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西
孤獨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太空中游蕩了34天后,終于迎來了第一個“訪客”——“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
2016年10月17日
——“神舟十一號”發(fā)射
2016年是中國航天工程的“豐收年”?!疤鞂m二號”上天后沒多久,2016年10月17日7時30分,搭載著景海鵬和陳冬兩名航天員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成功發(fā)射?!吧裰凼惶枴憋w行任務(wù)是我國的第6次載人飛行任務(wù)。
飛得
更高
“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對接時,軌道高度是343千米,而“神舟十一號”和“天宮二號”對接時的軌道高度是393千米,比過去高了50千米。飛得更高,意味著交會對接的難度更大。
試驗
更多
這次飛行,要進一步考核“神舟”飛船作為將人員和物資進行天地往返運輸工具的性能。期間,“神舟十一號”要進行4項在軌試驗項目:包括寬波束中繼在軌驗證試驗、變軌控制驗證試驗、帆板任意偏置角跟蹤太陽功能驗證試驗、微生物控制試驗。
時間
更長
此次任務(wù)中,航天員在“神舟十一號”和“天宮二號”的組合體內(nèi)駐留了30天,比“神舟十號”的15天駐留時間翻了一倍,所以,飛船在駐留、應(yīng)急、返回方面的保障能力都比過去更強。
2016年10月19日凌晨
——成功對接
“神舟十一號”經(jīng)過兩天的飛行,經(jīng)歷了5次變軌后,到達了“天宮二號”所在的393千米高的軌道,接下來,二者就要進行對接。讓兩個8噸多重的“大家伙”在太空中完美地對接在一起,整個過程無異于是在太空中“穿針引線”。
對接的過程由兩個航天器自主完成,它們需要不斷地確認位置,調(diào)整各自的姿態(tài)和速度,做到步調(diào)一致才行。為了安全起見,科研人員讓兩個“大家伙”在相距5 000米、400米、120米和30米共四個停泊點處來減速和調(diào)整距離,確認姿態(tài)是否合適。
在對接過程中,兩個航天器的相對速度要從之前的每秒7.8千米降到每秒0.2米。在相距30米的停泊點處,“神舟十一號”飛船伸出像手一樣的捕獲索,把“天宮二號”緊緊抓住,捕獲索慢慢收縮,將飛船和“天宮二號”慢慢拉近。對接過程中,小到指甲大小的齒輪和針頭大小的接口,都要嚴絲合縫地對在一起。
“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完成交會對接后,它們開始在太空中組合飛行。航天員打開“天宮二號”的艙門,順利進入空間實驗室。
在“神舟”和“天宮”追追停停、交會對接的過程中,兩名航天員并沒有閑著,他們要處于準備狀態(tài),萬一飛船的自動對接出現(xiàn)問題,就要手動進行控制。
2016年10月20日
——蠶寶寶太空“起舞”
號外!號外!和“神舟十一號”一起上天的蠶寶寶現(xiàn)真身了!不要小看這6個小家伙哦!它們可是由科學家培育的改良蠶種——“秋豐白玉”,要和兩位航天員共同度過一段令人羨慕的太空歲月。
在火箭發(fā)射階段,巨大的加速度會帶來巨大的壓力,因此,科技人員為軟綿綿的蠶寶寶穿上了特制的“宇航服”。這次的太空養(yǎng)蠶實驗是一項觀賞性很強的實驗,我們可以觀察蠶寶寶在太空微重力的環(huán)境下,生長發(fā)育的過程與在地面時有哪些不一樣。
4 000選6,太空蠶寶寶經(jīng)過嚴格篩選
能夠進入太空的蠶寶寶,可是經(jīng)過了嚴格的篩選和訓練的。篩選標準是顏色白、體型大,訓練則是將蠶寶寶上下翻轉(zhuǎn)之后,觀察它們的反應(yīng)速度是否敏捷。最終,6只蠶寶寶從4 000只“海選”選手中脫穎而出,被送上了太空。
2016年10月23日
——釋放伴飛衛(wèi)星
“天宮二號”還搭載了一顆小衛(wèi)星,它的名字叫“伴星一號”。在“神舟十一號”和“天宮二號”進行組合飛行時,“伴星一號”被釋放出來進行拍攝工作。
“伴星一號”重約47千克,大小相當于一臺打印機,上面裝了兩臺相機,一臺是可見光相機,就像我們平時用的數(shù)碼相機,像素高達2 500萬;另一臺是紅外相機,可以檢測航天器的表面溫度是否異常?!鞍樾且惶枴本拖袷且粋€無線遙控的“自拍桿”,正是在它的幫助下,我們看到了“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的太空合影。
2016年10月24日
——神秘的生日禮物
今天是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進駐“天宮二號”的第6天,在結(jié)束了一天的工作后,景海鵬收到了一份神秘禮物——來自地球的電子賀卡,上面寫著“五十年人生璀璨,十八載筑夢太空”和“天遠心近,天地心同”。原來,10月24日這天是景海鵬的50歲生日,這份電子賀卡傳達了來自地球的親友對景海鵬的祝福。
2016年10月26日
——蠶寶寶開始吐絲
一周過去了,與航天員朝夕相處的6只可愛的蠶寶寶怎么樣了呢?此次太空實驗的一個重要項目,就是觀察蠶寶寶在太空失重環(huán)境下是否能夠吐絲,以及其吐絲行為是否與重力有關(guān)。
你看,前兩天還在景海鵬指尖起舞的蠶寶寶,現(xiàn)在已經(jīng)開始抽絲結(jié)繭了!
2016年11月11日
——太空里上一堂植物課
很多人都很關(guān)注航天員此次在“天宮二號”里種植的生菜,今天,航天員景海鵬就給我們上了一堂太空植物課。
在上天之前,科研人員已經(jīng)將一部分種子放入白色的單元格里,這些種子是經(jīng)過特殊處理的丸?;N子。由于生菜的種子比芝麻粒還小,為了方便航天員在太空播種,科研人員特意在種子外面做了一層包衣,使它和綠豆粒差不多大,方便直接手拿。包衣在吸足了水后會裂開。
種植生菜是在航天員進入組合體的第2天開始的。首先,他們需要安裝栽培裝置,就像搭積木一樣,把裝置的各個部件組裝好。接著是澆水和播種。在天上播種的方式和在地面不同,在地面,我們一般是先播種、后澆水,但由于帶入太空的白色單元格是硬質(zhì)材料,只有在吸水軟化后,種子才能放進去,所以,航天員要先澆水、后播種。另外,在太空種生菜使用的基質(zhì)和地面的土壤是不一樣的,航天員用的是蛭石。
播種完后,航天員會在裝置里鋪上一層保鮮膜,就和種莊稼時鋪的地膜一樣。它的作用是保護植物,防止水分流失。
在航天員進入組合體的第5天早上,種子發(fā)芽了。這可把景海鵬和陳冬高興壞了,他們第一時間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地面工作人員。種子發(fā)芽后,他們拿掉了保鮮膜,把安裝在白色裝置頂端的燈打開,給生菜提供光照。燈光是由紅、藍、綠三種顏色組合而成的,主要偏紅色。
生菜進入成長期后,在光照的作用下,開始變綠了,看起來比地面上種植的生菜要綠一些。航天員還要用鑷子為生菜間苗,把長得相對差一些的生菜連根拔出來,在每個單元格里只保留兩棵菜苗。在太空,航天員每天至少要花10分鐘的時間來照料生菜。
網(wǎng)友提問:這次太空種出來的生菜能吃嗎?
這次是我國首次在太空人工栽培蔬菜,不能讓航天員食用。我們要把植物采樣帶回來,進行生物安全性檢測,比如檢測植物表面的微生物是否超標。只有檢測合格后,我們才會在下次實驗中考慮讓航天員食用在太空栽培的蔬菜。
網(wǎng)友提問:在太空,生菜生長的方向會發(fā)生變化嗎?長得怎么樣?
我們在太空種植的生菜和在地面種植的是一樣的,也是向上生長的,而且長得比地面的生菜更高一些。
兩位航天員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已經(jīng)工作、生活了30天,創(chuàng)造了中國航天員太空駐留時間的新紀錄。他們也要準備返回了。
組合體分離前,他們要把“天宮二號”打掃得干干凈凈。在地面科技人員的配合下,景海鵬和陳冬撤收了“天宮二號”艙內(nèi)的有關(guān)試驗裝置和重要物品,將其放置到“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中。像殘余的食品垃圾、衛(wèi)生用品垃圾,還有在軌實驗產(chǎn)生的一些垃圾,比如電池等,都要打包后放入軌道艙,然后隨軌道艙墜入大氣層銷毀。這些事情都做好后,兩名航天員穿好航天服,關(guān)閉“天宮二號”的艙門,回到了“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接著關(guān)閉返回艙的艙門,進行返回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吧裰凼惶枴憋w船返回艙和“天宮二號”分離后,返回艙首先撤離至120米外的停泊點。等確認狀態(tài)正常后,它才逐漸遠離“天宮二號”,踏上返回之旅。
關(guān)閉艙門甚至比打開艙門還重要?!疤鞂m二號”的艙門是否關(guān)好,影響著它未來的在軌飛行和下一次與飛船的對接。而“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的艙門是否關(guān)好,關(guān)系到航天員能否安全返回地面。所以,為了關(guān)好門,航天員在關(guān)門之前要用專門的艙門清潔布,對門框和門的密封圈進行清潔。按照規(guī)定,艙門的密封圈和門框至少要擦拭三遍。
11月18日13時11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通過地面測控站,向“神舟十一號”飛船發(fā)出返回指令,軌道艙與返回艙成功分離。此后,飛船返回艙的制動發(fā)動機點火,返回艙與推進艙分離。13時59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在內(nèi)蒙古中部預(yù)定區(qū)域成功著陸,執(zhí)行飛行任務(wù)的航天員景海鵬、陳冬身體狀態(tài)良好,“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wù)取得圓滿成功。
2016年11月22日下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舉行了“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開艙儀式,這些剛剛完成太空游的“寶貝”逐個亮相 —— 醫(yī)學實驗生物樣本、太空實驗裝置、特色農(nóng)作物和藥材種子(種苗)、紀念哈達、濰坊風箏、中國青年志愿者旗幟……
“回家”后的第一餐
航天員從返回艙出來后,就會進入醫(yī)監(jiān)醫(yī)保直升機。他們換下航天服,檢查完身體,緊接著就要吃上一餐飯。連續(xù)吃了多天的航天罐頭食品,嘴里估計早就沒了味道,回到家,航天員們最想吃的是什么呢?
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這頓接風洗塵的大餐竟平淡至極,然而,這卻是航天員們的最愛???,都是些很家常的飯菜,有小饅頭、花卷、蘑菇燉雞、白蘿卜燉羊肉、咸菜和土豆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