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麥鄉(xiāng)不僅是“中國人口最少的鄉(xiāng)”,對外界來說,玉麥仍是中國邊境敏感、難抵達的地方之一。就在這片近2000平方公里的國土上,有9戶人家一直堅守著,他們堅信“家是玉麥,國是中國。祖國不會忘了我們”。
玉麥不是麥,是一個鄉(xiāng)。這個鄉(xiāng),也不產(chǎn)一粒麥子,甚至不產(chǎn)糧食。在中國4.4萬多個鄉(xiāng)鎮(zhèn)中,玉麥是一個神奇的存在。這是中國人口最少的行政鄉(xiāng),全鄉(xiāng)9戶32人。人口最少時,只有一家三口,就是卓嘎、央宗和她們的父親桑結曲巴。歷史上人口最多時,也只有20多戶300人左右。
玉麥鄉(xiāng)很大,超過內(nèi)地普通一個縣,是西藏山南地區(qū)隆子縣境域面積最大的鄉(xiāng)。全鄉(xiāng)境域面積3644平方公里,實際控制面積1987平方公里,被印度占領的近1700平方公里的領土——恰恰是玉麥土地最肥沃、氣候最宜人的那一部分。不過,玉麥鄉(xiāng)群眾的實際活動范圍僅300平方公里。
玉麥鄉(xiāng)像一個傳說,距離普通中國人太遙遠,它位于“喜馬拉雅山脈南麓”。這個區(qū)位,容易讓人想到今年曾發(fā)生“中印對峙”的洞朗地區(qū)。玉麥鄉(xiāng)所在的隆子縣和洞朗所在的亞東縣,相隔不遠。玉麥鄉(xiāng)是通往我國領土印占“塔克新地區(qū)”(即從未獲得中國承認的所謂“阿魯納恰爾邦”)的主要通道。
玉麥鄉(xiāng),一鄉(xiāng)只有一村,即玉麥村。全鄉(xiāng)32人中,在校就讀學生12人(大學4名、高中6名、小學2名)、殘疾兒童1名(未上學)、學齡前兒童2名、成年人16名(男8人、女8人)。
全鄉(xiāng)有1個邊防派出所、一支邊防駐軍部隊,1所鄉(xiāng)衛(wèi)生院、1所教學點(無老師和學生)、1座寺廟(無僧尼)。
追溯歷史看,1960年設立玉麥鄉(xiāng),1969年改為公社,1984年又改為鄉(xiāng),隸屬于扎日區(qū),1999年撤區(qū)并鄉(xiāng)時成立玉麥鄉(xiāng),2009年10月成立玉麥鄉(xiāng)人民代表大會。
在老鄉(xiāng)長桑結曲巴家的院里,桑結曲巴(圖右二)和大女兒卓嘎(圖右一)、小女兒央宗(圖左三)留下的一張珍貴合影
印度洋季風氣候,給這里帶來充沛的雨水,草木茂盛,風景如畫。平均海拔3650米,與拉薩相當,缺氧程度不嚴重。對于旅游者來說,如“小天堂”一般。然而,去一趟玉麥極不容易。
從西藏的首府拉薩出發(fā),往東南方向行走,約400公里,能到山南地區(qū)隆子縣。從縣城再走197公里,經(jīng)斗玉鄉(xiāng),順蜿蜒而上的土路,翻過海拔4627米的日拉山山口,才能在繚繞的云霧中,看到幾棟藍頂藏式小屋和靜靜流淌的玉麥河。
從隆子縣城出發(fā)到玉麥,一路上景色有明顯差異:從光禿禿的石山到高山草甸,漸漸過渡到低矮灌木,最后在越來越濕潤的空氣中進入原始森林區(qū)。在穿越森林密布的河谷后,是一片很繁茂的濕地,那些橫七豎八的巨型倒木就成了天然的拱橋。最后到了玉麥鄉(xiāng),你才會發(fā)現(xiàn)這里高山草甸、低矮灌木、原始森林、白云流水、牛羊滿山,簡直是美極了!
不過,來到玉麥鄉(xiāng),你也會發(fā)現(xiàn),在玉麥看不到一塊耕地。按理說,玉麥氣候濕潤,海拔只有3430米,比拉薩還低,為何無法耕種糧食呢?原來,印度洋暖濕氣流沿玉麥河谷北上,遇到海拔5000米的日拉山阻擋,造成玉麥冬季多雪、春夏秋三季多雨的氣候特點。由于陰冷潮濕,光照少,就連高原上生命力最頑強的青稞在這里也無法結籽。
由于沒有耕地,玉麥村民的糧食要靠玉麥人用畜產(chǎn)品和其他土特產(chǎn)去附近的曲松村交換。
這里雖然不能耕種,但是可以放牧,而且抵邊放牧是對國土最好的保護。為了邊民放牧管理牛群的安全,每隔一段距離,都有柵欄進行分區(qū)隔離。
目前,玉麥鄉(xiāng)以畜牧業(yè)為主,出產(chǎn)酥油、奶渣和奶酪。每天天不亮,牧民就開始在外放牧,擠奶、提煉酥油和奶渣。事實上,玉麥人在中印邊境地區(qū)放牧,起到了守護國土的作用。
西藏和平解放以前,玉麥有30余戶200多口人。后來因為西藏政局的變化,到1959年玉麥解放時,這里只剩下桑結曲巴一家四口人。
這么少的人口,這么偏遠的地方,卻因為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而再次走入人們視野。在不久前,黨的十九大召開之際,桑結曲巴家的卓嘎和央宗姐妹專程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了封信。
“家是玉麥,國是中國。祖國不會忘了我們?!毖胱谠谛胖姓f,“我們說的話總書記都能聽到,讓我們更加堅定了守邊的信心和決心?!?/p>
總書記很快回信說:“在海拔3600多米、每年大雪封山半年多的邊境高原上,你們父女兩代人幾十年如一日,默默守護著祖國的領土,這種精神令人欽佩?!彼€寫道:“我向你們、向所有長期為守邊固邊忠誠奉獻的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p>
親手接過總書記的回信,姐妹倆難掩激動?!皼]想到總書記這么快就給我們回信了。”
卓嘎是桑結曲巴的大女兒。10歲那年,卓嘎的母親撇下兩個年幼的女兒去世。桑結曲巴本來可以選擇離開,也可以回到西藏腹地,但他最后留了下來,還在1959年將自己的家從玉碓(意為“河上游的村落”)搬到了玉麥(意為“河下游的村落”)——往“麥克馬洪線”方向前推了5公里。
卓嘎記得,搬到玉麥后,父親用布條縫制了一面五星紅旗,并開始在家門口升起這面紅旗。桑結曲巴一家三口堅守喜馬拉雅山南麓升國旗的事跡被報道后,很快傳遍海內(nèi)外,當時尚未婚配的卓嘎竟然收到了七麻袋的求愛信。
有一年,印軍的直升機突然降落在玉麥,想將印度的國旗插在一個山頭上。然而,面對桑結曲巴一家三口的堅守和抗議,印軍怕事態(tài)擴大,只好悻悻溜走。直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政府組織政策性遷入,陸續(xù)有幾戶人家自愿搬來玉麥,玉麥才發(fā)展到今天的9戶人家。
1996年,隆子縣委、縣政府的援藏干部歷盡艱辛來到玉麥鄉(xiāng),看望慰問老鄉(xiāng)長桑結曲巴。在一張微微泛黃的老照片里,桑結曲巴看起來瘦小孱弱,但正是憑借他瘦小的身軀,為中國守住了近2000平方公里的國土。
2001年,77歲的桑結曲巴走完了他頗為傳奇的人生之路。那一年,玉麥鄉(xiāng)公路通了車,大女兒卓嘎接替了父親的職位,擔任玉麥鄉(xiāng)的第二任鄉(xiāng)長,一直到2011年才卸任。
卓嘎說,很多時候她不敢也不愿回憶過去的歲月,因為那是“野人般”的日子,如果沒有父親的堅守,她真不知道今天會在哪里……“從來沒聽父親喊過苦和累”,正是父親,給了她做人的道理和生活的勇氣??梢哉f,在中印邊境地區(qū),他們是“不拿槍的戰(zhàn)士”,以羸弱之軀,宣示著國家的主權。
“如果我們走了,這塊地方就沒有人了,中國的地盤誰來守護!”這是父親臨終前的話。卓嘎已經(jīng)57歲,父親要還健在話就該93歲。他們一家人的接力堅守,兌現(xiàn)著對家的熱愛,對國的忠誠。
“家是玉麥,國是中國,放牧守邊是職責,你們這些話說得真好。”習近平總書記在回信中說,“有國才能有家,沒有國境的安寧,就沒有萬家的平安。祖國疆域上的一草一木,我們都要看好守好?!?/p>
習近平總書記回信中的祝福,正在變成現(xiàn)實。據(jù)新華網(wǎng)的報道,如今,玉麥鄉(xiāng)所有人家都實現(xiàn)了wifi全覆蓋,鄉(xiāng)里的4個家庭旅館和4個小賣部都能使用微信支付。根據(jù)規(guī)劃,明年玉麥要搬進來47戶人家,建成有一定規(guī)模的生態(tài)文明小康示范點。未來,玉麥鄉(xiāng)所有群眾將住上鋼筋混凝土結構的“農(nóng)家別墅”。鄉(xiāng)里將并入國家大電網(wǎng),告別依靠小水電站用電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