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曉聆
中醫(yī)外敷法治療具有悠久的歷史,在過去的腫瘤治療中,常采用中藥內外配合治療的方法。在最早的中醫(yī)外科專著 《外科正宗》中記載了乳腺癌(乳巖)、甲狀腺癌(癭瘤)的治療,采用扶正祛邪的中藥,配合外用藥物治療。隨著現(xiàn)代醫(yī)學的發(fā)展,手術在腫瘤治療中有明顯的效果,現(xiàn)在提到腫瘤的外治,主要是現(xiàn)代醫(yī)學的概念,指手術治療,而中藥外敷的方法,逐漸被人們所淡忘。近年來通過對傳統(tǒng)醫(yī)學精華的挖掘梳理,在臨床中我們驗證了部分中醫(yī)外敷方法在腫瘤治療中的作用。
現(xiàn)代藥理學證明,人體皮膚對于藥物有一定的滲透吸收作用,外敷藥物可以改善患者局部氣血運行,起到清熱解毒、軟堅散結的作用。在腫瘤治療中,外敷法主要運用于較為淺表的結節(jié)、腹水、手術后傷口愈合不良等情況。
淺表結節(jié)
很多抗腫瘤的口服中藥,如鴉膽子、華蟾素等都是從原有的中藥外敷藥物中提取而來的,采用中藥外敷可以起到消腫散結的作用。比如,對于頸部淋巴結腫大且伴神經壓迫、上肢抬舉困難的患者,采用中藥外敷后,腫塊明顯縮小,患者的上肢功能得以改善。
手術后傷口愈合不良
部分患者手術后有傷口愈合不良的問題,有時甚至半年傷口仍無法愈合,局部滲液、疼痛,給患者的生活造成不便。采用一些清熱解毒、促進傷口愈合的中藥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傷口愈合情況,促進其恢復。
腹 水
一些腫瘤,如卵巢癌、肝癌、胃癌往往合并腹水癥狀,伴有便秘、腸道脹氣等表現(xiàn),而且遷延難治,長期服用利尿劑又容易造成電解質紊亂。采用中藥內外治療相結合的方法,可以起到改善腸道脹氣、利水的效果。
在采用中藥外敷治療中,往往將藥物敷布在介質上,直接或間接(隔膜)用于患部。在使用過程中由于部分藥物具有刺激性,應注意觀察局部皮膚情況,若出現(xiàn)紅腫、皰疹等,應暫時停用。
(作者每周三上午、周四下午有專家門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