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他”與背后的“她”

2017-03-15 17:07:56張碩
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 2017年1期
關鍵詞:劉半農(nóng)單數(shù)人稱

摘 要:本文通過對漢語單數(shù)第三人稱代詞的探尋,對“他”“她”以及新興第三人稱代詞的產(chǎn)生發(fā)展進行了梳理,展示了單數(shù)第三人稱代詞流變的過程,討論了單數(shù)第三人稱代詞“他”與“她”存在的些許缺陷。隨著新興代詞的出現(xiàn),彌補這些缺陷的關鍵是要在語言的發(fā)展過程中,逐步找到解決辦法。

關鍵詞:漢語單數(shù)第三人稱代詞 他 她 伊 TA

一、引言

在漢語語言系統(tǒng)中,相對于語音、語法,詞匯的變化最為迅速,漢語人稱代詞是使用頻率很高的詞匯,常用的人稱代詞在交際過程中一直發(fā)生著變化,特別是漢語第三人稱代詞,它的變化發(fā)展比第一人稱代詞、第二人稱代詞的發(fā)展更具曲折性。

漢語中的單數(shù)第三人稱代詞主要是“他、她”,還有近來出現(xiàn)的TA,有些學者還提出一些新的第三人稱代詞。本文探尋“他”與“她”的變化過程、兩者存在的問題以及未來的發(fā)展走向。

二、“他”的出現(xiàn)

在古代漢語中,人稱代詞主要的意義不是指人,而是指“三身”:自稱、對稱、他稱,第三人稱代詞又叫他稱,主要有“彼、其、之”等詞。古代漢語里第三人稱代詞是一個不完備的系統(tǒng),王力(1984)認為,“上古時代的中國語里第一第二人稱的主格代詞雖然常見,第三人稱的主格代詞卻是沒有”,在古漢語中有的第三人稱主語省略,有的復說一次?!氨?、其、之”這三個詞本來是指示代詞,在非主格的位置出現(xiàn)作為第三人稱代詞。如:

(1)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吾聞其語矣,未見其人矣。(伯夷叔齊《論語·季氏》)

(2)餓于首陽之下,民到于今稱之。(《論語·季氏》)

古代漢語里“彼”“其”“之”這三個字作為第三人稱代詞,它們在用法上都存在許多局限性。“彼”是偶然被借用為人稱代詞,保留有彼此比較之意;“其”更不能作純粹的主語,它只是居于領格的位置,其意義是名詞后面加聯(lián)結(jié)詞“之”字,類似于英語中的“her,its”等。

人稱代詞實在有簡單明了的好處,為了語言的經(jīng)濟,人稱代詞的存在尤為必要。“因而漢魏以后從另外一個來源發(fā)展出一個他字來,成為近代漢語里的第三身代詞,它的用法大致跟我和你平行,比起古代漢語里的情形方便多了?!保▍问逑?,1985)

關于“他”的研究,學界已經(jīng)基本達成共識。“他”最早出現(xiàn)于先秦;漢代的“他”還是無定的指示代詞,義為“別的”;漢末“他”指稱人的義項出現(xiàn);魏晉南北朝時期,“他”即作指示代詞“別的”,又以稱人表示“別人”為常,出現(xiàn)兩種意義并存的局面,“他”具有雙重意義;唐代以后,“他”才發(fā)展成為一個真正的第三人稱代詞。

“他”是現(xiàn)代漢語中運用極其廣泛的代詞,在現(xiàn)代漢語中的解釋為:人稱代詞,稱自己和對方以外的某個人?!拔逅摹币郧?,“他”兼稱男性、女性以及一切事物?,F(xiàn)代書面語里,“他”一般只用來稱男性。但是在性別不明或沒有區(qū)分的必要時,“他”只是泛指,不分男性和女性。(《現(xiàn)代漢語詞典》,2012)

三、“他”背后的“她”

“他”作為第三人稱代詞在唐代就已存在,“她”作為第三人稱的陰性代詞的功能,是在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出現(xiàn)的,“她”的出現(xiàn)遠遠晚于“他”。在“她”出現(xiàn)之前,用“他”“伊”或者是“那個女人”來表示第三人稱的陰性代詞?!八笔墙?jīng)歷了怎樣的蛻變成為第三人稱代詞的呢?

“她”字古已有之,追溯“她”的淵源,最早被收錄在南朝梁陳之間顧野王撰的字書《玉篇》里,《玉篇》載:“她,古文姐字。”也就是說,“她”是作為“姐”的異體字存在的?!墩f文解字》中記載“蜀人謂母曰姐”,“姐”跟現(xiàn)代漢語“姐妹”中的“姐”語義不同,“她”字的語義跟現(xiàn)代的人稱代詞是不同的。

“她”作為第三人稱的陰性代詞的功能是劉半農(nóng)先生提出來的。作為新文化運動先鋒的劉半農(nóng),以一個“她”字向封建舊文化和反動舊文人宣戰(zhàn),被魯迅稱為一場“大仗”。首先在書面上區(qū)分第三人稱女性代詞的是周作人,他翻譯的小說《改革》最初在《新青年》發(fā)表時,使用了第三人稱女性代詞,不是“她”字,而是“他女”,在“他”字右下方注上一個小小的“女”字,引起了學界對第三人稱陰性代詞的關注。

1920年,劉半農(nóng)在《時事新報》上刊登一篇文章,題為《“她”字問題》,對這個問題直接發(fā)表意見,深入地研究了“她”字問題。關注點一是漢語(國語)中,要不要有一個第三位陰性代詞?二是如其需要,我們能不能就用“她”?(易俊杰、劉半農(nóng),2005)。這一主張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在學界屢遭圍攻。隨即,劉半農(nóng)創(chuàng)作了一首新詩歌《教我如何不想她》,“她”字首次以第三人稱的身份進入文學作品中,并被語言學家趙元任先生譜成曲,廣為傳唱。

(一)要不要有一個第三位陰性代詞

“他”字在“五四”以前,兼稱男性、女性以及一切事物?!八钡某霈F(xiàn)要分化“他”的功能,對于這個問題,蔡元培和陳寅恪都曾表示反對,直接進行激烈爭論的是署名“寒冰”的人。反對者認為“她”字的存在沒有必要。劉半農(nóng)批駁道:由于過去沒有這個“她”字,因此前人做文章時,都要極力照顧前后文,使其在意義上不至于引起誤會;并且“她”字在翻譯文字中要用到的。因此,“她”的存在很有必要。

(二)我們能不能用“她”

關于第三人稱陰性代詞的寫法問題,學界進行大討論是從1919年2月出版的《新青年》六卷二號通信欄以《英文“she”字譯法之商榷》為題開始的。主要是集中在“她”與“他女”,“她”與“那個女人”,“她”與“伊”之間的爭論。

1.“她”與“他女”

“他女”字首次出現(xiàn)于周作人翻譯的小說《改革》中,女字標注于“他”字的右下角。在選擇第三人稱代詞時,此字也作為考察對象,討論圍繞著“他女”字和“她”字展開。錢玄同提出反對意見,他認為周作人創(chuàng)造出來的怪字“究竟不甚好”(凌遠征,1989),“他女”字形古怪,不符合漢字形體結(jié)構的規(guī)則,使人無法標注其讀音,讀“他”一個字音還是讀“他女”兩個字的音,成為下一個將要面對的問題,“他女”字在當時不是一個最佳的選擇。

2.“她”與“那個女人”

胡適首先提倡用“那個女人”來指稱第三人稱的女性,借鑒了日本在“彼”之后加上一個“女”的做法,用“彼女”表示第三人稱陰性代詞。此用法的一個很明顯的缺陷是表述太繁瑣,不如用“她”簡明。

3.“她”與“伊”

除了上述兩種意見,學者們還提出了一些別的寫法,這些只是一提而過,主要的爭論是在“她”與“伊”之間,在一定程度上,陰性第三人稱代詞的選擇,在這兩個字之間角逐。

“伊”字是周作人接受了別人對他“杜撰”的怪字的批評以后,首先提出來的建議。錢玄同極支持他的意見,認為“伊”字不是創(chuàng)新字,易于被大眾接受,易于印刷;“伊”字不必讀古音;這些優(yōu)點使得“伊”字略優(yōu)于“她”字。當時很有影響的著名作家,大都在文學作品中選擇使用“伊”字,而不是“她”字,如葉紹鈞在1920年出版的《新潮》二卷五號上發(fā)表了一篇文章,題目是《伊和他》;魯迅的小說集《吶喊》中所收的1920年7月以后的作品,都是用的“伊”字。

在這樣的趨勢下,劉半農(nóng)并沒有人云亦云,他進一步闡述自己的觀點,明確指出:“伊”字和“他”字的聲音不同,是“伊”的優(yōu)勢,但事實上,用“伊”字還是不如“她”的幾點是:①口語中用“伊”字當?shù)谌淮~的,地域很小,難求普及;②“伊”字的形式,表現(xiàn)女性,沒有“她”字直觀明了;③“伊”字偏于文言,在白話文中不甚調(diào)勻。

在確定為第三人稱代詞時,為了區(qū)分“她”跟“他”的讀音,“她”最初并不讀“tā”。根據(jù)一些資料的記載,在上世紀20年代初,由趙元任主持錄制的《國語留聲機片課本》中,“他、她”分別讀作“tā、yī”。30年代初正式公布的《國音常用字匯》也完全采用了這一讀法,并將其規(guī)定為法定的標準音:“他”讀“tā”,“她”讀“yī”。

經(jīng)過長期的討論與語言使用的實踐,“她”字戰(zhàn)勝了“伊”字。在語言的使用過程中,人們并沒有沿用“她”字的規(guī)定讀音,而是賦予了“她”新的讀音、新的意義,沿用至今。

四、“他”與“她”的缺陷

“他”在現(xiàn)代書面語里,一般只用來稱男性,但是在性別不明或沒有必要區(qū)分的情況下,“他”也可以泛指,不分男性和女性。這種規(guī)定下,一方面“他”可指稱性別不明的時候,用法上可男可女,抹殺了“他”與“她”的本質(zhì)區(qū)別;另一方面,在某種情況下,“他”占據(jù)了“她”的部分功能,從而縮小了“她”的使用范圍,也使得一些學者提出沒有必要使用“她”。

這些矛盾的產(chǎn)生,在實際應用中存在很多弊端,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講是一個難題,教師需要耐心解釋;在閱讀中,讀者需要仔細體會,作品中出現(xiàn)的“他”是指女性還是男性?并且,隨著全球化的進程,漢語與其他語言的交流日益頻繁,“他”與“她”存在的缺陷將造成中外語言互譯中的一些問題,也給學習漢語者造成困惑。

五、“第三者”的侵入

由于“他”與“她”具有缺陷,會造成書面語或口語中的一些問題,因此新興的人稱代詞出現(xiàn),分化“他”的義項。近年來,“TA”(亦可寫作“Ta”或“ta”)作為一個單數(shù)第三人稱代詞頻頻出現(xiàn),在用法上能夠彌補“他”在表意上的缺陷,在不明確性別或有男有女的情況下使用,等于“他(她)”。如:

(3)婚姻內(nèi)外,TA判若兩人。(《姑蘇晚報》2013年3月1日)

(4)眾里尋ta千百度。(新華網(wǎng) 2013年2月14日)

除了“TA”的出現(xiàn),也有些學者提出創(chuàng)造一些新字。比如:“”字,創(chuàng)造者根據(jù)造字法創(chuàng)造此字,“人”字頭表示共同屬性是“人”,“也”字底是“他”與“她”都包含的部分,是一個會意字,來表示對象是男性或女性。(鈕維敢,2009)

這些“第三者”的侵入增加了人們的記識負擔,但是也能更加明確第三人稱代詞的使用范圍?!暗谌摺笔潜唤邮苓€是淘汰?隨著語言的變化發(fā)展,“他”與“她”產(chǎn)生的缺陷會越來越被重視,第三人稱代詞也需要更加完善。怎樣的改革方案將被接受,取決于學者們的進一步討論和人們的語言使用習慣。

六、結(jié)語

本文探究了漢語單數(shù)第三人稱代詞的流變,主要從“他”的出現(xiàn),“他”背后的“她”,“他”與“她”產(chǎn)生的缺陷,“第三者”的侵入這四個部分入手,敘述了“他”到“她”再到新興第三人稱代詞的發(fā)展過程,重點分析了“她”曲折的誕生之路。面對第三人稱代詞的缺陷,是接受新詞還是采用其他策略,需要在語言發(fā)展演變過程中逐步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使語言更加完善。

參考文獻:

[1]王力.王力文集(第1卷)[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4.

[2]呂叔湘.近代漢語指代詞[M].上海:學林出版社,1985.

[3]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Z].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4]易俊杰,劉半農(nóng).與“她”[J].文史春秋,(3),2005.

[5]凌遠征.“她”字的創(chuàng)造歷史[J].語言教學與研究,(4),1989.

[6]鈕維敢.現(xiàn)代漢語第三人稱代詞的性別缺點及補正[J].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4),2009.

(張碩 江蘇揚州 揚州大學文學院 225002)

猜你喜歡
劉半農(nóng)單數(shù)人稱
劉半農(nóng)登廣告“找罵”
教我如何不想她
單數(shù)和復數(shù)
拼圖
劉半農(nóng)“找罵”
走迷宮
善為意外之舉的劉半農(nóng)
文學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30
單數(shù)和雙數(shù)
陽高方言的人稱代詞
單數(shù)星球
广水市| 曲阜市| 广平县| 济南市| 磐安县| 和顺县| 津南区| 英吉沙县| 新宾| 张家界市| 西贡区| 敦煌市| 泸州市| 万全县| 黔江区| 门源| 青浦区| 博爱县| 遵义市| 齐齐哈尔市| 水富县| 黔西县| 康马县| 祁阳县| 天等县| 宜阳县| 竹山县| 汤原县| 浪卡子县| 萍乡市| 喀喇| 安义县| 西乡县| 海城市| 滦平县| 安远县| 广河县| 凌源市| 长治市| 如皋市| 高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