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覺在大腦中的預測模式與其他感觀正好相反,因為觸覺信息量太大了:頭發(fā)在脖子上的輕撫、衣服與皮膚的摩擦、身體與桌椅的接觸都時時發(fā)生,信息在大腦中以不慢于每條250毫秒的速度倏忽急逝。大腦在處理信息的同時還要及時處理危險信號,譬如讓我們在碰到燒熱的水壺時及時收縮手臂。為了優(yōu)化整體信息處理流程,大腦采用了一種被稱為“逆向幻覺”的方式篩選掉大多數(shù)觸覺信息,即對真實的事物視而不見,與幻覺虛構真實的過程正好相反。因此我們平時不會意識到頭發(fā)、衣服這類無關緊要的事物與皮膚的接觸。
但是患有精神分裂癥的人無法實現(xiàn)逆向幻覺。紐約羅徹斯特大學的約翰·??怂菇M織了30名精神分裂癥患者,給他們戴上電子手鐲,手鐲會在一定時長的間隔下振動。對于普通人來說,依據(jù)逆向幻覺的標準模式,振動的信息在大腦中引起的反應應該先強后弱。然而,精神分裂癥患者在習慣了這種振動很久之后,信號仍然很強。這些逆向幻覺失敗的信號被大腦編造出故事來解釋古怪的感覺經歷,這應該可以解釋為什么精神分裂癥患者常常產生身上爬著昆蟲或被昆蟲叮咬的幻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