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鋒
【摘 要】文章以《繪事發(fā)微》為研究對象,通過對此著作部分篇章的分析,初步探析出唐岱的繪畫藝術觀,包含創(chuàng)作觀、筆墨觀、品評觀、氣韻觀、人品觀和功能觀等六個方面。從這些藝術觀來看,唐岱雖為清宮廷畫師,卻有著中國傳統(tǒng)“文人畫”的精神、理念和追求。
【關鍵詞】繪事發(fā)微 唐岱 創(chuàng)作 筆墨 氣韻
清代士大夫能畫者及好畫者,往往著其心得。據(jù)鄭午昌(1)著的《中國畫學全史》統(tǒng)計,清代畫論之多,總計達100多篇。從現(xiàn)存的清代畫論來看,由武將出身轉(zhuǎn)為清宮廷畫師撰寫的山水畫理論著作并不多見。唐岱極其注重吸收前人繪畫理論成果,并結合自身藝術實踐,撰寫了清代畫史上較為重要的山水畫理論著作《繪事發(fā)微》。其實,唐岱本不屬于文人,只不過是眾多清宮廷職業(yè)畫家群體中的一員,然其既能作畫、工詩,又能著書,如《繪事發(fā)微》和《樂善堂集》等,實屬當時畫壇佳話。
一、唐岱與《繪事發(fā)微》
唐岱,滿洲人,字毓東,號靜巖、默莊等,清代著名的宮廷畫家,生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約卒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以后。(2)年輕時的唐岱,原打算走仕途之路報效朝廷,可接連參加兩次科舉考試都未榜上有名,于是從軍塞外,后從軍歸來,他潛心于繪畫。(3)《國朝畫征續(xù)錄》卷上載:“唐岱,字靜巖,滿洲人,內(nèi)務府總管。工山水,用筆沉厚,布置深穩(wěn),得力于宋人居多,能品也。袛候內(nèi)廷,今上賞之,蒙恩品題最多,詩載《樂善堂集》。恭錄《題千山落照圖》一章:‘我愛唐生畫,屢索意未已?!ёx一過,足以得其畫之佳致矣。而‘暝對兩言神味清杳,更可想是圖落照之妙?!盵1]另有,胡敬《國朝院畫錄》卷上,曰:“唐岱,……以蔭官參領。工山水與華鯤、金明吉、王敬銘、黃鼎、趙曉、溫儀、曹培源、李為憲同出王原祁之門,圣祖御賜畫狀元。伏讀高宗〈樂善堂集〉與唐岱詩,有‘范緩倪迂自古人,而今繪事數(shù)唐寅句。題岱《千山落照圖》有‘斜陽映天末,咫尺有萬里。暝對意彌遙,煙浮暮山紫。位置倪黃中,誰能別彼此句?!}岱《谿山雪霽圖》有‘唐岱筆法老尤勁,鼻祖摩詰追范寬句?!蓛沙?。山水宗法宋大家,少時名動公卿。直入內(nèi)廷……石渠著錄二十有八,內(nèi)合筆三見后?!盵2]“乾隆元年(1736年)三月初三日,太監(jiān)毛團傳旨,著海望擬賞唐岱、郎世寧并郎世寧徒弟,欽此。于本日,內(nèi)大臣海望謹繕寫折片,擬得賞郎世寧、唐岱每人人參二斤,紗二匹……”(4)此外,“乾隆元年十一月十五日,命唐岱、郎世寧、沈源畫《圓明園圖》一幅。唐岱、郎世寧、陳枚酌畫《歲朝圖》一幅。(5)”
從上述文獻與史料來看,唐岱擅長山水畫,師法王原祁,遠承五代董巨和元代黃公望等山水畫名家,承祖爵,官至內(nèi)務府總管,且在當時已名動京師,蒙皇帝御題詩最多,深受康熙皇帝賞識,被御賜“畫狀元”,并與同朝的郎世寧(6)等宮廷畫家合筆作畫。
事實上,唐岱不僅以畫藝高超聞名于京城內(nèi)外,同時,他還堅持實踐與理論相結合,將自己繪制山水畫的心得體會撰寫成書,名為《繪事發(fā)微》。該書作于1717年,有乾隆四年(1739年)刊本、《昭代叢書》道光刊本等17個版本(7)。根據(jù)《昭代叢書》版本,全書含序言、正文和跋,即前三序(陳鵬年序一篇、沈宗敬序一篇和自序一篇),正文有《正派》《傳授》《質(zhì)量》《畫名》《丘壑》等24篇,書后有楊復吉(8)的跋。
下面,筆者通過對《繪事發(fā)微》部分篇章的分析,探析唐岱的繪畫藝術觀
二、唐岱的繪畫藝術觀
1.創(chuàng)作觀“師承古人,強調(diào)寫生”
明清以來,中國山水畫盛行臨摹,缺乏寫生。至清初的畫壇,“摹古”之風尤為盛行。當時的畫壇“四王”占據(jù)著正統(tǒng)地位,并力倡“摹古”,追摹宋元名跡。受“四王”的影響,清初眾多畫家“師承古人”是屢見不鮮。
唐岱在《繪事發(fā)微》之《傳授》篇中曰:“凡畫學,入門必須名師講究指示,立稿如山之來龍起伏,陰陽向背,水之來派近遠,湍流緩急,位置穩(wěn)妥,令學者得用筆用墨之法。然后,視其筆性所近,引之入門?!盵3]其又在《臨舊》篇,云:“凡臨舊畫,須細閱古人名跡,……而臨舊之法,雖摹古人之丘壑梗概,亦必追求其神韻之精粹,不可只求形似。誠從古畫中多臨多記,……古人之畫皆成我之畫?!盵4]
下面,筆者結合唐岱繪畫作品,探討其“師承古人,強調(diào)寫生”的繪畫創(chuàng)作觀?!斗鹿派剿畠浴废堤漆放R、摹、仿古人山水畫的冊頁,現(xiàn)藏于美國沃爾特斯藝術博物館。該冊頁有臨、摹、仿五代董源,宋初李成,宋代郭熙、米芾和趙令穰,元代趙孟頫、王蒙、倪瓚等名家的用筆、用墨。
圖1是唐岱仿“元四家”之一倪瓚山水畫風格的冊頁作品。該冊頁左上方款(題)識:“戊子秋日仿倪高士筆意。靜巖岱。”鈐?。骸柏箹|名岱(朱文)。唐岱運用倪瓚常用的三段式(近、中、遠)構圖,取景簡淡,筆法多變,山石的勾勒與皴擦輕松逸如,并嚴格控制用墨,成功塑造出倪氏“簡遠蕭寒”的山水意境,足見其“師古”功底之深厚。
圖2是唐岱仿宋代書畫名家米芾“米氏云山”山水畫風格的冊頁。該冊頁左上方款(題)識:“法米海岳云山圖。靜巖?!扁j?。骸柏箹|名岱(朱文)?!蔽覀儚膱D2可知,唐岱學“米點皴”,注重用線與用墨相結合,多用水墨點染,使畫面極具含蓄、空蒙的神韻,成功摹仿出水墨融合、墨色暈染的“米家山水”風格。
一般而言,作為“四王”之一王原祁的學生,唐岱理應繼承其老師衣缽“摹古”。然其,在師承前人的基礎上,并未失去個人見解,強調(diào)繪畫創(chuàng)作要重視寫生。他在《繪事發(fā)微》之《游覽》篇,曰:“至山水之全景,須看真山?!视笊褚菁娴?,無過于遍歷名山大川,則胸襟開豁,毫無塵俗之氣,落筆自有佳境矣?!盵5]
從以上所述,我們可知唐岱非常注重正派師承,其繪畫創(chuàng)作觀:先強調(diào)“名師引門”“摹仿舊畫”“多臨多記”(臨古),再“須看真山”(脫古)。其整個學習過程,循序漸進。至于如何“脫古”,唐岱在《臨舊》篇中,談到:“用古人之規(guī)矩格法,不用古人之丘壑蹊徑。訣曰:落筆要舊,景界要新。何患不脫古人窠臼也。”[6]
2.筆墨觀:“恭松結合,六彩并用”
筆墨是中國畫造型最基本的技法。王原祁認為“墨”與“筆”之間的關系應為:“用墨用筆,相為表里?!保?)作為王原祁的學生,唐岱的繪畫筆墨觀是否跟其老師的觀點一致呢?
關于山水畫中用筆的問題,唐岱在《繪事發(fā)微》之《筆法》篇,指出:“用筆之法,在乎心使腕運,要剛中帶柔,能收能放,不為筆使。……學力到,心手相應,火候到,自無板刻結三病矣。用筆之要,余有說焉。存心要恭,落筆要松。存心不恭,則下筆散漫,格法不具。落筆不松,則無生動氣勢。以恭寫松,以松應恭,始得收放,用筆之訣也?!盵7]
從上述言論中,唐岱強調(diào)用筆需有“恭”、有“松”,相互補充,筆者將其用筆之要概括為“恭松結合”。那么,何為用筆之“恭”和用筆之“松”呢?筆者認為,用筆之“恭”是指下筆作畫之前,畫家須認真思考和構思,悉心謀劃好整個畫面的構圖等;用筆之“松”是指在下筆作畫時,用筆需從容自如、能收能松等,心與手腕一致,做到胸有成竹。
關于山水畫中用墨的問題,唐岱在繼承前人的基礎,提出了“六彩”說。其在《繪事發(fā)微》之《墨法》篇中云:“墨色之中,分為六彩。何為六彩?黑、白、干、濕、濃、淡是也。六者缺一,山之氣韻不全矣?!辛?,而使黑白不分,是無陰陽明暗;干濕不備,是無蒼翠秀潤;濃淡不辨,是無凹凸遠近也。凡畫山石樹木,六字不可缺一?!盵8]
清人華琳認為“墨有五色:黑、濃、干、濕、淡”(10)。唐岱在此基礎之上,增加“白”色的運用。所謂“白”指的是中國畫中的留白,以宣紙留白作為墨法運用,進一步強調(diào)了墨色當中白色的運用??梢哉f,“六色并用”的用墨觀,是唐岱山水畫論的特色觀點之一。這也是唐岱畫論與其他同代山水畫論著作明顯不同的“亮點”。同時,作為清宮廷畫家,須服務于大清王朝,故其筆下山水,多閑適沖淡的鄉(xiāng)野意趣,頗合清廷“致天下太平”之意。
圖3名為《云溪飛瀑圖》,系唐岱作于雍正二年(1724年)。圖中左上方款識:“遠近常時皆藥氣,高低無處不泉聲。雍正甲辰三月望,靜巖唐岱作。”該幅作品用筆采取“恭松結合”,繪制山、石、樹;用墨追求“六彩并用”,皴染中濃淡相宜。整幅作品格調(diào)靜謐典雅,蒼茫而溫潤,詩書畫印交相輝映,極具傳統(tǒng)“文人畫”的藝術特色。
3.品評觀:“四品之中,神逸兼至”
縱觀中國古代繪畫史,關于中國畫的品評觀,最早由謝赫提出“六法”(11)。至唐代,則有張懷瓘(12)首次提出了“神、妙、能”三格的評畫標準,后有朱景玄(13)在此基礎上,提出“神、妙、能、逸”四格的評畫標準。至宋代,黃休復(14)則突出“逸”的位置,即把四格的順序重新排序為“逸、神、妙、能”。由此可見,評畫標準的“逸格”在宋代開始被重視起來,這也是宋代文人畫思潮在繪畫理論上的體現(xiàn)。黃休復在《益州名畫錄》中曰:“畫之逸格,最難其儔,拙規(guī)矩于方圓,鄙精研于彩繪,筆簡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于意表,故目之曰逸格爾。”[9]所謂“逸格”,就是不追求功利,隨意揮灑,放縱、無拘束。下面,我們來看唐岱心目中的“逸、神、妙、能”?!独L事發(fā)微》之《游覽》篇談到:“余論欲到能品者,莫如勤依格法,多自作畫。欲到妙品者,莫如多臨摹古人,多讀繪事之書。欲到神品者,莫如多游多見。而逸品者,亦須多游。寓目最多,用筆反少。取其幽僻境界,意象濃粹者,間一寓之于畫,心溯手追,熟后自臻化境,不羈不離之中,別有一種風姿。故欲求神逸兼到,無過于遍歷名山大川,則胸襟開豁,毫無塵俗之氣,落筆自有佳境矣?!盵10]
上述言論是唐岱對“逸、神、妙、能”四品獲得途徑的闡釋,如:能品者要格律法度,多作畫;妙品者要臨摹佳作,多讀書;神品者要觀察體驗,多游覽;逸品者要游觀更多,用筆少。“神逸兼到”要親近自然,遍歷名山大川,開闊胸襟,達到“心神合一”的繪畫狀態(tài)。由于唐岱服務于清宮廷,其畫風自然趨纖秀細膩(可見圖3),富于裝飾性,這可從其作品中看出:他不像王維等“文人士大夫”那樣,追求狂“逸”的繪畫表達方式。然其繪畫,仍有傳統(tǒng)“文人畫”的“影子”,前文也提到乾隆皇帝,曾評價:“唐岱筆法老尤勁,鼻祖摩詰追范寬”之句。
4.氣韻觀:“氣韻相生,筆墨而得”
“氣韻”作為中國畫的美學法則,最早由謝赫提出。謝氏在《古畫品錄》中提出“六法”,即“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jīng)營位置,轉(zhuǎn)移摹寫”。那么,何為“氣韻”?“氣韻”從何而來?歷代學者,從各種角度對“氣韻”進行了不同的闡釋。筆者,在此重點闡述唐岱所著《繪事發(fā)微》之《氣韻》篇。文章開篇就指出:“畫山水貴乎氣韻。氣韻者,非云煙霧靄也,是天地間之真氣”[11],隨后提及謝赫的“六法”和“氣韻”來自筆墨等問題。本篇重點談及:“六法中原以氣韻為先,然有氣則有韻,無氣則板呆矣。氣韻由筆墨而生,或取圓渾而雄壯者,或取順快而流暢者,用筆不癡不弱,是得筆之氣也。用墨要濃淡相宜,干濕得當,不滯不枯,使石上蒼潤之氣欲吐,是得墨之氣也。不知此法,淡雅則枯澀,老健則重濁,細巧則怯弱矣,此皆不得氣韻之病也?!盵12]
從以上的言論中,我們可發(fā)現(xiàn)唐岱認為“氣韻是天地間之真氣,來自筆墨”,換言之“筆墨生成氣韻說”。關于唐岱所言的“氣韻來自筆墨”,我們可從兩個方理解:首先,需明白“氣韻”是有氣才能有韻(“氣韻相生”);其次,“氣韻”是筆墨而生成的(“筆墨而得”)。那么,這就涉及到中國畫中用筆、用墨的問題,正如唐岱所言:“或取圓渾而雄壯者,或取順快而流暢者,用筆不癡不弱,是得筆之氣也。用墨要濃淡相宜,干濕得當,不滯不枯,使石上蒼潤之氣欲吐,是得墨之氣也?!盵13]
5.人品觀:“人品之高,畫品亦高”
中國古代繪畫,非常注重畫家的學養(yǎng)、人品和畫品三者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宋·鄧椿(15)認為:“其為人也多文,雖有不曉畫者寡矣。其為人也無文,雖有曉畫者寡矣?!盵14]明·董其昌(16)云:“不行萬里路,不讀萬卷書,欲作畫祖,其可得乎?”[15]元·楊維楨(17),則明確肯定:“畫品優(yōu)劣,關于人品之高下。無論侯王貴戚、軒冕才賢、山林道釋、世胄女婦,茍有天質(zhì)超凡人圣,可冠當代而名后世矣?!盵16]至清·王昱(18),則突出“學畫者先貴立品。立品之人筆墨外自有一種正大光明之概。否則畫雖可觀,卻有一種不正之氣隱躍毫端。文如其人,畫亦有然?!盵17]從上述言論來看,畫家的學養(yǎng)影響人品,人品又影響畫品。換言之,畫家的“學養(yǎng)決定人品,人品決定畫品?!边@是中國傳統(tǒng)文人畫理論的重要觀點之一。那么,作為清宮廷職業(yè)畫師的唐岱,其對畫家的學養(yǎng)、人品和畫品三者之間的聯(lián)系,持何看法呢?筆者通過分析得知,其對此問題的看法與傳統(tǒng)文人畫家一致。唐岱在《繪事發(fā)微》之《學養(yǎng)》和《品質(zhì)》等篇章,就談及了關于畫家的學養(yǎng)、人品和畫品三者之間的聯(lián)系。他在《讀書》篇中云:“畫學高深廣大,變化幽微,天時、人事、地理、物態(tài)無不備焉。古人天資穎悟,識見宏遠,于書無所不讀,于理無所不通,斯得畫中三昧?!蕦W畫者,宜先讀之。如唐王右丞《山水訣》……諸子百家不可不讀也。胸中具上下千古之思,腕下具縱橫萬里之勢。立身畫外,存心畫中。潑墨揮毫,皆成天趣。讀書之功,焉可少哉!……未有不學而能得其微妙者,未有不遵古法而自能超越名賢者。彼懶于讀書,而以空疏從事者,吾知其不能畫也?!盵18]此外,他在《品質(zhì)》篇中,曰:“古今畫家,無論軒冕巖穴,其人之品質(zhì)必高。昔李思訓為唐宗室,武后朝遂解藝不仕?!胚_不羈之士,故畫入神品”。[19]
從唐岱的言論中分析,其雖為清宮廷畫師,卻堅持畫家的“學養(yǎng)決定人品,人品決定畫品”,認可傳統(tǒng)文人畫“人品之高,畫品亦高”的觀點,并付諸于實踐,如摹仿五代董源,宋初李成,宋代郭熙、米芾(見圖2)和趙令穰,元代趙孟頫、王蒙、倪瓚(見圖1)等名家作品。
6.功能觀:“怡情養(yǎng)神,反之圖利”
關于繪畫的功能,歷代學者均有所探討,如南齊謝赫曰:“圖繪者莫不明勸誡,著升沉,千載寂寥,披圖可鑒”,[20]唐·張彥遠認為“夫畫者,成教化,助人倫,窮神變,測幽微,與六籍同功”,[21]等等。
上述觀點,認為繪畫有教育和服務統(tǒng)治階級等社會功能。而清人唐岱,則持有另類觀點,他認為繪畫是“怡情養(yǎng)神”,并反對“今人用之圖利”。其在《繪畫發(fā)微》之《品質(zhì)》篇載:“以筆墨怡情養(yǎng)神。今人用之圖利,豈能得畫中之妙耶?可慨也已?!盵22]
賞析唐岱山水畫,能給觀賞者帶來“怡情養(yǎng)神”之感。下面,筆者就以其《云溪飛瀑圖》(見圖3)為例,加以解釋。所謂“怡情養(yǎng)神”就是指觀賞者在賞析唐岱的山水畫作品時,心理上達到一種“怡悅精神、心情愉快”的審美狀態(tài)。當然,這種狀態(tài)的出現(xiàn),一方面需要觀賞者具有一定的審美素養(yǎng),另一方面,畫家需具備深厚的繪畫功底。前文談到《云溪飛瀑圖》,呈現(xiàn)“靜謐典雅,蒼茫溫潤”之感。畫面墨色層次豐富,設色淡雅,主峰突出。山、石、樹、茅亭、瀑布、山谷小溪的造型,疏密有致、聚散結合。筆者賞析此畫的首次印象,就是“靜心”,能給欣賞者“怡情養(yǎng)神”。事實上,繪畫本身是人類表達精神與情感的載體。唐岱“怡情養(yǎng)神,反之圖利”的繪畫功能觀,就是從滿足于人的精神層面需求上,探討繪畫的功能,更加突顯了中國山水畫的本體功能。
三、小結
《繪事發(fā)微》作為清著名宮廷畫師唐岱所著山水理論著作,理應全部反映清王朝的封建統(tǒng)治思想。然通過對此理論著作部分篇章的分析,我們會發(fā)現(xiàn)唐岱的繪畫藝術觀,既汲取了前人的理論成果,如“人品之高,畫品亦高”的“文人畫”品評觀等,又結合自身的繪畫創(chuàng)作實踐,提出了“恭松結合,六彩并用”的筆墨觀和“怡情養(yǎng)神,反之圖利”的繪畫功能觀,等等。他雖處在“摹古”之風盛行的清初畫壇,卻在“師古人”的基礎上,強調(diào)畫家應重視寫生,秉承“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藝術理念,堅持走“摹古”入手,“脫古”創(chuàng)作的學習道路,這與當時清代統(tǒng)治階級所倡導的正統(tǒng)藝術相背離。其雖為武將出身的宮廷畫家,不得不受制和服務于清宮廷,并努力滿足清代統(tǒng)治者的審美需求,然其骨子里仍有傳統(tǒng)“文人畫”的精神、理念和追求。關于此內(nèi)容,我們可從其上述繪畫藝術觀得知。
總而言之,唐岱的繪畫藝術觀,與同時代的山水畫理論著作相比,確實包含一些獨特的理論觀點和見解,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和借鑒意義。■
注釋:
(1)鄭午昌(1894—1952年),浙江嵊縣人,名昶,號弱龕、絲鬢散人等。其曾任杭州藝術??茖W校、上海美術??茖W校和新華藝術??茖W校的教授,擅長山水、花卉,尤長畫柳樹、白菜,亦善詩書,精通畫學理論,著有《中國美術史》《中國壁畫史》《中國畫學全史》等。
(2)關于唐岱的生卒年,筆者參見聶崇正先生的觀點。他在《故宮博物院院刊》2003年第4期中,發(fā)表了《清代宮廷畫家唐岱和張雨森》一文,談到“唐岱生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約卒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以后?!?/p>
(3)唐岱在《繪事發(fā)微》自序中,曰:“余幼賦性疏野,讀書之暇,有志畫學。既壯,念先世從龍御侮,受恩深重,思及時有所建白。迨兩試不售,身膺武職,從軍塞外,萬里奔馳,而未獲報稱,歸即益潛心此道?!?/p>
(4)見《清檔》“記事錄”乾隆元年三月初三日檔。
(5)見《清檔》“畫作處”乾隆元年十一月十五日檔。
(6)郎世寧,意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奧內(nèi),生于米蘭,清康熙帝五十四(1715)年作為天主教耶穌會的修道士來中國傳教,后入宮進入如意館,成為清著名的洋宮廷畫家,歷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國從事繪畫達50多年。
(7)詳見謝巍《中國畫學著作考錄》,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8年版,第六卷,第499頁。
(8)楊復吉(1747—1820年),字列歐,一字列侯,號夢蘭,一號慧樓,清藏書家、學者和散文家,編有《昭代叢書五編題跋》《昭代叢書續(xù)集》等。
(9)此句出自清代畫家王原祁著的《雨窗漫筆》。意謂“墨”與“筆”之間的關系密切,不可分而論之。
(10)華琳,清代畫家,約嘉慶時生。字夢石,天津人,著有《南宗訣秘》。他在此著作中提出:“墨有五色:黑、濃、濕、干、淡。五色備者光怪陸離,斑斕奪目。較之著色畫,尤為奇恣。”
(11)謝赫,南朝畫家、美術理論家,著有《古畫品錄》。他在此著作中,提出了“六法”,即“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jīng)營位置和傳移摹寫?!边@是謝氏對中國繪畫史的最大貢獻?!傲ā钡奶岢?,開創(chuàng)了中國繪畫領域以優(yōu)劣論列畫家品第的先例,為世所宗。
(12)張懷瓘,海陵(今江蘇泰州)人,唐代書法家、書學理論家,官至翰林供奉、右率府兵曹參軍,著有《書斷》《畫斷》等書畫理論著作。
(13)朱景玄,吳郡(今江蘇蘇州)人,歷任翰林學士,官至太子諭德,系唐代美術史家、理論家,著有《唐朝名畫錄》。該書是一部以分品列傳體編寫的斷代畫史,以“神、妙、能、逸”四品品評諸家。其中,“神、妙、能”又分上、中、下三等。
(14)黃休復,宋代蜀(今四川)人,字歸本。其善畫人物,著有《益州名畫錄》。該書約景德三年(1006年)成書。
(15)鄧椿,字公壽,四川雙流人,著有《畫繼》。
(16)董其昌(1555—1636年),華亭(上海松江)人,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明代著名書畫家和美術理論家,官至禮部尚書,擅長書法和山水畫,提出“南北宗論”,著有《畫禪室隨筆》等。
(17)楊維楨(1296-1370),元代詩人、文學家和書畫家。字廉夫,號鐵心道人、梅花道人等,著有《東維子文集》《圖繪寶鑒》等。
(18)王昱,江蘇太倉人,清“小四王”之一。其字日初,號東莊,為清“四王”之一王原祁的族弟。他師從王原祁,著有《東莊論畫》。
參考文獻:
[1](清)張庚,劉瑗.國朝畫征錄[M].祁晨越,點校.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146-147.
[2](清)胡敬.國朝院畫錄(卷上四)[M]//于安瀾.畫史叢書(第五冊)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63.
[3](清)唐岱.繪事發(fā)微(乾隆重印本)[M].韓秀鳳,校點.張振華,復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18.
[4](清)唐岱.繪事發(fā)微(乾隆重印本)[M].韓秀鳳,校點.張振華,復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36.
[5](清)唐岱.繪事發(fā)微(乾隆重印本)[M].韓秀鳳,校點.張振華,復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38—39.
[6](清)唐岱.繪事發(fā)微(乾隆重印本)[M].韓秀鳳,校點.張振華,復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36-37.
[7](清)唐岱.繪事發(fā)微(乾隆重印本)[M].韓秀鳳,校點.張振華,復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22.
[8](清)唐岱.繪事發(fā)微(乾隆重印本)[M].韓秀鳳,校點.張振華,復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23.
[9]王秀成.中國歷代畫論選釋[M].哈爾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1988:113-114.
[10](清)唐岱.繪事發(fā)微(乾隆重印本)[M].韓秀鳳,校點.張振華,復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38-39.
[11](清)唐岱.繪事發(fā)微(乾隆重印本)[M].韓秀鳳,校點.張振華,復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36.
[12](清)唐岱.繪事發(fā)微(乾隆重印本)[M].韓秀鳳,校點.張振華,復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36.
[13](清)唐岱.繪事發(fā)微(乾隆重印本)[M].韓秀鳳,校點.張振華,復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36.
[14]王秀成.中國歷代畫論選釋[M].哈爾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1988:129.
[15]王秀成.中國歷代畫論選釋[M].哈爾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1988:129.
[16]王秀成.中國歷代畫論選釋[M].哈爾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1988:130.
[17]王秀成.中國歷代畫論選釋[M].哈爾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1988:122.
[18](清)唐岱.繪事發(fā)微(乾隆重印本)[M].韓秀鳳,校點.張振華,復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37-38.
[19](清)唐岱.繪事發(fā)微(乾隆重印本)[M].韓秀鳳,校點.張振華,復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19.
[20]王秀成.中國歷代畫論選釋[M].哈爾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1988:3.
[21]王秀成.中國歷代畫論選釋[M].哈爾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1988:3.
[22](清)唐岱.繪事發(fā)微(乾隆重印本)[M].韓秀鳳,校點.張振華,復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19.
(作者單位:杭州市富陽公望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