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玲
(鄭州黃河護理職業(yè)學院公共教學部,河南鄭州 450066)
基于提高語用能力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研究
李愛玲
(鄭州黃河護理職業(yè)學院公共教學部,河南鄭州 450066)
高職教育的目標決定了高職英語教育旨在培養(yǎng)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也就是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用能力。學生只有在校期間掌握了較強的語用能力,在畢業(yè)競聘工作時,才會具備較強的競爭優(yōu)勢,同樣,也可以較順利地勝任工作崗位。受傳統(tǒng)英語教學的影響,當前高職英語教學仍然推行著中國式的“啞巴英語”教學模式,學生被灌輸?shù)脤W習興趣全無,即便是學得較好,也是只會寫,不會說,不會運用,這與高職教育培養(yǎng)學生動手運用能力的目標嚴重背離。同樣也嚴重違背了創(chuàng)新教育和素質(zhì)教育理念要求,學之無用,浪費教育教學資源,也誤了學生的發(fā)展。實踐教學中,應根據(jù)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教學培養(yǎng)目標和學生的實際,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和方法,以符合時代教育背景的模式,著力加強學生的語用能力培養(yǎng),為學生就業(yè)奠定堅實的基礎。
高職;英語;語用能力;教材;模式;意識;條件
隨著全球一體化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國際交流的愈發(fā)頻繁,能夠嫻熟地駕馭英語,將為提高生活和工作的質(zhì)量和效率提供極大地支撐。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的培養(yǎng)目標正是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能力。實踐教學中,教師應著力培養(yǎng)學生“聽”和“說”的能力,鍛煉學生在不同的場合敢于運用英語進行交流,并且十分得體和恰當,學生具備了較強的語用能力,也就為其完全適應市場經(jīng)濟下企業(yè)用工要求提供了必要條件??墒?,現(xiàn)實的高職公共英語教學卻仍然沿用著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老師“一言堂”,學生只是被動地“傻學”,雖語法和語用知識較強,也能夠很順利地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但是他們的語用能力卻是“低能”,該用英語的場合不敢開口說英語,低下的語用能力使得學生畏懼運用英語交流,長此以往,將影響高職教育事業(yè),影響學生的未來。下面結(jié)合高職公共英語教學實踐,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用能力為突破口,針對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和方法,優(yōu)化教學模式,以期培養(yǎng)具有較強英語運用能力的人才。
通過實地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當前很多高職院校公共英語開設的課程沒有英語語用學,也沒有單獨開設英語口語課程,采用的教材也很少涉及到英語語用學知識,這足以說明這些高職院校對學生英語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不夠重視。
由于高職院校是培養(yǎng)技能型人才的院校,以專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為主要目標,所以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課往往很難受到校方的重視。在走訪中,雖然一些教師試圖通過講解一些語用知識使學生們的語用意識有所提高,但不少教師的教學方法還主要以講授法為主,教學手段也較落后,和學生很難在課堂上產(chǎn)生互動。由于受到教學手段和場地的限制,一些教師也容易忽視對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而只注重語言知識的講授,在考試中也只能側(cè)重考查學生的詞匯量和語法,幾乎很少考到語言應用方面的知識。長期使用這樣的考評手段致使學生對英語的語言運用不夠重視,基礎知識的重復學習往往會讓學生感覺到大學英語課堂乏味無趣。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在運用英語進行日常會話時,無法使用恰當、合適的語言進行交際,難以達到時代的需求,無法運用英語進行有效的交際,英語應用能力普遍較低。
調(diào)查顯示,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模式仍然盛行在高職英語課堂,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對此已有高度認識。尤其是學生對改變現(xiàn)有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需求強烈,覺得非常有必要改變和有必要改變的學生共占83.3%;在調(diào)查公共英語語用教學模式能否提高英語能力方面,覺得基本能提高和完全能提高的學生共占72.5%,足見學生希望改變現(xiàn)有的以補充語言知識為主的教學模式,采用以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為主的教學模式。當前,部分高職院校設置英語課程只是為了完成國家對基礎課程的要求,并沒有對課程設置進行科學的安排,尤其是英語課程的設置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學性。首先,更多考慮的是加強專業(yè)課教學,把教學資源和師生的精力集中在專業(yè)課知識的學習,而公共英語使用的教材卻是綜合性的,沒有專業(yè)的教材作為支撐,公共英語教學和學習何談專業(yè)化發(fā)展。例如,河南應用技術職業(yè)學院和鄭州電子信息職業(yè)學院使用的都是教育科學出版社的《新編大學實用英語教程》,綜合類教材雖然內(nèi)容比較全面,但由于英語教師過分依賴課本進行講解,為了細致講解課文,英語教師往往忽略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其次,調(diào)查的7所高職院校并沒有單獨的口語教材和開設口語課程,加上有些高職院校的課時較少,例如鶴壁汽車工程職業(yè)學院一學年的英語課程只有72學時,英語教師在課堂上沒有時間讓學生鍛煉口語,致使學生的英語口語較差,學生不敢開口說英語;最后,由于英語語用具有較強的規(guī)則,如禮貌、生活習慣、習俗、會話技巧等諸方面,而高職英語教師在這方面培養(yǎng)存在缺失,學生不掌握語用的基本要求,在運用英語時,自然是不敢開口進行交際。
首先,高職師資隊伍能力參差不齊,年輕教師經(jīng)驗不足,老教師觀念落后,而培訓卻嚴重跟不上。很多高職院校,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和條件很難跟上,上英語課沒有多媒體,教師無法生動并茂地講解英語相關知識,學生無法看到相關的圖片資料和背景知識,課堂上甚至連英語聽力都無法進行,教師一直講,學生被動聽,英語課堂對學生毫無吸引力;其次,由于近年來不斷擴招,學生人數(shù)驟然增多,班容量不斷擴大,面對如此眾多的學生,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很少,很少有機會糾正學生的錯誤,更難開展全班性的操練活動,難以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更難于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培養(yǎng)。
高職院校的學生大多來自農(nóng)村,這些學生接觸英語較晚,通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這些學生中有47%高考英語成績在80分以下,英語基礎較差,對英語不夠重視。同時,由于高考以筆試為主,大多數(shù)學生的英語聽力、口語較差,學生甚至無法用英語與其他人進行簡單的交流,學生對英語學習尤其是英語口語沒有信心,英語課堂的參與積極性不高。正是學生的英語語用意識不強,造成了學生的英語語用能力較差。
首先,現(xiàn)在高職公共英語的測評仍是以英語的筆試為主,而且筆試的測試題仍是以語法、詞匯為主,沒有語境、文化習俗等方面的測試題,考評手段的單一,由于考試的形式?jīng)Q定了學生的學習導向,學生對英語的學習還是以學習語言知識為主,沒有涉及英語語用方面的知識;其次,很多高職院校的公共英語沒有口語、聽力等方面的測試,學生根本沒有練習英語口語的概念和意識,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及語用方面的能力很難提升,最后導致英語學而無用的狀態(tài)。
首先,高職學生的公共英語教材應選用實用型的綜合類教材和專門的口語教材,教材最好選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教材或者是原版的英語教材,聽力和口語內(nèi)容最好是原汁原味的英語,這樣才能增加學生對目標語的敏感性。另外,教師應該在講授英語基礎知識的同時,要做到有計劃地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打下扎實的英語基礎;其次,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應該單獨開設英語口語課程,在口語課堂上,教師以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為主設計教學計劃,尤其是設計真正的話語語境,讓學生根據(jù)計劃進行口語交際練習,并著重注意英語單詞和短語的正確使用,引導學生敢于用英語進行交流,提高她們的英語交際能力,避免交際時的語用失誤;最后,在英語課堂上,可根據(jù)英語語用學的相關教程來補充語用學知識,例如會話合作原則、禮貌原則及交際原則等,還應該給學生補充跨文化交際和文化習俗等方面知識,教師在學生進行會話練習時,要及時糾正學生一些使用上的錯誤,例如很多學生在說“老師,早上好!”時,還在錯誤用“Good morning,teacher!”,這時教師應該及時地糾正。
首先,高職英語教師應轉(zhuǎn)變英語課堂的教學模式,把以學習語言知識為主導、學生被動學習的課堂,轉(zhuǎn)變?yōu)橐蕴岣邔W生的語用能力為主體、學生主動學習的課堂,把現(xiàn)有的教學模式轉(zhuǎn)變?yōu)樘岣邔W生的英語語用能力的教學模式。例如,教師可制定出每次課的英語口語練習話題,并設定相應的英語語境和相關要求,學生利用詞典、網(wǎng)絡等多方面的資源查找相關資料,采用互相合作的形式,來完成英語的口語練習,教師給予相應的指導并及時糾正學生英語運用上的錯誤,增加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探索性;其次,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語音室等教學資源來豐富自己的英語課堂。教師應該豐富英語課堂教學活動,可以放一些英語原版電影片段,讓學生跟著電影來練習口語,達到視覺和聽覺的雙重體驗;教師也可以創(chuàng)設各種對話情景,讓學生置身其中,進行角色扮演等,通過這些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最后,教師可利用教學資源創(chuàng)建真實的外語語言環(huán)境和文化環(huán)境,給學生補充英語國家的歷史、風俗習慣、生活方式等知識,讓學生了解中國和西方文化習俗、生活方式的不同,了解跨文化交際的相關知識,讓學生了解和外國人交際時的禁忌,安排學生進行跨文化交際糾錯練習,提高學生交際的成功率。
首先,高職院校應改善教學條件,給學生配備基本的多媒體、英語語音室等,這樣英語教師就能更加生動地講解英語,課上可以補充相關的圖片、讓學生觀看英語原版的視頻、短片以及模擬情景進行口語練習等,學生能夠更加形象地學習英語,增加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其次,由于學生需要練習英語口語,大班上課會影響學習效果,高職院校的英語基礎課應安排小班上課,人數(shù)最好不要超過40個,這樣教師上課才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利于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培養(yǎng)。
首先,高職院校應努力調(diào)整師資結(jié)構,聘請一些優(yōu)秀英語教師來校講課,提高學生對教師的認可度,增加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興趣;另外,學校應聘請外籍教師來校講解口語或跨文化交際等課程,讓學生接觸到純正的英語,在英語的氛圍中鍛煉學生的交流能力,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其次,高職院校應加大對英語基礎課教師的培訓力度,尤其是針對英語教師語用知識上的培訓和交流。學??善刚埻饨涕_設一些語用知識培訓講座,并定期組織英語教師和外教進行學習交流,提高教師的語用能力;學??纱罱ㄆ脚_,組織本校英語教師和外校教師進行學習交流,取長補短,達到雙贏;學校應組織安排骨干教師到美國、英國等地學習考察,讓教師和當?shù)厝诉M行交流,并體驗當?shù)氐奈幕曀椎?,提高教師的見聞和英語能力;再次,高職英語教師應轉(zhuǎn)變教學觀念,把應試教育轉(zhuǎn)變?yōu)樗刭|(zhì)教育,教學過程要以學生為主導,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最后,高職英語教師要加強自身的專業(yè)學習,對教學當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進行課題研究,找出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提高教學的效果。
首先,從教師的教學觀念上,提高自身的語用意識。對課堂教學起主導作用的教師的教學觀念,指引著教學的方向。實踐教學中,英語教師須有意識有側(cè)重地將自身過去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書寫能力,轉(zhuǎn)變?yōu)榕囵B(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應利用好能夠利用的場合和教學資源,著力鍛煉學生的語用能力,鼓勵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流。只有教師起表率作用,在能夠運用英語開展教學時,絕對不用漢語,學生才會跟隨教師的引導,主動運用英語進行學習活動。
其次,從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上,培養(yǎng)學生的語用意識。高職生的主要精力多集中在專業(yè)課程學習上,他們對英語的學習有應付的成份。教師應從學生學習態(tài)度上加強教學,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的語用意識。實踐教學中,可以帶領學生深入外資企業(yè),讓他們感受到能夠運用英語進行交際對自己人生的重要,同時,也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符合學生實際的英語交際短片或電影,讓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運用英語的重要。課堂上可以利用游戲表演、講趣味故事、演講辯論等手段,讓學生深入掌握英語的語用技巧、交際禮貌、民族習俗和生活習慣等相關知識和注意事項。另外,教師也應利用與學生在一起的一切場合,時時滲透英語語用重要性教育,將語用技巧、知識言傳身教給學生,進而使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真正達到運用英語的教學目的。
英語語用能力培養(yǎng),是一個長久的,遞進的過程,需要連續(xù)較多時間進行鍛煉。而高職公共英語課時被專業(yè)課擠占得本就不足,若僅利用課堂時間對學生的語用能力進行教學,是遠遠不夠的。教師應想方設法,充分利用課外時間,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促進學生開展英語交際活動,進而有效提高英語語用能力。首先,教師可鼓勵學生以班級為單位,開設英語角活動,每次選定一些話題,讓學生自己組織,大膽開口說英語;其次,教師可利用學校語音室、信息中心等資源,截取一些原汁原味的對話、電影等片段,定期讓學生免費觀看,并鼓勵學生嘗試背誦和總結(jié);最后,根據(jù)學生的專業(yè),收集一些專業(yè)英語術語和簡單的專業(yè)對話等,讓學生利用業(yè)余時間牢記。通過這些方式,讓學生真正能使用英語,增加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動力。
考評手段是學生學習的風向標,考試的內(nèi)容和形式?jīng)Q定了學生學習的方式和方法。要提高高職學生的語用能力,必須設置合理的考評手段。首先,平時課堂考查、月考、期中期末考試,應將語用知識考查納入主要考查項目。例如,英語的交際對話技巧、語境和語義相關知識、英語國家的生活、習俗等相關知識,雖是卷面考核,但可以較好地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其次,應將口語考查與卷面考評并重,利用播放多媒體考查學生的聽力,利用一對一式的對話考查,測試學生的口語能力,通過考試促進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開口說語英、用英語。
高職公共英語教學須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用能力。實踐教學中,教師應從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的能力出發(fā),優(yōu)化教學模式,通過精選教材,科學合理地設置教學內(nèi)容、轉(zhuǎn)變教學模式,豐富教學手段、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和學生的語用意識、合理利用課外時間、設置合理的考評手段等方式來提高學生的英語語用能力,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職業(yè)競爭力和就業(yè)率的目的。
[1]何自然.語用學與英語學習[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2]夏艷萍.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語用教學[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9):342-343.
[3]麥淑玲.淺談英語教學中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4(3):63-64.
[4]惠景露.基于教學語用學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海外英語,2013(8):61-62.
[5]王姝婷.語用學對外語教學的啟示[J].科技信息,2014(5):118-119.
[6]楊潔.大學英語教學語用路向及語用能力培養(yǎng)[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5(9):94-96,114.
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4110(2017)04(a)-0057-03
本文是2017年度河南省社科聯(lián)、省經(jīng)團聯(lián)調(diào)研課題《基于提高語用能力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研究》的階段性調(diào)研成果,項目編號:SKL-2017-1384。
李愛玲(1984-),女,河南博愛人,文學學士,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育、英美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