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時,有個叫樂羊子的人,妻子賢惠聰明,經(jīng)常勉勵他上進。有一位朋友勸樂羊子應該去求學。樂羊子回家跟妻子商議,妻子很高興,鼓勵他前去。樂羊子在外讀了一年書,總是想家,于是就請假回家探望。當妻子得知樂羊子并沒完成學業(yè)時,非常傷心,拿起剪刀把自己辛辛苦苦織的布剪成兩截。樂羊子大驚,忙問妻子這是干什么?妻子說:“你求學應該是靠日積月累、刻苦鉆研才能學成,現(xiàn)在你中途回來,不是和這塊布一樣半途而廢了嗎?”
曾擔任過北京大學校長的王恩哥說:“當你四顧茫然時,請不要急躁,路永遠都在自己的腳下。對于很多年輕的北大人來說,缺少的往往不是雄心壯志,而是‘守正篤實,久久為功的精神?!本镁脼楣?,就是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要想獲得成功,就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艱辛和努力,有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不能目光短淺,為急功近利所動。西漢年間,有一位叫匡衡的年輕人非常勤奮好學,但家里很窮,買不起蠟燭照明。鄰家有燈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墻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燭光。匡衡經(jīng)過不懈努力,最終成為大學問家。這就是成語“鑿壁偷光”的出處。鑿壁偷光其實就是久久為功。
一個人要想做大事、成大業(yè),僅胸懷大志還不夠,有“守正篤實,久久為功”的精神支撐,方能當起“掃天下”的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