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俊秀,張 俊
(江蘇省南通大學附屬醫(yī)院,江蘇 南通 226001)
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實施心理護理模式的負面心理改善情況觀察
顧俊秀,張 俊
(江蘇省南通大學附屬醫(yī)院,江蘇 南通 226001)
目的 探索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實施心理護理模式的負面心理改善情況。方法 選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各60例,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采用傳統(tǒng)護理模式和心理護理模式。結(jié)果 觀察組患者焦慮評分、抑郁評分、滿意率、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滿意率均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心理護理模式在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效果顯著,可改善患者負面心理。
維持性血液透析;心理護理模式;負面心理
維持性血液透析是近年來常用的一類替代療法,常用于治療慢性腎衰竭、尿毒癥等患者,其能夠延長患者生存期[1]。但血液透析治療費用較高,且容易出現(xiàn)較多并發(fā)癥,從而影響患者生存質(zhì)量和整體療效,同時大部分患者還可存在抑郁、焦慮、恐懼等心理問題,為了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負面心理,部分學者嘗試著將心理干預應用于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結(jié)果表明效果顯著,能夠重新幫助患者樹立對治療的自信心,改善負面情緒[2]。為了證實此類報道,本文旨在探索心理護理模式在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臨床意義,具體見下文描述。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各60例。觀察組平均年齡(46.28±3.56)歲,男25例,女35例,平均透析時間(2.36±1.45)年,焦慮評分(65.36±5.46)分,抑郁評分(68.42±2.45)分,病種:5例為多發(fā)性腎囊腫,16例為高血壓腎病,17例為慢性腎小球腎炎,22例為糖尿病腎病。對照組平均年齡(46.39±3.55)歲,男26例,女34例,平均透析時間(2.51±1.73)年,焦慮評分(65.55±5.39)分,抑郁評分(68.53±2.97)分,病種:6例為多發(fā)性腎囊腫,15例為高血壓腎病,18例為慢性腎小球腎炎,21例為糖尿病腎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護理模式,在患者進行血液透析治療時,不定期檢查患者輸液情況,是否出現(xiàn)堵塞、靜脈炎現(xiàn)象,且加強健康教育。
觀察組采用心理護理模式,主要措施如下。
(1)透析期間的心理護理:透析前:在透析前告知患者透析期間注意事項,與患者保持平等交流關系,且盡可能滿足患者需求,充分理解患者,耐心回答患者心中每個疑問,且保持親切的服務態(tài)度,提高患者配合度,促使患者感受到護理人員的熱情和關心;②透析時:在穿刺時,盡可能通過音樂、焦慮、看電視等方式,分散患者注意力,從而減輕患者對穿刺的恐懼感,待穿刺完成后,協(xié)助患者擺取舒適體位,告知患者如何避免引流管堵塞和血液外滲問題,必要時,可幫助患者按摩局部皮膚,從而促進血液流通[3];③透析后:拔針止血后,包扎好患者傷口,告知患者透析后注意事項,加強保暖,叮囑患者不可大范圍活動注射肢體[4]。
(2)針對性護理:根據(jù)患者負面情緒,實施相應的護理方案:①焦慮:血液透析治療時間較長,需反復受到病痛折磨,再加上透析費用較高,從而容易導致患者出現(xiàn)焦慮癥狀,對此應加強與患者之間的交流,傾聽患者內(nèi)心真實想法,再告知患者血液透析相關知識,促使患者正確對待自身疾?。虎谝钟簦赫G闆r下,血液透析患者需維持1年以上,且不良事件發(fā)生率較高,從而導致患者容易出現(xiàn)情緒低落現(xiàn)象,對此護理人員應密切注意患者異常言行和情緒變化,以耐心、誠懇的態(tài)度勸導患者,必要時可組織患者之間的交流會,從而減輕患者內(nèi)心痛苦體驗[5];③內(nèi)疚:大部分血液透析患者均為中青年階段,屬于家庭支柱角色,而長期治療,不僅可喪失勞動力,還可增加家庭負擔,從而產(chǎn)生愧疚心理,對此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家屬此時的陪伴對患者病情恢復的重要性,盡可能滿足患者身心需求;④恐懼:由于患者對血液透析治療的誤解和知識的缺乏,容易出現(xiàn)強烈的心理刺激,從而出現(xiàn)恐懼心理,對此護理人員應為患者講解血液透析治療原理、優(yōu)勢、必要性、安全性,從而增加患者安全感和信任感;⑤悲觀:血液透析治療時間較長,且疼痛感較大,從而容易導致患者失去對治療的自信心,從而出現(xiàn)絕望、悲觀心理,對比護理人員應在表達同情心時,增加與患者交流次數(shù),幫助患者樹立重歸社會的自信心[6]。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依從性、滿意率、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以及焦慮評分、抑郁評分(患者焦慮/抑郁現(xiàn)象越嚴重,分數(shù)值越高)。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施心理護理模式后的觀察組患者,焦慮評分為(24.12±2.65)分,抑郁評分為(23.05±2.45)分,對護理人員滿意率為98.33%(59/60),依從性為100.00%(60/60),不良事件發(fā)生率1.67%(1/60)。
實施傳統(tǒng)護理模式后的對照組患者,焦慮評分為(39.57±4.96)分,抑郁評分為(38.58±4.91)分,對護理人員滿意率為70.00%(42/60),依從性為71.67%(43/60),不良事件發(fā)生率15.00%(9/60)。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護理效果對比,(P<0.05)。
對于終末期腎臟疾病患者,臨床首選治療方案為持續(xù)性血液透析,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病情,降低臨床死亡率,但此類治療手段時間較長,且費用較高,需患者長時間承受心理壓力,再加上患者在患病期間本身體質(zhì)較弱,從而影響整體治療效果,對此應在患者治療期間,加強心理疏導,從而改善患者負面情緒,幫助患者樹立對治療的自信心。
傳統(tǒng)護理干預較為機械化,缺乏一定的主動性,因此不受臨床學者青睞。而心理護理模式,屬于近年來研制的新型護理方案,其主要護理原則為“以人為本”,可促使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療期間,感受到優(yōu)質(zhì)的護理服務[7]。心理護理模式能夠改變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的看法,緩解護患關系,提高患者依從性和滿意率,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確保日后治療工作的順利實施,同時在心理護理中,護理人員通過扮演“家人”角色,為患者生活、用藥、飲食中提供指導,可提高患者免疫力和抵抗力,重新幫助患者樹立對治療的自信心[8]。除此之外,心理護理模式還可塑造一個良好的醫(yī)院形象,促使日后醫(yī)院的發(fā)展。
總而言之,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實施心理護理模式,能夠提高患者配合度,方便日后工作的順利實施,促進患者病情恢復。
[1] 姜朝霞,賀 麗.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10):36-38.
[2] 賴碧紅,葉水英,陳引娟,等.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內(nèi)瘺功能喪失修復后的護理[J].上海護理,2016,16(5):48-50.
[3] 彭 慶,謝于惠,祝衛(wèi)紅,等.強化護理管理模式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液體平衡的影響[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2,28(9):1549-1550.
[4] 徐 萌,符克英.行為護理在老年維持性血液透析并發(fā)高磷血癥病人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6,30(17):2130-2132.
[5] 陶明芬,王翠珍.肱動脈直接穿刺在維持性血液透析中的應用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4,44(1):79-80.
[6] 章友芳.護理健康教育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營養(yǎng)狀況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4):72-73.
[7] 林卓珊,張映芬,林建梅,等.延續(xù)護理在糖尿病腎病維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6,30(23):2898-2900.
[8] 王云燕,毛 靜,封 蕾,等.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內(nèi)瘺護理專項健康教育的實施及其效果[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4,31(13):58-60.
本文編輯:蘇日力嘎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18.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