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直魯豫巡閱使職能探析

2017-03-10 07:40:38馮巧霞
關(guān)鍵詞:直系曹錕吳佩孚

馮巧霞

(河南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 河南 開封 475001)

?

直魯豫巡閱使職能探析

馮巧霞

(河南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 河南 開封 475001)

巡閱使制度作為北京政府時期一種獨特的軍政制度,在民國前期的國家政局中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它的產(chǎn)生伴隨著軍閥間的割據(jù)混戰(zhàn),是在民初國家中心力量缺失、群雄并立的情況下,各軍閥政治斗爭的產(chǎn)物。直魯豫巡閱使可以說是當時所設各巡閱使的典型代表,不僅設有一套超省級的使署機構(gòu)維持秩序,而且還時常遙控中央,干預國政。它是北京政府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而設置的非常置機構(gòu),有其存在的特殊性。

北京政府;直魯豫巡閱使;軍閥政治

北京政府時期,中央權(quán)力式微,地方力量逐漸坐大,尤其是軍事力量的地方化,導致軍閥勢力的廣泛存在,成為一種特殊的軍政力量。對于這種特殊力量,北京政府不得不采取特殊的辦法與制度對待之。為了安置勢力較大的地方化的軍事實力派,以穩(wěn)定中央的統(tǒng)治,中央政府根據(jù)特定情形,置巡閱使等特設使職。巡閱使制度作為一種獨特的軍政制度,自1912年11月27日長江巡閱使的設立,到1924年臨時執(zhí)政段祺瑞下令“各省巡閱使均著即行裁撤”①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3輯第1編《軍事(1)下冊》,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771頁。,共存在12年之久,對民國前期政治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目前,學術(shù)界對這一領(lǐng)域研究極為薄弱②目前該領(lǐng)域研究成果主要有:劉迪香:《民國北京政府時期省區(qū)軍政體制研究》,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1年10月;《東三省巡閱使職能探析》,《東北師范大學學報》2009年第4期;《民國前期使職設置考略》,《史學月刊》2008年第4期;《長江巡閱使軍政職能探析》,《湖南城市學院學報》2007年第4期;《熱察綏巡閱使與民國前期特區(qū)軍政體制探析》,《南華大學學報》2007年第3期;《民國前期使職的淵源、特點及其作用》,《湖南城市學院學報》2007年第3期。張建軍:《從蒙疆經(jīng)略使到熱察綏巡閱使——民國北京政府后期奉直兩系對蒙古地區(qū)的爭奪》,《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11年第1期;《民國北京政府兩湖巡閱使設置始末考述》,《大連大學學報》2013年第4期。,筆者擬以其中對軍閥政治影響較大的直魯豫巡閱使為考察對象,著重探討直魯豫巡閱使的職設與軍政職能,及其與民國軍閥政治之內(nèi)在聯(lián)系。

一、直魯豫巡閱使的職設

在民國北京政府統(tǒng)治中國的16年間,中國政治形勢可謂瞬息萬變,雖說是建立了新的民主共和國,但民主制度卻是有名無實,軍閥弄權(quán)干政的情況已是屢見不鮮。直皖戰(zhàn)后,直奉兩大派系共同掌控北京政權(quán)。直系領(lǐng)袖曹錕以勝利者的姿態(tài),坐鎮(zhèn)保定,遙控北京政權(quán);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奉系首領(lǐng)張作霖,自認在戰(zhàn)爭中拔刀相助直系且亟欲擴張勢力,對北京政府頤指氣使。其時,北洋政府的權(quán)力實際已被直奉兩大軍閥架空。為了在夾縫中求得生存、平衡直奉權(quán)力,1920年8月20日,大總統(tǒng)徐世昌“特任曹錕為直魯豫巡閱使”*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3輯第1編《軍事(1)》下冊,第771頁。,以與東三省巡閱使張作霖處于平等地位。9月2日又“任命吳佩孚為直魯豫巡閱副使”*《大總統(tǒng)令》,《兵事雜志》1920年第78期。。這種安排,也是中央政府對軍事力量地方化特殊勢力合法性的不得已承認。

直魯豫巡閱使由中央特派軍官充任,特任直系首領(lǐng)曹錕為直魯豫巡閱使。正使之下設副使,與巡閱使任職要求相近,巡閱副使一職由中央簡派將官充任,由直系二號核心人物吳佩孚充任,“佩于九月二日奉大總統(tǒng)令任命為直魯豫巡閱副使,旋蒙頒發(fā)副使銀印一顆,自維學淺才疏,膺茲重任,深虞隕越,今以大局未定,國事多艱,袛?shù)妹鉃槌惺?,籍圖報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吳佩孚檔案資料選編》,南京:民國檔案雜志社,2009年,第61頁。。曹錕一心出任總統(tǒng),并于1923年當選總統(tǒng),巡閱使職務遂由副使吳佩孚接任,王承斌任直魯豫巡閱副使之位。終直魯豫巡閱使署共兩任正使,先后由曹錕、吳佩孚擔任,兩任副使,先后由吳佩孚、王承斌擔任。第二次直奉戰(zhàn)后,直系潰敗,直魯豫巡閱使一職撤銷,可謂其興于軍事勝利,亡于軍事失敗。

巡閱副使一職并非常設,也“非各巡閱使所盡有”,它和巡閱使設立的原因大同小異,也是根據(jù)特定情形而設,如兩廣巡閱使及閩浙巡閱使等并沒有設立巡閱副使之職。同時,巡閱副使設置的期限“亦非盡與巡閱使相終始”,*錢端升:《民國政制史》下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424頁。如長江巡閱使的裁撤是在1920年10月,而長江巡閱副使早在1919年12月就已經(jīng)被裁撤。直魯豫巡閱副使與其它巡閱使之下所設副使有所不同,直魯豫巡閱副使的設立有其自身獨特性。吳佩孚在直系內(nèi)部的地位異常突出,他文韜武略、有勇有謀,曾一戰(zhàn)安湘、再戰(zhàn)敗皖、三戰(zhàn)定鄂、四戰(zhàn)克奉,整個直系的發(fā)展壯大離不開吳佩孚這位“常勝將軍”。由于吳佩孚在直系內(nèi)部成為僅次于曹錕的二號核心人物,為安置吳佩孚,于正使之下設置副使一職,而且賦予了副使相當大的權(quán)力,“巡閱副使之權(quán)限,為贊襄巡閱使行使職權(quán),并處理一切事宜”*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3輯第1編《軍事(1)》下冊,第769頁。。1923年曹錕出任總統(tǒng)后,吳佩孚升任正使,當時直系已然形成津保洛派系格局。其中,以王承斌為副使,目的有二:一是安撫津派與保派,一是牽制洛派吳佩孚的勢力。直魯豫巡閱副使的設置伴隨著其獨特的因素演化而來,因此專列一目述之。

巡閱使制雖曰“制度”,卻是一種特殊性的、非有一定之規(guī)的體制,“巡閱使之設,為中國政治制度之變態(tài)”*趙恒惕:《吳佩孚先生集》,臺北:文海出版社,1971年,第347頁。。所謂“變態(tài)”就是病態(tài),是不成其為制度的“制度”。北京政府所設巡閱使之初衷,“不過以距離中央較遠,政務較繁,形勢較重的地方,恐負托之官吏,處理或有疏虞,中央耳目未及,故簡任聲望素隆的大員,替中央分勞,巡閱指定地方的政務設施”*《巡閱使督軍復活的安靖主任制度》,《青春旬刊》1932年第1卷第7期。。但該制度設置以后并未按照中央政府預定的軌道運行,反而脫離了政府的控制,且常對中央形成掣肘之勢。在實際的運作過程中,由于各種復雜因素的交織,尤其是受力量較大的軍事實力派的影響,巡閱使職權(quán)的大小不僅“視其人選的地位而定”,而且常有變更,其勢力所及,不但超過他們應有的地域范圍,還往往干涉到各省的一般行政,“致使各省的軍政民政長官成為他們的附庸”*陳之邁:《中國政府》,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50頁。。尤其是直、魯、豫三省,其中魯、豫兩省,并非離京距離較遠的地區(qū),實際上是近鄰京師之地,而直省更是號稱“直隸”京師的心腹之地,這三省怎么能適用外派的巡閱使制度來管理呢?之所以設置,顯然與制度的規(guī)定完全相反,而是直系特殊的軍事權(quán)勢發(fā)揮的決定性作用。實際上,各巡閱使署的設置都有特殊的軍事權(quán)勢背景,這樣,不僅正使與其副使的本職在于協(xié)助三省軍政長官對三省軍隊進行節(jié)制、調(diào)遣,而且挑戰(zhàn)中央權(quán)威,割據(jù)一方,致使中央權(quán)力虛化,與為“中央耳目”、“替中央分勞”的設置目標的規(guī)定背道而馳。之前規(guī)定的“會同區(qū)內(nèi)各省軍政長官,籌辦目的事務”*錢端升:《民國政制史》下冊,第426頁。的直魯豫巡閱使職權(quán),在不斷上演的軍閥爭斗中日益膨脹,巡閱使制度逐漸演變?yōu)檐婇y實施軍政獨裁體制的工具。如自直皖戰(zhàn)爭以后,北京幾乎居于直魯豫巡閱使及東三省巡閱使的共同支配之下;直魯豫巡閱使曹錕不僅控制所應轄區(qū)域,而且還把勢力伸展到江蘇、湖北、陜西、江西乃至四川、福建等省。到吳佩孚升任直魯豫巡閱使之時,直系更是一手遮天。在中央,他們大權(quán)獨攬,操縱國會和內(nèi)閣;在地方,他們擁兵自重,勢同割據(jù)。各軍閥似如古代戰(zhàn)國的群雄并立,五代的藩鎮(zhèn)割據(jù),他們無視國家綱紀法度,紛爭不斷,使整個中國遭受了長時期的戰(zhàn)亂與摧殘,更為本已在黑暗中苦苦掙扎以求出路的中國政局增添了一層濃重的陰影。特殊的軍事勢力利用特殊的地方軍政制度,反而掌控了國家最高權(quán)力,恰是對國家規(guī)則的破壞。

二、直魯豫巡閱使署的編制與職責

巡閱使的衙門稱為巡閱使署,是巡閱使的辦公場所。鑒于其突出的重要性,巡閱使署設立于巡閱使轄區(qū)內(nèi)相當重要的地方,以便于巡閱使號令各方和高效行使職權(quán)。至于巡閱使署的組織,“中央采取個別立法主義”,即每設置一個巡閱使,中央政府就頒布一個巡閱使署組織條例。但事實上,“各使署組織之大體,頗多相類”。比如說,直魯豫巡閱使署的設置即與北洋政府頒布的第一個巡閱使署組織條例《長江巡閱使條例》及較早的兩廣巡閱使署、東三省巡閱使署編制大體一致。至于中央政府采行個別立法主義的原因,表面上看,“或以各使差別較大”,不方便作出統(tǒng)一的規(guī)定,再加上它具有“臨時而又重要”*錢端升:《民國政制史》下冊,第423頁。的性質(zhì),這樣一方面可以因地制宜設立使署,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節(jié)制的效果。實際上,是因為各巡閱使均為特殊勢力,是中央政權(quán)遷就各軍事強人的體現(xiàn),是因人設制的結(jié)果。對于直魯豫巡閱使署的編制與職責,筆者擬重點從曹錕、吳佩孚分別擔任直魯豫巡閱使的這兩個時期展開詳細論述。

(一)曹錕時期

巡閱使為巡閱使署最高長官,署內(nèi)一切事務均由其全權(quán)負責,這就賦予了巡閱使在轄區(qū)權(quán)力的至高無上性。巡閱使署的內(nèi)部組織,除巡閱使外,一般還設有參謀長和秘書、參謀、副官、政務、軍務、軍醫(yī)、軍需、軍法等八處。其中,署內(nèi)參謀長一職的作用甚為重要,從1920年10月17日大總統(tǒng)徐世昌頒布的《直魯豫巡閱使署組織令》中即可看出,“直魯豫巡閱使署設參謀長一人,簡任,承巡閱使之命,辦理署內(nèi)一切事務”*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3輯第1編《軍事(1)》下冊,第770~771頁。。直魯豫巡閱使署多分處辦事,上述八處“各處置處長一人,簡任,承巡閱使之命,掌理本處事務”*《直魯豫巡閱使署組織令》,《東方雜志》1920年第17卷第23期。。八處的職責分別是:“秘書處掌理機要事項;參謀處掌理軍事計劃事項;副官處掌理宣達事項;政務處掌理軍務行政事項;軍務處掌理關(guān)于軍隊事項;軍醫(yī)處掌理關(guān)于軍隊衛(wèi)生事項;軍需處掌理軍需事項;軍法掌理關(guān)于陸軍司法事項?!?《直魯豫巡閱使署組織令》,《東方雜志》1920年第17卷第23期。此外,“各處分設各科,科置科長一人,薦任,科員無定額,委任,承長官之命分掌本科事務。各處分科,以別表定之??茊T之額數(shù),由巡閱使酌定之”*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3輯第1編《軍事(1)》下冊,第771頁。。

依照《直魯豫巡閱使公署組織令》,除上述所屬參謀長及八處之外,巡閱使署內(nèi)還可酌設顧問和咨議以備咨詢,至于擔任顧問及咨議人員的數(shù)額,“無定額”*《直魯豫巡閱使署組織令》,《政府公報》1920年第1678期。,而是由巡閱使視具體情況而定。巡閱使署“設憲兵司令一員,憲兵一百名至三百名”,同時“巡閱使署得設衛(wèi)隊,由巡閱使就現(xiàn)有軍隊內(nèi)撥充”*《直魯豫巡閱使署組織令》,《政府公報》1920年第1678期。。以上所述乃巡閱使署本身之組織,此外為達某種目的,有的還可以在其巡閱使署以外的地方設附屬機關(guān),如直魯豫巡閱使署,于北京設有駐京偵緝處。

這樣,直魯豫巡閱使署即建立了一套由巡閱使領(lǐng)銜、層層隸屬、各部門各司其職的辦事機構(gòu),保證了巡閱使署內(nèi)部日常事務的有秩序運作,不僅有利于確立和維護巡閱使于署內(nèi)的絕對權(quán)威,同時也有利于提高使署的辦事效率。

同時,北洋政府為了調(diào)和地方軍閥之間以及軍閥和中央之間的矛盾,有些地區(qū)還設副使署。直皖戰(zhàn)爭結(jié)束后,曹錕以直魯豫巡閱使坐鎮(zhèn)保定,而吳佩孚升任直魯豫巡閱副使,設署洛陽。1920年10月6日,直魯豫巡閱使曹錕向大總統(tǒng)徐世昌呈遞關(guān)于直魯豫巡閱副使權(quán)限及副使署的機構(gòu)設置方案,10月7日經(jīng)參陸辦公處批準,“巡閱副使之權(quán)限,為贊襄巡閱使行使職權(quán),并處理一切事宜”*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3輯第1編《軍事(1)》下冊,第769頁。,并“于巡閱副使署內(nèi)分設參謀處、秘書處、副官處。其各處應置辦公人員,視公事繁簡,酌加規(guī)定”*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3輯第1編《軍事(1)》下冊,第770頁。。這樣,不僅從側(cè)面反映出直魯豫巡閱使曹錕對中央政令的強大影響力,還明確了巡閱副使吳佩孚的職責,吳的洛署也有了一套自己的辦事機構(gòu)。

(二)吳佩孚時期

第一次直奉戰(zhàn)爭之后,直系靈魂吳佩孚,由直魯豫巡閱副使升任正使,依舊坐鎮(zhèn)洛陽呼風喚雨。此時,吳佩孚擁兵數(shù)十萬,掌控直隸、陜西、河南、山東、湖北、湖南、四川等省,洛陽儼然成為北方的政治、軍事中心,被時人稱為“西宮”,設有全國18個省督理、督辦代表機構(gòu)。1923年4月22日,康有為曾在吳佩孚五十壽辰上題“牧野鷹揚,百歲功名才一半;洛陽虎視,八方風雨會中州”*古蓨孫:《甲子內(nèi)亂始末紀實》,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第46頁。的壽聯(lián),給予吳佩孚極大贊譽。就連當時身居總統(tǒng)之位的曹錕也不得不說:只要洛陽打個噴嚏,北京天津都要下雨??梢娐迨鹬?。

鑒于吳佩孚直魯豫巡閱使署之編制與曹錕時期保署編制基本相同,所以,此處筆者僅選其中關(guān)鍵部門以及與保署所設之不同部門述之,其相同之處不再贅述。洛署“雖乏統(tǒng)計之資料,然……可推見其為一龐大之機構(gòu)”*趙恒惕:《吳佩孚先生集》,第348頁。,關(guān)于這一點,從上文所提到的吳佩孚洛署之盛勢即可得到印證。為了處理軍政外交等要務,吳佩孚巡閱使署內(nèi)層設有參謀、軍需、軍械、執(zhí)法、政務、教育、交際和副官(又稱承啟)等八大處,“機構(gòu)之龐大儼然政府一般,其中尤以白堅武所領(lǐng)導的政務處事務最為繁要”*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河北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河北文史資料》第30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57頁。。“政務處下設立機要、法制、財政、外交、文書五科,實為巡署中的心臟機構(gòu),所以時人對政務處有吳佩孚的‘小內(nèi)閣’之稱”*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河北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河北文史資料》第30輯,第57頁。,白堅武在日記中記載:“公務冗忙,……除睡與飯外無光陰矣。”*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白堅武日記》,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418頁。洛署除政務處之外,參謀處事務亦頗繁要,所以參謀處下亦分五課,即海軍、交通、印刷、鐵道、河川。對于洛署的財務,吳佩孚則進行嚴密的直接控制,“洛署組織,財務機構(gòu)有二:一曰軍需處……一曰財政科……軍需處司外求接濟之責,財政科負自行設法之任……但分工固明,而合作甚少,經(jīng)辦文件,皆不會同,幾等于各行其是”*全國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文史資料存稿選編》第2輯《晚清北洋》下冊,中國文史出版社,2002年,第394頁。。軍需處與財政科所辦各事,都是“直接秉承巡帥辦理”,其科外人員“僅知有其事,所不能詳也”*全國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文史資料存稿選編》第2輯《晚清北洋》下冊,第394頁。。八大處之外尤有三場(試農(nóng)、養(yǎng)雞、制冰)、兩局(植林、蠶農(nóng))、兩所(航空、無線電)、小兩處(花卉、電器)、兩院(病院、獸醫(yī))、一樓(繼光樓,招待賓客之所)、一房(汽車)。

此外,洛署內(nèi)還設有顧問、咨議、隨辦營務、副官、差遣各等各級人員?!跋壬v師洛陽,頗欲利用外人以為建立功業(yè)之助”*趙恒惕:《吳佩孚先生集》,第347頁。,列名直魯豫巡閱使署外籍顧問團者,有上?!蹲至治鲌蟆飞玳L英人H.F.荷立斯氏,上?!蹲至治鲌蟆分鞴P英人O.M.格林氏,還有常追隨左右受命招待中外訪客及對日交涉之責日人岡野增次郎。

直魯豫巡閱使署和副使署,按規(guī)定是管轄地區(qū)軍政的機構(gòu),統(tǒng)轄區(qū)域內(nèi)陸軍,會同區(qū)內(nèi)各省軍政首腦,籌辦處理區(qū)內(nèi)軍事事務,然“實為北洋政府的派出機構(gòu),不僅對轄區(qū)內(nèi)的軍隊有督訓、指揮權(quán),而且對三省民政、財政無所不控”*河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河北省志第七十五卷·軍事志》,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0年,第35頁。。直魯豫巡閱使署不僅能控制所應轄區(qū)域,而且還把勢力伸展到江蘇、安徽、湖北、陜西、江西乃至四川、福建等省,它“既不以軍政為限,也不受地區(qū)名義的束縛,形成超省級的太上皇政府”*錢實甫:《北洋政府時期的政治制度》上冊,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第254頁。。

三、直魯豫巡閱使對地方政局的控制

各軍閥依靠強大武力,割據(jù)混戰(zhàn),加上西方國家在其背后的活動,中國政局更趨復雜。直魯豫巡閱使的設置及其作用,就地方政制而言,它強化了直魯豫軍政體制區(qū)域一體化進程,并為以后吳佩孚宣布實行武力統(tǒng)一全國的計劃奠定了基礎(chǔ),初步形成民國前期直魯豫超省級的巡閱使軍政體制,促成了以巡閱使為核心的政治軍事外交的區(qū)域一體化。

(一)直魯豫地方軍政一體化

曹錕、吳佩孚身為直魯豫巡閱使、副巡閱使,“對兩使轄區(qū)三省的控制是極為嚴密有效”*李良玉、吳修申:《倪嗣沖與北洋軍閥》,合肥:黃山書社,2012年,第366頁。,同時“這三省又系直系軍閥控制力最強的地區(qū)”*陶菊隱:《北洋軍閥統(tǒng)治時期史話》下冊,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86頁。。為實現(xiàn)所轄區(qū)域的地方軍政體制一體化,曹錕、吳佩孚先后以其直魯豫巡閱使身份,依靠強大軍事實力,將其勢力范圍不斷擴大。

直隸是直曹的大本營。直皖之戰(zhàn)、第一次直奉戰(zhàn)爭及總統(tǒng)賄選等許多重大政治事件都是在保定謀劃決策的。曹錕以直隸督軍身份兼領(lǐng)直魯豫巡閱使,控制直魯豫三省,其弟曹銳在其升任直隸督軍后不久就坐上了直隸省長的位置。再加上曹錕賄選總統(tǒng)成功以后,他的下屬王承斌更是以直隸督軍兼領(lǐng)直魯豫巡閱副使。在以強大的軍事實力為后盾的基礎(chǔ)上,直隸的軍、民、財權(quán)盡歸其所有,在這種情況下,其對直隸的控制自然不言而喻。

直魯豫巡閱使對河南的控制主要表現(xiàn)為吳佩孚對河南兩任督軍趙倜和馮玉祥的壓制。1920年直皖戰(zhàn)后,吳佩孚開府洛陽,成為河南地區(qū)的太上皇。河南督軍趙倜權(quán)力大大受限,乃至于第一次直奉戰(zhàn)爭,趙倜反直,為直系所敗。直奉戰(zhàn)爭告終,馮玉祥繼趙為豫督,其后北京政府“因曹吳之意恐馮玉祥勢力,調(diào)之至北京,改任為陸軍檢閱史,所部亦移駐京師,而以直系嫡派之張福來部第二十四師代之駐豫”*章伯鋒:《北洋軍閥1912—1928》第1卷,武漢:武漢出版社,1990年,第10頁。。陸軍檢閱史有名無實,這樣既使馮喪失了地盤,又使其失去了兵源和財源。再加上巡閱使署需要給養(yǎng)大批軍隊,吳佩孚“自民國八年入洛至民國十三年之六年間,用變態(tài)籌款方法支付軍費之總額,實達銀六百八十余萬兩”*趙恒惕:《吳佩孚先生集》,第353頁。,并且至此,“河南駐軍,較之十一年蓋增兩倍”*章伯鋒:《北洋軍閥1912—1928》第1卷,第11頁。,其在河南之窮兵黷武可見一斑。

相比于對直隸、河南兩省的控制,直魯豫巡閱使對山東的控制力稍弱一些?!拔ㄉ綎|雖系北洋系而非直系嫡派,軍隊變動較稀”*章伯鋒:《北洋軍閥1912—1928》第1卷,第11頁。,山東原是皖系勢力范圍,并且當時兩任山東督軍田中玉、鄭士琦也都原屬皖系,他們皆在皖系敗于直系后歸附直系。曹錕為了把觸角延伸到山東,于1922年9月30日特派他的心腹、直魯豫巡閱使署參謀長熊炳琦接任山東省長,以便直接控制山東。實際上,直魯豫巡閱使對山東的控制也有強烈的表現(xiàn)。曹錕賄選丑聞被揭露以后,為了盡快獲得外國承認以便箝制輿論,免去田中玉山東督理職務,讓其做了臨城劫車案的犧牲品。并且,1924年吳佩孚為了剝奪與皖系較接近之山東督軍鄭士琦所兼任之第五師師長一職,“事先(三月二十一日)以楊清臣代豫督張福來為第二十四師師長(張為吳之嫡系),以佯示無私,而杜鄭士琦之口”。吳佩孚咄咄逼人,鄭士琦實屬無奈,后來“除孫(宗先,親直)原有之第五師師長一職其任命仍出于鄭士琦之薦任外,新任全師各官長,皆漸易吳佩孚之親信”*章伯鋒:《北洋軍閥1912—1928》第1卷,第15頁。。

相比于直隸、河南兩省,山東雖是直魯豫巡閱使勢力范圍中最薄弱的一環(huán),但在其強大的軍事力量之下,其對山東的控制力還是相當強大的,直、魯、豫三省均在其嚴密控制之下??v向而言,直魯豫巡閱使署成為介于中央政府與省之間的一級準軍政機構(gòu)。橫向而言,省級機構(gòu)形式上是“軍民分立”,實質(zhì)上卻是“以軍統(tǒng)政”,省長公署又是督軍公署的附庸,直、魯、豫三省省長公署及其督軍公署則成為直魯豫巡閱使署的下屬機構(gòu)。因此,可以說直魯豫巡閱使曹、吳及其所控的使署勢力相當強大,三省的軍權(quán)、民權(quán)和財權(quán)都成為其囊中之物,其對所轄區(qū)域?qū)嵭械氖菢O其嚴密的一體化控制。此外,還把勢力擴展到江蘇、湖北、陜西、江西乃至四川、福建等省。

(二)直魯豫地方軍政一體化內(nèi)部的矛盾

1921年吳佩孚親自指揮援鄂戰(zhàn)爭勝利后,“大總統(tǒng)為使他在政治地位上不再低于曹、張,命其身膺兩湖巡閱使并兼領(lǐng)直魯豫巡閱副使”*郭劍林:《吳佩孚大傳》下冊,北京:團結(jié)出版社,2012年,第383頁。,名為副使,實與曹使平級有余。吳佩孚在曹錕登上總統(tǒng)寶座后升任直魯豫巡閱使,勢力日盛。但是,由于直系內(nèi)部力量的不均衡,津、保、洛三派各據(jù)地盤,在政治上互爭短長,以派系利益為至上,大大削弱了直系的整體力量。

吳佩孚自第一次奉直戰(zhàn)爭獲勝,“又和段祺瑞一樣,做起了武力統(tǒng)一的迷夢”*馮玉祥著、文明國編:《馮玉祥自述1882-1948》下冊,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3年,第434頁。,為達目的,他“乃先謀排斥異己者”*章伯鋒:《北洋軍閥1912—1928》第1卷,第14頁。,“倡為督軍、閣員不得兼師長之議”,強制解除各省巡閱使、督理所兼師長之職,而“漸易吳佩孚之親信”*章伯鋒:《北洋軍閥1912—1928》第1卷,第15頁。。直系其他各派對吳均有戒心,他們或極力發(fā)展自己的派系力量,或令人在曹錕身邊說吳的壞話,“津方宵小以排吳使,不惜種種誣陷破壞”*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白堅武日記》,第394頁。,離間曹、吳關(guān)系,使吳在直系內(nèi)部時處孤立之境,曹錕“只知總統(tǒng)熱,不知環(huán)境危”*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白堅武日記》,第394頁。。此時,身居直魯豫巡閱使之位的吳佩孚“復伸張勢力于長江一帶,指使蕭耀南占據(jù)湖北,齊燮元占據(jù)蘇皖贛,孫傳芳占據(jù)福建,更唆使川黔軍攻掠四川,勾結(jié)陳炯明、沈鴻英牽制廣東,駐兵山海關(guān)、喜峰口以阻御奉軍。這種種的布置,都是他實施窮兵黷武政策的初步”*馮玉祥著、文明國編:《馮玉祥自述1882-1948》下冊,第434頁。。吳佩孚的武力統(tǒng)一政策和個人獨裁野心,“在直系外部促成了三角反直同盟,在直系內(nèi)部產(chǎn)生了三角反吳同盟”*陶菊隱:《北洋軍閥統(tǒng)治時期史話》下冊,第184頁。。

雖然直系內(nèi)部存在津、保、洛之爭,難免不會削弱其整體實力。但總的來說,這三派仍統(tǒng)一于直系內(nèi)部,其內(nèi)部的各派紛爭正是其整體勢力不斷擴大的外在表現(xiàn)。加之西方有的列強向之出售大批軍械,使其直轄之實力激增,曹錕、吳佩孚以直魯豫巡閱使之名取得了炙手可熱的勢力而凌駕于數(shù)省之上,其巡閱使署亦成為介于省與中央之間的超省級的地方軍政機構(gòu),形成民國前期超省級的直魯豫巡閱使軍政體制,促成了以巡閱使為核心的政治軍事外交的區(qū)域一體化。

四、直魯豫巡閱使對中央政局的影響

從1920年7月直皖戰(zhàn)爭皖系戰(zhàn)敗,直至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戰(zhàn)爭爆發(fā)前夕,是直系軍閥基本控制中央政權(quán)時期。這一時期,中央政權(quán)遭到軍事強權(quán)的嚴重踐踏,從內(nèi)閣人選到地盤分配、軍事外交,中央政府都要以武人的進退為轉(zhuǎn)移。尤其是第一次直奉戰(zhàn)爭奉系戰(zhàn)敗后的兩年,張作霖退出關(guān)外,直系一家獨大,國家政權(quán)成為其弄權(quán)的工具,直魯豫巡閱使成為遙控中央、強勢干政的太上皇,其巡閱使署自然也就成為超省級的太上皇政府,國家政治表現(xiàn)出鮮明的軍事化特色。

第一階段:直奉兩派協(xié)商干政、聯(lián)合控制中央政權(quán)時期。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內(nèi)部分化為以馮國璋為首的直系和以段祺瑞為首的皖系,馮主張“和平統(tǒng)一”,而段則在日本支持下極力擴張武裝力量,提出“武力統(tǒng)一”。隨著形勢的發(fā)展,北方皖直兩系矛盾日深,而奉天張作霖亦思入關(guān)發(fā)展。直皖一戰(zhàn),皖系失敗,段祺瑞被迫下臺,直奉兩系共同取得北京政權(quán)。為安撫直奉兩大派系,大總統(tǒng)徐世昌遂于1920年9月頒布大總統(tǒng)令,任命曹錕為直魯豫巡閱使,吳佩孚副之,使直奉雙方勢均力敵。同時,徐世昌還邀請曹、張共同協(xié)議四項辦法:“(1)直魯豫巡閱使與東三省巡閱使對管轄省份中的用人行政大權(quán)‘得便利行事’,即曹、張各具有‘自由行動’的權(quán)力;(2)更換疆吏(如督軍等人)必須共同協(xié)商,‘以期內(nèi)外如一’,即給予曹、張對中央用人行政的決策權(quán);(3)鞏固(靳云鵬)內(nèi)閣,不得已更換時,應‘共相示知’,即內(nèi)閣人選須征得曹、張之同意;(4)中央如有重大事件,需共助辦理。”*來新夏:《北洋軍閥史》,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13年,第629頁。以上四項協(xié)議是中央和直奉兩大派系之間在權(quán)力分配上達成的一種臨時協(xié)議,但雙方在許多問題上,尤其是內(nèi)閣和地盤劃分上仍有爭斗。

當時,“靳云鵬方執(zhí)中央政柄,遇事以保持各方軍事為務,使兩系利害,不至過于沖突”*來新夏:《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北洋軍閥(四)》,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8頁。,這就是當時靳云鵬依偎于兩大軍閥之間維持其內(nèi)閣之位置的寫照。靳內(nèi)閣在雙方的強力拉鋸之下,“不能維持之情狀,已昭昭在人耳目”*章伯鋒:《北洋軍閥1912—1928》第4卷,第8頁。?!霸诖诵麻w中有一最大關(guān)鍵,即靳氏聯(lián)絡直系之手段也。直系以奉張操縱內(nèi)閣,頗致不滿,且有倒閣之聲。”*章伯鋒:《北洋軍閥1912—1928》第4卷,第17頁。1921年的天津會議重新劃分了奉、直兩派的地盤和權(quán)力:“直系取得了陜西的地盤,并使奉系撤走了駐河南、陜西的駐軍;而奉張達到了兼署蒙疆經(jīng)略使的目的,并在關(guān)外三省及熱察綏三個特別區(qū)內(nèi)掃清了奉系以外的勢力”*來新夏:《北洋軍閥史》,第637頁。;“內(nèi)閣改組,靳云鵬重新組閣,親奉系的周自齊、葉恭綽去職。直奉之間取得暫時的妥協(xié)”*章伯鋒:《北洋軍閥1912—1928》第4卷,第2頁。。

然而,根本問題并沒有解決,派系間的矛盾仍在醞釀、滋生和發(fā)展之中,中央政局搖搖欲墜。“各于表面不得不示靜止之狀,而暗中則反各盡其縱橫捭闔之技。”*來新夏:《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北洋軍閥(四)》,第8頁?!胺钪眱上蹈鞅M力以圖本系勢力之擴大,而每經(jīng)一度之發(fā)展,兩方即不免暗中有一次之沖突,結(jié)果則各得相當之交換,以維持其勢力,而暗中更各竭力相斗?!?章伯鋒:《北洋軍閥1912—1928》,第20頁。特別是援鄂戰(zhàn)爭打破了奉張、直曹、鄂王所成三角均勢,再加上兩派背后英、美、日帝國主義之間錯綜復雜的矛盾,當政治談判解決不了問題的時候,軍事沖突便成為不可避免之勢。

第二階段:直系獨攬中央政權(quán)時期。第一次直奉戰(zhàn)爭后,“直系之權(quán)力可以攬持中央政局”*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白堅武日記》,第496頁。,形成了“直系即中央”*章伯鋒:《北洋軍閥1912—1928》第1卷第195頁。的政治局面。但是,曹、吳并不以此為滿足,還想奪取最高統(tǒng)治地位,進而統(tǒng)一南北,成為全國名副其實的統(tǒng)治者。在中央,他們上演了迎黎復職、倒閣驅(qū)黎、賄選總統(tǒng)等一系列丑劇,最終使曹錕坐上了總統(tǒng)寶座。直曹在逼走黎元洪之后的過渡期間,高凌霨于1923年6月14日儼然以“攝政內(nèi)閣”總理的名義轉(zhuǎn)發(fā)了黎元洪宣布辭職的“寒”電,并通告全國:“本院謹依大總統(tǒng)選舉法第五條第二項,自本日起攝行大總統(tǒng)職權(quán)?!?寒霄:《六月十三》上冊,北京:中華印制局,1924年,第74頁。這樣,在直系軍閥頭目曹錕的支持和津保派分子的策劃下,一個由直曹直接控制的“國務院攝政內(nèi)閣”便產(chǎn)生了。倒閣驅(qū)黎后,曹錕更是加快了賄選總統(tǒng)的腳步,最終坐上了總統(tǒng)寶座,以政府首腦之位直接控制中央大權(quán)。在地方,吳佩孚以直魯豫巡閱使身份坐鎮(zhèn)洛陽,他完全繼承了袁世凱、段祺瑞的軍事專政地位和武力統(tǒng)一政策,在川、湘、閩、粵各省點燃起戰(zhàn)火,以地方而遙控中央,“洛陽的直魯豫巡閱使署,實際上成了北京政權(quán)的中心”*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河北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河北文史資料》第30輯,第56頁。,當時內(nèi)閣人員任免完全操縱于直系曹吳之手,如“王叔魯就財長職,先須親至保、洛一行,……財長仆仆奔走于軍閥之門”*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白堅武日記》,第427頁。。

這一時期,曹錕憑借總統(tǒng)的身份,利用強大的武力,走向了國家權(quán)力的至高點;吳佩孚由副使升任正使,不僅在地方竭盡全力形縱橫捭闔之勢,令眾多實力派望而卻步,而且對中央政局也多有控制,整個中央政權(quán)盡歸其所攬。

五、結(jié)論

北京政府時期的巡閱使制度,是軍閥政治斗爭的產(chǎn)物。尤其是袁世凱去世以后,國家中心力量缺失,北洋軍事集團群龍無首,皖系、直系、奉系等各派系各割據(jù)一方,互相傾軋,導致地方勢力坐大,以及地方政權(quán)的軍事化。加上各派系借助其背后的帝國主義勢力干政亂國,造成“變亂相尋,戰(zhàn)爭迭起,士荒于學,農(nóng)輟于野,工曠其業(yè),商折其資,滿目瘡痍,哀鴻遍野”的景象,嚴重威脅了國家的統(tǒng)治秩序。以至于有人慨嘆:“共和之兆禍反不若專制時代,猶有秩序可循?!?《湖北人士成立地方自治研究會發(fā)布宣言》,《時報》1920年10月1日。巡閱使制度便是在這種情勢之下,由中央政府不得已而設置的一種介于中央與省之間的一種地方軍政制度。直魯豫巡閱使及其使署的設立始于直皖戰(zhàn)后,它是北京政府對作為戰(zhàn)爭勝利者的直系軍閥首領(lǐng)的一種特殊安置。直系在曹錕、吳佩孚兩位直魯豫巡閱使的帶領(lǐng)下,迅速將其勢力發(fā)展至政權(quán)巔峰,上可遙控中央政局,下可號令各方勢力,其巡閱使署亦成為名副其實的太上皇政府。北京政府時期的直魯豫巡閱使的設立,不是一種政制常態(tài),它是時代環(huán)境的特殊產(chǎn)物,有著獨特的研究價值。對于北洋巡閱使制的研究目前還較為薄弱,對于這種非常態(tài)政制的研究還需不斷加深。

(責任編輯:胡素萍)

On Functions of Inspector Officials to Hebei,Shandong and Henan from 1920 to 1924

FENG Qiao-xia

(SchoolofHistoryandCulture,HenanUniversity,Kaifeng475000,China)

As a unique system of military command during the early phase of Beijing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inspector system had exerted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national politics. Accompanied by the infighting among warlords, the system was a result of the political struggle among warlords in the absence of the national central power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inspector official system in Hebei, Shandong and Henan i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the inspector official system then established, for the inspector official could not only set up some supra-provincial institutions to maintain order in those places but also have remote control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intervene in national politics. Although it was an unusual institution founded by the government in a special context, its existence has some rationality in that it could not fail to be a temporary expedient to handle the then national situation in times of national turmoil.

the Peking government; the inspector official system to Hebei, Shandong and Henan;warlord politics

2016-11-30

馮巧霞(1990-),女,河南濮陽人,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北洋軍閥史研究。

K251

A

1674-5310(2017)04-0122-08

猜你喜歡
直系曹錕吳佩孚
1920年河南易督風潮中趙倜轉(zhuǎn)向與直皖易勢
史學集刊(2021年5期)2021-09-11 21:50:44
曹錕賄選與法制局長選任風波
近代史學刊(2018年2期)2018-11-16 09:20:06
從“三不主義”管窺吳佩孚的儒學情懷
賄選總統(tǒng)不當漢奸
直系姻親結(jié)婚之我見
法制博覽(2017年13期)2017-01-27 11:01:39
吳佩孚雞屁股“退敵”
低情商,易受傷
百家講壇(2016年18期)2016-11-01 12:36:06
“賄選總統(tǒng)”曹錕不虧晚節(jié)
『賄選總統(tǒng)』曹錕不虧晚節(jié)
文史博覽(2016年4期)2016-02-02 10:56:10
吳佩孚的批文
做人與處世(2015年7期)2015-06-24 13:03:16
繁昌县| 临朐县| 仙游县| 钦州市| 新乡县| 张北县| 定结县| 富阳市| 塘沽区| 钦州市| 泾源县| 饶平县| 乃东县| 黄骅市| 福建省| 柘城县| 漯河市| 驻马店市| 从江县| 海晏县| 孟连| 南涧| 青海省| 汉中市| 丰原市| 合阳县| 云浮市| 海伦市| 乐东| 汶川县| 广昌县| 杨浦区| 吴堡县| 嵊州市| 金塔县| 宿松县| 堆龙德庆县| 邵东县| 新建县| 新密市| 武夷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