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濱
如何提升團隊有效性,始終是一個迷人的話題。無論作為團隊成員、咨詢顧問還是引導師,你都需經(jīng)常參與到不同團隊中進行共創(chuàng)。擺在大家面前的一個共同話題是:如何通過影響團隊的流程、結構、情景來提升團隊的績效以及成員個人感受。這一話題也貫穿《專業(yè)引導技巧實踐指導》一書,并成為該書的重點。作為引導領域的權威,羅杰·施瓦茨(Roger Schwarz)對于如何提升團隊有效性,從理論框架到具體實踐,都給出了詳盡描述,并總結出提升團隊有效性的基本準則。
檢驗假設與推論
人們?yōu)楹螘晳T性地將假設或推論當作事實?這與人類獲取信息、做出決策的方式有關。當面對紛至沓來的信息,人們會采取有限理性的處理方式,而不是追求最優(yōu)解。大腦常會“偷懶”,只會對所選擇的信息加以關注并貼上標簽,隨后人腦會對標注的信息做出評估與解讀,并決定如何做出回應。人們極為擅長這一信息處理方式,因此在工作中,我們很可能在沒有意識到自己做出的是假設或推論時,就錯把假設當成事實,從而基于錯誤的假設采取行動。
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羅杰·施瓦茨將檢驗假設與推論作為團隊有效性基本規(guī)則的第一項。告訴我們需時常提醒自己,主動檢驗自己的假設與推論,詢問對方這與他們的原意是否相符,坦誠地亮出自己的假設與推論,開展真誠對話,從而發(fā)現(xiàn)分歧。
只有如此,團隊成員才能生成有效信息,做出有效決策。在工作中,我們不妨多說一句“我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或多問一句“麻煩您能否解釋一下,您這么考慮的緣由是?”這可能會省卻許多無端猜測與煩惱。
聚焦利益 而非立場
解決問題時,請針對利益而非立場。當人們表達自己的看法時,首先表述的往往是自己的立場,一旦大家為彼此對立的立場所羈絆,缺乏對彼此立場背后利益的探究,要達成共識就變得困難起來。其實,立場對立并不代表彼此在利益上沒有交集。只要繞開立場,深挖下去,就有可能找到最佳解決方案。
現(xiàn)實工作中,團隊經(jīng)常需要就各種事項做出決策。當討論無法達成共識時,有可能發(fā)生大家都致力于說服對方的局面。因看法不同,團隊中甚至可能發(fā)生激烈爭執(zhí)甚至出現(xiàn)反目。引入這項基本規(guī)則,可以有效避免這種情況的發(fā)生。我們可以在評判相關解決方案之前,先確定選擇標準,也就是大家最為看重的關注點和利益中心,再依據(jù)這一標準對可能的選擇方案做出評判。由于明確選擇標準在前,討論各自的心儀方案在后,相形之下,達成共識的幾率大大提升。
明確重要詞匯 善于舉例
我們經(jīng)常在朋友圈看到人們對某些熱門話題的討論。但是隨著討論的進行,有的時候會出現(xiàn)大家自說自話的情況。這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大家對討論中所涉及的重要詞匯未達成共識。我們在閱讀經(jīng)典著作時,不難發(fā)現(xiàn)作者往往在開篇之初就會給出一些重要概念的定義,這樣做既利于保持論證的嚴謹與一致性,也可以確保溝通的順暢與有效。
在討論中,一些重要的詞匯有時與抽象的概念有關,為了便于更好地溝通與理解,舉出實例是一個非常好的辦法。例子生動形象,蘊含眾多情景信息,不僅便于大腦理解重要詞匯的含義,也利于我們在思考概念時順利提取相關線索。如果我們既重視界定重要詞匯,又善于用舉例闡明自己的觀點,就可以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羅杰·施瓦茨在《專業(yè)引導技巧實踐指導》一書中,共總結了九項基本規(guī)則,在實際應用中,我不止一次驚訝于這些規(guī)則的有效性,有效的原因可以在作者為中國讀者撰寫的前言中窺見。前言中,羅杰認為那些堆砌技巧的所謂引導方式“只會給自己或引導的團隊帶來麻煩”。他認為有效的引導方式必須建立在堅實的理論和研究成果之上,因為“沒有什么比好的理論更能指導實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