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受讓人取得遺失物所有權問題之探討

2017-03-07 22:41:51羅歡平喬少俠
關鍵詞:遺失物受讓人物權法

羅歡平,喬少俠

(湘潭大學 法學院,湖南 湘潭 411105)

受讓人取得遺失物所有權問題之探討

羅歡平,喬少俠

(湘潭大學 法學院,湖南 湘潭 411105)

拾得人拾得遺失物后轉讓的,受讓人能否取得遺失物的所有權,對此各國規(guī)定有所不同。規(guī)定受讓人能夠取得遺失物所有權的,其取得方式的性質在理論界存在爭議。有學者認為受讓人取得遺失物所有權的方式屬于善意取得,但受讓人取得遺失物的相關規(guī)定與善意取得制度在內容與立法目的上均不相同,故其取得方式不屬于善意取得。受讓人取得遺失物所有權的方式實質上屬于時效取得。時效取得與善意取得是兩種不同的制度,善意取得制度更無法替代時效取得制度。但在我國現(xiàn)有的有關遺失物的法律規(guī)定下,確認第三人得依時效取得遺失物所有權,將促使拾得人更傾向于選擇轉讓遺失物,導致原權利人更加難以尋回遺失物,因此我國有關遺失物的法律規(guī)定應做相應修改。

遺失物;時效取得;善意取得

根據(jù)我國《物權法》第107條的規(guī)定,遺失物通過轉讓被他人占有的,權利人有權自知道或應當知道受讓人之日起二年內向受讓人請求返還原物。也就是說權利人自知道或應當知道受讓人之日起兩年內還享有對遺失物的所有權,兩年內不行使返還請求權的,則受讓人取得對該物的所有權。眾所周知,在出讓人無處分權的情況下,受讓人可基于善意取得、時效取得或其他原始取得的方式取得標的物的所有權。拾得人拾得遺失物后將其轉讓,轉讓時該遺失物的所有權屬于遺失該物的原權利人,拾得人的出讓行為屬于無權處分。那么遺失物的受讓人在原權利人不依法行使返還請求權的情況下,取得所有權的方式應該屬于何種性質值得探討。

一、受讓人取得遺失物所有權之各國立法例

關于受讓人是否可以取得遺失物的所有權,國外有兩種不同的立法例。一種是以德國為代表的否認說,即受讓人無法取得遺失物的所有權。《德國民法典》第935條規(guī)定了“喪失的物無善意取得”,“物從所有人處被盜、遺失或以其他方式喪失的,不發(fā)生以第923條至934條為依據(jù)(該條為善意取得的規(guī)定)的所有權的取得?!倍摇兜聡穹ǖ洹芬矝]有規(guī)定遺失物的取得時效制度。另一種是以瑞士與日本為代表的肯定說,即受讓人可以取得遺失物的所有權?!度鹗棵穹ǖ洹返?44條規(guī)定:“動產所有人因被盜、遺失或違反其意思而喪失動產所有權時,5年之內得向任何受領該動產之人請求返還?!薄度毡久穹ǖ洹返?93條規(guī)定:“如果占有物為贓物或遺失物,受害人或遺失人,自被盜或遺失時起2年內,可以向占有人請求該物的回復?!蔽覈_灣地區(qū)“民法典”第949條規(guī)定:“占有物如系盜贓、遺失物或其他非基于原占有人之意思而喪失其占有者,原占有人自喪失占有之時起二年以內,得向善意受讓之現(xiàn)占有人請求回復其物。依前項規(guī)定回復其物者,自喪失其占有時起,回復原來之權利?!背挚隙ㄕf的國家或地區(qū)均從原權利人在法定區(qū)間內的回復請求權的角度進行規(guī)定,肯定了受讓人取得遺失物的權利,我國《物權法》第107條亦是如此,可見我國屬于后一種立法例,肯定了受讓人可以取得遺失物的所有權。

《瑞士民法典》、《日本民法典》、我國臺灣“民法典”以及我國《物權法》均規(guī)定了一個時效期間,原權利人在此期間內有權請求受讓人返還遺失物,也就是說期間過后法律不再支持原權利人請求返還原物的請求,受讓人可以取得遺失物的所有權。但是,細觀肯定說的幾個代表性立法不難發(fā)現(xiàn),其具體規(guī)定仍存在一定差異。其一,法律規(guī)定的原權利人回復請求權的行使期間不同。《瑞士民法典》規(guī)定的期間為5年,《日本民法典》、我國臺灣地區(qū)“民法典”以及我國《物權法》規(guī)定的期間均為2年。期間的意義在于平衡社會交易穩(wěn)定與所有權絕對的矛盾,其長短需要考慮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與傳統(tǒng)價值觀念等因素。其二,法定期間的起算時間不同?!度鹗棵穹ǖ洹芬?guī)定的期間自“動產所有人因被盜、遺失或違反其意思而喪失動產所有權時”起算;《日本民法典》規(guī)定的期間自遺失時起算;我國臺灣地區(qū)“民法典”規(guī)定的期間自原占有人喪失占有之時起算。三者的描述雖然有差異,但是其起算時間點均符合原占有人喪失占有之時。而我國《物權法》規(guī)定的期間起算點為權利人自知道或應當知道受讓人之日,其特殊之處在于我國《物權法》的規(guī)定極大程度的保護了原權利人的利益。其三,對受讓人取得遺失物是否需要善意的規(guī)定不同?!度鹗棵穹ǖ洹?、《日本民法典》以及我國《物權法》對受讓人取得遺失物的規(guī)定均無善意的要求,而臺灣地區(qū)“民法典”的相關規(guī)定用了“善意受讓之現(xiàn)占有人”之表述,這說明臺灣地區(qū)法律認為遺失物的受讓人需為善意才能取得遺失物的所有權。其四,能夠因時間經過而取得物之所有權的主體范圍不同。依據(jù)《瑞士民法典》,能夠取得物之所有權的主體包括受領盜贓物和遺失物者,不包括偷盜者和拾得人。依據(jù)《日本民法典》,能夠取得物之所有權的主體為贓物或遺失物的占有人,包括偷盜者、拾得人和其他占有人。依據(jù)我國臺灣地區(qū)“民法典”,能夠取得所有權的主體為盜贓物或遺失物的善意受讓人,排除了偷盜者、拾得人和惡意受讓人。依據(jù)我國《物權法》,能夠取得所有權的主體為遺失物的受讓人,排除了拾得人,也否定了偷盜者或受讓人取得贓物所有權的可能。

二、受讓人取得遺失物所有權之善意取得說

對受讓人是否能夠取得遺失物所有權持肯定立場的國家雖然都間接認可受讓人取得遺失物的所有權,但是對此種取得的法律依據(jù)是什么存有爭議,我國學者大多認為其法律依據(jù)是善意取得。

我國許多學者認為,我國《物權法》第107條是遺失物的善意取得制度,受讓人得根據(jù)善意取得制度取得遺失物的所有權。雖然善意取得是一種即時取得,但是法律規(guī)定經過一定的時效期間而取得所有權可以看作是一種特殊的或者例外的善意取得制度[1]。筆者將這種觀點稱之為善意取得說。持有這種觀點的學者因對法定的時效期間內遺失物的歸屬存在爭議,而對其所認為的善意取得有兩種不同的理解:一是受讓人歸屬說[2]。受讓人受讓占有遺失物時即善意取得該遺失物,兩年或幾年的時效期間內,原權利人有一種法律規(guī)定的特殊的請求權,構成對遺失物善意取得制度的限制。二是原權利人歸屬說[3]。受讓人受讓占有時并未取得遺失物的所有權,經過法定的時效期間后才取得所有權,而法定時效期間內原權利人有權請求返還原物。受讓人在經過一定的時效期間后才善意取得遺失物的所有權屬于善意取得制度的例外規(guī)定。

不論是受讓人歸屬說還是原權利人歸屬說,都是在為受讓人取得遺失物所需的法定的時效期間這一與善意取得制度的不同之處找一個理由,使遺失物適用特殊的善意取得制度,或者使遺失物善意取得成為善意取得制度的一種例外。持有遺失物善意取得說觀點的學者僅僅將其解釋成一種特殊或者例外,并未從本質上說明遺失物確實屬于善意取得的適用范圍,其理由便顯得太過薄弱,僅僅是為了使其適用善意取得而去迎合說圓,而不是因為其內容符合善意取得的理論基礎而適用善意取得。雖然法律可以因社會生活的復雜性和法律的有限性而做特別的或者例外的規(guī)定,但那是在沒有更好的方法的前提下且有充足的理論依據(jù)的條件下才考慮的方法。遺失物的轉讓并非現(xiàn)代社會出現(xiàn)的復雜的社會現(xiàn)象,其法律制度完全可以找到更合理的理論依據(jù)。從立法技術的層面來看,將理論上沒有足夠依據(jù)的法律規(guī)定簡單地用“例外”或者“特殊規(guī)定”來解釋,不利于法律體系的完善,也不利于學術研究的發(fā)展。

筆者認為遺失物善意取得說的觀點存在嚴重的缺陷。善意取得是指無權處分他人財產的財產占有人,在不法將其占有的財產轉讓給第三人后,如果受讓人在取得該財產時系出于善意,即依法取得該財產的所有權,原財產所有人不得要求受讓人返還財產的制度[4]。自從善意取得制度確立以來,我們對善意取得的本質已經有了統(tǒng)一的認識,對善意取得的概念也形成了統(tǒng)一的闡述。雖然在善意取得的適用范圍上還存在爭議,如不動產是否適用善意取得和本文研究的遺失物轉讓是否屬于善意取得范疇。但是,在對善意取得已經有了本質的認識的前提下,討論其適用范圍應該以善意取得的本質為前提。也就是說,討論遺失物轉讓是否屬于善意取得的范疇,應當考慮遺失物轉讓后受讓人取得所有權的法律現(xiàn)象是否在本質上符合善意取得要件。

善意取得制度最初是為了彌補日耳曼法“以手護手”原則承認受讓人取得權和羅馬法排除受讓人取得所有權的兩極分化的問題,吸納羅馬法的短期時效取得制度中的善意要件和日耳曼法的占有制度而形成的制度[5]。雖然其最初是為了彌補羅馬法和日耳曼法的缺陷,進行價值平衡而創(chuàng)制的制度,但是其最終是一個為了平衡原權利人和受讓人之間的利益,保障物的價值得到充分利用,避免權利空缺而創(chuàng)建的一種新的制度。善意取得制度的本質就在于“善意”與“取得”兩個詞,即受讓人善意才可取得。所以,為了體現(xiàn)善意取得制度的本質,法律規(guī)定的善意取得制度的構成要件一般包括受讓時善意和等價有償?shù)囊?。但在遺失物轉讓的情況下,受讓人取得所有權的條件為一定的時效期間內遺失物的權利人沒有行使返還請求權,法律并未規(guī)定“善意”或“有償”的條件。當然,即使法律規(guī)定中含有“善意”的字眼,也并不一定是關于善意取得的規(guī)定。如,我國臺灣地區(qū)“民法典” 第949條規(guī)定“原占有人自喪失占有之時起二年以內,得向善意受讓之現(xiàn)占有人請求回復其物”。該規(guī)定并未明確善意受讓人因善意而取得標的物的所有權。此處的“善意”只是因時效而取得遺失物所有權的條件之一(部分國家或地區(qū)的時效取得制度有善意的要求,而我國又無時效取得制度體系,故常常引起將含善意要求的時效取得與善意取得相混淆的誤解)。此外,善意取得制度的特點就是善意受讓人可以依法取得完整的所有權,原權利人不能向善意受讓人主張權利。但是,在轉讓遺失物的場合,受讓人卻無法即時取得完整的所有權,原權利人有向受讓人行使返還請求權的權利,這是與善意取得制度完全相悖的??梢婈P于受讓人取得遺失物所有權的制度不符合善意取得的本質要求,遺失物的善意取得說是不合理的。再者,善意取得制度本就是法律為保護善意第三人而對所有權絕對的一種例外規(guī)定,若將 “遺失物的取得制度”的特點“時間的經過和真正權利人的不作為”歸結為善意取得的例外,不僅在法理上缺乏根據(jù),這種“例外的例外”既沒有合理的依據(jù),在邏輯上也行不通。

三、受讓人取得遺失物所有權之時效取得說

“取得時效,又稱時效取得,指無權利人以行使所有權或其他財產權利的意思公然、和平地繼續(xù)占有他人的所有物,經過法律規(guī)定的一定期間,即依法取得其財產所有權或其他財產權的法律制度?!盵6]時效取得的核心要素包括“經過法律規(guī)定的一定期間”和“在法律規(guī)定的一定期間內,真正權利人的不行為”?!胺▏敶鷮W者馬洛里指出,取得時效和消滅時效兩種制度均基于時間的經過而發(fā)生法律效果,但時間經過本身即一定期間的屆滿并不可能單獨引起權利的得失,除時間的經過外,還必須存在債權人的不行為(消滅時效),或同時存在真正所有權人的不行為及希望通過時效而獲得所有權的自主占有人(取得時效)?!盵7]從各國關于時效取得的規(guī)定以及學者的研究可以歸納出時效取得的特點包括三個方面:其一為時間的經過及真正權利人的不行為,其二為自主占有,其三為無權利人公然、和平地占有。筆者將從取得時效的特點出發(fā),分析時效取得說的合理性。

第一,“時間的經過及真正權利人的不行為”與受讓人取得遺失物所有權的情形相符合。如同馬洛里所說,取得時效制度基于時間的經過,且必須存在真正權利人的不行為。這正是時效取得制度的本質,體現(xiàn)了時效取得制度的宗旨,是其與善意取得制度最大的區(qū)別。時效取得與自然的公平觀念似乎相違背,但卻為維護公共秩序的需要,努力保護占有人,而不惜犧牲權利上的睡眠者的權利[8]。正因為真正權利人不對他人的自主占有行使真正所有權人的權利,導致物的所有權及其他物上權利的混亂,所以法律才為了社會秩序實行取得實效制度。關于遺失物,各國立法均規(guī)定了2年或5年的時間的經過,以及在此期間內真正權利人得向受讓人請求返還該物。雖然各國對真正權利人的請求權說法不完全相同,但是其效果均符合原物返還請求權。我國《物權法》第107條規(guī)定了兩年的時效期間和兩年內權利人有權向受讓人請求“返還原物”。兩年內的請求權為返還原物請求權,也就是說,在這兩年的時效期間內遺失物的所有權人仍是原權利人,而兩年后法律不保護其權利,也就是實際上失去其所有權,此時遺失物的所有權因原權利人惰于行使權利或希望受讓人占有而歸于受讓人,這種惰于行使權利或希望受讓人占有正是一種權利上的睡眠者的表現(xiàn)。可見,我國《物權法》的規(guī)定符合時效取得的“時間經過及真正權利人不作為”這一特征。

第二,“自主占有”與受讓人取得遺失物所有權的情形相符合。所謂自主占有,是指以自己所有的意思而占有標的物[9]。在轉讓遺失物的場合,受讓人占有遺失物當然是為了得到其所有權?!稗D讓”二字不同于租賃、保管等行為,是指所有權的轉移,因此,無論受讓人是否為善意,其主觀上一定是以自己所有的意思而占有標的物。我國《物權法》關于受讓人取得遺失物所有權的規(guī)定符合時效取得“自主占有”的要求。

第三,“無權利人公然、和平地繼續(xù)占有他人的所有物”與受讓人取得遺失物所有權的情形相符合。公然、和平地占有的相對面是隱秘、暴力地占有。雖然各國立法包括我國《物權法》并未在法條中明確寫明受讓人對遺失物應是公然和平的占有,但是司法實務界和學界均對占有有此要求。因為法律絕對不保護暴力取得的占有;物權需要公示,所以法律也不保護隱秘的占有。故,針對占有我國《物權法》第107條的要求與時效取得的要求是一致的。值得一提的是,各國關于遺失物的時效取得是否要求受讓人為善意受讓人的規(guī)定不同。首先要明確,此處討論的是時效取得是否應以受讓人善意為構成要件,與善意取得制度無關。我國《物權法》第107條并無關于善意的要求,上文各國立法例中《瑞士民法典》、《日本民法典》對遺失物的時效取得均未對善意有所要求,但是臺灣地區(qū)“民法典”則有“善意受讓之現(xiàn)占有人”的要求。我國大多學者認為時效取得無須以善意為構成要件,筆者同意他們的觀點。善意要件的目的是為了防止受讓人惡意隱匿遺失物以致真正權利人無法有機會發(fā)現(xiàn)而致使其失去權利。但是公然、和平占有的要求已經能夠達到此目的。我國《物權法》規(guī)定權利人行使權利的期間為“自知道或應當知道受讓人之日起二年內”,這也充分保證了在沒有善意要件的要求下原權利人的利益。

通過對時效取得特點與受讓人取得遺失物的條件對比分析可見,我國《物權法》第107條受讓人取得遺失物所有權的規(guī)定完全符合時效取得制度。我國許多學者之所以仍將其解釋為遺失物的善意取得,這與我國沒有建立時效取得制度有一定關系。我國《物權法》第107條并未采用“時效取得”的字眼,也沒有明確說明受讓人取得了所有權。這也許是立法者考慮我國沒有時效取得制度,所以雖然借用了時效取得制度的有關內容,但并未明確其為時效取得。而且,立法者可能也有用善意取得制度來代替取得時效制度的意思,所以將這個規(guī)定放在善意取得制度之間(《物權法》第106條、108條均為善意取得規(guī)定)。也因此許多學者認為該制度是善意取得制度。立法者雖然有其考慮,但是,正如前文所述,本條規(guī)定與善意取得是不符的,善意取得與時效取得也是不同的。善意取得與時效取得都屬于依據(jù)法律規(guī)定而取得財產的所有權,兩者都是對所有權絕對的突破,屬于原始取得。且其法律目標均包括利益和價值的平衡、權利外觀的公信力確認。但是兩者是不同的所有權取得方式,并沒有包含或交叉關系。有些學者認為,善意取得完全是一種時效取得,是一種“即時時效”或“瞬間時效”[10]。雖然將善意取得當成“即時時效”表面上看說得過去,但是時效取得的價值就在于一定時間段的時效期間,即時時效是不具備的。故,所謂“即時時效”屬于取得時效的說法是片面的,實際上是不成立的。善意取得與時效取得的不同之處還表現(xiàn)在,取得時效更注重客觀事實,它雖然重視占有人的占有是否形成了一種自主占有的狀態(tài),但并不完全考慮主觀狀態(tài)的是否善意。因為在有一些國家的民法中承認在惡意狀態(tài)下,經過一定的期間也可以取得權利[11]。

總之,在拾得人轉讓遺失物的場合,受讓人得因原權利人在法定的時效期間內不行使返還請求權而在期間屆滿時取得遺失物的所有權,這種取得遺失物所有權的方式屬于時效取得。我國《物權法》的相關規(guī)定實際上也屬于時效取得,僅僅因為我國民法體系上沒有一個完備的時效取得制度而“張冠李戴”將其歸屬于善意取得是不當?shù)摹?/p>

四、時效取得說與我國現(xiàn)行法律規(guī)定的沖突與完善

如上所述,受讓人取得遺失物所有權的法律依據(jù)應認定為是一種時效取得。但是確認受讓人的所有權在我國現(xiàn)行遺失物相關法律規(guī)定的背景下不利于遺失物被尋回,而且我國并未確定取得時效制度,立法者對是否在特殊場合采用時效取得制度立場不確定。

(一)與現(xiàn)行遺失物相關法律規(guī)定的沖突與完善

有種擔憂是,若受讓人得依時效取得遺失物的所有權,可能促使拾得人在拾得遺失物后選擇轉讓遺失物,從而導致原權利人更難以尋回遺失物。

《物權法》頒布之后遺失物的相關規(guī)定備受詬病,且導致了實踐中遺失物難以尋回,法律規(guī)定形同虛設等問題。總結來說,有關遺失物的規(guī)定的缺陷主要包括:缺乏收取報酬權、無人領取的歸國有等。這種缺陷在法律確認了受讓人時效取得遺失物所有權的情況下對社會秩序的維護更為不利。拾得人在考慮到:歸還遺失物無法得到報酬而尋找失主的義務較重,若上交公安機關,遺失物可能最終落入工作人員個人的口袋,即使公安部門進行公告,無人認領的將歸國家所有等情況,拾得人選擇轉讓遺失物既可得到轉讓對價,同時又處理了其拾得遺失物的證據(jù),這是一個對其而言更有利的選擇。這樣則會進一步導致原權利人難以尋回遺失物。

很明顯,這種對社會秩序不利的后果是我國現(xiàn)行遺失物法律規(guī)定不足,拾得人義務過重而權利過輕所導致的,必須通過修改《物權法》有關遺失物的法律規(guī)定,使拾得人的權利義務達到相對平衡。首先,應當規(guī)定拾得人的報酬請求權,參考國外和我國臺灣地區(qū)的相關規(guī)定,將拾得人的報酬范圍規(guī)定在遺失物價值的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三十較為合適。其次,改變無人認領的遺失物歸國家所有的規(guī)定。遺失物屬于私人財產,屬于私法的調整范疇,將私人的遺失物確認為國有財產是公權力對私法自治的一種侵犯。在規(guī)定了拾得人的報酬請求權的基礎上,找回遺失物的幾率將大大提高,在這個基礎上,對于無人認領的遺失物,可以規(guī)定由拾得人依時效取得。

(二)與我國現(xiàn)行物權法法律體系的沖突與完善

我國法律并未規(guī)定時效取得制度。近年來我國許多學者對時效取得制度進行了研究,并呼吁立法者考慮確立時效取得制度。社會觀念和學界的觀點都不是阻礙時效取得制度建立的原因,取得時效被物權法草案否定是基于立法技術上的原因[12]。故我國《物權法》雖在遺失物的問題上借鑒了時效取得,而且其在實際上屬于時效取得制度,但是立法者卻半遮半掩,甚至意圖為其畫上善意取得制度的偽裝。這種做法對我國的法律體系建設極為不利。時效取得制度適用范圍廣泛,非善意取得制度能夠取代。建立時效取得制度有利于確定財產歸屬,發(fā)揮財產利用率,維護社會秩序和交易安全,及時解決糾紛[11]。在正在進行民法典編纂的重要時機下,筆者建議立法者在物權法部分完善關于占有的規(guī)定,確立時效取得制度,將遺失物作為一種特殊的時效取得客體進行規(guī)范。

即使立法者現(xiàn)階段不考慮建立時效取得制度,在特殊的場合借鑒時效取得是可取的,在法律規(guī)定中確定受讓人得于兩年期間屆滿時取得遺失物的所有權也無不可。雖然有學者認為這與整個立法體系顯得不協(xié)調,但是立法所考慮的體系協(xié)調最重要的是不出現(xiàn)前后矛盾和沖突。在體系不沖突的的前提下,我們應該考慮法律的實用價值。社會生活是復雜多變的,法律應該隨著社會需求而不斷完善,不能固守現(xiàn)有的體系而不敢變更。而且《物權法》在遺失物方面規(guī)定時效取得可以為我國建立時效取得制度奠定基礎,促進我國時效取得制度的建立。所以,在拾得人轉讓遺失物的場合,法律應當確認受讓人得依時效取得制度取得遺失物的所有權。筆者建議可以將我國《物權法》第107條改為:“所有權人或者其他權利人有權追回遺失物。該遺失物通過轉讓被他人占有的,權利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損害賠償,或者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受讓人之日起兩年內向受讓人請求返還原物,兩年期間屆滿時,受讓人取得該遺失物的所有權?!?/p>

[1]黃芬.遺失物的善意取得——試析《物權法》第107條的規(guī)定[J].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09,(1).

[2]劉保玉.芻議物權法草案中所有權取得的若干規(guī)定和完善[J].法學論壇,2007,(1).

[3]王軼.動產善意取得制度適用范圍例外規(guī)定研究[J].鄭州大學學報,2000,(6).

[4]曾憲義,王利明.物權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64).

[5]陳小燕.物權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36-137.

[6]梁慧星,陳華彬.物權法[M].北京: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121.

[7]尹田.法國民法上的取得時效制度[J].法學評論,1998,(2).

[8]溫世揚.取得時效立法研究[J].法學研究,2002,(2).

[9]劉保玉.物權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210.

[10]尹田.物權法理論評析與思考[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180-182.

[11]王利明.建立取得時效制度的必要性探討[J].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01,(1).

[12]尹田.論物權法規(guī)定取得時效的必要性[J].法學,2005,(8).

[責任編輯:劉 慶]

2016-12-18

羅歡平(1978-),女,湖南瀏陽人,法學博士,副教授;喬少俠(1991-),女,河北沙河人,2015級民商法專業(yè)碩士研究生。

D913.2

A

1008-7966(2017)02-0057-04

猜你喜歡
遺失物受讓人物權法
淺析物權法的平等保護原則
拾得人是否有權要求報酬
新傳奇(2019年32期)2019-09-11 09:12:56
論債權讓與中受讓人通知制度
——從最高人民法院(2016)民申3020號判決切入
債權二重讓與中債權歸屬問題探析
——以受讓人權益保護為視角
天津法學(2019年3期)2019-01-18 13:55:05
關于遺失物法律體系的探析
法制博覽(2018年28期)2018-01-22 13:30:23
淺探二重買賣行為的刑事責任
山西青年(2017年3期)2017-01-30 09:07:38
新形勢下的《物權法》商事適用性分析
法制博覽(2016年21期)2016-02-03 23:41:45
論靜態(tài)條件下遺失物的物權歸屬
環(huán)境法視野下的物權法社會化進程
學術論壇(2015年6期)2015-12-24 15:55:20
淺析遺失物的善意取得制度:以我國《物權法》第107條為視角
法制博覽(2015年15期)2015-02-06 18:14:50
赣州市| 天气| 温泉县| 庆元县| 来宾市| 邵东县| 乐陵市| 隆尧县| 重庆市| 博爱县| 贡山| 宝山区| 尼玛县| 铁力市| 娄底市| 得荣县| 垣曲县| 昭通市| 马公市| 绥棱县| 绥中县| 抚州市| 巴塘县| 大足县| 连平县| 大石桥市| 成安县| 兴仁县| 邛崃市| 郸城县| 舒兰市| 绵竹市| 龙海市| 阳高县| 荥经县| 海兴县| 进贤县| 连平县| 谢通门县| 伊金霍洛旗| 柞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