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江華
【摘要】微課學習已經(jīng)走進小學語文,微課視頻也已被教師逐步使用。怎樣制作一節(jié)富有語文味的小語微課視頻,設計思路很關鍵。本文就以自己參加全國NOC大賽的獲獎作品為案例,從文本解讀、目標任務分解、微課“點”選取、微視頻呈現(xiàn)四個方面,講一講微課視頻設計的思路。
【關鍵詞】微課 設計思路 NOC
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輔助方式,微課已經(jīng)越來越被廣大的語文教師認可與采納,微課的設計與應用已經(jīng)開始走進語文的教學。一節(jié)微課最重要的內(nèi)容是微課視頻的制作,一節(jié)好的語文微課視頻,可以輔助語文教學甚至承擔部分教學功能的作用。而一些老師在初次制作微課視頻時,往往無從下手,制作出來的內(nèi)容雖看似好,但卻缺少實際功用,最終流于“擺設”。究其原因,是老師在制作微課視頻的過程中,設計思路不準確,甚至有所偏差。
怎樣一步步制作好一節(jié)微課視頻呢?筆者曾代表南京市參加過十四屆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與實踐活動網(wǎng)絡教研團隊決賽,并有幸獲得了本次比賽的最高獎——恩歐希教育信息化發(fā)明創(chuàng)新獎。下面就以參賽內(nèi)容《七律 長征》一課為例,具體談談語文微課視頻制作的設計思路。
一、基于兒童、課標的文本解讀
小學語文微課視頻首先要姓“語”。應遵循“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這一課程總目標,根據(jù)學段目標與內(nèi)容,深入解讀文本。
《七律 長征》是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的一首七言律詩(人教版出現(xiàn)在五年級上冊)。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第三學段的目標與內(nèi)容中就詩歌閱讀教學指出“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作品的情感。”《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這段目標要求為本篇詩歌學習提供了一些思路。就《七律 長征》而言,在正確、流利讀好詩歌的基礎上,抓住關鍵詞了解長征的歷程是“大體把握詩意”;借助長征的歷史重現(xiàn)感受長征的艱辛是“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走近長征的歷史事件體會長征的精神是“體會作品的情感”,這些就應該是我們學生習得的主要內(nèi)容,顯然也是緊扣新課標要求的。
小學語文微課視頻的學習者是兒童。微視頻的學習要基于兒童的學習需求,符合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讓兒童在自我學習的過程中建構(gòu)自己的知識結(jié)構(gòu),這樣的學習才會有效而深入。
《七律 長征》這首詩雖然詩意淺顯,但總共不到60個字的內(nèi)容,要讓學生有一個深刻的認識與理解,顯然是不切實際的。要想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就要用兒童喜歡的易于接受的元素來設計微課視頻。就《七律 長征》而言,長征的歷史照片、典型故事、有趣的動畫等都可以作為微課視頻設計的重要元素。
只有在基于《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和兒童特點的文本解讀后,才能清晰地認識到微課視頻制作的目標和任務,明確微課視頻到底是讓學生習得什么。
二、符合微課視頻特點的目標任務分解
對學生習得什么有了清晰的認識后,還要很好地利用微課視頻這種手段,制定適合這種學習方式的目標與任務。微課視頻短的就有幾十秒,最長也不超過10分鐘,相對于傳統(tǒng)的40分鐘一節(jié)課復雜眾多的教學內(nèi)容來說,微課視頻重在“微”,更注重一課一得。微視頻的問題應該聚焦,具有目標明確、針對性強和學習時間短的特點。要把課文學習“裝”到微課視頻這個“筐子”里,既要“裝好”,還要“裝滿”,刪繁就簡才能“裝好”,有效整合才能“裝滿”。不僅如此,微視頻的制作還可以“情景化”“主題化”一些。一個微視頻就是一個主題,或者說一個微視頻就是一個故事。
基于對微課視頻特點的考慮,《七律 長征》微課視頻制作的核心目標就是緊扣一個主題“長征”,讓學生走近長征,了解長征。圍繞這個目標完成三個任務,分別是:長征是一首詩——初讀詩歌,認識七律,讀準字音,讀出詩韻;長征是一段路——了解長征,品析字詞,關注比喻、夸張的手法;長征是一種情——走近紅軍,體會長征精神,拓展長征故事。
三、貼合信息技術的微課“點”選取
小學語文微課視頻的制作,要發(fā)揮其獨有的特點,找準微課的“點”??梢允腔谖谋窘庾x,選取知識應用的關鍵點;可以是以學生學習的疑難之處落腳,選取學習過程中產(chǎn)生的疑難點;還可以是關注教材的延伸之處,比如相關知識補充、主題活動建議、語言表達運用等方面確立的拓展點。緊扣以上三點,確定主題,保證選點精小、目標集中,從而讓學生“一課一得”,有效發(fā)揮微課視頻的作用。
《七律 長征》微課視頻制作的點在哪里呢?依據(jù)以上的思考,圍繞“長征”這個主題,我們可以設計以下微課的“點”。
拓展點:再現(xiàn)長征歷史。借助媒體的輔助,簡單而又生動地再現(xiàn)長征歷史。以中國的版圖為背景,動態(tài)地呈現(xiàn)長征的路線圖,并在呈現(xiàn)過程中,配上解說詞和典型歷史事件的圖片與文字。短短一分鐘的動畫介紹,學生興趣盎然地獲取了大量的信息。
以上的拓展是對課文背景資料的呈現(xiàn),除此之外,在初讀部分,我們可以補充詩歌范讀錄音,以供學生模仿。在學習結(jié)束時,推薦有關長征的故事、電影、人物以及“名人眼中的長征”等。給學生的學習拓展了空間,提供了素材。
關鍵點:指導學生朗讀詩歌。給詩歌加上拼音,幫助學生讀正確;給詩歌加上停頓號,幫助學生讀出詩歌韻味;給詩歌劃分結(jié)構(gòu),梳理詩歌內(nèi)容;提供詩歌范讀,引領學生讀出詩歌的情感。2分鐘的視頻學習,學生能初步達成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的學習目標。
疑難點:結(jié)合關鍵詞體會詩意。呈現(xiàn)重點詩句時,圈出關鍵詞語,對應的動態(tài)呈現(xiàn)相應的注釋、圖片等,并在此基礎上,配上教師適時的講解。引導學生體會詩句表達的方法,將相應句子放在一起剖析,動態(tài)直觀地呈現(xiàn)句子之間的相似點。學生在輕松的學習中化解了學習的重點。
四、不同類型微課視頻的有效呈現(xiàn)
微課視頻依據(jù)教學方法來看,可以分為講授型、交互型、演示型等。廣義的知識根據(jù)現(xiàn)代認知心理學分為陳述性、程序性和策略性三類。陳述性知識是關于“是什么”的知識,建議用講授型、演示型的微課視頻呈現(xiàn)。程序性知識主要用來解決“做什么和怎么做”的問題,策略性知識是關于“如何學習、如何思維”的知識,這兩類知識建議用演示型、交互型的微課視頻呈現(xiàn)。根據(jù)不同知識的類型,選擇適合的視頻呈現(xiàn)方式,有利于學生知識的習得。
《七律 長征》圍繞“長征”主題,既有陳述性的知識,也有程序性知識、策略性知識,所以綜合運用微課視頻不同的呈現(xiàn)方式,設計本節(jié)微課。
介紹長征這段歷史,是本課的陳述性知識。我們用長征路線圖動畫、典型故事圖片呈現(xiàn)、教師講解融合的方式,帶領學生們回顧這段歷史,講述一段故事,仿佛歷歷在目,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語文學科有關實驗呈現(xiàn)的演示型微課雖然很少,但這樣的歷史回顧很好地利用了演示型微課視頻的呈現(xiàn)方式。
有關七言律詩的介紹,也是本課的陳述性知識。通過在詩歌相應位置標注“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引導學生了解七言律詩的組成。在詩歌上標注停頓符號,給關鍵字詞標上拼音,引導學生正確把握詩詞的語音、語調(diào)。對這類陳述性知識我們用講述型微課視頻的呈現(xiàn)方式。
在學習詩句“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滂沱走泥丸”時,視頻中用了講述的方式呈現(xiàn),讓學生感受比喻、夸張、對仗的表達方法。而在學習“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時,我們改用交互型的微課視頻呈現(xiàn)方式,把詩歌的講解變成問答,讓學生思考這句詩中有沒有和上一句相似的地方。在學生思考過后,視頻再給予答案。還可以運用視頻交互技術,讓學生勾選過關的方式,激發(fā)學生思維和興趣。
站在兒童的視角進行文本解讀,并根據(jù)微課視頻的特點進行目標任務分解,找準適合微課的“點”,再根據(jù)知識分類綜合運用不同的微課呈現(xiàn)方式,最終制作成一節(jié)具有“語文味”的微課視頻。在這樣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過程中,我們形成小學語文微課視頻的設計與思路。我想,遵循這樣的設計與思路,就能將語文的知識能力“裝進”微課視頻中。學生也能在微課視頻學習的過程中,把語文的知識能力“裝進”自己的腦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