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維杰
摘 要:在七年級《歷史與社會》教學中地圖是重要的工具之一,利用好地圖是我們開展教學的重要手段。同時,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素質教育要求為目標編寫,用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合作探究、優(yōu)化發(fā)展的學案,能夠讓教師的課堂更加有效。將兩者有效地結合,做到以圖為引、巧設學案,能夠使教學更加有效,學生對學習更有興趣,知識也會更好地被掌握。
關鍵詞:以圖為引;導學案;地圖
《歷史與社會》七年級教材是以地理學科為核心來設計,并融合其他人文學科知識。它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從生活的區(qū)域的視角觀察和思考社會,也要求學生掌握認識世界的工具、技能和方法。地圖作為重要的工具之一,在教學中利用好地圖是我們開展教學的重要手段。同時,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素質教育要求為目標編寫,用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合作探究、優(yōu)化發(fā)展的學案,能夠讓我們教師的課堂更加有效。將兩者有效地結合,做到以圖為引、巧設學案,能夠使我們的教學更加有效,學生對學習更有興趣,知識也會更好地被掌握。
一、以圖為引,開展有效教學
學案是我們開展教學的重要途徑,它能夠讓學生以導學案為引導,開展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七年級《歷史與社會》的導學案中,地圖的使用能夠使教學更加地有生氣,也能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
(一)以圖為引,體現(xiàn)學科特色
地圖被稱為學習地理的第二語言,是重要的課程資源。使用地圖進行教學是地理學科教學的特色之一;通過教學使學生能夠得心應手地運用地圖,正確分析地理問題,是地理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在七年級《歷史與社會》教學中,地圖往往能夠把復雜、抽象的地理事物和現(xiàn)象,生動直觀、清晰、明了地展示出來,使學生一目了然,并留下難以忘懷的記憶。在學案中合理使用地圖,使知識點和地圖有效結合,在教學中以圖為引、巧設學案既體現(xiàn)學科特色,又有利于學生形成統(tǒng)一的、系統(tǒng)的、完整的地理知識。同時也體現(xiàn)出教師重視地圖等基本工具的學習和應用,把學習方法和學習內(nèi)容結合起來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及人地觀。
(二)以圖為引,凸顯主體地位
在七年級《歷史與社會》教學中,地圖是我們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工具,把地圖巧妙地運用到學案設計中,使學案更簡潔易懂,既能使學生很好地使用,又有利于教師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學目標的達成和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因此,以圖為引、巧設學案是凸顯學生主體地位、促進教學開展的有效途徑。例如在《大洲和大洋》一課中,我們可以把“七大洲和四大洋圖”作為本節(jié)課教學用圖的核心,讓學生通過讀圖、填圖來學習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必須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有效的整合,選取有效的課程資源,巧設導學案,以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等方式進行學習活動,體現(xiàn)“在做中學”的教學思想。
以圖為引,讓學生去讀地圖。這樣不僅使教學活動不再枯燥乏味,也能讓學生“動”起來,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能夠有效地形成生生互動、師生互動,讓學生在互動中迸發(fā)思維的火花,思疑解難,最終掌握知識、提升能力,實現(xiàn)學生主體的新課程理念。此外,讓學生在看圖過程中形成整體觀念,有利于對地圖信息的整體把握。
二、巧設學案,提升教學效果
有效的學案是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減輕學生學習負擔,啟發(fā)學生思維,鼓勵和實現(xiàn)學生探究式學習的一個重要手段。
(一)引導學生有效地預習與復習
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是學生有效學習的重要途徑,通過巧設學案,能夠更好地引領學生在課前開展有效的預習和課后及時復習鞏固。
學生在預習中把教師提供的學案作為線索,在預習中發(fā)現(xiàn)疑問、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教師巧用學案,引導學生有步驟、有方法地進行讀圖和填圖,不僅能夠讓學生掌握知識,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而且能夠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課后及時復習鞏固是學生掌握知識的有效手段。以學案為基礎對課堂教學中的重難點進行有效的區(qū)分并加以復習,能夠很好地落實知識點,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促成教學目標更有效地達成。
(二)促進知識有效呈現(xiàn)
巧設學案,把地圖作為核心主線貫穿于整個學案中。這樣不僅可以把知識內(nèi)容以地理特有的方式呈現(xiàn),而且把一些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以地圖的方式,生動、直觀、清晰、明了地展示在學生面前。例如在講述“世界五種主要地形”時,可以用簡筆畫來形象地表述地形,讓學生更容易了解五種地形特點以及它們之間的差異。這種圖文并茂的呈現(xiàn)方式,比較適宜七年級學生活潑好動的性格特點,達到吸引學生、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三)促進教學目標有效達成
以地圖形式呈現(xiàn)的學案在學生讀圖和填圖后,可以把該圖作為后面學習的重要工具,以促成教學目標的達成。例如,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對位置時,讓學生在圖中以赤道、回歸線、極圈等幾條線為依據(jù)去找它們經(jīng)過的大洲和大洋;尋找主體位于東、西、南、北半球的是哪幾個洲、哪幾個洋,以及它們各自的形狀等。這樣,讓學生在一次次的讀圖和使用地圖中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知識深深地印入腦海,形成一種能夠使用的世界地圖,到需要使用時可以隨時調出來解決現(xiàn)實問題。這樣的學案不僅拓展學生思路、優(yōu)化學生思維,利于學生理解相關的知識,也使學生在教學中建立起形象思維,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以圖為引、巧設學案在七年級《歷史與社會》教學中能為教師的教學提供有效的途徑。它不但體現(xiàn)本學科的特色和新課程的理念,而且促進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地達成和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