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彬彬
(閩南理工學院 福建 石獅 362700)
對于民辦高校的定義,百度百科給出的解釋是:“民辦高校是企業(yè)事業(yè)組織、社會團體及其他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教育經(jīng)費,面向社會舉辦高等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1998年國家提出高校擴招,以滿足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民辦高校便一直作為國家高等教育的重要補充而應運而生?!盵1]從內(nèi)涵上看,民辦高校是具有一定辦學理念的非政府組織或個人利用自身的資產(chǎn)和資金自主辦學的機構。它具備學校的教育功能,但教育資源以及教學建設都必須自主完成。和公辦院校相比,同樣作為社會公益事業(yè),同樣必須挑起培養(yǎng)人才的大梁,但企業(yè)或者組織機構經(jīng)營狀況的不穩(wěn)定性難以維持民辦高校長期持久的進行,加之教育培養(yǎng)成本逐年增高,如果遇到了學生惡意拖欠學費的情況,無疑會給民辦高校辦學帶來挑戰(zhàn)。根據(jù)《高等學校收費管理暫行辦法》指出:“高等教育屬于非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依據(jù)國家有關規(guī)定,向?qū)W生收取學費?!薄皩W費是學校經(jīng)費的必要來源之一,納入單位財務統(tǒng)一核算,統(tǒng)籌用于辦學支出。任何部門、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擠占和挪用?!盵2]
就目前民辦高校的情況來看,由于政府資金扶持的力度小、水平低從根本上不能滿足日益發(fā)展的民辦高校辦學的需求。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速度加快,學生的消費水平也逐年提高,生活費用等其他支出數(shù)目有所提升,部分學生開始出現(xiàn)就學經(jīng)費短缺的問題,甚至出現(xiàn)拖欠學費的情況,繼而出現(xiàn)學生盲目跟風、惡意欠費的現(xiàn)象。
長期以來政府本著“讓每個學生都上得起學,讓每個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的孩子都不因交不起學費而輟學”的原則來幫助學生上學,出臺了一系列的資助政策,如各種助學金、獎學金等等。這些幫扶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真正生活困難的學生的學費問題,但同時也讓一部分學生鉆了空子。個別學生偽造虛構家庭貧困信息申領了助學金,但他們并不是用來繳納學費和學習,而是用這些錢購買游戲卡、上網(wǎng)卡、名牌服裝等與學習無關的用品上。學校和政府對于不誠信的學生缺乏處罰的措施,學生為其不誠信造成的影響付出的代價太小,導致學生對欠費行為造成的誠信問題也慢慢變得無所謂。民辦高校的教學管理面對國家“一個都不能少”的教育方針往往不敢制定管理方案,缺乏必要的懲治手段。學生工作部門在開展工作時顯得束手無策,而相對能夠?qū)W生的學業(yè)以及在校情況起到監(jiān)督作用的教務處等一般不參與學費收繳工作,欠費的學生依然可以參加考試、完成學分,這種部門分工顯然讓學生工作部門特別是輔導員在面對學生惡意欠費時顯得無能為力。因此,民辦高校一方面要建設和發(fā)展,一方面又面臨著因部分學生欠費而無法擴大優(yōu)質(zhì)資源供應的壓力。[3]
學生欠費問題常常讓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線輔導員們陷入兩難境地,一方面擔心提起欠費問題使學生自尊心受傷,另一方面又顧慮欠費對學校正常教學秩序的影響。因此,在對部分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前,應該做足“功課”,發(fā)現(xiàn)欠費原因,進而“對癥下藥”,問題才能得到有效解決。也就是說,面對欠費主體,我們必須了解學生每個階段的發(fā)展狀況,了解學生的真正想法,了解其行為表現(xiàn),這樣才能區(qū)分學生究竟是因為生活據(jù)沒有能力籌措學費,還是因為道德問題、誠信缺失而惡意欠費。因此,學費催繳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要有針對性,相對來說,欠費學生的年級特點明顯。
(一)大一學段學費催繳相對容易。新生入學階段,要入學就讀的學生都是清楚民辦高校收費標準,大部分家庭也是有慎重思考過入學后的學習費用和生活費用,并且為了讓孩子順利地完成在校學習而做好了各項資金安排。另外,社會愛心人士、民間扶貧組織獎學助教、國家對新生入學提供的“綠色通道”對能上大學的貧困學生給予一定的資助,也能讓大多數(shù)的學生入學時就繳清學費。
(二)大四學生因為處于學業(yè)的最后階段,學校對于不能按時繳清學費的學生一般會采取相應的措施,如將未按時繳費納入學生個人誠信檔案等等。學生因擔心對自己畢業(yè)造成影響甚至畢業(yè)后無法在社會上正常求職而想辦法按時去繳費。但個別學生或許已經(jīng)意識到自己畢不了業(yè)或者拿不到學位,直接破罐子破摔,不想交學費。
(三)大二和大三往往容易成為欠費的“重災區(qū)”,具體有以下三種情況:
1. 家庭環(huán)境突變,經(jīng)濟上出現(xiàn)暫時性的困難
大一生活結束以后,大二大三的學生中有的家庭突然遭受經(jīng)濟上的重大變故,面臨生活上的壓力,確實交不起學費,比如因農(nóng)作物受災收成受到影響、家庭人口眾多特別是讀書子女增多、經(jīng)營不善周轉不靈、父母離異、家庭成員得重病、監(jiān)護人發(fā)生意外而無勞動能力等等,但他們又對國家助學政策缺少了解甚至是完全不了解,而沒有獲得資助。
2. 部分學生貪婪之心作怪,為了獲得貧困補助弄虛作假
部分大學生對學校的資助政策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看到接受補助的同學有錢花,想著“不拿白不拿”,錯誤地認為欠費便能夠享受到國家和學校的相關幫扶政策,能額外獲得一筆貧困補助或者減免學費,這樣自己便能獲得更多的生活費,可以滿足自己更多的欲望和追求。于是個別學生鉆空子開假證明騙取學校的困難補助。
3. 惡意欠費
在催繳學費工作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幾類“耍賴”的學生,一是態(tài)度誠懇口頭承諾按時繳納學費,但具體工作落實中卻屢次失信于人的;一類是態(tài)度強硬、我行我素,堅決不繳納學費的。這些惡意欠費主體也有一定區(qū)別:
一是學生主觀上拖欠,繳費意識淡薄,誠信缺失。家長已經(jīng)把錢存入學生銀行卡,但是學生持觀望態(tài)度,一定要等到大家都交完了才愿意去繳費;有的是投機心理作祟,把學費挪作他用,比如投資股票、存入理財中心賺取利息、經(jīng)營投資等等;有的甚至是為了享受生活騙取助學金,不貧裝貧,故意不交費。
二是部分家長功利心太強,不正確的金錢觀念導致無知地認為欠費可以造成“家庭困難假象”,獲得學費減免甚至得到貧困資助,不愿意主動籌措學費,甚至對子女欠費情況默許、漠視,造成不良的拖欠記錄。這些都會對學生的學費收繳的造成負面影響。
高校要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角度出發(fā),既不讓困難學生因交不起學費而輟學,更不能讓學生因?qū)W費催繳而自尊心受到傷害,同時,對于有經(jīng)濟能力而惡意欠費的學生也絕不“縱容”、“姑息”,因此在學費催繳過程中正確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尺度十分必要,要因人而異,因地制宜。
1. 在臨近繳費階段,可以人性化多渠道地通知學生本人及家長繳費事宜,明確扣款時間,采取銀行扣款和現(xiàn)場繳費相結合的形式完成收繳工作。在現(xiàn)場繳費時要更多地考慮學生的便利性,多設點少流程,避免學生因長時間的排隊或者準備證件而對學費收繳產(chǎn)生反感。
2. 學生輔導員可利用寒暑假提前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了解生活困難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困難學生進行國家資助體系的宣傳,構建幫扶機制,得到學生的信任和肯定。同時建立誠信體系,把拖欠學費的情況納入學生個人學籍檔案。教務處等部門必須制定一定的措施處理惡意欠費的學生,如限制教務系統(tǒng)的使用等等,多部門形成合力,默契配合,才會提升學生繳費的管理效果。
1. 班集體參與監(jiān)督,民主決議資助對象
把關愛、理解放在首位,以尊重為基礎,深入學生生活是輔導員工作的出發(fā)點。大學生家庭情況調(diào)查很有隱蔽性,不像小學中學那樣家庭和學校都在同一地域范圍內(nèi),家訪可以及時到位。大學生都是來自五湖四海,對于刻意隱瞞甚至是提供虛假證明的學生的調(diào)查考證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走進學生群體,走入學生宿舍非常必要。貧困大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況從他的消費習慣、生活習慣以及同學的印象評價中往往能夠判斷出來。
按照“觀察—詢問—跟蹤—落實”的方式,建立民主評議小組,學生監(jiān)督學生,學生管理學生,學生影響學生,嚴格界定貧困生和非貧困生,幫助申請助學貸款、各項獎助學金,推薦勤工助學崗位,不斷完善助學體系。不僅讓學生順利繳清學費,也讓學生感受到學校的人文關懷。[4]
2. 加強朋輩監(jiān)督作用,形成強烈的集體榮譽感
(1)做好繳費記錄。學生返校第一時間再次通知繳費事宜,要求全員繳費,讓學生意識到持有較大金額資金會存在安全隱患,如錢財容易丟失被盜造成不必要的損失等等,允許特殊困難學生制定繳費計劃,分階段逐步繳清學費。在開學最初幾周,就要對學費收繳情況進行統(tǒng)計,對未能及時繳清的學生做好登記。
(2)統(tǒng)一收繳,集體行動。充分利用班級的凝聚力和集體榮譽感,采取繳費負責制,由小集體到大集體,舍長、班長或者班級影響力大的負責人,通過互相提醒的方式,強調(diào)繳費問題,部分同學或因“面子”,不想讓同學看不起自己或者清楚意識到因為自己拖欠而耽誤其他同學學籍注冊,便會迅速繳費。
(3)對惡意欠費的“零容忍”通報。對于貪圖享樂、奢靡浪費而造成學費拖欠的學生進行批評教育,必要時要對學生惡意欠費的行為及時“零容忍”通報,避免姑息縱容而造成學生更多的惡意欠費問題。
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強調(diào)正確的教育權利和義務觀十分必要。很明顯,民辦高校辦學雖不以營利為目的的,但學生按時繳費是保證學校正常運營的前提和保障,及時自愿繳納學費既是滿足學校順利辦學的資金基礎,也是讓學生充分享受教育資源的必備資金條件。因此,按時繳費既是學生享有的權利,也是學生必須履行的義務。作為一個教育資源的消費者,權利的行使必須以義務的履行為前提。不管是貧困生還是非貧困生,自主籌措學費,主動繳清學費是享受教學資源、優(yōu)先享受國家政策福利的前提。高等教育不同于義務教育,無法享受“免費的午餐”。拖欠學費特別是惡意欠費是在非法占有他人的學習資源。教育的資源是建立在大家認真履行義務的前提下的,惡意欠費不僅使校園建設必要的經(jīng)費投入得不到保障,也是對大多數(shù)學生教育公平權利的侵害。
高校教育中,家長和學校缺乏聯(lián)系。一方面由于家長在學生進入大學后往往放松警惕,疏于管教;另一方面大部分的高校教師對學生的教育管理流于形式,沒有與學生家庭建立必要的溝通聯(lián)系渠道。強調(diào)家長和學校合作不僅讓家長了解學生在大學期間的各方表現(xiàn),還讓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家庭狀況,高等教育不是脫離社會、脫離家庭教育而單獨存在的教書育人,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必須建立家校之間的合作。
1. 轉變觀念,架起溝通橋梁
家長必須轉變“高中管的嚴,大學完全不管”或者“大學生都已是成年人,管不著”的思想,與子女適當?shù)慕涣骱捅匾谋O(jiān)督是不能少的。對于學費問題,家庭教育要與學校達成一致,督促學生主動繳費,按時繳費。鼓勵家長積極保持與學校老師的聯(lián)系,只有溝通順暢了,鉆空子找漏洞的機會也就少了,欺上瞞下惡意欠費的機會也相應的降低了。
2. 區(qū)分對待,有效合理溝通
梯度教育,分階段分過程地進行思想工作[i],了解家長的實際想法和家庭狀況,進行有效溝通,解決他們的顧慮,避免在交流中硬碰硬,造成學生家長破罐子破摔。對于灌輸惡意欠費思想的家長,必須態(tài)度明確,說明欠費的后果及影響,讓家長感受到危機感和嚴重性,以盡快繳清拖欠學費。
民辦高校學生拖欠學費問題已不是個別貧困生的特殊現(xiàn)象,目前學費催繳的工作過程中欠費小團體、小群體正在影響部分學生的繳費觀念。因此,提高繳費效率,轉變學生的繳費觀念,形成自覺繳費的良好習慣,才能保證民辦高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
[1]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
[2]國家教委,國家計劃委員會,財政部.高等學校收費管理暫行辦法[R].1996.
[3]杜鳳英.基于國家新資助政策的高職院校學生欠費問題研究[J].河北能源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01).
[4]陳素紅.高校學生欠費催繳的困境及對策研究[J]吉林農(nóng)業(yè)科技學院學報,2010(01).
[5]張薇薇,張倩,潘麗娜.民辦高校大學生素質(zhì)教育現(xiàn)狀和路徑探索[J].經(jīng)濟研究導刊,2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