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春美
魯山山行
梅堯臣
適與野情愜,千山高復低。好峰隨處改,幽徑獨行迷。
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人家在何許?云外一聲雞。
這是一首秀美的山水抒情詩,作于康定元年(1040),即詩人任襄城縣知縣期間。詩人通過對魯山山中綺麗風光的贊美,表達出對大自然深深的迷戀和熱愛。
首句便道出詩人對大自然的向往:“適與野情愜”,這種山野風光的情調,多么投合我的心意。但詩人滿足的快意由何而升呢?“千山高復低”,原來是魯山高大雄峻,山中峰巒疊嶂,綿延起伏,山勢高高低低,永無止境。這樣險峻的情景,對膽小和貪圖享受的人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而作者與眾不同,獨出心裁,盡管山高而險,卻正是他感到“愜”的原因?!扒健奔葘懗隽唆斏綒鈩菪蹅?、攀越的困難,由此又體現出作者不畏艱難、回歸自然的執(zhí)著,可謂意味無窮。
后面幾句都是以第一句為中心,更全面、更豐富地點明作者“愜”的因緣。“好峰隨處改,幽徑獨行迷”,由于山勢起伏不平,走在復高復低的山道中,山峰也隨著作者的上下而隨意變幻,于是便閃現出一個接一個的奇峰異景,更顯出魯山的無窮魅力。這里,一個“改”字把山寫活了,由于山峰是靜止不動的,無變化可言,變動的是詩人的視角,但作者把山峰擬人化了,從而讓詩充滿了活力。山中幽徑曲折,縱橫交錯,稍一恍惚,就會走入歧路,詩人停停走走,一路觀賞,不知不覺遠離了旅伴,迷失了方向。迷路本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何況又是在這杳無人跡的深山野林。但詩人的“幽徑獨行迷”,不僅沒有絲毫不安,反倒有一種遠離塵世、不為功名利祿所迫的怡然自得、獨行其樂之趣。
接著,人們又被作者領進了一個更加美不勝收的奇幻境界:“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薄八洹秉c明時令正是秋意濃濃之際,暮色漸漸融進了樹林,一只笨重的老熊搖搖晃晃走來,緩緩地爬上樹逗樂,而這時一只膽小可愛的鹿趁夜色漸臨、別的野獸都歸巢之際,悄悄跑到溪邊飲水。
最后兩句“人家在何許,云外一聲雞”。也許是走得太遠,天色又慢慢暗下來,詩人感到了疲勞和餓意,于是他收回觀賞的目光,想尋找一個可以歇腳的地方。但是,深山野林,荒無人煙,要想找戶人家何其困難,正在這無可奈何之際,茫茫云海之處傳來一聲雄雞高唱,仿佛在呼喚詩人前去休憩。全詩在這里戛然而止,看似結尾,實則沒有結尾,給讀者留下了豐富的想象余地,人們不禁擔憂詩人是否找到了云外的人家、有沒有再迷路,等等。
歐陽修在《六一詩話》中評梅堯臣的詩是:“必能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贝嗽娬Z言樸實無華,曉暢自然,詩人全身心地投入大自然的懷抱,或心馳神往,或迷惘困惑,或驚奇欣喜,娓娓說來,趣味盎然。他筆下的魯山猶如清水芙蓉,亭亭玉立,盡情展示她婉約清新的風姿。詩人著力表現魯山幽靜清雅的風格,卻不拘于“幽靜”,而是動靜結合,靜中有動,動中藏靜,二者相互映襯,渾然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