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趣
黃渤妙語化解“刁難”
2013年,在“金馬獎”的頒獎典禮上,鄭裕玲與黃渤同臺為某獲獎者頒獎。兩人一上臺,鄭裕玲首先拿黃渤的穿著開起了玩笑:“我已經(jīng)五年沒有來‘金馬獎’了,所以今天我是盛裝出席的。你看臺下的劉德華、梁朝偉、成龍,他們也都是很隆重的,怎么你今晚穿著件睡衣就上來了(當時,黃渤穿的是一件緞面印花長袍,特別是還系了一根細腰帶,乍一看,還真有點像‘睡衣’)?”
在如此歡快的氣氛中,明星們互相開開玩笑,也是常有的事兒。特別是臺上,你“損”我兩句,我“挖苦”你一下,如果應對得當,還會產生幽默的效果。但如果應對失當,就很難下得來臺。所以,當鄭裕玲的話剛一出口,臺下人都不由自主地端正了一下身姿,就想聽聽黃渤怎么回答。這可是全球直播的晚會呀!
只見黃渤不慌不忙地回答道:“對對對,因為你們都是客人嘛,客人到別人家里去,當然要穿隆重一點兒。你是五年沒來了,而這五年我可是年年都來’,所以我覺得這里,已跟我家差不多了。我們在家里一般穿什么,當然是要穿得舒服一點兒了?!彼脑捯暨€沒落,臺下眾星已經(jīng)是笑聲四起,一場可能出現(xiàn)的尷尬,就這樣被他幾句話輕松化解了。
誰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鄭裕玲緊跟著提到了本屆“金馬獎”頒獎典禮的主持人蔡康永,說他雖然是一個人在主持,但卻主持得非常好。蔡康永說了兩句感謝的話,突然話鋒一轉,對黃渤說道:“……可是,黃渤,這里是我家,不是你家?!?/p>
蔡康永的意思是說,這屆“金馬獎”是由我主持,這里今天自然就是“我家”了。在座的每一位都非常清楚,遇到這樣的“刁難”,如果反擊過重,就會得罪人,也不利于自己的形象;可如果反擊無力,或當沒事兒發(fā)生一樣,又會顯得過于窩囊,同樣也對自己的形象不利。
豈料黃渤順勢大笑道:“其實,你也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剛才我還看到有匹馬和你在一起(當時,蔡穿的是一件黑白相間的格子禮服,后背背著一個馬的造型)。這么久了,我只看見過人騎馬,還從沒看見過馬騎人?!?/p>
現(xiàn)場瞬間又爆發(fā)出了一陣歡笑聲和掌聲,連蔡康永本人都笑著鼓起了掌。在這里,黃渤巧用雙關語,以“馬騎(欺)人”回擊了蔡的刁難,一下子便扭轉了對自己不利的局面。
草嬰,原名盛峻峰,著名俄羅斯文學翻譯家。據(jù)他的老朋友、同是俄語翻譯界的老前輩高莽先生介紹說:草嬰先生有個“翻譯六步法”:“先反反復復讀原著,把原著讀懂;接著逐字逐句地翻譯;然后對照原文仔細核對譯文,看看有無脫漏、誤解的地方;再然后離開原文,從中文的角度進行審閱,朗讀,努力做到流暢易讀——他的老朋友孫道臨曾經(jīng)為他朗讀過肖洛霍夫《一個人的遭遇》的譯稿;這之后交給出版社,根據(jù)編輯意見再作調整;校樣出來,再最后通讀一遍。”
高先生說草嬰先生曾經(jīng)對他講過:“托翁寫《戰(zhàn)爭與和平》,前后用了六年的時間,修改了七遍。那么作為譯者怎么也得讀上一二十遍吧?”
高先生還說,草嬰先生是“用了整整六年時間,才翻譯完《戰(zhàn)爭與和平》的。而且最早他在讀這部四卷本的大部頭時,曾給書中的559個人物,每人制作了一張小卡片,上面記著這個人物的姓名、身份和性格特點等等,直到他覺得自己真正進入了小說中的世界,才開始動筆翻譯。
又,“文革”后,領導曾請他擔任上海譯文社社長,但卻被他拒絕了,因為他說自己只想把托翁的作品全部翻譯出來。他的哲學是:“一個人一生能做好的,只能是一件事。選擇一件有意義的事去做,必須要用畢生的精力才能完成?!?/p>
盛中國是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一次,盛中國去悉尼開演奏會。這天,他走在街上,突然聽到了一陣小提琴聲。原來是個盲人流浪漢正在拉琴,由于這個盲人流浪漢的琴技十分有限,人們丟給他的硬幣寥寥無幾。盛中國情不自禁地走了過去,接過盲人手中的小提琴,動情地拉起來。頓時,美若天籟的琴聲從他的指間流淌出來,行人紛紛停下腳步,聚攏在他的周圍。聽眾越聚越多,當他一首曲子拉完時,盲人流浪漢的琴盒里,硬幣已經(jīng)堆成了小山。盛中國將小提琴還給盲人流浪漢,又從自己的口袋里掏出幾張鈔票,放在琴盒里。隨后,便在眾人錯愕的當兒,悄然地離去了……
梅格雷探長是比利時小說家喬治·西默農筆下一個與福爾摩斯和波洛齊名的大偵探。他最早出現(xiàn)在西默農于1930年創(chuàng)作的《拉脫維亞人的彼埃爾》中。到1932年,西默農已寫了十幾部以梅格雷為主人公的小說。他寫得也有點煩了,于是就想叫梅格雷退休??墒亲x者和出版商都堅決不同意他這么做,逼不得已,他只好又恢復了梅格雷探長的身份。
1940年,醫(yī)生診斷西默農患了不治之癥。他想自己所剩的日子已經(jīng)不多了,不如停下來,好好享受一下生活。梅格雷探長只好跟著隱退了??墒沁^了兩三年,他發(fā)現(xiàn)自己非但沒有要死的意思,反而更健康了。原來,是當初醫(yī)生的診斷有誤,造成了一場虛驚。焦急的讀者也在等待著梅格雷探長的復出。
于是,西默農又接二連三地創(chuàng)作了《梅格雷的煙斗》、《梅格雷和倒霉的檢察官》等探案小說。讀者們發(fā)現(xiàn):這個手不離煙斗的大偵探在經(jīng)過幾年的“休息”之后,身手反而變得比從前更強了。以后,西默農每年都會出版3本到6本梅格雷系列小說,直到1968年,他在出版了第82本梅格雷小說之后,才正式讓梅格雷退了休。
●經(jīng)典鏡頭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1940年至1941年),納粹德國對英國發(fā)動的大規(guī)模的空戰(zhàn),史稱“大不列顛空戰(zhàn)”,這也是二戰(zhàn)中,投入戰(zhàn)機最多、持續(xù)時間最長的一場空戰(zhàn)。
空戰(zhàn)
除了英、德兩國之外,同屬大英國協(xié)的新西蘭、加拿大、澳大利亞、南非、愛爾蘭、牙買加、斯里蘭卡、南羅德西亞等國家的空勤人員和許多被納粹德國占領的歐洲國家,包括波蘭、比利時、捷克斯洛伐克、法國等國撤退到英國的空軍,也都加入了保衛(wèi)英國的行列;當時還屬于中立國的美國,也有志愿者組成了“飛鷹中隊”與英國空軍并肩作戰(zhàn)。而同屬于軸心國的意大利,則派出了“空軍軍團”與德國空軍協(xié)同作戰(zhàn)。這場超大規(guī)模的空戰(zhàn)最后以德國的失敗而告終,使德國不得不放棄了入侵英國的計劃。
圖為英、德兩國戰(zhàn)機正在倫敦上空激戰(zhàn)。
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