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艷
(赤峰學院 外國語學院,內蒙古 赤峰 024000)
非英語專業(yè)開設中西文化比較課程的思考與實踐
王艷艷
(赤峰學院 外國語學院,內蒙古 赤峰 024000)
隨著英語教育改革的深入與發(fā)展,外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的重要性得到認可.語言與文化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但遺憾的是還沒有形成系統(tǒng)的,有效的實踐教學.本文從非英語專業(yè)的特點出發(fā),在跨文化交際理論和建構主義理論的指導下,提出針對非英語專業(yè)開設中西文化比較課程的思考與實踐研究.
非英語專業(yè);跨文化交際;中西文化比較課程
數年來英語教育都著重語言技能的培養(yǎng),以語言訓練為主,文化教學不夠.[1]教師授課過程中只講授零星的文化知識,教科書沒有提供足夠的文化知識.其中西方文化知識淺顯表面,中國文化教育少之又少;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較弱.但隨著英語教育改革的深入與發(fā)展;外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的重要性得到認可,語言與文化的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關系更加顯著,但遺憾的是還沒有形成系統(tǒng)的,有效的實踐教學.本文針對此現象與提出針對非英語專業(yè)開設中西文化比較課程的思考與實踐研究.
1.2.1 培養(yǎng)目標:學校突出培養(yǎng)應用型、復合型、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型人才,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須夠用”為度,注重對學生各方面能力如健全人格、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努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和個性化發(fā)展.
1.2.2 專業(yè)設置:以赤峰學院為例,專業(yè)設置涵蓋文學、法學、教育學、理學、工學、醫(yī)學、管理學、藝術學等十個學科門類,大部分專業(yè)屬于就業(yè)崗位群與涉外服務類性質,旨在向社會輸入建設性人才.
1.2.3 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特點:學生的主要時間與精力花費在各自的專業(yè)課程,絕大部分學生英語基礎薄弱,學習知識混亂,不成體系,在英語學習道路上迷失方向,課堂沉默現象嚴重.其中較為明顯的欠缺部分體現在對西方文化并不熟悉,文化知識缺乏,但求知欲強,其主要體現在導入環(huán)節(jié),中西文化介紹總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因此結合各學科專業(yè)特點,開設中西文化文化選修課程十分必要,對拓寬學生視野,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有很大作用.
第一,跨文化交際理論.從外語教學的角度來看,跨文化交際是指具有不同語言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的交際.[2]語言與文化之間缺一不可的關系已經得到廣泛認可,而語言、文化、交際之間的關系也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語言的使用反映不同種族,文化背景下人們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思維習慣,而文化的不斷發(fā)展變化又為語言提供生存和發(fā)展的土壤.交際則是將語言和文化統(tǒng)一起來發(fā)展的紐帶.跨文化交際這一概念將跨文化交際學和外語教學兩門學科聯系起來,使原本獨立的學科開始相互滲透,相互借鑒.為了可以將學生語言知識的學習,文化知識的學習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融為一體,中西文化比較課程也就應運而生.
第二,建構主義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輔助手段,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3]中西文化比較課程,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播放與單元話題相關的課件,視頻音像等資料向學生介紹對應的西方國家文化,學生主動進行協作學習和會話交流,了解其與本國文化相似或相反的特點,從新的情境中逐漸建立起自身新的知識結構.在該課程的教學中,教師作為組織者,引導者,策劃者應該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結合學生的專業(yè)特點,充分發(fā)揮他們掌握知識、創(chuàng)新知識的能力,增強他們的文化底蘊.
語言作為文化的組成部分之一,反映一個民族豐富多彩的文化現象.[4]不言而喻,每一個民族身上都帶有自己的文化,中西方兩種自成系統(tǒng)的文化傳統(tǒng)充分體現了中西方民族的文化差異.經過數百年文化的沖撞與融合,中西方文化已經逐漸在很多方面互相滲透,相互影響,但差異仍比較明顯.中西文化的差異體現在方方面面:價值觀,宗教,思維方式,民族性格,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戀愛婚嫁,家庭生活,體育運動,娛樂休閑,建筑設計,教育,交際,藝術,社會保障制度等等.想要學好一門語言,文化滲入必不可少.中西文化存在巨大差異,作為語言教學,文化導入對交際,語用都有著極大的必要性,因此中西文化比較課程在外語教學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開設中西文化比較課程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順應了時代發(fā)展,英語教學改革的需要.作為英語學習者,語言與文化二者不可偏頗,這是兩條腿走路的問題.否則就成了跛腳鴨子,是學不好語言的.該課程的整體思路、內容與結構要明確,分專題進行比較,比如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戀愛婚嫁等方方面面.教師在介紹導入專題時,從實際應用的角度出發(fā),避免引入過多空洞的理論和單純的差異性例舉,多運用貼近生活的例子;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插入與話題相關的音頻、視頻,加大學習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教師教學過程中采用多種教學法,貫徹任務教學法,就一個專題布置學習任務,培養(yǎng)學生獨立研究、思考的學習能力;采用交際教學法,注重學生交際能力、合作學習能力;引導學生就某一主題進行個人發(fā)言、小組討論、分組辯論等不同形式,大膽進行語言實踐,拓寬視野,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語用能力.
中西文化比較課程的教學模式并不單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不同可以使用多種教學模式:如理論知識與實踐環(huán)節(jié)相結合;課內外結合;直接習得和間接習得相結合等.
以新視野大學英語教程2 Unit3 Marriage Across Nations[5]為例,教師在課前使用啟發(fā)式教學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為本單元知識點做激活準備.學生課前可以利用搜索引擎,查詢中國有代表性的地方婚姻的相關信息,比如婚禮傳統(tǒng),婚禮習俗等,課堂上以文字、圖像、視頻、鏈接等形式向大家展示,從而開啟這個話題的學習.教師作為導入者就此話題展開文化導入,為學生介紹中西文化背景下婚戀習俗、傳統(tǒng)的不同(此處西方文化主要指英美國家文化).導入環(huán)節(jié)結束后,學生以小組形式討論這一問題,完成如下問題的討論:(1)中西方婚姻差異性比較.(2)不同文化背景結合在一起的婚姻優(yōu)缺點.(3)針對跨國婚姻容易出現的問題及解決建議.學生們就以上問題展開自由討論,從不同視角出發(fā)搜集信息點,歸納總結中西方相同與相異,必要時可使用數據、表格等闡述觀點,最后選派代表形成課堂報告.課堂內的理論知識和課堂內外的討論實踐環(huán)節(jié)相結合,可以避免對問題淺嘗輒止,加深對中西文化婚戀嫁娶差異的了解,形成自己對此問題的看法觀點.
又比如在給學生講到生老病死這一專題時,可以涉及的知識點涵蓋廣泛,如中西方文化對“生、死”的看法;中西方文化的“生育觀”;中西方文化的“喪葬文化”等.但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盡量少說些深奧的理論,詞匯,選擇更能引起學生興趣與共鳴的切入點,比如中西方生育觀的不同,中西方醫(yī)療體制構建的不同,生老病死在中英語言中的表達方式等更加實際,更貼近生活,更能引起學生興趣和積極性的例子,組織小組活動,理性分析不同文化優(yōu)缺點,這樣一來既能加重文化導入在語言教學中的比重,又可以增強課堂活躍度.如此通過不同專題的學習,學生能夠深化自己的認識,豐富文化獲取途徑,保證充分的學習時間,進行創(chuàng)造性、獨立理性思維.
通過思考與實踐發(fā)現非英語專業(yè)開設中西文化比較課程存在其局限性:如課程定位結構重點,與專業(yè)結合程度,教學方法,教材選用,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等等.但同時我們應看到在大學英語教學加重中西文化比較要注意的問題:一方面教師應該努力加強自身文化底蘊,與時俱進地更新教學理念,采用多種豐富的教學方法,正確處理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的關系等等;另一方面,學生也要認識到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的關系,了解學好語言的基本前提就是了解相對應的文化,尤其是非英語專業(yè)學生更應該注重語言的應用型,增強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師生攜手努力將中西文化比較課程打造成為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設置的精品公共選修課.
〔1〕潘克.淺析《中西文化常識》課程教學對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的意義[J].英語廣場,2014(5).
〔2〕姚占麗.跨文化交際能力與深層的跨文化意識[J].淮海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2).
〔3〕何克杭.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教學設計[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97(5).
〔4〕杜云輝.東西方思維差異與跨文化交流[J].中國科技翻譯,2000(11).
〔5〕鄭樹棠.新視野大學英語2[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
G642
A
1673-260X(2017)12-0203-02
2017-09-23
2017年內蒙古外語研究專項科研項目(WYZX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