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錦錄
(黑龍江省虎林市楊崗鎮(zhèn)農業(yè)綜合服務中心,黑龍江虎林 158404)
禽“三螨一虱”病的診斷和防治
白錦錄
(黑龍江省虎林市楊崗鎮(zhèn)農業(yè)綜合服務中心,黑龍江虎林 158404)
禽體外寄生蟲主要有皮刺螨病、新棒恙螨病、膝螨病和羽虱等,可引起禽消瘦、貧血,有癢感,蟲體寄生部位有痘疹狀病灶。通過使用敵百蟲等殺蟲藥物涂擦雞體或液噴雞舍、棲架,經常更換墊草并燒毀等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療效。
體外寄生蟲;吸血;消瘦;禽;防治
禽皮刺螨病是由皮刺螨寄生于雞、鴿、火雞等禽類的體表引起的一種外寄生蟲病。
(1)病原:病原為雞皮刺螨等,雞皮刺螨又稱紅螨,呈長橢圓形,后部略寬,吸飽血后蟲體由灰白色轉為紅色,體表密布細毛和細皺紋??谄鏖L,螯肢呈細長的針狀,用以穿刺宿主皮膚吸血。足很長,有吸盤。
侵襲雞只的雌螨在每次吸飽血后,回到雞舍的縫隙或碎屑中產卵,卵經2~3d孵出幼蟲。幼蟲不吸血,經2~3d蛻化為第一期若蟲,經吸血后,隔3~4d蛻化為第二期若蟲,再經0.5~4d后蛻化變?yōu)槌上x。蟲體成群聚集在棲架上、松散的糞塊下面以及雞舍縫隙里,白天藏于隱蔽處,夜間出來叮咬宿主。皮刺螨蟲可傳播禽霍亂和螺旋體病,也是雞腦炎病毒和圣路易腦炎病毒的傳播者和保毒宿主。
(2)主癥:病禽消瘦、貧血,有癢感,產蛋量下降,皮膚時而出現小的紅疹。大量侵襲幼禽時可引起死亡;侵害鴿子時,易引起乳鴿和幼鴿夜間煩躁不安,信鴿飛行成績下降。夜間檢查禽只時,可發(fā)現大量雞螨。
(3)防治:應用氰戊菊酯、戊氰酸醚酯,按0.004~0.005%藥液噴灑雞體、雞舍、棲架。經常更換墊草并燒毀。
禽新棒恙螨病是由雞新棒恙螨的幼蟲寄生于雞、火雞、鴿等禽類的翅內側、胸肌及腿內皮膚上所引起的一種體外寄生蟲。多見于放牧飼養(yǎng)后的雛雞,是雞重要的體外寄生蟲之一。
(1)病原:病原為雞新棒恙螨,又稱雞新勛恙螨或雞奇棒恙螨。幼蟲很小,不易發(fā)現,飽食后呈橘黃色,蟲體分頭胸和腹部,有3對足,背板上有5根剛毛。雞新棒恙螨僅幼蟲營寄生生活,刺吸雞或其他鳥類的體液和血液,幼蟲飽食后落地,數日后發(fā)育為若蟲,再經一定時間發(fā)育為成蟲。成蟲多生活在潮濕的草地上,以植物汁液和其他有機物為食。本病流行于每年的6~7月份。
(2)主癥:病禽奇癢,皮膚逐漸形成膿腫,出現痘疹狀病灶,病灶周圍隆起,中間凹陷呈痘疹狀,中央可見一小紅點,即為幼蟲。大量蟲體寄生時,腹部和翼下長滿痘疹狀病灶。病雞貧血、消瘦,精神不振,頭下垂,不食,如不及時治療,則可死亡。
(3)防治:避免禽類在潮濕的草地上放牧,以防感染。如已感染可在雞體患部涂擦70%酒精、碘酊或5%硫黃軟膏,效果良好。涂擦1次即可殺死蟲體,病灶也逐漸消失。也可用0.2mg/kg的伊維菌素一次皮下注射,效果也不錯。
禽膝螨病是由膝螨寄生于雞、火雞、鴿等禽類的膝部、腳趾部或羽毛根部所引起的體外生蟲病。
(1)病原:膝螨病的病原為突變膝螨,又稱鱗足螨,寄生于雞腿上無羽毛處及腳趾部。蟲體灰白色,近圓形。4對短足,尾端有1對長剛毛,蟲體背面皺襞呈鱗片狀。此螨生活史全在皮膚下造坑道產卵,幼蟲經蛻化發(fā)育為成蟲,蟲體以吞食禽體皮膚組織為生。一般為接觸傳播,常發(fā)生于年齡較大的禽,多見于春夏季節(jié)發(fā)病。
(2)主癥:突變膝螨可引起禽脛部和腳趾部皮膚發(fā)炎、增厚、粗糙,并發(fā)生龜裂,滲出物干燥后形成白色痂皮,似涂上石灰,有“石灰腳”之稱,患肢奇癢,因瘙癢而創(chuàng)傷,禽腳變形,行走困難,影響采食、生長和產蛋。
(3)防治:預防在于注重清潔衛(wèi)生,發(fā)現病禽應隔離治療,場地和禽舍噴藥殺蟲。治療:將病禽腳浸泡于0.1%敵百蟲溫水中,洗刷4~5min,除去痂皮,使藥液浸入產膚下殺蟲;或用溫肥皂水浸泡洗刷,除去痂皮,再涂上20%硫黃軟膏或2%石炭酸軟膏;也可用百部、貫眾各50g,加水2000ml,煮沸,候溫敷洗腳,一般1~3次即愈。
寄生于禽類的虱稱為羽虱,是禽類體表的永久性寄生蟲,常具有嚴格的宿主特異性,而且寄生部位也較固定。
(1)病原:羽虱的形體很小,小的不到1mm,大的一般體長也僅5~6mm,呈淡黃色或灰色。蟲體背腹扁平,分頭、胸和腹三部分。頭部鈍圓,其寬度大于胸部,胸部無翅,有3對足。腹部無附肢,由11節(jié)組成,但最后數節(jié)常變成生殖器官。羽虱的種類很多,常見的有雞羽虱、鴨虱、鵝虱和鴿虱等。虱的發(fā)育包括卵、若蟲和成蟲3個階段,整個發(fā)育期在宿主體表進行。虱的傳播主要是通過禽與禽的直接接觸,或通過禽舍、飼養(yǎng)用具和墊料等間接傳染。羽虱離開宿主僅能存活3~4d,日光照射和高溫(35~38℃)能使羽虱很快死亡,所以虱感染多見于寒冷季節(jié)。
(2)主癥:羽虱以羽毛、絨毛及表皮鱗屑為食,使雞發(fā)生奇癢和不安,因啄癢而傷及皮肉,羽毛脫落,常引起食欲不佳、消瘦、生產力降低。
(3)防治:對羽虱的控制,在肉雞生產中,更新雞群時,應對整個雞舍和工具進行滅虱。對于飼養(yǎng)期較長的雞,可在飼養(yǎng)場內設置砂浴箱,砂浴箱中放置含10%的硫黃粉或4%馬拉硫磷粉。新引進的雞,經嚴格檢查無虱后,方可混群飼養(yǎng)。滅虱藥物可選用:溴氰菊酯按0.0025~0.01%藥液噴灑或浸浴,20%氰戊菊酯乳油按0.02~0.04%藥液噴霧,還可用馬拉硫磷、蠅毒磷、滅蠅胺等。
[1] 楊大楨,夏如山.桑蠶虱螨病的發(fā)生危害和診斷防治[J].蠶桑通報,2002,33(1):51-54.
白錦錄(1968—),男,大專學歷,獸醫(yī)師,主要從事獸醫(y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