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鋒,楊 璐,馬會珍,董滇紅
(黃河勘測規(guī)劃設計有限公司,鄭州 450003)
某揚黃灌溉泵站設計流量10.95 m3/s,安裝8大2小共10臺水泵,運行方式為7大+2小,備用1臺大泵,水泵采用交錯式布置,壓力鋼管1~3號、8~10號為3機1管布置,4~7號為4機1管布置。大泵單機出水量1.405 m3/s,小泵單機出水量0.88 m3/s,凈揚程41.02 m,泵站總揚程48.4 m,壓力出水管道為3排DN1 600 PCP管道。
由于泵站機電設備投運時間過長,遭受泥沙磨損嚴重,泵站出水流量不能滿足灌溉流量需求。經(jīng)安全鑒定,已不能滿足安全運行要求,需要將水泵、電動機、進水閥、進出水管道、橋機等主要水機設備進行更新。
根據(jù)規(guī)劃復核結(jié)果,在維持設計流量不變的前提下,通過改變水泵型號和裝機臺數(shù)的措施對泵站進行更新改造。考慮與現(xiàn)狀上一級泵站流量匹配需要,采用大小泵搭配運行,經(jīng)方案比選之后擬采用8臺泵方案(7臺大泵1臺小泵),水泵形式為臥式離心泵。該泵站屬于揚黃灌溉泵站,水泵臺數(shù)為8臺(大于3臺小于9臺),根據(jù)《泵站設計規(guī)范》(GB50265-2010)相關(guān)規(guī)定,備用1臺大泵。
改造后的泵站凈揚程為40.37 m,壓力出水管道為3排PCP管道,單排長度1 938 m。大泵設計流量為1.82 m3/s,設計揚程為47.99 m,小泵設計流量為0.52 m3/s,設計揚程為47.14 m,所選水泵性能參數(shù)見表1。
泵站水泵布置示意圖見圖1,泵站分為3個泵組,3排出水管道,其中泵組1由2臺大泵和1臺小泵組成,出水管道直徑為1 600 mm;泵組2由2臺大泵組成,出水管道直徑為1 600 mm;泵組3由3臺大泵組成,出水管道直徑為1 800 mm。根據(jù)3個泵組存在的各種運行工況,分別繪制管路特性曲線和水泵并聯(lián)曲線,采用圖解法對各泵組運行工況進行分析計算。
表1 水泵選型參數(shù)
由于不同型號水泵的特性曲線不同,匯合點前管道損失不一樣,水泵并聯(lián)后,每臺泵的工況點揚程也不相同。同型號水泵由于布置不對稱,造成管道損失不一樣,出水壓力管徑不相同,管路特性曲線不相同。綜合以上分析,不能使用等揚程下流量疊加的原理繪制并聯(lián)曲線。針對工程實際情況,通過采用折引特性曲線法來繪制并聯(lián)曲線求水泵裝置的工況點。
在水泵的Q~H特性曲線上減去相應流量下匯合點之前的水頭損失,得到(Q~H)′曲線,即為折引特性曲線,此曲線上各點的縱坐標值,表示水泵在扣除了匯合點之前管道中相應流量時的水頭損失后,尚剩的能量。本工程的具體做法是:采用折引特性曲線法先將大小泵的Q~H特性曲線分別折減到匯合點,得到大小泵的(Q~H)′曲線,即后續(xù)泵組工況分析圖中的大小泵單泵虛線所示,然后使用等揚程下流量疊加的原理繪制水泵并聯(lián)后的總和(Q~H)'曲線,即后續(xù)泵組工況分析圖中的并聯(lián)虛線所示。
根據(jù)《水泵及水泵站》(第5版)教材,水泵廠樣本中所提供Q~H曲線上的高效段,單泵折減計算可以采用下列方程的形式表示:
圖1 泵站水泵布置示意圖
HZ=H-SQ2
式中:HZ為水泵折減后的揚程,泵組工況分析圖中單泵虛線縱坐標值;H為水泵的實際揚程,泵組工況分析圖中單泵實線縱坐標值;Q為水泵的實際流量,泵組工況分析圖中單泵橫坐標值;S為匯合點之前管路阻力系數(shù)。
從上述公式可以看出,當S一定情況下,Q越大,SQ2越大,H與HZ的差值越大,折減后的水泵特性曲線與原曲線偏移越大。
(1)泵組1運行工況分析。該泵組存在有5種運行工況,即:2臺大泵1臺小泵、2臺大泵、1臺大泵1臺小泵、1臺大泵、1小臺小泵,各種運行工況統(tǒng)計見圖2和表2。
從圖2可以看出,單泵折減后的水泵特性曲線,大泵折減偏移明顯大于小泵。從表2泵組1單泵工況點統(tǒng)計表中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隨著泵組1運行臺數(shù)的減少,大小泵均呈現(xiàn)流量增大、揚程減小、效率降低的趨勢,說明泵組1運行水泵臺數(shù)越少,水泵偏離高效區(qū)越遠,大泵單泵運行最大流量1.972 m3/s小于2.08 m3/s,小泵單泵運行最大流量0.573 m3/s小于0.6 m3/s,大小泵均在水泵高效區(qū)范圍內(nèi)。
圖2 泵組1水泵并聯(lián)曲線和管路特性曲線
運行工況單泵工況點泵型流量/(m3·s-1)揚程/m效率/%水泵軸功率/kW所選電機功率/kW功率備用系數(shù)k2大1小大泵1.81448.12888.991010.15512501.237小泵0.50847.44286.04289.0624001.3842大大泵1.85547.21388.881015.48912501.2311大1小大泵1.94545.13488.401023.49312501.221小泵0.55244.37585.58295.0414001.3561大大泵1.97244.48888.191025.17712501.2191小小泵0.57342.70385.04297.0714001.346
(2)泵組2運行工況分析。該泵組存在有2種運行工況,即:2臺大泵、1臺大泵,各種工況組合工況點見圖3和表3。
圖3 泵組2水泵并聯(lián)曲線和管路特性曲線
運行工況單泵工況點泵型流量/(m3·s-1)揚程/m效率/%水泵軸功率/kW所選電機功率/kW功率備用系數(shù)k2大大泵1.85547.21388.881015.48912501.2311大大泵1.97244.48888.191025.17712501.219
從表3泵組2單泵工況點統(tǒng)計表中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由于出水壓力管道為DN1 600的PCP管,故泵組2管路特性曲線與泵組1的相同,2大、1大運行工況與泵組1的2大、1大運行工況相同,從工況點的數(shù)據(jù)相同得到驗證。
(3)泵組3運行工況分析。該泵組存在有3種運行工況,即:3臺大泵、2臺大泵、1臺大泵,各種工況組合工況點見表4和圖4。
從表4泵組3單泵工況點統(tǒng)計表中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由于出水壓力管道為DN1 800的PCP管,管路特性曲線比泵組1和泵組2更緩,故2大、1大運行工況下,大泵單泵流量增大。大泵單泵運行最大流量1.992 m3/s小于2.08 m3/s,在水泵高效區(qū)范圍內(nèi)。
表4 泵組3不同運行工況單泵工況點統(tǒng)計
圖4 泵組3水泵并聯(lián)曲線和管路特性曲線
綜上所述,所選水泵在3個泵組的各種運行工況下,均能保持在水泵高效區(qū)范圍內(nèi)運行,通過運行不同水泵臺數(shù),與上一級泵站形成很好的流量匹配,滿足泵站不同流量需求。
(4)配套電機功率選擇。根據(jù)《泵站更新改造技術(shù)規(guī)范》(GB/T50510-2009)相關(guān)要求:“當泵站為抽含沙水或污水時,對其功率備用系數(shù)k,宜采用1.2~1.4”,通過對泵站各泵組可能出現(xiàn)的運行工況進行分析可知,所選配套電機功率均滿足規(guī)范要求。
(5)泵組不同組合工況分析。根據(jù)泵站運行方式(6臺大泵+1臺小泵,備用1臺大泵),將1臺備用大泵設置在不同泵組,對3個泵組的組合運行工況進行分析,泵組不同組合方式單泵效率統(tǒng)計見表5。
表5 泵組不同組合方式單泵效率統(tǒng)計
從表5分析可知,根據(jù)泵站運行方式(6臺大泵+1臺小泵,備用1臺大泵),備用大泵在不同泵組運行工況下,大泵效率最高為88.99%,最低為88.19%,小泵效率最高為86.04%,最低為85.58 %,大小泵效率均在高效區(qū)范圍內(nèi),滿足不同泵組大泵出現(xiàn)故障時,設備檢修需要,各泵組水泵仍能高效運行,提高了泵站的供水保證率和流量適應性。
采用折引特性曲線法對揚黃灌溉泵站不同型號水泵并聯(lián)泵組不同工況進行分析計算可知,所選水泵在各種運行工況下均在高效區(qū),配套電機功率均滿足規(guī)范要求;通過對泵站運行方式下泵組不同組合方式單泵效率分析,驗證備用大泵在不同泵組運行工況下,各泵組仍能高效運行。本次改造考慮泥沙對水泵的影響,過流部件選用耐磨損的材質(zhì),選用汽蝕性能好的水泵,使泥沙對水泵所造成的磨損減到最小,從而提高水泵效率,降低水泵能耗,達到節(jié)能高效的目的。
□
[1] GB50265-2010,泵站設計規(guī)范[S].
[2] 姜乃昌,許仕榮,張朝升.泵與泵站[M].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7.
[3] GB/T50510-2009,泵站更新改造技術(shù)規(guī)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