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夫
又迷上了收菜手游?
最近,也許很多玩家注意到,一些類似于“收菜”玩法的手游,又開始在人群之中傳播開來。但是和過去的收菜游戲不同,這一次這類游戲往往拋出高額收益的誘餌,表示能夠讓玩家一邊玩游戲,一邊賺錢。而主要手段,就是通過種植“種子”,然后收獲果實。而想要收獲更多的果實,就要向其他人推銷這種玩法,讓其他人也加入到其中去。可能是為了掩飾自己的傳銷屬性,又或者是與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接軌,在這類手游之中,往往還加入了一些偷菜玩法,讓玩家互相偷取他人的“果實”。
雖然百般掩飾,還冠以“分銷”的名義,但是這種以投資“種菜”,再以“收菜”后反向兌換人民幣為玩法的休閑手游,其發(fā)展下級投資獲取高回報的做法無疑已經(jīng)屬于傳銷之列。
傳銷手游,是怎么“玩”的?
雖然對于傳銷這種行為,國家政策是明令禁止的,但是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對于傳銷販子來說,有無數(shù)種手段可以繞開禁令,鉆到空子。
我們知道,傳銷其實是金融詐騙的一種形式,而它的主要受眾就是那些意志力不堅定、受教育水平比較低的用戶,所以在設(shè)計傳銷手游的時候,設(shè)計者也設(shè)置了諸多小細節(jié),去層層篩選自己可能得到的目標(biāo)用戶。
比如說,在手游色彩飽和度上,設(shè)計者往往會傾向于使用飽和度高、對比度高的畫面。這是否讓人想起了什么?沒錯,那就是“中老年人表情包”。這類畫面的受眾往往因為時代和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存在對新生事物接受能力不足、對于時下主流的表現(xiàn)元素接受不足等問題。對于一般人來說“辣眼睛”的畫面,也許在他們眼里正是“接地氣”的表現(xiàn)。
其次,在盈利模式上,這類手游往往許以很高的回報模式。比如說某款游戲就是宣傳用戶只要在自己的平臺投資50元人民幣,45天出局后,就能一共獲得90元人民幣。這種模式對于早就見慣了P2P跑路潮的人來說,一眼就能看穿其中的貓膩,但是對于某些接觸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間不長,警惕性不高,又有比較高的“屌絲逆襲”欲望的人來說,卻極有吸引力。
最后,和傳統(tǒng)傳銷模式一樣,這類手游還經(jīng)常會通過自己的官方網(wǎng)站或者微信群和QQ群,不定時放送各種“心靈雞湯”,以對自己的用戶進行洗腦。一旦有用戶質(zhì)疑這種模式,他們就會喊出“這是一種事業(yè)”之類的口號,去證實自己的合理性,并去讓人相信:如果你沒有賺到錢,不是因為我們項目有問題,而是你自己不夠努力。
雖然相對于傳統(tǒng)傳銷模式,這種線上傳銷模式因為無法隔絕用戶的信息獲取渠道,所以看起來更難將“準(zhǔn)用戶”轉(zhuǎn)化為“用戶”,但是別忘記它擁有一個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那就是完全可以通過“廣撒網(wǎng)”來獲取更多的目標(biāo)。而且憑借著“網(wǎng)絡(luò)”這片面紗,它們能夠做得更為隱蔽,甚至讓警方都無所適從。
膽大,不代表可以胡來
其實不論是傳銷手游還是P2P,很多人早在一開始就已經(jīng)識破了其中的小伎倆,但是依舊會投入到其中—因為他們心懷著一種僥幸心理,覺得自己不會是鏈條的末端。但要知道,傳銷這種行為,本身就是只有頂端的人才會受益,其他人只是利益輸送者,在不斷為頂端的人輸血。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被榨干利用價值之后踢出局,甚至做局者直接人間蒸發(fā),這些結(jié)局都是完全可以預(yù)見的。
其實要甄別一款手游是否是傳銷手游非常簡單,一看是否會對參與者許以重利(你看阿里巴巴和騰訊這種搞補貼燒錢,都只是返還用戶一點小紅包,誰會吃飽了撐著動輒送你50%的返利?)。二是看在承諾兌現(xiàn)之前,是否要求參與者去把其他人也拉入局中。通常只要符合這兩點,通常咱們就可以將其視為傳銷手游了。
結(jié)束語
像傳銷這種模式,在經(jīng)過了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洗禮之后,變得更有欺騙性以及擁有了更為廣闊的受眾基礎(chǔ),這恐怕是許多人所沒有想到的。在指望法律能夠盡早完善自身的同時,我們也要盡可能了解如何去甄別傳銷手游,不要在損失產(chǎn)生之后,才追悔莫及。畢竟,“智商稅”可絕不是什么光彩的稅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