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亦權(quán)
我曾在英國伯明翰一所小學當老師。那時,班上一個11歲的男生約翰,生活在單親家庭,母親有殘疾,靠社會救助度日。
一次數(shù)學考試,班上有十幾個學生不及格,其中幾個富家子弟還一直嬉皮笑臉。我不由得說道:“你們都應該向約翰學習,他家里條件不好,還需要靠社會救助,可他學習很自覺,很刻苦,每次都考得很好?!卑嗌项D時一片寂靜,我看到約翰將頭深深地低下了……
放學后,天色已暗下來。我剛走出校門,忽然聽到身后有人喊我。回頭一看,原來是約翰。約翰望著我,一字一句地說道:“老師,請您今后不要拿我來當榜樣!您這種做法會讓我站到同學們的對立面,這對我來說很不公平。同時,您曝光了我的家庭隱私,對我也是一種傷害?!?/p>
沒想到,我用約翰給大家樹立榜樣卻引起了他的反感,我覺得不可理喻,便找到了校長珍妮女士傾訴委屈。聽了我的講述后,珍妮非常嚴肅地說道:“如果你事先并沒有得到過約翰的同意,那么你現(xiàn)在有向他道歉的必要,以消除他的心理陰影。”
聽了珍妮女士的話,我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我是善意的,但這種善意對約翰來說卻有可能是一種傷害。我遵照珍妮的意見在班上專門向約翰道了歉。約翰終于露出了靦腆的笑容,他還親切地擁抱了我,在我耳邊輕輕說了句:“您是一個好老師!”
(摘自《家庭》)
【素材解讀】
教育,需要樹立一些好榜樣,但一定不能以樹立榜樣的方式對人造成傷害,哪怕是給予贊美也需要尊重每個人的內(nèi)心感受,這不僅是教育的一種境界,更是做人的一種智慧。
【適用話題】
尊重;教育的智慧;隱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