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凌
【摘要】在優(yōu)秀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君子人格思想最能代表中華民族深層精神追求和獨特精神的標識,通過對君子的人格及其價值的研究和倡導,對于推動當前和諧社會的發(fā)展具有積極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君子 人格 思想 價值 與己 與他
君子是儒家文化的一種理想人格,著重在于與己、與他相處之時的關系間的處理。君子人格思想正是當下社會所需要的,且必須的。
一、君子人格思想之意
君子人格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所推崇的人格之一,對當下人格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君子是“君”與“子”的合璧,是“君”中之“子”、“子”中之“君”,最初指古代貴族中的優(yōu)秀分子,而后延伸為優(yōu)秀的士即知識分子、甚至優(yōu)秀的庶民,即君子歷經了貴族君子、精英君子、平民君子的下移和廣延的過程。
儒家經典代表“四書”中關于君子的言論較為集中,關于君子的形象也較為生動,如《論語》對君子仁義、和樂精神的描述,《大學》對君子自律、自覺意識的描述,《中庸》對君子中正、中庸思想的描述,《孟子》對君子平等、偉岸人格的描述,都很具體。
二、君子人格思想之與己
我國古代儒家文化重視君子與己之間的相處,也就是慎獨,這也是君子人格思想重要的內容之一。在與己相處之中,獨立、自尊與擔當是作為君子人格思想之與己的重點。
(一)獨立
君子應時常保持獨立的人格,重視自己內在品德的修養(yǎng),堅持自己的操守。這種獨立人格并非天生的,而是長期體悟和修煉的成果,是建立在對個人言行保持一致以及自我內在價值的充分自信的基礎上的。
君子人格的獨立要重視自己內在品德的修養(yǎng),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正己而行。荀子說:“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小人錯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笨鬃诱f:“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保ā墩撜Z·衛(wèi)靈公》)君子和小人的區(qū)別,就在于君子把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推行道義,追求理想。即使遇到挫折和失敗,也往往回過頭來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二)自尊
自尊是人格自我調節(jié)必不可少的成分。自古以來君子就十分重視自己的身份與名聲,不做不與身份相違背的事。
君子人格的自尊具體表現(xiàn)為兩個方面:自我尊重和自我愛護(自我抱負)與期望要求他人給予自己相應的敬重。
《禮記·哀公問》說:“公曰:“敢問何謂敬身?”孔子對曰:“君子過言,則民作辭;過動,則民作則。君子言不過辭,動不過則,百姓不命而敬恭。如是,則能敬其身;能敬其身,則能成其親矣?!惫唬骸案覇柡沃^成親?”孔子對曰:“君子也者,人之成名也。百姓歸之名,謂之君子之子。是使其親為君子也,是為成親之名也已。”孔子遂言曰:“古之為政,愛人為大。不能愛人,不能有其身;不能有其身,不能安土;不能安土,不能樂天;不能樂天,不能成其身?!本诱f的錯話與做的錯事都被會百姓所效仿,所以君子首先必須尊敬自身,所作所為得稱得上“君子”這個美名,同時也就可以為百姓作為榜樣。
(三)擔當
君子人格的擔當也正是君子與己所必需之根本。勇于承擔與擔負責任是君子擔當?shù)闹匾M成。擔當,也正是君子的責任感體現(xiàn)。
《孟子·公孫丑下》說:“‘然則圣人且有過與?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過,不亦宜乎?且古之君子,過則改之,今之君子,過則順之。古之君子,其過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見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豈徒順之,又從為之辭?!泵献诱f,在古代,君子有過失必改正;現(xiàn)在的君子,有了過錯則任其發(fā)展。這正是君子沒有擔當?shù)捏w現(xiàn)。這也正是說明了君子擔當?shù)闹匾浴?/p>
三、君子人格思想之與他
君子自古以來就重視與他人之間的相處方式與思考,在不斷與人相處之間逐漸形成真誠與善等人格思想,為后世所學習效仿。
(一)真誠
君子與人相處真誠,“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為貴”。真誠無偽是伴隨著事物終始的生存條件,君子真誠而行是最為寶貴的。
“君子養(yǎng)心,莫善于誠。”最早出自《荀子·修身》,意思是君子培養(yǎng)品德,最主要的是真誠。“叔向曰:‘子野之言,君子哉!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遠于其身。小人之言,僣而無征,故怨咎及之?!对姟吩唬骸г詹荒苎?,匪舌是出,唯躬是瘁。哿矣能言,巧言如流,俾躬處休。其是之謂乎?是宮也成,諸侯必叛,君必有咎,夫子知之矣?!保ǔ鲎浴洞呵镒髠鳌ふ压四辍罚┚诱f話因為誠實且有證明,所以怨恨才會遠離他,真誠作為君子的人格可以使君子遠離怨恨。
真誠是君子與他人相處之本。這不僅是自我完善,也是用來曾就一切、造就萬物的。自我完善,是仁義的表現(xiàn);成就萬物,是智慧的體現(xiàn)。真心實意、坦誠相待也正是君子自我完善以達到成就萬物的方式。
(二)和善
君子和善思想源遠流長。春秋時期孔子刪述六經,創(chuàng)立儒家道統(tǒng),其說以“仁”為核心,以“正名”、“安百姓”“中庸”諸說互補,推崇仁愛和諧;孟子揭性善、倡仁政,輔之以天命心性之說,構成一度恢弘之思想體系,和善之意蘊乃確然挺立。
君子的和善重推己及人,孔子說:“泛愛眾而親仁?!泵献痈M一步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土上》)把仁愛之心推廣到親人以外的人。愛己之心人皆有之,愛親之心亦人皆有之,一定范圍內的推己及人不難做到,但是要將這種愛人推廣得更遠,真正做到視他人如己身,視天下猶如一家,這也是很難的。
四、君子人格思想的價值
君子人格思想中與己、與他相處而產生的樂觀自信的精神,可以提高人們克服困難的勇氣。奮斗拼搏的精神,樂觀豁達的氣度,是一種生命力的表現(xiàn),培養(yǎng)這種精神,社會與個人才能得到更加健康和全面的發(fā)展。君子人格與社會主義社會相圓融,對個人身心、社會發(fā)展和生態(tài)環(huán)境都有一定的積極促進作用。
在正視君子人格思想的獨特旨意的前提下,努力發(fā)掘它們在解決當代諸多危機方面的文化依據(jù)和導向功能。我們有理由相信,君子人格思想對于當代社會克服危機、健康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精神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