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誰都有心情低落、情緒抑郁的時候,但近年來我們不斷在媒體上見到某某因抑郁癥辭世的報道,才發(fā)現(xiàn)抑郁癥竟然是種病,而且會致人死地!讓人對抑郁癥這個病心生疑懼又頗為不解。而更讓人震驚的是,一些世界范圍內(nèi)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在老年群體中,具有抑郁癥狀的占30%左右,在我國不同地區(qū)的調(diào)查中也發(fā)現(xiàn),有抑郁癥狀的老年人高達13%~30%!
抑郁癥到底是種什么樣的疾???為什么老人容易得抑郁癥?能不能治好?本期名醫(yī)談病帶您尋找答案。
整潔的家里突然變得骯臟雜亂;無端奇怪地指責和懷疑子女;沒事兒默默掉眼淚;總和家人絮絮叨叨……老人出現(xiàn)這些情況,你可能認為是他(她)變難纏了,變得沒有耐心。其實,出現(xiàn)這些情況,說明他老了,抑郁與衰老同在!
孤獨讓老人容易“抑郁”
抑郁癥的發(fā)病原因與多種因素有關。首先是遺傳因素,不管是對家系的研究,還是雙生子、寄養(yǎng)子等遺傳方面的研究,都發(fā)現(xiàn)遺傳因素在抑郁癥發(fā)病中有著很重要的作用,老年抑郁癥也是如此。其次,通過對一些神經(jīng)生化的研究發(fā)現(xiàn),某些神經(jīng)遞質(zhì)功能降低,也是抑郁發(fā)作很重要的原因。比如說五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功能的降低,在抑郁發(fā)作中都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另外,還有社會心理因素,這是大家最容易理解的。研究發(fā)現(xiàn),超過90%的抑郁癥患者在發(fā)病前都有一些負性的生活事件,比如家庭的變故、婚姻的不順、子女跟老人之間的沖突等,還有一些老年人退休以后因崗位變動、角色轉換出現(xiàn)心理不適應,這些都是老年抑郁癥的發(fā)病原因。
當然,老人抑郁,最受關注的一大因素莫過于孤獨——脫離工作崗位,子女在外工作,老伴兒“先走一步”,被送養(yǎng)老院等,都是造成老人孤獨的重要因素。
不僅社會交往銳減對老人情緒產(chǎn)生影響,甚至一些在老人當中高發(fā)的疾病也可導致抑郁,比如甲亢、高血壓、腫瘤等。老人對身體疾病和精神挫折的耐受力遠遠不及年輕人,這些累加的身心負擔無一不會加重老人的孤獨感、寂寞感和無助感,包括對身體疾病和生活保障的擔憂,久而久之,就會成為抑郁、沮喪的來源。
那么,到底是心情不好、情緒低落,還是這望而生畏的抑郁癥呢?
識別抑郁癥,記住“5字訣”
一般來講,抑郁癥有5大臨床特征,簡稱“5字訣”,即:“懶、呆、變、憂、慮”。掌握這“5字訣”,即可早期識別抑郁癥。
◎懶 患者常無原因地突然變得疲乏無力,自覺懶散無能,甚至連簡單的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作業(yè)或做家務亦懶于應付。一向勤奮工作的人,患病后會感到上班是一種負擔,因而畏懼工作。
◎呆 盡管絕大多數(shù)患者外表無異常表現(xiàn),但較嚴重的抑郁癥患者精神活動異常遲鈍,通常有動作減少、行為遲滯、思維遲鈍、構思困難、記憶力下降、注意力難以集中、理解力和腦功能明顯減退等表現(xiàn)。
◎變 患者性格明顯改變,前后表現(xiàn)判若兩人,自我感覺很差,精力、體力和腦力大不如以前。一向外向樂觀合群的人,逐漸變得沉默寡言,不愛說笑,見人躲避。許多抑郁癥患者訴說不敢外出,不敢離開家庭,因為他們事事處處都感到困難重重,因而極力回避外界。
◎憂 情緒低落、憂郁悲觀是抑郁癥的基本特征。患者意志消沉、無信心、無活力、無愉快感;有萬念懼灰之感,心情壓抑,沮喪、憂愁,說不完的苦悶;食欲不振、消瘦、性欲低下及各種身體不適感,對外界一切事物都缺乏興趣?;颊呖词篱g萬物就好像戴著一副灰色眼鏡,到處都是灰暗無華,毫無生氣,整天胡思亂想,籠罩在無法排解的苦惱悲觀之中,最終萌生強烈的“生不如死”的消極自殺念頭,并采取行動。
◎慮 多思多慮、焦慮不安、一籌莫展、自責自卑,可有惶恐不寧、坐立不安等表現(xiàn),少數(shù)患者猶如焦慮癥。
值得注意的是,抑郁癥常伴有睡眠障礙。較嚴重、久治難愈或原因不明的突然和長達數(shù)周、數(shù)月的失眠,可能是抑郁癥的早期重要信號,應予以高度重視。
臨床還發(fā)現(xiàn),病理性情緒低落有兩個特點:一是持續(xù)時間長,如連續(xù)兩星期以上;二是情緒低落嚴重,大多數(shù)時間里都感受到憂郁、悲傷,高興不起來。
有些人可能先體驗到抑郁的軀體表現(xiàn)或其他心理癥狀,如出現(xiàn)早醒、食欲減退、體重下降、性欲減退及抑郁心境表現(xiàn)有晝重夜輕的節(jié)律改變。
預防“抑郁”,從快樂開始
老年抑郁癥預防要從個人、家庭、社會3方面著手,抓住癥結所在,針對性地采取措施。
讓老年人快樂起來 老年抑郁癥的癥結所在就是興趣丟失。那么,讓老年人快樂起來,找回自己的興趣,重拾往日的愉悅,自然能達到預防抑郁的目的。方法可能有很多。主要是經(jīng)常豐富自己的日常生活,培養(yǎng)一些興趣愛好,多參加文體活動,還要學會傾訴,向子女或朋友訴說。
遠離自閉,擺脫孤獨 老年抑郁癥的又一個特點是作繭自縛,自我孤獨,本來就性格內(nèi)向的人,老年以后就更脫離群體,甚至親人,一頭鉆進自我里跳不出來。這是老年抑郁癥發(fā)生和加重的重要原因。怎么辦?利用節(jié)假日家人聚會看望老人,嘮嘮家常,聽老人回憶以往的樂趣、當年的成功和榮耀,盡量少提那些不愉快往事;老友聚會打打牌,唱唱歌,哼哼那些往日小曲,也足以讓人心舒氣爽。當然,最好的辦法是子女、親友鼓勵老人自動自覺地走出來,發(fā)揮他的主觀能動性,這樣效果會更好。
學用微信,拉近親情 最傷老人心的是節(jié)后離別情,尤其春節(jié)過后,子女陸續(xù)外出工作,原本熱鬧的房子也變得冷清,老人們怎會不失落,不孤獨?這時很多老人也變得郁郁寡歡,特別是住宅面積大的空巢老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癥。真乃是,兒女創(chuàng)業(yè)登程去,獨留孤老淚沾巾。這正是節(jié)假日之后老年抑郁病人激增的原因。怎么辦呢?現(xiàn)代網(wǎng)絡科技消除了時空的離愁別恨,有效地拉近了親情。孩子們回家最好的禮物莫過于送爸媽一款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最好的孝心,就是耐心的教會老人上網(wǎng),會玩手機和平板電腦,起碼能進入家人的微信圈。節(jié)后分別的歲月,爸媽仍能在視頻中隨時見到兒女親人的音容笑貌,這是預防老年抑郁癥的有效方法。
盡早治療軀體疾病 軀體疾病往往是纏繞捆綁心理和精神的枷鎖,特別進入老年,日益增多的老年病會成為老年抑郁癥的誘因或幫兇。哪怕是輕微的不適,也不能讓它發(fā)展起來。最常見的老年病如失眠,嚴重失眠可能是抑郁癥的先兆。所以要從輕度時下手治療,關鍵是培養(yǎng)良好的睡眠習慣,千萬不可依賴藥物。第二常見病是便秘,同時還會伴以種種消化障礙,如食欲大減甚至完全不思飲食,有的還出現(xiàn)腹脹、口臭等癥狀。第三就是出現(xiàn)腰背痛、關節(jié)痛等這痛那痛的毛病,尤其是膝踝關節(jié)疼痛,多半是勞損性退行性骨關節(jié)病變所致。再有就是心血管異常如血壓升高、心率過快或過慢,以及出現(xiàn)心慌氣短、心絞痛等冠心病癥狀。雖然開始較輕,可別不當回事,因為這些病對老人精神壓力很大。所以要早就醫(yī),早治療,消除心理上的負擔。
科學食補,增智健腦 一些老人滋生了迷信保健品的心態(tài),盲目購買滋補品,意欲增智健腦,以防癡呆和抑郁。結果濫吃補藥,反倒吃得頭昏腦脹、血壓升高,甚至眩暈昏厥、出現(xiàn)腦血管意外等悲劇。這是一定要避免的,科學食補才能收到預防老年抑郁癥的效益。
很多老人怕膽固醇攝入過多,這也不吃那也不吃。其實,有研究證明,血清膽固醇低于正常者,出現(xiàn)抑郁癥狀的相對危險性明顯增高。所以新版《美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撤銷了對膽固醇的攝入限制。血清膽固醇的來源基于膳食,即攝入膽固醇的多少決定血清膽固醇的高低。雞蛋中所含的蛋白質(zhì)是天然食物中最優(yōu)良的蛋白質(zhì)之一,它富含人體所需要的氨基酸,一些人因擔心膽固醇升高而怕吃蛋黃,其實蛋黃除富含卵磷脂,還含有豐富的鈣、磷、鐵以及維生素A、D、B等,適于腦力工作者食用。
“心病”還需“心藥”醫(yī)
抑郁癥是一種病,是病就要吃藥,就要治療。怎么治療呢?
1.心理治療
對于老年性抑郁癥來說,心理治療應該是首選。心理治療可改善預后,有助于預防復發(fā)。具體做法很多:
(1)占領思維空間,驅(qū)逐不良思緒
抑郁癥患者最忌諱胡思亂想,人越是空閑,就越易胡思亂想。因此最好辦法是不讓他的思維有空閑時間。這就要不斷地給他出思考題,思考那些正面的東西,屏蔽負面的思維,比如想一想前半生有些什么成就,遇到過哪些有趣的故事,有過幾個好朋友,跟朋友或家人有過什么有趣的旅游、參觀等活動……鼓勵他好好地回憶、講出來或?qū)懗鰜恚傊屗X子別閑著,總是在思考愉快的東西。
(2)鼓勵學習補課,滿足興趣追求
人年輕的時候總是有許多感興趣的知識沒有時間去學習,老來感到遺憾,抑郁癥患者可能會更多。心理醫(yī)生往往會通過交流幫他把遺憾挖掘出來,鼓勵他去學習,補課,滿足他的興趣追求,通過這種學習和興趣去打開患者的心結。方式方法很多,如老年大學挑最感興趣的科目;可以在家參與電視老年大學;在電腦網(wǎng)絡上跟著視頻學書法、畫畫、各種工藝制作等。
2.藥物治療
有人問,抑郁癥不是心理疾病嗎,為什么要用藥物治療?其實把抑郁癥看成是單純的思想問題或心理問題是不對的?,F(xiàn)代生化研究的結果顯示,抑郁癥患者體內(nèi)某種神經(jīng)遞質(zhì)會發(fā)生紊亂,正是由于這種神經(jīng)遞質(zhì)的紊亂才影響甚至是控制著人的情緒反映,這種神經(jīng)遞質(zhì)紊亂想要通過自身調(diào)節(jié)得以恢復幾乎做不到。一些藥物卻可能收到一定效果。實際上,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相結合,即抗抑郁劑合并心理治療,是對抑郁癥治標又治本的方法。抗抑郁藥主要包括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代表藥物:氟西汀、帕羅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蘭和艾司西酞普蘭)、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SNRI,代表藥物:文拉法辛和度洛西?。?、去甲腎上腺素和特異性5-羥色胺能抗抑郁藥(NaSSA,代表藥物:米氮平)等。傳統(tǒng)的三環(huán)類、四環(huán)類抗抑郁藥和單胺氧化酶抑制劑由于不良反應較大,正逐漸退出臨床應用。
藥物治療是中度以上抑郁發(fā)作的主要治療措施。
抑郁癥用藥治療原則:
(1)個體化治療;(2)劑量逐步遞增,盡可能采用最小有效量,使不良反應減至最少,以提高服藥依從性;(3)足量足療程治療;(4)盡可能單一用藥,如療效不佳可考慮轉換治療、增效治療或聯(lián)合治療,但需要注意藥物相互作用;(5)治療前知情告知;(6)治療期間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和不良反應并及時處理;(7)可聯(lián)合心理治療增加療效;(8)積極治療與抑郁共病的其他軀體疾病、物質(zhì)依賴、焦慮障礙等。
藥物治療應該注意的是:既不要恐懼精神類藥物,又不可單純依賴于藥物。
許多人認為屬于精神疾病用藥都有很大副作用,用多了會“傷害腦子”。這是沒有根據(jù)的。要知道藥物治療是不可缺少的關鍵措施。不可隨意停藥,否則會引起病情反復或使病情逐漸加重,增加日后治療難度。但患者也決不可單純依靠藥物而輕視生活和心理方面的調(diào)理。針對抑郁癥的治療措施應當是綜合性的,包括生活、心理和藥物的共同作用,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3.生活治療
生活具有規(guī)律性,按時作息、進餐,安排好運動、娛樂時間,避免整天呆在家中將自己“封閉”起來。調(diào)節(jié)心態(tài),使生活充滿情趣,既增強治病信心又提高生活質(zhì)量。
關愛老人,遠離抑郁
老年抑郁癥患者更容易出現(xiàn)自殺輕生的念頭,因此進行老年抑郁癥護理時,家屬應密切注意老人平時的言談、行為,切不可疏忽大意。凡能成為患者自傷自殺的工具和藥物,都應妥善保管。
生活照顧是老年抑郁癥護理的基礎工作。老年抑郁癥患者應有專人護理,最好是親屬。如果親屬工作忙,也可請人護理,總之24小時都不應離人,護理注重勞逸結合。
最后強調(diào)一點,臨床資料表明,輕微的抑郁癥經(jīng)過科學合理治療,大約在2周之后可明顯改善情緒低落和乏力等癥狀,睡眠和食欲方面也有所改善,但這只是初期治療有大概效果,并不意味著已經(jīng)“好了”。要切記初見效果后,不可隨意停藥,應該在醫(yī)生指導下耐心地堅持治療,直到獲得滿意地效果,也還需要維持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