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您轉(zhuǎn)轉(zhuǎn)蔡元培故居
——東堂子胡同75號
蔡元培,人們習慣稱其為“北京大學校長”,北大也以有“蔡校長”而自豪。他的一生受人尊敬,從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中進士開始,入翰林院任編修,之后曾任紹興中西學堂監(jiān)督、組織發(fā)起中國教育會、創(chuàng)辦愛國學社和愛國女學、組織光復會并任會長、參加同盟會并任上海分會會長,也曾擔任南京臨時政府教育總長。1917年任北京大學校長,“五四運動”爆發(fā)后被迫辭職。1927年,任國民黨大學院院長,后改任中央研究院院長?!熬乓话恕笔伦兒螅鲝埧谷?,與宋慶齡、魯迅等組織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直到1940年3月,蔡元培先生在香港病逝,周總理也向先生敬獻挽聯(lián):從排滿到抗日戰(zhàn)爭,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從五四到人權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
蔡元培先生追求民主和自由的一生值得我們欽佩和學習,那么這期給讀者朋友介紹的是蔡元培校長的故居——東堂子胡同75號。東堂子胡同屬于東城區(qū)建國門地區(qū),是東單北大街路東從南往北數(shù)的第六條胡同,自西向東溝通東單北大街與朝陽門南小街,長700多米,胡同南側(cè)與協(xié)和胡同是相通的。
這胡同的定名曾幾經(jīng)波折。明代,這條胡同稱為“堂子胡同”(舊時蘇滬方言稱妓院為“堂子”);到了清代,因為和“金魚胡同”北面的“堂子胡同”重名,所以將此“堂子胡同”改稱為“東堂子胡同”,而另一座“堂子胡同”改稱“西堂子胡同”;“文化大革命”時一度改稱“瑞金路十二條”,后來又恢復名為“東堂子胡同”。
胡同內(nèi)有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建筑遺存,現(xiàn)為公安部的接待站和宿舍。據(jù)《天咫偶聞》記載:“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在東堂子胡同,故大學士賽尚阿第也。”賽尚阿,字鶴汀,正藍旗蒙古人,阿魯特氏,是當代國學大師啟功的外高祖父。賽尚阿在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中舉人,曾任內(nèi)閣學士、理藩院尚書,又被授予過頭等侍衛(wèi),最后官至步軍統(tǒng)領、協(xié)辦大學士。咸豐元年(1851年),因在與太平軍作戰(zhàn)中連連失利被治罪,其宅第也就跟著被籍沒了。咸豐四年(1855年),賽尚阿的宅第被改為鐵錢局公社;到了咸豐十一年(1861年),鐵錢局公社改為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俄樚旄尽酚涊d:“此次總理衙門義取簡易……擬僅將大門酌加修改,其余則稍加整理,不必重行改修?!边@是史料中和這條胡同相關的記載。
蔡老的故居在東堂子胡同75號,舊時的門牌是東堂子胡同33號,在胡同西段北側(cè),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三進院落,建筑面積為368平方米。早先的房子就是寬敞,哪像如今的北京,寸土寸金!現(xiàn)在的街門是利用一間倒座南房后辟的,無規(guī)矩可言。一進院有倒座南房5間;二進院有南房4間,北房3間,東、西兩側(cè)各有耳房1間,有東、西廂房各3間;三進院有帶前廊的北房3間。院內(nèi)房屋均為起脊合瓦房。蔡元培從1917年到1920年租住于此,當年,一進院的倒座南房是客廳。1985年10月,東城區(qū)人民政府將其作為“蔡元培故居”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睹物思人,觸景生情。您有空了,可以來東堂子胡同轉(zhuǎn)轉(zhuǎn),緬懷蔡先生。
冰野據(jù)《北京市方志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