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江漢區(qū)小學教研室 劉瑩莉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玩”的深度實踐
■武漢市江漢區(qū)小學教研室 劉瑩莉
在一次全區(qū)性的大型教研活動上,我們做了一個互動游戲,讓老師們用關鍵詞說出綜合實踐活動課究竟是怎樣的課程?專業(yè)老師或部分學校的領導都熱情互動。大家說的最多的詞有兩個:“活動”、“好玩”。的確,綜合實踐課就是一個最能用玩中學、學中玩的方式進行的。那么,我們的課又是如何帶領學生在玩中走向深度實踐的呢?
綜合實踐學科的教師有一個特點,很多老師在玩上都有一技之長。他們有的愛玩變形金剛、有的愛玩航模、有的會玩紙藝、有的會玩泡泡……于是,挖掘玩中的教育價值就成了大家感興趣的事。
我們的研究從一節(jié)課開始。課題叫做“串”。
【案例描述】穿珠子是最簡單的手工活,一套材料發(fā)給學生,里面有紅黃綠三色的珠子若干個。按照老師的規(guī)定,在5分鐘內穿成一個手串。結果會怎樣?如果此時您的腦海里還停留在學生能不能穿好一個手串上的問題上,那么,您的思維就停留在勞技課上了。這節(jié)綜合實踐活動課,我們要對學生進行的是思維訓練。5分鐘后,當大家舉起手串的時候,全班大部分同學都會按照紅綠黃或紅黃綠的規(guī)律來做手串。這說明大家的思維非常容易趨同。老師順勢引導,孩子們,如果你們想選擇一串手鏈送給好朋友,你會選擇和大家一樣的還是獨一無二的?孩子們都想做獨一無二的手串。此時,老師鼓勵孩子們努力去打破規(guī)律、設計屬于自己的、獨一無二的手串。孩子們腦洞大開,“同中求異”的思考力激發(fā)了,孩子們居然每個人都用同樣的材料,做出了不同的手串。課堂上帶給我們很大的驚喜。
在這節(jié)課中,玩珠子做手串的體驗過程就是思考力和創(chuàng)造力激發(fā)的過程。通過這樣的一個個案例研究,我們認定: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玩”是可以激活學生探究欲望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他們在參與課堂上一個個有趣的活動時,天性被釋放、激情被點燃、活力得到張顯,這樣放松、自由、激情的“場”,就是創(chuàng)造力萌發(fā)的沃土。
圓0員6年9月,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目標正式出臺。核心素養(yǎng)是一個人成功應對實際生活中某種活動或行為所需要的“勝任力和競爭力”,它是由完成該種活動或行為所需要的知識、技能、態(tài)度等素質要素組成的綜合素質。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玩”中體現的發(fā)現問題、思考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就是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目標之一。當我們用素養(yǎng)統(tǒng)領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目標,我們的視野越來越開闊,課程的育人價值也越來越被大家認可。
為了讓綜合實踐活動課散發(fā)持久的魅力,我們在玩上做了進一步的研究,我們要讓孩子們在課堂上感受到“好玩”,同時也要讓他們在課堂上“玩好”,實現課程的育人價值。
“讓孩子在玩樂中獲得智慧,在玩樂中分享智慧”是我區(qū)綜合實踐課“玩轉課堂”的理念,也是老師遵循的教學原則。一堆沙子、一片樹葉、一顆扣子、一粒種子、一個瓶蓋子、一個紙箱子都是課堂上孩子們玩樂的器材。
在課堂上讓孩子們快樂地玩,看上去是件簡單的事,但是,課堂呈現的效果卻很復雜:有些課堂玩成了一盤散沙,有些課堂玩成了打打鬧鬧,還有些課堂玩得無滋無味,老師只好早早結束教學內容,讓孩子們做作業(yè)。
這些課堂現狀充分說明,有了好玩的器材,并不是教學成敗的關鍵,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和組織才是更重要的。我們經過兩年的探索尋找到一些富有成效的“玩中學”的教育智慧。
員.連接生活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核心價值觀就是通過綜合性的實踐學習,改變學生單一的知識接受性的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強學生對自然的了解、對社會的了解與參與,密切學生與社會生活的聯系。從課程的核心價值觀中我們尋找到“生活”與“連接”這兩個關鍵點,并做了有效的研究與實踐:我們通過一節(jié)科學課和一節(jié)科學類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比較研究,尋找知識與生活連接的有效途徑。
研究課題分別為《放大鏡的研究》與《找一找》。
【案例描述】在《放大鏡的研究》中,執(zhí)教老師讓學生研究放大鏡幾倍成像的問題上,學生反復試驗,然后得出一個科學的結論。這就是科學課。究竟怎樣把科學課的知識與技能應用于解決生活問題、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上呢?我們尋找到這樣的路徑:課題確定為《找一找》。我們開展了“找一元錢的微縮碼”“找放大工具”“找放工具的新玩法”三項活動。一元錢上的微縮碼“小”看不見,怎么辦?學生想到了要用放大鏡。當學生還沉浸于用這些“放大工具”找微縮碼的興奮中時,老師說“還有放大工具你們沒有找出來”,學生產生新的探索欲望。當他們通過動手實踐研究、最終發(fā)現一個鐵絲彎個圈,沾一滴水就作成了放大工具,興奮之情就有些控制不住了,在課堂上就驚呼起來。整節(jié)課就是在尋找中發(fā)現,在尋找中創(chuàng)造。在活動中學生感受到無心的發(fā)現做有心的研究就有可能會有新的發(fā)現。
通過這樣的對比研究,我們發(fā)現,在這些好玩的活動中,學生應用到科學課中學到的放大鏡的知識和生活中積累的經驗在解決問題。
正因為架起了與生活聯系的橋梁,學生才產生了“尋找”的激情,才會在尋找中摩擦出創(chuàng)新的火花。
圓.萃取資源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沒有固定的教材,教學活動主題的選擇與活動的設計都是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勞動過程。為了尋找到“好玩”的活動素材,組織“玩好”的有效活動,我們鼓勵學科教師關注中央電視臺及地方臺的各種綜藝節(jié)目:“挑戰(zhàn)不可能”“科學向未來”“是真的嗎”、“最強大腦”“探夢實驗室”等。這些節(jié)目從內容的精心選擇到活動的細致組織都是有可借鑒之處的。從這些節(jié)目中我們選擇其中的資源,有些借鑒節(jié)目中的玩法,有些借鑒節(jié)目中的研究內容,有些借鑒主持人的幽默風格。從內容到形式,從課的結構到教學機制的打造,我們都在博閱中學習、在學習中萃取,從而打造出一節(jié)節(jié)精彩的課堂。
【案例描述】我區(qū)在全國綜合實踐活動優(yōu)質課比賽中獲得一等獎的課“加油,一起嗨”,就是受到中央電視臺推出的一期節(jié)目“加油向未來,科學一起嗨”的啟發(fā),選擇空氣炮的內容,開展實踐與體驗活動的。這節(jié)課的活動形式又借鑒了中央電視臺“挑戰(zhàn)不可能”的綜藝節(jié)目,讓學生在一個個富有挑戰(zhàn)的活動中,感受到實踐的快樂、科學的魅力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精彩。
我們課程資源來自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學的靈感也來自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網絡與信息社會,面對紛繁復雜的各類信息和資源,大量學習、萃取精華,才能促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學活動向深度實踐邁進。
3.深度構架
在一次次的教學觀摩課中,我們發(fā)現凡是上得出彩的課,我們都能清晰地記住教學流程,孩子們玩得“嗨”的真諦似乎就是“越簡單越清晰”。在實際教學中,那些內容結構簡單、研究含量不高的課,又常常讓我們感覺索然無味。可見,“此簡單”非“彼簡單”。
課堂教學的簡單其實是厚積薄發(fā)的過程,越是簡單而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課堂,越是注重教學結構的深度構架,讓教學朝著“深挖井”的方向發(fā)展。以下幾個教學活動的設計流程就具有這樣的特點:
《找一找》的活動流程:找一元錢的微縮碼———找放大工具———找放大工具的新玩法。
《加油一起嗨》的活動流程:加油初體驗———加油一起嗨———加油向未來。
《串》的活動流程:第一次穿珠子(思維趨同)———第二次穿珠子(同中求異)———自主創(chuàng)造(鼓勵創(chuàng)新)。
經過很多案例、課例的分析,我們發(fā)現深度構架課堂教學活動的要領在于“用經驗推動經驗”。比如:在“找一找”中,學生在第一個活動中用放大工具找到一元錢上的微縮碼,同時也會發(fā)現放大工具是“凸”和“透”的,由此發(fā)現水珠子也有這樣的特點。于是,利用鐵絲彎個圈沾上一滴水,就能做成簡易的放大工具。第一個活動的經驗被第二、三個活動應用,這樣就是最有效的深度實踐。
興趣是孩子各種創(chuàng)造能力、求知欲望的原動力,只要孩子對某種事物發(fā)生興趣,就會無止境地去追求,去發(fā)展。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我們抓住孩子的興趣點,玩嗨課堂,點燃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和創(chuàng)新欲望,給孩子們帶來極大的快樂,打開了孩子們思維創(chuàng)新的一扇扇窗,實現了課程的育人價值。
從知識到方法、到思維,再到價值觀的形成,我們不難看出,學科教學的深入其實就是學科不斷走向核心素養(yǎng)的過程。因此,學生核心素養(yǎng)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空中樓閣,它在教育教學中有著最為重要的媒介,那就是學科。做好學科教學的改進和完善,便是對中國學生核心素養(yǎng)落實的重要貢獻。
責任編輯 成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