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蓮,王愛愛
(內(nèi)蒙古科技大學包頭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 內(nèi)蒙古 包頭 014010)
分析HE染色技術在病理診斷中的應用
張文蓮,王愛愛
(內(nèi)蒙古科技大學包頭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 內(nèi)蒙古 包頭 014010)
目的研究HE染色技術應用于病理診斷中的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間采用HE染色技術應用于病理診斷的石蠟病理切片標本860例,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HE染色技術應用于病理診斷中的效果。結果860例標本中符合病理診斷標準的共781例,達標率為90.81%;造成HE染色結果不達標的因素主要為切片的染色操作。結論在病理診斷中應用HE染色具有較高的可靠性,但需要嚴格按照操作規(guī)程進行操作以確保樣本具有較高的免疫性效果,從而提高臨床病理診斷的準確性。
HE染色技術;病理診斷;應用效果
HE染色技術全稱為蘇木精—伊紅染色法,是石蠟切片技術里面常用到的一種染色法,該方法主要使細胞的染色質(zhì)與核酸被染色,從而顯示出細胞的相關生理變化,為臨床病例診斷提供依據(jù)。目前臨床病理學的檢測工作中尚存些許問題,一般在進行標本制片的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相關問題而影響到最終的檢查結果,從而降低了臨床診斷的準確性,故我院對HE染色技術在病理診斷中的應用效果、對結果準確率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現(xiàn)將本次研究作如下詳細報道[1]。
選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間應用HE染色技術進行病理診斷的石蠟病理切片標本共860例,其中男性標本466例,女性標本394例。471例標本為手術切除取得,127例標本為穿刺取得,262例標本為纖維內(nèi)窺鏡取得。860例標本的取材部位具體為:子宮內(nèi)膜231例,胃鏡活檢415例,骨組織34例,脂肪組織106例,胃腸組織33例,肝膽組織41例。860例標本所取部位、取得方法等方面的差異對本次研究無影響(P>0.05)。
一般的病理檢測步驟包括取材、固定、脫水、包埋、切片以及特殊染色六步,每個步驟具體的操作方式與標準如下。
①較大的標本應從手術室取得,較小的穿刺、細胞學標本應從內(nèi)窺鏡取得,對標本進行獲取時要做到快速、準確,不能夠延長取樣時間;在病理部位選取組織樣本時需要根據(jù)組織的特點進行選擇;對較硬的組織進行取樣選用新切片刀具,對較軟的組織進行取樣則可選用舊切片刀具。②取樣后的固定方式與時間應根據(jù)所取得的組織特點進行靈活的變化,以取得最合適的固定結果為目標。③脫水方式因標本大小、種類而不同,如較小的標本脫水時間較短,脂肪組織的脫水時間則需要相應延長。④將取得的標本置于95%的乙醇中15分鐘,利用免疫染色對其進行位置標記,之后運用二甲苯祛蠟,95%、80%、70%乙醇樹膠脫脂。⑤對標本進行3~5分鐘左右的蘇木素液染色并加入1%濃度的鹽酸進行清潔,之后用干凈的流水進行沖洗并浸泡15分鐘,對細胞核的顏色變化進行觀察,若染色效果與預期相差較大則可再用伊紅液進行染色,最后一步則利用中性樹膠進行封片標記[2]。⑥在整個染色過程中需要嚴格按照操作執(zhí)行流程進行,掌握好每一個步驟的順序與時間,染色時要細致地對細胞形式進行觀察并隨時調(diào)整操作,盡量確保染色后的結果準確可靠。
對制片完成后的標本進行檢查,統(tǒng)計符合病理診斷標準的標本數(shù),統(tǒng)計不符合病理診斷標準的標本數(shù)及其影響因素。
本次研究選擇SPSS19.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檢驗,采用χ2對比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用t檢驗計量資料,并以(±s)表示,若(P<0.05)則說明差異明顯,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
860例標本中共計781例符合病理診斷標準,達標率為90.81%,另79例標本不符合病理診斷標準,不達標率為9.19%,其中影響標本不符合病理診斷標準的主要因素為切片染色操作不當。
HE染色技術是臨床病理診斷的重要依據(jù)之一,其檢查結果的準確性對醫(yī)生判斷患者具體病情、生理生化變化等均有直接的影響,也會對制定患者后期的治療方案造成不利影響,嚴重時會導致醫(yī)療事故的發(fā)生,因此對HE染色技術的應用進行研究分析,總結其操作要點與不利因素,對提高制片達標率、提升檢查可靠性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對標本進行HE染色過程中,操作人員不僅要嚴格按照染色技術要求進行操作,還需要結合相關的化學、生物原理進行相應的時間控制、溫度控制以及制片形式等變化。HE染色中所取得的組織標本多為病理組織,而病理組織細胞中常形成不同形態(tài)的空洞,染色時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使染色劑充分擴散并與組織緊密結合,確保染色徹底;同時,病理組織中含有酸堿性分子,而染色劑中的陽性離子、陰性離子則可分別與酸性分子、堿性分子相結合,從而形成較為穩(wěn)定的化學鍵,從而整體呈現(xiàn)出染色劑與組織標本緊密結合的狀態(tài)[3]。
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HE染色操作時,對標本進行固定時要注意控制好組織的活性,盡量使其與活體組織相近,確保組織的形態(tài)與結構不會發(fā)生變化,從而在后期的診斷中才不會發(fā)生組織自溶現(xiàn)象;取材固定完成后即需要及時的送檢,避免因拖延時間而導致組織標本發(fā)生較明顯的形狀變化而導致后續(xù)操作無法進行。
綜上所述,只要掌握好HE染色的相關操作與注意事項,尤其注意把握好切片染色的正確操作步驟,則標本最終的達標率會有較大提升,其檢查結果更加可靠,臨床病理診斷結果更加準確。
[1] 王 巧.HE染色方法在臨床病理診斷中的應用[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32):118-118,119.
[2] 鄭樣貞.分析HE染色技術在病理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6,32(17):109-109,111.
[3] 王小梅.淺談HE染色方法在臨床病理診斷中的作用[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6,8(28):40-41.
R446.19
B
ISSN.2096-3718.2017.44.8599.01
本文編輯:羅 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