可期待。
王家新(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第六屆副主席)
汪碧剛的創(chuàng)作追求“雅俗共賞”,把創(chuàng)作的基點放在雅與俗之間,試圖在純雅逸與純通俗之間開辟出一條屬于自己的學書道路。他不間斷地在傳統(tǒng)的積累上開拓豐厚,在“雅俗共賞”這一基調之下博涉約取、取精用宏。從他近期一系列作品中清晰地看到其對魏晉書風的追求,在用筆結字及其章法上的大膽探索,對二王書風晉人韻致的反復體味,對古人經(jīng)典作品的吸收消化。汪碧剛以經(jīng)典翰墨的薰陶為資糧,以勤奮刻苦為根本,以聰慧機敏為助緣,在他的腕下,用筆簡約干凈利落,中鋒運作兼取側勢,結體空靈平和奇正相生,左右揖讓燦爛肌珠,章法布局一任自然,有法無法,有意無意,憑心境去寫,憑靈感去寫,憑才氣學識功力去寫,似有一番誘人的境界。他受恩師李鐸先生豪放曠達如椽大筆之影響,亦能將字寫得神采風揚氣勢奪人,其筆力腕力皆能運用得當,有承繼一代先賢之用心。
張坤山(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海軍美術書法研究院副院長)
皖山自古出才俊,與碧剛合作共事,更讓我有此感受。江淮大地藏龍臥虎,無論行至何處,都能吞吐風云,瀚海弄潮,自抒一番胸臆。
碧剛從事書法藝術的創(chuàng)作和研究突飛猛進,成果頗豐,這既得益于書法大家李鐸先生的精心培養(yǎng)和指導,也體現(xiàn)了他在藝術道路上勤奮執(zhí)著、對藝術規(guī)律總體把握和處理的自信、自如和膽量。他選擇了最能傳情達意并直抒胸襟的行草書法作為自己的主攻方向,上至唐宋先賢經(jīng)典法帖,下至明清文人手札詩稿,廣泛涉獵,深入臨習,懸梁刺股,從善如流。在入古師承中大大提高對藝術精確的鑒賞眼力,在對優(yōu)秀傳統(tǒng)的追求中漸漸增加自身藝術積淀的厚重。通過一次次的學習研討,逼近經(jīng)典、厚積薄發(fā)、神與古會,體現(xiàn)了一位書法家對社會有責任有擔當?shù)奈幕杂X,令人刮目相看!
朱守道(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第四至六屆理事、中央國家機關書協(xié)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