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秋芳
摘 要:隨著生物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生物課程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等已發(fā)生了質的變化,有效教學的重要性日漸顯現(xiàn)。因此,本文作者站在客觀的角度,從不同角度入手全面、客觀探討了生物課的有效教學途徑。
關鍵詞:生物課 有效教學
一、有效教學就是上好課
上好課就是上課有意義。一節(jié)有意義的生物課是:教學相長、學生能自主學習并獲得新知、課堂氣氛好、所學知識能學有所用、師生關系和諧等等。教學中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選擇適當?shù)慕虒W方法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1.教學相長。《花和果實的結構》中,重難點是“花和果實的結構”。教學中,教師展示“花的結構”圖,讓學生結合手中的實物進行觀察活動?;顒訒r讓學生分成4人小組,邊做邊討論完成該目標。學生解剖花,從外到內觀察花的結構。活動結束,選擇幾個小組進行總結發(fā)言,交流結束,教師進行總結。學生在課堂中是自主學習的主人,通過動手、小組討論、交流、總結得出結果。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獲得新知,并鍛煉了能力,小組間的討論交流讓他們有了積極的情感體驗,這使讓他們產(chǎn)生需要學習的強烈欲望,有了欲望他們就會把精力投入到下一個學習中。
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的觀察能力需要進行指導和訓練。學生在本節(jié)的觀察活動中對解剖相關知識和技術尚未知曉,這就要求教師進行指導。
2.教學要有生成性
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教學中的和諧、精彩往往來源于精心預設基礎上的絕妙生成。教學生成性關注的是教學過程,它認為,教學的核心不是目標的達成而是學生的發(fā)展,而學生的發(fā)展是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實現(xiàn)的。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學生與文本的對話等活動時產(chǎn)生的各種收獲即生成,包括知識生成、能力生成、情感態(tài)度價值生成。
如:【顯微鏡的使用】讓學生識記了顯微鏡的結構及功能,并能使用。【探究影響鼠婦分布的非生物因素】通過探究活動,學生體會了科學家進行探究實驗的過程,能關愛小動物,實驗結束把鼠婦放回大自然。通過該活動學生生成了相應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3.教學效率要提高
(1)教學重點突出。 一節(jié)好課的重點應該明明白白,難點突破有章有法。例如,老師將“識別花的基本結構,并說出花各部分的主要功能”和“說出植物果實的結構及其形成過程”確定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符合生物學課程標準的具體內容要求。而在教學中老師通過理論講授、媒體輔助、觀察實驗等多種方法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教學設計科學,老師通過學情分析和教材分析,做出科學的教學設計,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有效突破教學重點與難點。
(2)教學媒體得當。 老師根據(jù)教學需要與可能,恰當?shù)刈尦R?guī)教學用具與現(xiàn)代媒體各展其長,使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有機整合,處理好了手段與目標、內容與形式的關系。例如,《動物的運動》老師在導入新課時,通過視頻等現(xiàn)代媒體展示動物的運動和各種行為,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學習動物的運動依賴一定的結構時,通過動畫表現(xiàn)骨骼肌的收縮等。而在學習關節(jié)結構與功能的知識時,老師讓學生對照骨關節(jié)模式圖,辨認豬骨關節(jié)的各部分組成,用語言描述各部分的結構特點。老師還通過一系列問題指導學生進行觀察,例如,“觀察相鄰兩塊骨面的形狀有何不同?!薄澳氖顷P節(jié)頭?哪個是關節(jié)窩?…“軟骨覆蓋在關節(jié)面上有何作用?這對運動有什么意義?”這樣的指導很好地發(fā)揮了媒體的作用,提高了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二、教師的課堂教學技能
生物學教師的課堂教學技能是生物學教師教學技能的基本組成部分,也是通常所說的教學技能。盡管教學技能是一個很難統(tǒng)一界定的概念,但是,通常認為課堂教學技能主要是指教師在課堂上利用教學理論和教學經(jīng)驗進行某一學科教學的能力基礎,是教師為完成特定的教學目標而進行的意識性行動。
1.教學設計技能是生物學教師的基本技能
課堂教學技能是教師圓滿完成教學任務的行為方式。一個沒有熟練教學技能的教師很難以有效地組織學生主動的學習。老師利用恰當?shù)囊龑дZ言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由注意力生興趣,由興趣生動機,從而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開端。
講授《生物的進化學說》,老師在教學開始,就用多媒體展示《爬行動物時代》短片,學生觀看視頻。
教師提問:同學們看了爬行動物時代的視頻??铸堅?jīng)是地球上的霸主,長達1億多年,但是它們卻在距今6500多年前神秘的滅絕了,恐龍為什么會滅絕?有人認為是大行星撞擊地球引發(fā)火山噴發(fā)造成的,也有人認為是因為恐龍不能適應當時的環(huán)境變化而逐漸滅亡的……究竟哪種說法更正確呢?為什么總會有一些物種滅亡,新的物種又是怎樣形成的?推動生物進化的原因是什么呢?這就是今天要討論的話題。這樣的設計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入手,學生容易接受,又能引發(fā)興趣,容易打開學生思路。學生觀看視頻,思考物種滅絕,生物進化的原因,激發(fā)求知欲以及探究的欲望。
2.課堂提問技能也是重要的教學技能之一
課堂提問技能一般包括設計問題和實施提問兩方面的技能。設計的問題要言簡意賅,要富有啟發(fā)性,有針對性,具有層次性。例如,老師在講述“生存斗爭”內容時,提出“地球現(xiàn)在是被過度繁殖的大量生物擠滿了嗎?”“為什么有些個體死亡了?”“如果食物足夠多,它們會被淘汰嗎?”一系列問題就符合有關要求,因而能順利地引導學生得出“生存斗爭”的結論。在教師實施提問時,提問的技能體現(xiàn)在提出問題時表述得是否清楚,提出問題后是否稍作停頓,在學生回答有困難時是否能適當引導等方面。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生物教學中,教師必須意識到有效教學的重要性,要樹立生本教育理念,充分展現(xiàn)學生在整個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多角度優(yōu)化課堂教學技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注重生成教學等,增加生物課堂教學趣味性,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促使班級學生在學習生物課程知識與技能中,得以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賀欣華.新課程改革下生物課有效教學模式的探究[J].學周刊,2013,02:33.
[2]姚海霞.生物課科學探究活動有效教學策略探討[J].教育導刊,2013,05: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