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澤爾·伊爾沙德
這些畫面在如今的敘利亞太常見。一個正在搬遷的家庭—頭頂著微薄的家當;擔驚受怕的孩子們緊抓住母親;一名女性抱著一位躺在地上的受害者。
這些是對敘利亞戰(zhàn)爭的描述—但是它們是用石頭精心打造的。52歲的敘利亞藝術家/雕塑家尼薩爾·阿里·巴德爾將這些作品發(fā)布在社交網(wǎng)站臉譜上。
每一幅作品都在講一個故事,用石頭拼出來的場景看起來活靈活現(xiàn)。
尼薩爾長期以來對石頭藝術充滿激情。在過去的35年里,他前往敘利亞港口城市拉塔基亞的海灘收集各種大小的美麗石塊和鵝卵石。
2011年敘利亞沖突爆發(fā),悲劇在尼薩爾眼前展現(xiàn)—家園被毀,家庭流離失所,兒童喪生。他開始用石頭拼出現(xiàn)實狀況?!拔覜]有相機,沒有記錄任何作品”,他在拉塔基亞接受電話采訪時說,“做好之后,我會觀察一會兒,然后毀掉做新的“。
他的石頭藝術品成為表達使他夜不能寐的情感和擔憂的方式,也與世界分享這些感受。尼薩爾走遍海灘,尋找各種形狀和顏色的石塊和鵝卵石。
這段海岸線是阿克拉山的一部分,也被稱為Zaphon山,是敘利亞土耳其邊界的石灰石山。
收集到足夠的石塊后,尼薩爾將這些材料帶回城市中的工作室開始創(chuàng)作。他透露,自己把山脈作為靈感的來源。
過去,他將石塊粘在卡片上,但是現(xiàn)在膠水太貴了。如今,他一旦創(chuàng)作好一幅作品,就將其毀掉,隨即開始做新的一幅。“我現(xiàn)在為作品拍照,這是保存并確保人們能夠看到它們的唯一方式”,他說。
“純粹激情”
2011年以來,尼薩爾以敘利亞生活狀況為背景創(chuàng)造了2.5萬余幅作品。他不出售這些作品,并表示從未想要靠這些作品養(yǎng)活自己。
“我是人類,這點在任何事之前;沖突給我?guī)砗芏嗤纯?,有時候夜里無法入睡”,他說。
“我唯一的安慰是工作,所以我并不把它視為收入來源,而是對石頭藝術的純粹激情;我想要交流世界各地的人們分享的情感,比如愛、希望和悲傷。”
尼薩爾通過作品探索不同的主題。其中一個吸引了他的注意力:敘利亞人流離失所。
“當我看到那些家庭被迫離開家園,我感到痛苦;為什么有人被迫流離失所?”通過他的藝術,他試圖展示人們做出的犧牲以及他們?yōu)樘与x戰(zhàn)爭和迫害所承擔的風險。很多他的作品展示家庭和兒童。他試圖傳達最脆弱的人的痛苦和搬遷的負擔。
加拿大作家瑪格麗特·魯爾斯從尼薩爾的作品中獲得靈感,并將其包括在她的暢銷童書《墊腳石:難民家庭的旅程》中。這本書講述拉瑪和她家庭的故事。這個家庭被迫逃離曾經(jīng)的和平村莊躲避戰(zhàn)火。拉瑪和她的父母祖父以及兄弟薩米離開敘利亞,在歐洲尋求自由。他們的故事是通過尼薩爾的作品展示的。
尼薩爾的夢想是用舉辦展覽的方式向世界展示自己的作品。他表示,如果能夠舉辦展覽,他會把收入捐獻給受到戰(zhàn)爭影響的人們。
與此同時,只要這些作品將人們的注意力引向敘利亞,他將繼續(xù)做下去。
(摘自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wǎng))(編輯/萊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