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黨國,杜東峰
(陜西省機械研究院,陜西 咸陽712000)
掘進機在掘進時,刀具在破碎巖石的同時產(chǎn)生了大量粉塵,這是掘進機粉塵污染的根源。為了保證掘進機安全可靠地工作,必須將這些粉塵有效去除。目前盾構機的除塵主要采用一堵二疏的方法。一是在掘進機機頭刀盤支撐外側設有擋塵板,將粉塵堵在掘進機刀盤前部,不向機頭后溢出;二是沿刀盤四周設置噴嘴,其噴水可以形成環(huán)狀水霧,與較大顆粒粉塵結合沉降,可去除粉塵[1-4]。但對于小直徑掘進機特別是開挖直徑小于3 m的掘進機,由于空間狹小,濕式除塵容易引起電機以及電氣線路短路,干濕除塵設備體積龐大,不能安裝在掘進機機體內(nèi),所以給小直徑掘進機除塵帶來很大的困擾[5,6]。
在1800型掘進機除塵系統(tǒng)的設計當中,根據(jù)整機的結構布局,結合國家有關法規(guī)、規(guī)范及標準,在滿足有關的工藝操作,在保證設備長期有效運行以及節(jié)約成本的情況下,對含塵氣體輸送管路+加壓軸流風機+濾筒式脈沖除塵器+高壓離心式引風機的方式工作過程中產(chǎn)生的煙塵進行捕集、輸送、過濾,最終再由引風機將處理后含塵氣體進行達標排放的設計方案,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
(1)粉塵排放濃度≤30mg/m3.
(2)除塵效率高,排放濃度低。
(3)占地面積小,鋼材消耗量少,一次性投資省。
(4)過濾元件在凈氣室進行安裝,方便可靠。
(5)能保證長周期穩(wěn)定運行。
(1)依據(jù)煙氣的溫度,性質(zhì),結合現(xiàn)有場地的尺寸,所需處理的煙氣量,入、出口濃度,過濾元件的材質(zhì)等因素作設計取舍,同時要考慮安全運行的雙保險。
(2)濾筒濾料采用過濾精度高、耐磨性能好的聚酯纖維無紡布制作。
(3)選擇先進的脈沖清灰技術,運動部件少,故障率低。
由于設備距離施工現(xiàn)場太遠(最遠可達到5公里),通過計算可知,5 km的管路阻力將近24 kPa,而除塵器的阻力為1.2 kPa,故整個系統(tǒng)的阻力約為25 kPa.所以應在管路系統(tǒng)增加高壓軸流風機進行壓力補償,故除塵器選型及技術參數(shù)如下表1所列。
表1 除塵器型號及技術參數(shù)
(續(xù)下表)
(續(xù)上表)
除塵器主體采用濾筒式。隨著濾筒技術及材料不斷的研制,對除塵器的內(nèi)部結構和過濾濾芯進行優(yōu)化改進,目前,濾筒式除塵器已經(jīng)廣泛地應用于水泥、鋼鐵、電力、食品、冶金、化工等多個行業(yè)。隨著行業(yè)發(fā)展的需要,除塵器容量不斷增加,該項技術已經(jīng)成為過濾面積>2000 m2大型除塵器種類之一,為解決傳統(tǒng)除塵器對超細粉塵收集難、過濾風速高、清灰效果差、濾袋易磨損破漏、運行成本高等問題,提供了新的技術方案,與現(xiàn)有多種形式的濾袋式除塵相比,具有過濾面積大、壓差低、低排放、體積小、使用壽命長等特點,是解決空間小,粉塵處理量大的最佳選擇。該除塵器具有占地面積小,布置密度大,結構緊湊,安裝方便,成本低,維修工作量小、過濾面積大,阻力小等優(yōu)點。
在掘進過程中,受回轉驅動,破碎的碴石在沉降時,產(chǎn)生大量粉塵,含塵氣體經(jīng)高壓軸流風機及管路進入處理裝置,氣流中部分粗大顆粒在分離后直接沉降;其余粉塵進入濾塵室后,通過濾筒過濾,使粉塵沉積在濾料表面上,凈化后的氣體由排氣管路經(jīng)引風機排出。
隨著濾筒除塵器的工況,濾筒表面積塵達到一定量時,阻力達到某一規(guī)定值時必須進行清灰。由清灰控制裝置,按設定程序,打開電磁脈沖閥噴吹。首先箱體進氣提升閥關閉,將含塵氣體與箱體濾料斷開,然后電磁脈沖閥開啟,壓縮空氣在短的時間內(nèi)迅速膨脹,進入濾筒,使濾筒膨脹發(fā)生變形,產(chǎn)生振動,附在濾筒外表面上的粉塵被分離,并落入灰斗中。清灰完畢后,電磁脈沖閥關閉,提升閥打開,箱體恢復過濾狀態(tài)。脫落的粉塵掉入灰斗內(nèi),通過缷灰閥、螺旋輸送機排出。為防止氣流阻力過大,因此,必須周期性地開啟清灰裝置,對濾筒進行清灰。清灰并不是將濾筒上的灰層全部徹底清除,而是將濾筒表面,殘余少量的微塵粒組成布粉層,用于下次過濾較小粉塵。清灰裝置是采用脈沖氣流來實現(xiàn)清灰的目的,逐行進行清灰。
濾筒式除塵器結構由管路、高壓軸流風機、箱體、清灰裝置、濾筒、氣源分配器、卸灰閥、螺旋輸送機、引風機及電控裝置組成。除塵器中濾筒的布置很關鍵,既可以傾斜布置,也可以垂直布置在箱體花板上。從清灰效果角度來說,垂直布置效果最佳?;ò逑虏繛檫^濾室,上部為氣箱脈沖室。此次設計采用垂直布置的方式,同時在入口處,加裝氣流分布板。
2.2.1 風道
風道由進出口管道、高壓軸流風機、密封件組成。由于在隧道施工時,管線長,氣壓損失大,為此,分段在管路上加裝高壓軸流風機,保持足夠的氣流壓力、風速,防止粉塵沉積,造成堵塞管路。
2.2.2 箱體
箱體分為上下結構。上下箱體中間由花板隔開,上箱體是凈氣室;下箱體安裝有濾筒組件,箱體包括了提升閥、噴吹系統(tǒng)、脈沖電磁閥、花板、分流板、濾筒組件。
噴吹系統(tǒng)由儀表、氣源、空氣管路、氣源分配器、電磁脈沖閥、噴吹管等組成。每排濾筒上均有一根噴吹管,通過電磁脈沖閥與氣源分配器相連。噴入濾筒的壓縮空氣,由氣源分配器的脈沖電磁閥開啟時間決定。氣壓系統(tǒng)的工作壓力應在0.2~0.4 MPa之間,壓力越低,對濾筒損傷越小,在保證清灰效果的前提下,應盡量將氣壓調(diào)至最小。采用在脈沖噴吹管路上安裝有導流裝置,使脈沖氣流充分進入濾筒,加速氣流的速度,優(yōu)點是耗氣量少,清灰效果顯著。
噴吹需瞬間完成,使用膜片閥來實現(xiàn)快速反應,箱內(nèi)的壓縮空氣壓迫觸發(fā)膜片和主膜片是電磁脈沖閥保持關閉狀態(tài),在電磁閥的激勵下,在觸發(fā)膜片上產(chǎn)生壓差,膜片抬起,主膜片一側空氣泄出,主膜片在壓差作用下抬起,箱內(nèi)壓縮空氣進入噴吹管,在噴吹管的引導下沖入濾筒。
濾筒內(nèi)急速下沖的壓縮氣流,濾筒突然徑向變形膨脹,使濾筒外表面積聚的灰塵脫落分離。電磁脈沖閥在不激勵狀態(tài)時,空氣泄出處關閉,氣壓將膜片復位,電磁脈沖閥關閉,噴吹時應將提升閥關閉。
氣流分流板針對氣流的上升和粉塵的下降,如果氣流分布不均,實踐證明,流速過低時,會大幅降低除塵效率。分流板的開孔率約為50%時,阻力系數(shù)較小,為此氣流速度控制在<0.8 m/s時,分流板布置完全滿足濾筒式除塵器的使用要求。
2.2.3 花板及濾筒>
花板用于固定濾筒,并可作為濾筒檢查平臺。濾筒組件從花板孔裝入。
濾筒由頂蓋、金屬框架、褶形濾料和底座等組成。濾筒按形狀分為圓形、扁形和錐形等。濾筒是用設計長度的濾料折疊成褶,首尾黏合成筒,筒的內(nèi)外用金屬框架支撐,上、下用頂蓋和底座固定。頂蓋用螺栓固定。針對濾筒上下端蓋及護網(wǎng)必須粘接牢固,不允許有脫膠、漏膠和流掛等缺陷;濾筒上的金屬件必須滿足防銹要求;濾筒外表面應無明顯傷痕、磕碰、拉毛和毛刺等缺陷;濾筒的噴吹清灰,按需要可配用誘導噴嘴或文氏里管等噴吹裝置,濾筒內(nèi)側加有防護網(wǎng),采用圓形結構,直徑Φ320 mm,長度660 mm濾筒,配有文氏里管。見表2.
表2 聚酯纖維無紡布常用工況和保質(zhì)條款
脈沖氣流未經(jīng)過文丘里,直接噴吹進入濾筒內(nèi)部。進入濾筒的氣流在濾筒上部流速是最快的。隨這氣流不斷向下運動,并向四周擴散,因而使氣流速度不斷降低。由于氣流速度越快、壓力越低,因此在濾筒的上部形成了一個負壓,壓力分布從上到下不斷增加,這樣就使濾筒上部清灰不徹底,下部濾材容易破損。見圖1.
圖1 布袋抽風及反吹工作狀態(tài)圖
在脈沖噴吹管上安裝濾筒用文丘里噴嘴。噴吹壓力采用全濾筒高度正壓噴吹形式。脈沖噴吹時,噴吹氣流進入文氏管,隨著文氏管截面不斷減少,使氣流速不斷加快,壓力減小,形成負壓區(qū),引導周圍氣體流入,形成二次氣流。使噴吹的氣流量大幅增加,通過文氏管進入濾筒后,使整個濾筒內(nèi)部的壓力分布很均勻,清灰效果大為改善,濾筒底部損壞率減少,噴吹耗氣量減少。噴吹氣流應干燥、不含油、無粉塵。脈沖閥無漏氣現(xiàn)象,且正常啟閉,工作可靠。脈沖控制儀噴吹時間與間隔均能調(diào)整。
2.2.4 出灰裝置及支腿
出灰裝置由灰斗、卸灰閥、螺旋輸送機等組成。灰斗出灰法蘭與卸灰閥連接。支腿是用于支撐除塵器本體、灰斗。
2.2.5 檢測、控制系統(tǒng)
PLC控制系統(tǒng)允許全自動操作和手動操作。系統(tǒng)邏輯由可編程控制器提供。
2.2.6 濾筒設計根據(jù)總成要求要注意以下要素
(1)粉塵排放,要選擇具有過濾精度高、清灰容易、阻力小的多微孔薄膜復合的濾材。
(2)環(huán)境濕度,粉塵易吸潮或粉塵中含有油脂成份時,考慮選擇具有防油、防水、防污功能的濾材。
(3)內(nèi)骨架尺寸及強度的確定主要考慮通油小孔的大小不應影響過濾氣量,考慮濾筒承受的壓差要以骨架支撐,所以直徑越小強度越高。
(4)除塵器總高和進出口的距離。
(5)濾筒過濾能力。
(6)出氣口連接方式及尺寸。
(7)過濾精度等相關的性能要求。
針對此項目,綜合所述得出如下幾點:
(1)隧道在施工過程中,會產(chǎn)生大量的粉塵。通過對粉塵收集,大幅降低隧道粉塵對人體的危害。
(2)在掘進過程中配備一套干式除塵機,運行后將粉塵濃度降低至允許排放范圍以內(nèi)。
(3)除塵器與通風機并用,大幅降低了通風機的送風量,降低了生產(chǎn)成本。
[1]郭海軍,董華東.長壓短抽除塵系統(tǒng)在快速掘進工作面的應用[J].煤礦安全,2016(4):158-160.
[2]辛德林,張世良,鄭 彬,等.煤礦長距離斜井盾構法施工通風技術[J].施工技術,2016(22):15-18.
[3]宋壯壯.淺談盾構機及其維保技術[J].水利水電施工,2017(1):100-103.
[4]扈國義.神華新街臺格廟礦區(qū)斜井盾構穿越煤系地層安全處置技術[J].鐵道建筑技術,2017(2):62-66.
[5]黃劍飛.可燃性粉塵濕法除塵系統(tǒng)的風險分析及控制[J].浙江化工,2017(6):42-44.
[6]張文清.干式除塵系統(tǒng)在全巖大巷掘進中的應用[J].建井技術,2017(2):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