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蓮
東漢時期的樂府民歌和文人五言詩,多有道家思想的形跡。當時的樂府民歌中還有一些干脆就是釋解道家哲理的作品,如《艷歌行》:
南山石巍巍,松柏何離離。
上枝拂青云,中心數(shù)十圍。
洛陽發(fā)中梁,松柏竊自悲。
斧鋸截是松,松樹東西摧。
持作四輪車,載至洛陽宮。
觀者莫不嘆,問是何山材?
誰能刻鏤此,公輸與魯班。
被之用丹漆,熏用蘇合香。
本自南山松,今為宮殿梁。
這是一首寓言詩,所有對莊子熟悉的人一眼便能看出它的真義。南山上的一棵大松樹,聽說洛陽建宮殿要棟梁,自己就悲戚起來了。遭斧鋸,這是殘生傷性;“今為宮殿梁”,這是淪為工具價值。顯見,這首詩是本于《莊子》的“山木自寇”之意。正如蕭滌非先生所說,全詩“更不道破,令讀者自悟。夫以南山之松,得為宮殿之梁,上乃儒家之所榮,亦正道家之所悲。蓋道家崇尚清靜,貴全天年 ,故以不才為大才,以無用為大用也?!保ā稘h魏六朝樂府文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