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康熙皇帝贊譽(yù)為“天下清官第一”的張伯行
唐太宗曾經(jīng)指出,為政之要,惟在得人。人才難得,清正廉潔、勤政愛民的循吏更難得!清康熙年間,就有這樣一位“不取民一錢”的清官廉吏,不僅百姓歌頌之,皇帝也稱之為“天下清官第一”。他就是清代名臣張伯行(公元1651年~公元1725年)。
清官之難,難在身正。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如果只是張嘴大喊清廉,自己及家人卻照貪不誤,就無法約束部下,遏制貪腐。張伯行一生歷任督撫要職,任所多在富庶繁華之地。但他生活簡樸,衣服飲食,始終保持寒儒本色,不取屬地民眾一錢一物,有些做法,甚至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
康熙四十六年,張伯行初任福建巡撫,當(dāng)?shù)毓賳T按照老規(guī)矩,把他的官邸布置一新,錦繡帷幕,金銀器皿,奢侈豪華,不僅沒有獲 得贊許,反而受到嚴(yán)厲批評。張伯行認(rèn)為如此奢靡的陳設(shè),“吾生平未嘗用此”。尤其是當(dāng)他得知這些華麗用品都是百姓分擔(dān)承辦,立即斷然拒絕,下令歸還百姓,只取前任官員舊物使用。
從福建調(diào)任江蘇巡撫,從偏遠(yuǎn)之地來到繁華的大都會,人皆喜之。張伯行卻深懷戒懼,如履薄冰。有了在福建的教訓(xùn),這回他入境之前,就先行下令,禁止鋪設(shè)官署。等他來到官邸,四壁徒然,僅小桌一張、床榻一副,盡管陳設(shè)簡陋,他卻恬然自得。有屬官寫詩贊嘆道:“一架繩床供眾同,坐虛使院仰清風(fēng)?!彼麄€人在江蘇官署的日常用度,大多從河南老家?guī)?,盡量不用公家錢物。無錫縣令每日送來的惠山泉水,是他享受的最大饋贈。但當(dāng)他得知,這些泉水全是科派百姓運(yùn)送時,從此堅辭不受。
張伯行自幼受到儒家正統(tǒng)思想的教育,家學(xué)家教深厚。他熟讀經(jīng)史,深知“官無大小,在得民心”“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的道理。作為士人,他在野時民胞物與,心懷天下,砥礪道德,培養(yǎng)能力,出仕后廉潔奉公,施政為民。儒家自律、誠敬之道,對張伯行的為人、居官有深刻影響。他回答康熙皇帝的褒獎時說過:“父親當(dāng)年常常訓(xùn)誡我,當(dāng)以廉潔報效朝廷。若受人一錢,不惟不忠,且是不孝。”他因清廉耿介,得罪了不少上司,但康熙皇帝十分贊賞,說他“居官極為清廉,最不易得”。張伯行遭人陷害,將被革職之時,康熙帝依舊信任其人品官品,特加保全:“如此清官不為保全,凡為清官者何所賴以自安?”并且常以張伯行為榜樣,號召大臣們向他學(xué)習(xí):“當(dāng)惠愛百姓,如張伯行為巡撫時,是真能以百姓為心者也?!?/p>
(清 風(fē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