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興振,常 明
(泰安市腫瘤防治院,山東 泰安 271000)
在現(xiàn)有的臨床醫(yī)學事業(yè)綜合性發(fā)展演進背景之下,初治涂陽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是臨床中最為常見的結核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類型,患者通常會接受抗結核藥物和胰島素類藥物聯(lián)合治療,并且在多元化主客觀因素的共同影響制約條件下,通常較難保證其服藥治療行為的及時性和穩(wěn)定性,給患者實際獲取的綜合性治療效果造成了顯著不良影響[1]。2014年4月~2017年4月期間,我院以臨床收治的部分初治涂陽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了標準治療干預和短程治療干預的臨床效果差別,報告如下:
以2014年4月~2017年4月作為研究背景?;陔S機方法將124例初治涂陽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分為兩組,每組各62例,參照組男性26例,女性36例,年齡介于41~77歲之間,平均(56.5±2.8)歲,研究組中男性29例,女性33例,年齡介于43~74歲之間,平均(56.6±2.5)歲。兩組在年齡,以及性別等無差異(P>0.05)。
針對參照組行標準治療干預,針對研究組行實施短程治療干預,臨床醫(yī)師需嚴格遵照患者的病情特征和癥狀表現(xiàn),為患者針對性制定和實施科學合理的藥物治療干預方案,支持和確?;颊唔樌@取到最佳治療效果。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痰菌轉陰率指標、X線病灶吸收好轉率指標,以及接受治療后的血糖指標。
應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接受治療2個月后,研究組的痰菌轉陰率指標和X線病灶吸收好轉率指標高于參照組(P<0.05)。詳情參見表1:
接受治療2個月后,研究組的血糖生理指標顯著低于參照組(P<0.05)。詳情參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的痰菌轉陰率指標和X線病灶吸收好轉率指標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接受治療后的血糖生理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接受治療后的血糖生理指標比較(±s)
組別 患者例數 FPG 2hPG研究組 62 9.0±1.9 14.2±3.7參照組 62 12.0±2.6 30.3±1.9 t 7.335 30.479 P<0.05 ?。?.05
最近幾年以來,伴隨著餓我國基層普通民眾基礎性物質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優(yōu)化,結核病合并糖尿病的臨床報告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均展示出了較為顯著的逐漸提升變化趨勢。且在中老年集中高發(fā)患者群體中,極易發(fā)展形成慢性活躍性傳染源,給我國廣大人民群眾的基礎性身體健康狀態(tài)造成了明顯威脅[2-3]。
從基礎病理學理論的角度展開闡釋分析,結核?。╰uberculosis)是因患者感染結核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而誘導發(fā)生的一種具備慢性病理表現(xiàn)特征的嚴重傳染性疾病,患者通常會在臨床病程病程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接續(xù)出現(xiàn)結核結節(jié)癥狀、浸潤癥狀、干酪樣變,繼而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從基礎性生物分類學的理論角度展開闡釋分析,結核分枝桿菌可以簡稱為結核桿菌,是隸屬于放線菌目分枝桿菌科分枝桿菌屬的典型病原微生物。
本次研究揭示,短程治療方法在初治涂陽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群體中的應用,具備充足實際價值,適宜適宜推廣。
針對臨床中經由規(guī)范確診收治的初治涂陽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實施短程治療干預,能夠獲取較好臨床結果,適宜借鑒推廣。
[1] 楊江華,孫 靜,梁曼曼,等.血清糖鏈抗原125與癌胚抗原在肺結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臨床價值[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03)∶583-585.
[2] 陳子強,石鳳玲.初治涂陽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標準治療與短程治療的臨床評價[J].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電子版),2016,10(04)∶5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