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恬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強調(diào)以游戲為主要活動。指出游戲不僅是幼兒園開展各類活動的重要方式,而且游戲已成為幼兒園教育課程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游戲活動是當下幼兒教育改革發(fā)展的方向。但目前在游戲活動中的師幼關系存在著許多問題。教師往往對幼兒或者是控制比較多,或者是完全放縱,出現(xiàn)了兩個極端,師幼關系出現(xiàn)了不和諧的狀況,這種狀況不僅制約了游戲活動的科學化開展,還會對幼兒的游戲水平、身心發(fā)展造成不利的影響。
一、歸因
(一)教師自身的素質(zhì)因素
1.教師所持有的兒童觀。許多教師將兒童視為“小大人”,忽視實際情況夸大了兒童的能力;還有些教師不把幼兒看作即將步入社會的個體,那么就會對幼兒過于放縱而不加以約束;還有的教師不將兒童視為獨立的個體,不把幼兒看作與自己平等的個體,這些都使民主的師幼關系受到影響。
2.教師對游戲觀的認識 。許多教師常常把游戲教學視為教學游戲,僅僅把游戲當作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輔助工具,還有些教師認為游戲就是放任自由,這無疑會讓游戲變得沒有意義和沒有質(zhì)量,幼兒的規(guī)則意識變得更為淡薄,也就降低了游戲?qū)τ變喊l(fā)展的作用,淡化了游戲的價值。
3.工作性質(zhì)。幼兒園教師的工作就是每天對幼兒進行保育教育,創(chuàng)設活動環(huán)境制作活動材料,組織與安排一日生活,支持引導幼兒的游戲活動等等。這些工作無疑是零散瑣碎的,需要巨大的耐心細心和愛心,也需要背負巨大的精神壓力和花費巨大的體力。久而久之,日積月累,幼兒園教師就處于疲憊和厭倦之中,直接影響著良好師幼關系的建立。
(二)外界給予教師的壓力
1.家長給教師的壓力。迫于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情、維權意識的加強、愛子心切的壓力,教師為了防止出現(xiàn)意外或突發(fā)情況,只好加強對幼兒的照看,在游戲中加強指導與控制,以至于幼兒在游戲中的主動性降低,愉快感降低,容易產(chǎn)生逆反心理會嚴重影響良好師幼關系的建立。
2.幼兒園給教師的壓力。許多幼兒園辦園條件差,游戲材料設備缺乏,場地有限,教師資源也缺乏,幼兒園只能要求教師減少幼兒游戲的時間和機會,把幼兒困在教室里進行教育,得不到游戲機會,使幼兒身心發(fā)展嚴重受阻,情緒情感得不到宣泄,人際交往水平也得不到提高,最終導致師幼關系的破裂。
3.社會給教師的壓力。在應試教育的社會背景下,社會更需要教師注重發(fā)展幼兒聽說寫算等學習方面的能力,教師只能犧牲幼兒的游戲?qū)M行強化訓練和機械記憶的教育。
二、對策
(一)觀念上的改進
1.轉(zhuǎn)變教師角色,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游戲是幼兒的主要活動,也是促進幼兒身心發(fā)展的有效手段。新綱要主張以人為本的教育,看似教師的角色被淡化了,實則恰恰相反,教師角色變得更加復雜多樣。由原來的游戲控制者變?yōu)橛變河螒虻闹С终?,合作者和指導者?/p>
2.做幼兒游戲的觀察者和解讀者。觀察游戲是教師的主要任務,也是教師指導游戲的第一步。觀察的主要內(nèi)容如下:游戲內(nèi)容設計以及材料提供,游戲中幼兒的反應及行為,游戲規(guī)則的遵守程度等等。其次進行觀察記錄,解讀幼兒游戲行為時,教師可以結合理論知識和實踐經(jīng)驗,也可以詢問幼兒的真實想法來了解游戲真實情況。
(二)實踐中的提升
1.師生共同參與游戲準備。良好的師幼關系是促進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基本保障,而游戲是構建良好師幼關系的重要途徑。(1)師生共同制作游戲材料。在以往的游戲活動中,教師總是讓幼兒利用教師事先收集和制作的成品玩具,結果并不是所有成品玩具都符合幼兒的真正需要,導致積極性不高。為此,教師要引導幼兒參與游戲材料的準備活動,既能吸引幼兒又能激發(fā)幼兒參與游戲的愿望。(2)營造寬松的游戲活動氛圍。研究表明,在母親陪伴下,孩子在游戲中更投入,游戲操作的方式也更多。這是因為,在心理上有安全感,所以讓幼兒與老師、身邊的同伴充分接近,會有良好的心理氛圍,能促進幼兒在游戲中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與想象力。
2.游戲組織中注重以幼兒主體。(1)保證游戲活動的空間。教師要具體制定游戲活動計劃,包括游戲目標、游戲主題、游戲時間,但是在執(zhí)行計劃中,不能把游戲過程變成整個游戲計劃的實施過程,教師要遵循游戲本質(zhì),不頻繁介入其中,確保幼兒在自自由在的玩耍中享受玩的樂趣。(2)保證游戲活動的時間。幼兒園領導層的支持和引領。園長、級部主任、班長教師要結合本園、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好游戲活動的季度計劃、月計劃、周計劃和日計劃,對幼兒游戲時間加以規(guī)定,形成制度從而得以保障。幼兒園每個游戲活動時間的分配上,要注意給予幼兒充足的自選游戲時間,即幼兒能完全自主選擇游戲的時間。(3)保證游戲活動的自主性。過去在游戲組織中大多是教師確定主題、指定角色并設計規(guī)則,這是“要我玩”。然而,游戲是幼兒自發(fā)、自主、自由的活動。教師應鼓勵幼兒獨立地確定主題、制定規(guī)則并去自由活動,游戲過程才是他們主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發(fā)揮的過程,將過去的“要我玩”變?yōu)椤拔乙妗薄?/p>
3.游戲指導中注重幼兒成功體驗。(1)抓住時機適時指導。當幼兒游戲出現(xiàn)困難時;當幼兒發(fā)生分歧矛盾時;當幼兒的游戲無法深入時;當幼兒出現(xiàn)新的玩法或創(chuàng)造時;當游戲規(guī)則受到威脅時;當幼兒失去信心要放棄時,教師都可以抓住時機適時指導。當幼兒互相配合進行游戲時;當幼兒陷入深層次的思考嘗試進行高層次游戲時;當幼兒正在使用豐富的語言嘗試自主解決問題時;當幼兒不愿教師參與時等等,教師就不需要介入。(2)選擇適當?shù)闹笇Х椒?。教師可以恰當?shù)剡x擇隱性指導方法。如當幼兒對游戲不感興趣或者不會玩時,就需要采用隱性的指導方法。在幼兒附近和他們玩一樣或不一樣的玩具,旨在讓幼兒模仿教師的行為開展游戲,但是又能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特別的游戲玩法;直接指導也是游戲指導中的有效方法之一,在一些危險或者較難解決的問題上教師可以選擇直接指導;教師也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進行游戲指導。
組織小組自由交流是師幼共同評價的主要方式。在游戲結束時,教師可以提出啟發(fā)性的問題如:“剛才你玩的是什么?和誰一起玩的?在游戲里遇到困難了嗎?結果怎么樣?你是怎么處理的?”等請幼兒在小組內(nèi)自由交談發(fā)表個人見解,在交流過程中教師可以認真傾聽,也可以參與交流討論。然后,請幾位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交流評價,最后教師根據(jù)幼兒的評價進行總結提升并作補充,教師在評價時要注意多采用正面評價以保護幼兒游戲的積極性,同時正面評價的語言也應該具體清晰易懂。
總之,在幼兒游戲活動中,只有處理好師幼關系,才能促進幼兒的和諧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