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書比之鐘、張當抗行{1},或謂過之,張草猶當雁行{2}。張精熟過人,臨池學書,池水盡墨,若吾耽之若此,未必謝之。后達解{3}者,知其評之不虛。吾盡心精作亦久,尋諸舊書,惟鐘、張故為絕倫,其余為是{4}小佳,不足在意。去此二賢,仆{5}書次之。須得書一意轉深點畫{6}之間皆有意自有言所不盡。得其妙者,事事{7}皆然。平南李式論君不謝。
(選自東晉·王羲之《法書要錄》)
【注釋】
{1}抗行:抗衡,不相上下。
{2}雁行:并列。
{3}達解:明白,理解。
{4}為是:還是。
{5}仆:自謙之辭,在下。
{6}點畫:統(tǒng)指文字的筆畫。
{7}事事:件件(作品)。
【閱讀訓練】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張草猶當雁行 ( ) (2)池水盡墨( )
(3)若吾耽之若此 ( ) (4)尋諸舊書( )
2.與“或謂過之”中“之”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吾書比之鐘、張。 B.未必謝之。
C.若吾耽之若此。 D.知其評之不虛 。
3.給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加上標點。
須得書一意轉深點畫之間皆有意自有言所不盡。
4.翻譯下列句子。
(1)若吾耽之若此,未必謝之。
(2)得其妙者,事事皆然。
5.王羲之認為除了書法家鐘繇、張芝的作品以外,其他書法家作品“不足在意”,請結合書法常識或者閱讀寫作體驗,說說你對“意”的理解。
【參考譯文】
我的書法比較鐘繇、張芝,應當是不相上下的,有的可以說超過了他們,張芝的草書同樣如此。張芝精通熟練超過了別人,他臨池學書,池水都變黑了,如果我專心到像他這樣,未必不如他。后來明白的人,知道這樣評論是實在的。我盡心認真作書也很久了,尋找過去的書法作品,只有鐘、張仍然是無與倫比的,其余的還是稍佳,不足在意趣。除此二位先賢,我的書就算其次吧!近來得到你的書作,意趣轉深了,點畫之間都有意趣,自然有語言所不能表達之妙。懂得這種妙趣的,作每件書都會如此。平南、李式論君不用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