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感是語言能力的核心指數(shù),是語文素質修養(yǎng)和技能。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葉圣陶先生說過:“語言文字的訓練,最要緊的是訓練語感?!痹谡n堂教學中,教師要采用多種教學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設語感訓練機會,加強語感訓練指導,通過自主閱讀感悟、揣摩體驗和遷移訓練,提升學生的語感品質。
一、閱讀感知,創(chuàng)設語感培養(yǎng)契機
語感就是一種語言感覺,具有抽象性特征,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從學生主動認知角度展開引導。首先是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教學情境。小學生興趣廣泛,教師要利用生動講述、故事引入、問題設計等手段,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主動閱讀的興趣,讓學生在廣泛閱讀感知中形成語感。其次是利用多媒體展示相關圖片、視頻、文字、動畫等材料信息,引發(fā)學生閱讀熱情,學生在多媒體聲光電信息沖擊下,也會產生閱讀文本的欲望,從而形成語感。再就是向學生推薦閱讀的書籍和篇目,引導學生利用多種閱讀機會展開個性閱讀,并從具體操作中形成語感。
在學習《荷花》時,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荷花圖片,讓學生結合文本描寫,說說荷花的形態(tài)和內質特點。學生觀察圖片之后,對荷花有了更深刻了解。有學生說:荷花在盛夏開得特別旺盛,荷葉將池塘水面都遮蓋了,像一個個大圓盤,挨挨擠擠的,托舉出來的荷花,真像美麗的少女。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相關圖片,為學生提供觀察機會,學生結合文本內容展開自主閱讀學習,其感知更豐富了。在總結中表現(xiàn)出來的語感因素更為鮮明。小學生語言表達水平普遍不高,給學生創(chuàng)造說的機會至關重要,對歷練學生語感有積極作用。
二、揣摩體驗,強化語感閱讀引導
學生語感的建立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語言感知的個性引導,讓學生在口語交際、集體討論、書面作文等活動中自然形成語感。教師在課堂中提出思考問題,學生根據(jù)自身理解進行解答,教師組織學生展開小組討論、辯論、演講、講故事等活動,都可以形成重要語感成長機會。學生閱讀文本往往帶有盲目性,教師在具體引導時,需要綜合考量閱讀環(huán)境、文本內容的深度廣度、學生閱讀興趣激發(fā)點以及閱讀可能達成的語感培養(yǎng)目標等,給出閱讀提綱、設計閱讀問題、展示閱讀線索、進行閱讀賞析,都可以幫助學生建立閱讀語感。特別是閱讀語言賞析,這是提升學生語感最重要的途徑之一。
引導學生揣摩文本人物情感,是培養(yǎng)語感的重要渠道。如學習《可貴的沉默》時,教師把描寫沉默的語段展示出來,讓學生展開分析欣賞,并引導:從這段描寫中,你獲得哪些信息呢?你如何看待大家的沉默呢?教室內立刻活躍起來,學生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展開討論。成果展示時,有學生說:“大家沉默是因為都不知道爸媽的生日,內心顯得不安起來。這件事對我們感觸也很深,爸媽給我們帶來那么多幸福,我們卻不記得他們的生日,這當然是不合適的?!睆膶W生內心獨白可以看出,學生從文本閱讀中形成了觸動,自然是不吐不快,語感自然生成。
三、遷移訓練,構建完善語感體系
語感訓練方法眾多,結合課堂教學內容進行遷移式訓練,這是語文課堂教學比較常見的教法應用。但在遷移訓練任務設計時,教師要注意掌握幾個維度要求:一要緊密聯(lián)系課堂學習實際,實現(xiàn)認知順利轉化;閱讀與寫作有機結合,實現(xiàn)理論實踐相互作用和轉換,形成語感能力。二要體現(xiàn)訓練題目的梯度性,小學生學習認知存在個性差異,教師要針對不同群體學生實際設計訓練內容,提升訓練內容的覆蓋面。三要豐富遷移訓練形式,開展多種形式的遷移訓練,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參與熱情,還可以從不同維度形成感知動力,對培養(yǎng)學生全面語感能力創(chuàng)造條件。
在學習《月球之謎》時,教師根據(jù)課堂教學需要,設計出一組遷移訓練題目:①完成表達:從月球的自述中,我知道了( )。②用“我來到月球上了!”為開頭寫幾句話。③將課文中喜歡的詞句抄寫在積累本上。教師從不同的角度展開題目設計,讓學生總結閱讀體會,給出習作話題,讓學生自由發(fā)揮,將喜歡的詞語句子抄寫下來,這些內容限制不多,給學生訓練留下寬闊的空間,學生在自由操作中有感而發(fā),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語感是比較抽象的語言概念,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注意語感培養(yǎng)方法的選擇,要通過多種教學實踐活動來形成語感訓練的契機。學生語感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體驗、學習、探索過程,教師要從學生學習實際出發(fā),制定切實可行的訓練計劃,形成完善訓練體系,為語文學習開辟重要的提高領域。
王勇,安徽銅陵市義安區(qū)順安中心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