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紅
身為江西南昌人的史杰鵬,其長篇小說《戶口本》講述了南昌市金順村少年褚枕石的成長經(jīng)歷?!拔摇钡母改甘且粚ζ涿膊粨P、高低錯落的鄉(xiāng)巴佬男女?!鞍职帧笔亲运娇瘫〉摹拌F公雞”,“媽媽”是不識字在田坎低頭奔走的赤腳醫(yī)生,他們結合成一個充滿詛罵而又相互依賴的家庭,而“我”也在爭吵和被忽視中長大。
小說中層層疊疊涌動的,是贛地城鄉(xiāng)結合部的日常生活:污穢的紅磚墻、波瀾不驚的臭水溝、漫長的煤渣路或者嶙峋街道,鐵公雞爸爸、勞作不歇的媽媽、勢利的親戚與愚昧的鄉(xiāng)村,宰殺活牛、閹割公雞、蟬在一絲風沒有的悶熱夏天里嘶鳴……由于作者精準的語言能力,筆下事物真實得讓人戰(zhàn)栗。沒有矯飾,也不添加戲劇性,它不多不少,就是那個時代,那個地方,那些人,字字句句都是人世的況味。
生命的猥瑣是常態(tài),人與人之間惡意戲弄,婚姻是戶口本上所攜帶利益的掂量。人們被社會排序侮辱與損害,卻將排序內(nèi)化為自身的一部分,同樣去羞辱損害他人。人們緊緊攀附住生存這僅有的一樁事。戶口本上“農(nóng)村戶”三個字印戳,在人與人之間,連同親人之間劃出一道等級鴻溝。它使得少年格外敏感,鄉(xiāng)村格外暴戾怨憤。
巨大無匹的藍緞子天空下,稻田里,四五個人蜷著腰,半天也不見舒展,好像四五只碩大的蝦子,而且早已煮熟,只是顏色不那么紅。突然又后退了幾步,腰脊的角度略微有些變化,看來不是蝦子。但又恍惚依舊不是人……
田野里烏龜般匍匐的人群,大蝦般蜷曲的人群,如同命運的終極恫嚇。命運以“農(nóng)村戶”三個字恫嚇了少年,戕害了青春?!稗r(nóng)村戶”如同與生俱來的一大坨陰影。僅僅是洪都機械廠的圖書館,便使得年幼的作者如進天堂,并在日后意識到如此巨大的城鄉(xiāng)差別,可能是值得用人格來換取的—這并非醒悟,而是控訴。
令人驚異的是,詛咒,憤怒,怨懟,沮喪,沉默……在這一切下面,柔軟的人性與夢幻般的情懷照樣生長起來,如綠蔭下面的水波,不止不息地蕩漾。
一個野蠻生長的少年,第一次讀到“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就感受到語句中的美不勝收,隨即開始了坐在破爛食櫥前,一首一首背誦古代詩詞的青春韶光。蝶戀花、臨江仙、浣溪沙、賀新郎、阮郎歸、菩薩蠻、滿江紅,把每個詞牌的詞一個個背干凈,再背下一個詞牌。
鄉(xiāng)村的夜晚,門外黑魆魆,地上是慘白的一個又一個水坑,少年沉浸在“鐘鼎山林都是夢,人間寵辱休驚……問誰千里伴君行。曉山眉樣翠,秋水鏡般明”的意境中。文學的優(yōu)美來到他心中,從此擁有了從丑陋現(xiàn)實起飛到想象世界的翅膀。這是一種伴隨天性而來,與智力相稱的自我拯救。
沒有文化的媽媽,終日任勞任怨,像動物一樣勞作,只“一到過年尤其絕望,鬼一樣叫喚,比鬼還兇地抱怨父親”。人世給予她的善意有限,媽媽對這人世卻依然保有女性的好潔與對體面的訴求。為了讓床單不至于像片爛菜葉皺縮在床,她用飲湯漿洗床單。媽媽未必不知道米飯的營養(yǎng)在飲湯中,顯然對美觀的追求超越了節(jié)儉。但爸爸一腳踢翻放飲湯的木盆。
《飲湯》這一章寫得極為節(jié)制又極有張力。
“你這只鐵公雞,自己不做事,還干涉別人。不拿飲湯漿洗一下,床單跟爛鹽菜樣的,你去睏。”她一邊說,一邊緩緩走過去,撿起那只空蕩蕩的木盆,抱了回來。我看見她眼睫毛上有幾顆淚花。
這幾顆淚花來自一位女性的自我憐憫,和對生活的失望。而少年看見了淚花。淚花這般細小無聲,是不容易被看見的,這“看見”中有著至深的愛與同情。
媽媽那么渴望丈夫帶她出門旅游,因為她從未去過稍遠一點的地方。鐵公雞爸爸竟然悄悄走掉。他輕視母親的理由是:“你跟人家比?人家是城市戶口……人家吃商品糧?!蹦銜X得這個鐵公雞失卻了人性。但旅游回來,父親卻甩出一件山羊皮衣,他把自己餓得像個難民,卻也想著要添置一件皮衣。但凡還存了這點愛美之心,覺得人性又在他身上復活幾分。
夫妻或者父女之間因錢咒罵打鬧,尋死覓活。父子相互鄙視,冷嘲熱諷。鄉(xiāng)下如此枯寂,連花都少有人種。這是最真實的鄉(xiāng)村,最貧瘠的鄉(xiāng)村。見不到對人性與親情的粉飾,但字里行間又全是對生而為人的悲憫。戶口本是向下的力量,要把人拉到泥淖里;這悲憫卻成為少年的精神底色,成為與美對應的另一只翅膀,讓他有力量對抗那股下墜的生存引力,讓人生起飛。
小說中屢屢出現(xiàn)飛馳的意象。
媽媽熱愛洗洗刷刷,感覺只有一片數(shù)畝大的池塘才夠她揮灑。寒風呼嘯的冬夜,在伸向池塘的預制板上,媽媽洗衣,少年打著電筒為她照亮。
池水的波紋在北風吹動下向我腳下奔馳,一層又一層,永無止境,預制板像一條船,我站在船頭,乘風破浪。
池塘可以成為大海,簡陋的水泥預制板成為遠航的船只,沒有什么可以阻止心靈在想象中飛翔。少年置身于貧乏嚴酷的日常生活,產(chǎn)生的卻是乘風破浪的錯覺。
在肺結核病灶鈣化之后,“我一身輕松地跑到外面,仰望蒼天,已經(jīng)是春季,路邊的法國梧桐上,已經(jīng)滿是毛茸茸的葉苞。我的心中倒也沒有太大的喜悅,只是覺得輕松……然后推著自行車,一陣疾跑,接著縱身一跳,跳上座位。我奮力蹬動腳踏板,像風一樣奔馳在春天的城市街道上”。
奮力蹬動腳踏板的少年,書店里靦腆逡巡的少年,坐在廚房小板凳背詩的少年,打手電照耀媽媽洗衣服的少年,與初戀女孩默然相對的少年……共同構成浩瀚的青春海域。那種對美的敏銳感知,對情感的細膩體味,對自由的孜孜以求,終究不是戶口本可以徹底戕害掉的。我看到了人類自我生長的巨大力量,只要給予一點契機,人就按照本性中的向往開始了自我建構。
在后記中作者寫道:“寫這本書,最讓我困擾的,是采取什么敘述方式。我嘗試按照不同的點切入,都感覺有利有弊。每一個故事,都有一千種不同的寫法……”看到這里,我突然意識到心中充滿感激,感激作者在一千種可能的寫法中選擇了目前的寫法,而不是去編織一個“典型”故事—對于寫過《亭長小武》與《楚墓》這樣的歷史小說,每本都有精彩懸念和完整結構的作家,編一個情節(jié)跌宕的故事恐怕真不算難事。
可是如果那么做,這本書僅僅就是一個故事。
多年前看到杜拉斯一句話:“小說不僅講述故事,而且講述一切。”這使我對小說的理解豁然洞開。那種有懸念有高潮有結局的故事會很好看,但它們更傾向是一個封閉的結構。如果故事更像人生,它就不可能是封閉的。它只是按照生命的意志流淌,可能匯入更廣闊的水域,也可能越來越細,漸趨消失。地面上的事物怎樣,故事就可能是怎樣。
小說觀念絕非形式上的東西,它與作家的情感傾向、價值立場緊密聯(lián)系。在史杰鵬看來,把自己經(jīng)歷的生活收攏在一個浪漫化了的戲劇性故事當中,以此取悅讀者,那是對生活的背叛。在這點上我要獻出我最大的贊美,因為我也認同寫作的天道是—誠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