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硬筆作品點評
?辛 塵:
此次書法展賽評選,教師組榮獲特等獎的作品,以楷書為主。從作者的角度看,這自然是因為在參賽作品中,與篆隸行草作品相比,楷書作品較為成熟。中小學書法,楷書用得最多,練得也多。多練多用,熟能生巧。從評者的角度看,這又是一種導向,希望通過評獎的側重,促進中小學教師練就扎實的楷書功底,以適應中小學書法教學的實際需要。
教師組獲獎的楷書作品,毛筆楷書有的學碑、有的學帖,各有所得;有的追求拙、有的偏好巧,各有其趣。這些都值得肯定,至少是無可厚非的。若要提高一步,關鍵在于自然:勤學苦練,從刻意模仿態(tài)上升到自然書寫態(tài),即是自然;書如其人,從追隨他人趣味進入到自我趣尚流露,也是自然。所以,我們需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書法審美能力、鑒賞水平,防止追隨時風、邯鄲學步、東施效顰;必須意守正大,切忌迷戀小巧、故意搞怪。在這里,我側重談談這次參賽、獲獎的硬筆楷書作品。
硬筆楷書是中小學書法教學、尤其是小學書法教學的重點內容,也是中小學教師、尤其是書法教師較為熟練掌握的書法基本技能,參賽作品量大,入選、獲獎作品也多??傮w上看,這些作品基本符合硬筆書法的實用美觀要求,在以下三個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績:1.行筆流暢。硬筆書寫取代毛筆而盛行于今的根本理由,首先在其實用性。既然是實用書寫,就必須強調它的自然書寫性,必須流暢、便捷。如果不是自然便捷地書寫,而是描畫,半天寫不了幾行字,再怎么好看也不適用。這是硬筆書寫的基本意念和基本取向,參展作品做得都比較好。2.結字工穩(wěn)。硬筆筆頭堅硬,沒有毛筆筆頭的柔軟和彈性,書寫時也就沒有了毛筆那樣大幅度的提按頓挫、中側順逆。硬筆書法與毛筆書法這一最顯著的區(qū)別,決定了硬筆練習的重點在間架結構。能在自然便捷的書寫中,輕松地寫出間架勻稱、結構工穩(wěn)、饒有情趣的字形來,這是硬筆書法的基本功,參展作者都具備了。(當然,與毛筆書法一樣,硬筆書法也講究整體章法。但這次參展的楷書作品,全都是以字格構成整體章法,除了須注意不必字字滿格書寫,宜根據文字的繁簡作大小的自然變化之外,沒有太多可說的。)3.筆畫優(yōu)美。因書寫工具性能和字跡大小的制約,加上人們采用的主要是圓尖筆頭,而非古代歐洲人常用的扁頭,硬筆書法用筆技巧具有“微觀”性:鋼筆筆尖的細微彈性和開合,紙張的厚度與運筆力度的輕重,由此造成點畫的尖圓、粗細、強弱的精巧變化。也就是說,硬筆書法要求人們在自然便捷的書寫中,不僅能寫出勻稱工穩(wěn)的字形,而且能寫出對用筆精致的體驗和優(yōu)雅的態(tài)度。這是硬筆書寫作為書法的一種更為藝術化的要求,我們的參展獲獎作品也都注意到了,有些作者做得很好。
以上說的都是這些作品的好處。但毋庸諱言,這些作品存在的問題也很明顯,歸結起來也是三點。1.必須強調硬筆書法用字的規(guī)范性。前面已經說到,硬筆書法主要是實用書法,中小學硬筆書法更是如此;作為中小學書法教師,我們寫硬筆楷書作品,用字的規(guī)范乃是實用書法的第一要義。行筆流暢、結字工穩(wěn)和筆畫優(yōu)美,都屬于書寫的技術、技巧;如果文字不規(guī)范,技術再好也枉然。看這次參賽、參展、甚至獲獎的教師組硬筆楷書作品,繁體與簡體字混用的問題很普遍,一簡多繁不對應錯用更是令人啼笑皆非,許多抄寫古詩文的作品還有錯別字。這些都是很不應該的。對于硬筆書法,我們提倡寫簡化字;若寫繁體,一定要依據好版本,沒有把握的字最好查查字典;反對繁簡字混用、反對寫異體字;必須消滅錯別字。2.必須研究硬筆書法與毛筆書法的區(qū)別及其特有的美。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毛筆的點畫形態(tài),大多是由毛筆軟毫運行轉向須調整筆鋒所造成;硬筆書寫本無調整筆鋒的需求(這是硬筆的便利處),而我們的一些作品過分摹仿毛筆書法的點畫形態(tài)及其運筆動作,反而妨礙了書寫的自然便捷,損害了硬筆書法應有之美。3.對作品形式的裝飾必須適當。這次參賽、參展的作品還有一個問題,即許多作品用紙的花紋圖案、框格樣式過于花哨,沖淡或干擾了對硬筆書法的欣賞。這一傾向必須糾正。
(作者本名胡新群,系南京藝術學院教授,江蘇省教育書法協(xié)會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