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晨悅,郭 盾,薛崇灝,薛紅琴
(南京林業(yè)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江蘇 南京 210037)
污泥中重金屬的穩(wěn)定及去除技術研究
黃晨悅,郭 盾,薛崇灝,薛紅琴
(南京林業(yè)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江蘇 南京 210037)
本文從污泥中重金屬的穩(wěn)定與去除兩個方面,綜述污泥堆肥、化學鈍化、化學浸出、生物淋濾、電動修復、動植物修復等國內外修復污泥的主流技術,并比較其利弊,以供參考。
污泥;穩(wěn)定化;重金屬;去除;土地利用
隨著城市工業(yè)的發(fā)展,每天產生的工業(yè)廢水和生活污水量日益增多,污泥產量也相應增長。從《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統計公報》可知,截至2016年年末,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達到14823萬m3,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2.4%,相應的,全國濕污泥產量接近4000萬[1]。而截至2015年底,全國污泥有效處理率不到30%[2]。目前國內處理污泥的主流方式主要有填埋、焚燒發(fā)電、土地及建材利用幾種。從全球范圍來看,歐美等國以土地利用為主,日本以焚燒為主。隨著人們環(huán)保意識的日漸提高,發(fā)達國家鼓勵將土地利用作為污泥的主要處置方向。由于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機質及氮磷鉀等元素,因此土地利用有望成為我國主流的污泥處置方式。但是,污泥中通常含有病源微生物、寄生蟲卵和重金屬等有害物質[3],如果處理不當,很容易對環(huán)境造成二次污染。其中,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卵經過傳統消化、堆肥技術就可有效去除,而重金屬卻無法根本除去。重金屬無法被生物降解,一旦將污泥投入土地利用,重金屬會在環(huán)境介質中長期積累,對人體健康和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不可復原的影響。因此,本文就污泥中重金屬的穩(wěn)定化及去除以達到污泥的無害化處理進行討論。
污泥中重金屬的含量是制約其利用的重要原因之一,但由于重金屬的存在形態(tài)各異,因此僅憑重金屬總量來衡量其環(huán)境效益顯然不合理。污泥中重金屬的賦存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環(huán)境影響和生物效益。污泥中的重金屬有5種主要形態(tài),即可交換態(tài)、碳酸鹽結合態(tài)、鐵錳氧化物結合態(tài)、有機結合態(tài)和殘渣態(tài)[4],這幾種形態(tài)特征各異。可交換態(tài)對環(huán)境變化敏感,易受環(huán)境影響而發(fā)生遷移;碳酸鹽結合態(tài)對pH變化敏感,當環(huán)境中pH值由高向低發(fā)生變化時,原本在高pH值下形成的碳酸鹽沉淀會逐漸變化成游離態(tài)的重金屬而進入環(huán)境[5];鐵錳氧化物在離子鍵的作用下穩(wěn)定性增加,不易釋放[6];有機結合態(tài)只有在環(huán)境因素恰好適合其氧化的條件下,才會有部分有機質發(fā)生變化從而導致游離態(tài)重金屬離子被釋放到環(huán)境中,所以對環(huán)境有一定的潛在影響;殘渣態(tài)性質穩(wěn)定,不易釋放游離態(tài)的重金屬離子,能夠在土壤中長期保存??偟膩碚f,后3種形態(tài)不利于生物的吸收利用。
由于污泥中重金屬存在形態(tài)的不同,污泥處理便不止局限于重金屬的去除,我們同樣可以將重金屬由較為不穩(wěn)定的可交換態(tài)、碳酸鹽結合態(tài)轉化為較為穩(wěn)定的鐵錳氧化物結合態(tài)、有機結合態(tài)和殘渣態(tài),這個過程稱之為重金屬的穩(wěn)定化。目前國內外的穩(wěn)定化方法主要有污泥堆肥、化學鈍化等;去除技術主要有化學浸出、生物淋濾、電動修復、動植物修復等[7]。
3.1 污泥堆肥
將污泥進行堆肥化處理是當前利用污泥較有效的途徑之一。污泥堆肥的處理過程,可以殺滅病原體,分解有機污染物,使重金屬賦存形態(tài)發(fā)生轉化,從而實現污泥的資源利用。
從穩(wěn)定的角度來說,國內目前的主流方法有厭氧消化、好氧環(huán)境下堆肥及消化等[8]。好氧堆肥是將污泥在高溫環(huán)境下與微生物相互作用,可以無害化病原體,腐蝕有機物,并且降低重金屬的生物有效性。但總的來說,堆肥過程是無法改變重金屬的絕對含量的,因此重金屬有可能在將來的某種過程中重新轉化成生物有效性較高的形態(tài),但在穩(wěn)定的賦存形態(tài)下發(fā)生轉化的可能性較小,因此只能說有潛在的安全隱患,但仍有其利用價值。
葛驍等[9]研究表明,在堆肥過程中,物料的含水率下降了34.85%,物料pH值始終在7~9之間變化,有機質降解達22.24%,賦存形態(tài)為RES和OXI的重金屬占到總量的85%以上。馮春等[10]研究表明,堆肥處理可降低污泥中重金屬可交換態(tài)含量,增加鐵錳氧化物結合態(tài)、有機結合態(tài)和殘渣態(tài)重金屬含量。呂彥等[11]的研究也同樣發(fā)現,堆肥后,污泥中Zn不穩(wěn)定態(tài)含量從37%降到16%,活性和毒性明顯降低,同時,Ni、Cd、Pb、Cr的不穩(wěn)定態(tài)比例也有所下降,穩(wěn)定態(tài)比例提升。王厚成等[8]在污泥堆肥對重金屬穩(wěn)定化的研究中發(fā)現,堆肥第10d時,Zn的可交換態(tài)含量有所下降;當堆肥到26d時,Cd、Ni均以鐵錳氧化物結合態(tài)為主,Pb、Cu形態(tài)變化不明顯。
以上實驗結果均表明,污泥堆肥過程可以有效地抑制重金屬離子的活性,使其向穩(wěn)定態(tài)轉變。
3.2 化學鈍化
把污泥中重金屬由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轉化為較為穩(wěn)定的狀態(tài)的過程稱之為鈍化作用,即使污泥由可交換態(tài)、碳酸鹽結合態(tài)等向鐵錳結合態(tài)和殘渣態(tài)轉化。鈍化劑種類繁多,主要有有機、無機和復合材料三類。有機鈍化劑主要是指草炭、農家肥、動植物殘體、秸稈等。無機鈍化劑主要是粉煤灰、石灰石、沸石等,復合材料主要是指多種鈍化劑混合使用[12],以達到更好地穩(wěn)定重金屬的目的。
3.2.1 常用鈍化劑
粉煤灰作為一種固體廢棄物,如果用于污泥堆肥,不僅解決了其本身的污染問題,而且可以實現污泥的資源利用。粉煤灰屬于堿性鈍化劑,可以促進重金屬離子與鐵錳氧化物結合,所以在添加粉煤灰以后,有機物的腐殖化過程將受到影響,而粉煤灰本身幾乎不含任何有機質,所以加入粉煤灰可以明顯降低活性污泥中的有機質含量,從而降低有機結合態(tài)含量,同時鐵錳結合態(tài)及殘渣態(tài)含量升高,也就是說,污泥的生物有效性得以抑制。姚嵐等[13]的研究顯示,在加入粉煤灰堆肥之后,Zn、Cu、Cr、Pb這4種重金屬的可交換態(tài)和有機結合態(tài)比例有所下降,鐵錳氧化物結合態(tài)和殘渣態(tài)比例有所上升。李國學等[12]在鈍化劑對污泥中重金屬形態(tài)影響的研究中發(fā)現,在污泥中添加25%的粉煤灰時,Cu、Zn的鐵錳結合態(tài)比例顯著提高,分別占10.02%、42.76%,殘渣態(tài)含量也明顯提高。但是,生駿等[14]的研究卻發(fā)現,粉煤灰對Zn、Pb有一定的鈍化作用,對Cu則有活化作用,加入粉煤灰后,Zn、Pb的可交換態(tài)含量降幅分別為62.47%、92.61%,Cu含量基本不變。
除了粉煤灰,石灰也是實際處理中常用的鈍化劑。石灰對重金屬的鈍化作用與粉煤灰類似,都是利用其高pH值的特性。在程毅等人[15]的試驗中可以看出,在投加石灰后,可還原態(tài)鉛由73.1%下降到0.6%,相應地,污泥中的殘渣態(tài)鉛由21.7%增大到93.8%。Cr、Ni、Cu、Zn的不穩(wěn)定態(tài)分別降低了46.5%、37.7%、26.6%、61.5%。投加生石灰后,污泥中的重金屬主要以殘渣態(tài)存在。李玉等[16]的研究發(fā)現,向污泥中添加石灰有利于降低Cu、Zn、Cr不穩(wěn)定態(tài)含量,使重金屬賦存形態(tài)由不穩(wěn)定態(tài)向穩(wěn)定態(tài)進行轉變。由此可以看出,石灰可以有效鈍化污泥中的重金屬。此外,石灰被認為可以有效抑制鎘污染,由于鈣離子與鎘離子的拮抗作用,石灰可以降低污泥中鎘離子的有效態(tài)含量,抑制鎘離子的有效性。
3.2.2 新型含磷鈍化劑
在土壤重金屬修復的研究中,含磷鈍化劑是一種被認為具有良好應用前景的新型鈍化劑。磷穩(wěn)定劑種類繁多,有水溶性好的三元過磷酸鈣、磷酸氫二銨、磷酸等,也有水溶性差的羥基磷灰石、磷礦石等[17]。在污染土壤中加入一定量的磷酸鹽可以顯著降低重金屬的有效態(tài)含量[18]。
磷酸鹽穩(wěn)定重金屬的作用機理主要有3種:1)磷酸鹽誘導重金屬吸附;2)磷酸鹽與重金屬生成沉淀或礦物;3)磷酸鹽表面直接吸附重金屬。
Cao等[19]認為,磷酸鹽能降低Pb的不穩(wěn)定態(tài)濃度,增加殘渣態(tài)等穩(wěn)定態(tài)濃度,使其殘渣態(tài)濃度增加11%~55%。他們在另一試驗中發(fā)現,Pb殘渣態(tài)增加53%,但Cu和Zn的殘渣態(tài)僅增加13%和15%。王碧玲等[20]的研究表明,加入磷酸二氫鈣后,Pb、Cu、Zn、Cd的有效態(tài)濃度分別降低了99%、97%、96%、98%。目前在污泥領域,此類鈍化劑的研究還不是很多,研究者們可以借鑒其在土壤研究方面的成果,進一步加強含磷鈍化劑在污泥重金屬去除方面的應用研究。
3.2.3 納米鈍化劑(納米黑炭)
黑炭是由大量碳原子聚集形成的,其表面積大,含有豐富的極性基團,在溶液介質中不易分散。表面接枝反應常被用于改變黑炭分散性,經過氧化表面后,黑炭吸附含氧基團的能力增強,易與水分子形成分子間氫鍵,增強其在水中的分散性。
黑炭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積、較高的活性點和良好的光電性能,在今后的重金屬處理領域有良好的應用前景[21]。王漢衛(wèi)等[22]的研究結果表明,添加不同濃度的改性納米炭黑之后,土壤中有效態(tài)銅含量下降了47.3%~80.9%,有效態(tài)鋅的含量下降了3%~43.46%,說明改性納米炭黑可以降低土壤中有效態(tài)銅和鋅的含量。
氧化改性可以使黑炭表面富集更多的含氧極性基團,從而增強其吸附極性重金屬離子的能力。成杰民等發(fā)現,Pb2+、Cu2+和Cd2+在HNO3氧化的納米碳管上的吸附符合蘭格繆爾模型,當Pb2+、Cu2+和Cd2+的濃度為 10mg·L-1時,其在納米碳管上的最大吸附量分別為97.08mg·g-1、24.49mg·g-1、10.86mg·g-1。
3.2.4 復合鈍化劑
由于活性污泥中經常含有幾種不同的重金屬,因此單一鈍化劑很有可能無法滿足穩(wěn)定污泥的要求,因此需要用到復合鈍化劑。Wang等[23]將Ca(H2PO4)和CaCO3聯合應用,發(fā)現不但提高了Pb和Cd的鈍化效果,而且可以避免它們單獨使用時對pH造成的影響。Cao等[24]指出,不同磷酸鹽配合施用不僅能解決單獨使用時對土壤pH值影響過大的問題,而且還可以解決土壤中可溶性磷含量過高的問題,也就是說,避免了磷素富營養(yǎng)化,并且鈍化效果也更理想。此外,也有研究者將粉煤灰進行改性,以提高其鈍化效果。謝禮國等[25]向粉煤灰中加入石灰石,在微波的強穿透性下對粉煤灰進行改性,并將改性后的粉煤灰應用于污泥鈍化處理實驗中,結果表明,改性后的粉煤灰對污泥中Cu、Zn、Mn都有很好的鈍化作用,使其含量顯著低于中國農用標準。
污泥堆肥是污泥重金屬處理中較為傳統的方法。眾多研究表明,經過堆肥處理后的污泥,其重金屬的穩(wěn)定性有所提高,毒性明顯被抑制,但傳統堆肥方法也存在著不可忽視的問題,它耗費的時間較長,處理效率較低,所以為了提高堆肥效率,研究者們采用加入鈍化劑的方法。目前,粉煤灰、石灰等常見鈍化機應用較為廣泛,粉煤灰作為燃煤廠的主要固體廢物,用作鈍化劑不僅可以實現工業(yè)廢渣的資源化,還可以提高污泥鈍化效率,是一種高效合理的鈍化劑。但是,粉煤灰和石灰石等鈍化金屬有針對性,有時不能滿足穩(wěn)定污泥的要求,所以,研究者們應該加強對復合鈍化劑的研究。另外,一些新型含磷鈍化劑和納米鈍化劑在土壤的研究中取得了一些理論成果,但在污泥方面研究甚少,這也是一個很好的研究方向。
傳統的化學方法去除污泥中的重金屬雖效果較為明顯,但處理費用較高,在經濟較為發(fā)達的地區(qū)尚可以采用,在經濟欠發(fā)達的地區(qū)難以應用于實際生產和生活中。為了更大范圍地處理污泥中的重金屬,并且使用更少的經濟消耗,必須要在原有方法的基礎上加以改進,采用更經濟、更環(huán)保、更高效的重金屬處理方法。因此,國內外的廣大專家和學者,不斷地進行著實驗,在理論和實際的雙重證實下,不斷地進行著摸索,終于在原有的化學方法之上,又有了眾多處理方法。就目前來說,應用最廣泛的是生物淋濾、電動修復、化學浸出以及動植物提取這幾種處理方法或技術。
4.1 化學浸出法
化學浸出法主要是以酸、螯合劑或一些無機化合物為化學浸出劑,從污泥中浸出重金屬以達到去除重金屬的目的。目前,這種方法已有大量的理論研究成果,其體系也較為成熟。
朱萍等[26]研究發(fā)現,污泥中重金屬的形態(tài)分布與浸出率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研究結果表明,污泥中Zn、Cr、Ni的浸出量與其可交換態(tài)的含量有顯著的正相關,Zn、Cr的可還原態(tài)與浸出量間也呈正相關。除此之外,浸出率還和pH、浸出時間、酸類型、溫度等密切相關。方雷等[27]研究了檸檬酸浸提Zn的能力。研究表明,在檸檬酸濃度為0.2mol·L-1、時間為15h、溫度為20℃、pH為3的條件下,Zn的浸提率最高,達到75.5%;對正交試驗結果進行方差分析,溫度對Zn的浸提率影響最顯著。Wozniak等[28]的研究表明,浸提時間越長,pH越低,重金屬浸出率越高。當pH為2、浸出時間為12h時, Zn、Cd、Ni、Cu、Cr的浸出率分別為100%、92.5%、88%、73%、24%。Wu等[29]研究了乙酸、硫酸、鹽酸、檸檬酸、硝酸等5種不同酸對Cu、Ni的浸出效果,結果表明,硫酸對Cu、Ni的去除率最高,分別可達92%和93%;檸檬酸對Cu的去除效果最差,僅為57%;乙酸對Ni的去除率最低,為70%。而Veeken等[30]的研究表明,檸檬酸對Cu、Zn的浸出效果比硝酸、草酸更好,Cu、Zn浸出率分別為70%、90%。
4.2 生物淋濾法
相比化學浸出,生物淋濾技術有著耗酸少、運行成本低的特點,同時可有效去除重金屬。華玉妹等的研究表明[31],采用生物淋濾法,污泥中的Cu、Pt、Zn的去除率可達84.1%、34.8%、80.0%。
生物淋濾法的主要機理是在有氧條件下,通過化能自養(yǎng)型的嗜酸菌(主要是氧化亞鐵硫桿菌和氧化硫硫桿菌)的氧化還原反應,把難溶性重金屬氧化為溶解態(tài)重金屬離子,使之進入溶液,然后進行固液分離以達到去除重金屬的目的。江蘇無錫太湖新城污水處理廠建立的國內第一座污泥生物淋濾處理工廠已于2010年投入使用,其重金屬溶出率達90%以上[32]。為了更好地讓生物淋濾法與實際工程相結合,更多研究者把重心放在了其影響因素的研究上。
微生物活性是影響生物淋濾效果的重要因素,當淋濾條件達到微生物最佳生長條件時,淋濾效果將達到最好,而微生物活性又和pH、營養(yǎng)物類型、微生物種類、曝氣量、溶解氧量、抑制因子密切相關。
曹占平等[33]的研究表明,pH在2.5時,Cu、Zn、Cd、Cr、Ni有較大程度的去除,而Pb只有40%的去除率;Cu、Zn、Ni較易去除,在pH為3.0時,便有較高的去除率。
閆瑾[34]以單質硫為能源物質,研究了不同底物濃度、不同接種量下重金屬的去除率,結果表明5g·L-1的硫粉濃度和5%接種量的情況下淋濾效果最佳。許友澤等[35]在接種量對重金屬淋濾效果的研究中發(fā)現,接種量越高重金屬去除效率越好,但綜合考慮去除效果和實際應用,他們認為最佳細菌接種量為15.0%,此時Cd、Mn、Cu、Zn的去除率分別達到82.6%、83.2%、58.7%、80.5%。鄔思丹等[36]則是把研究重點放在了增強硫的親水性和分散性上,結果表明當投入的表面活性劑Tween-80濃度為6g·L-1時,Cu、Zn的溶出率最佳,在第8d達到91.9%和90.4%。而張盼月等[37]通過優(yōu)化硫粉含固比與投加量,提高了硫的氧化率和重金屬溶出率,達到了更好的淋濾效果。
H.Seidel等[38]研究了溶解氧對生物淋濾重金屬浸出率的影響,研究表明低溶解氧時,抑制了重金屬的溶出,而在氧氣充足時,體系可獲得最大重金屬溶出率。
生物淋濾法中抑制重金屬溶出的主要是重金屬陽離子、陰離子、小分子有機酸。Roy Mahapartra等[39]研究表明,EDTA可以緩解金屬陽離子的毒害。周順桂等[40]發(fā)現,砷酸鹽達到40g·kg-1就開始抑制細菌生長,亞砷酸鹽只需5g·kg-1,就能減慢氧化亞鐵硫桿菌對亞鐵的氧化。對此,他們提出了篩選對重金屬等抑制因子耐受性更強的菌株或者在濾出液回流前進行預處理等解決方案。
生物淋濾法雖然有著成本低、耗酸少、實用性強等優(yōu)點,但若要投入實際生產,還有幾個問題需要解決。首先,大量的高濃度的重金屬淋出液必須合理處置,否則將造成二次污染。其次,淋濾后的污泥酸度較高且含水率較高,不能直接進行土地填埋,必須進行再處理。這就勢必造成成本的提升,所以生物淋濾法是否還具有成本低這個優(yōu)點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4.3 電動修復法
電動處理技術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人為外加的電場導致動電效應,驅動污泥中的重金屬污染物沿相應的電場方向作定向遷移。它可以破壞污泥中所有的重金屬鍵,使可遷移的重金屬元素從陽極向陰極遷移,并在陰極室里產生金屬富集現象。富集的污染物,可在電極區(qū)得到集中處理或分離。除了發(fā)生電遷移,同時還伴隨著電滲流和電泳現象[41]。電動處理技術在土壤重金屬的去除上已得到廣泛應用,近年來,電動修復法在城市污泥處理上的應用也引起了廣大研究者的關注。
袁華山等[42]研究了不同形態(tài)的Cd、Zn在電動力作用下的去除率,研究結果表明,污泥經電動力作用5d后,Cd、Zn的總去除率分別達到64.50%、65.02%,處理完成后,污泥中Cd、Zn的濃度分別為3.02mg·kg-1、495.52mg·kg-1,均達到《農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標準》酸性土壤適用界限標準。但高潔[43]在研究電動處理對污泥中重金屬去除效果的實驗中發(fā)現,在1V·cm-1電場作用下運行144h,污泥中Zn、Ni、Cd和Cr的去除效率最高,分別達到32.5%、47.6%、33.5%和14.9%,而Cu的去除效率在運行96h時最高,為36.2%。其去除效率并不理想,如果要讓電動修復法投入實際生產中,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其金屬去除率。
影響電動修復法去除效率的主要因素有3個[44]:介質類型與性質、pH、電壓與電流。其中高水分、高飽和度和低反應活性的介質有利于去除重金屬[45];電流密度一般控制在10~100mA·cm-2,電壓梯度控制在0.5~5V·cm-1。由于這兩個因素沒有太大的可變空間,所以更多的學者把目光放在了控制陰極液的pH上。
Wang等[46]在研究不同pH條件下電動技術對污泥中重金屬的去除效率中發(fā)現,處理前對污泥進行酸化可明顯提高重金屬去除效率。當污泥床體負極pH為2時,重金屬去除效果最佳,Zn、Cu、Ni、Cr去除率分別可達95%、96%、90%、68%。陳芳等[47]的研究表明,控制陰極液pH可顯著提高Cr去除率,當添加檸檬酸為螯合劑時,Cr的去除效率最高可達90.49%。周碧青等[48]的研究也同樣證明了這一點,添加檸檬酸后Cr的去除率達到67.52%,比添加EDTA、乳酸分別高6.31%和6.79%。
電動修復法雖然在理論上可行,但僅靠這種單一技術,很難達到理想的處理效果,并且容易出現酸性帶遷移、陰極區(qū)重金屬沉淀以及極化等問題,若要投入實際生產,還需開展許多基礎研究。
4.4 生物淋濾-電動修復聯合技術
由于生物淋濾法具有耗酸少、運行成本低、操作簡單等優(yōu)點[49],所以早已成為國內外研究熱點[50]。但是其金屬溶出液的處置一直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所以有學者提出了將生物淋濾與電動修復聯合,生物淋濾可以將重金屬活化,使重金屬成為離子態(tài),然后再外加電場,重金屬發(fā)生遷移,從陽極到達陰極被還原,從而達到去除重金屬的目的。俞一統等[51]比較了兩種生物淋濾-電動修復技術,一種是先進行生物淋濾4d后用電動修復對污泥進行處理;另一種是生物淋濾與電動修復同步處理,實驗結果表明,第一種方法處理后污泥中Cu和Zn含量分別為60.5mg·kg-1和170mg·kg-1,第二種方法處理后Cu、Zn含量分別為122.8mg·kg-1、110mg·kg-1,均符合我國污泥土地農田利用標準,且能完全去除淋濾液中重金屬,但先生物淋濾再電動修復可以減少能耗。
生物淋濾-電動修復聯合技術使生物淋濾法和電動修復法優(yōu)勢互補,還能消除一定的劣勢,但國內對其研究不是很多,還有很大的研究進步空間。
4.5 動植物修復法
動植物修復法是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而興起的一種較為高效的去除污泥和土壤、污水中的污染物質如重金屬等的處理方法。動物修復技術是利用土壤動物對重金屬的富集作用[52],達到去除重金屬的目的,目前研究以蚯蚓為多[53]。植物修復是利用對應于某種特定的污染物具有富集作用的植物,將所在環(huán)境中的污染物進行富集和轉移到植物體內,對其進行回收修復,達到去除污染和保護環(huán)境的目的。一般來說,植物修復法主要包括植物提取、植物穩(wěn)定和植物揮發(fā)3種方法,其中,植物提取法應用更為廣泛。
冉建平[54]在花卉對污泥中重金屬的去除研究中發(fā)現,吊蘭對重金屬的去除率較好,在不同配比的污泥中可達到30%~50%,蝴蝶蘭由于根系不發(fā)達,對金屬的耐性不強,不宜用于污泥中重金屬的去除。但是由于植物的富集量相對較低,不宜投入實際應用,所以更多的研究者將研究重點放在了植物與動物修復的聯合使用上。白向玉[55]在剩余污泥中重金屬污染的蚯蚓活化—花卉植物修復機理研究中發(fā)現,吊蘭對重金屬Cu、Zn、Cd、Pb具有一定的積累能力,是適合聯合修復污泥中重金屬的花卉植物。吊蘭在全泥處理(3∶0、2∶0)中對Cu、Zn、Cd、Pb的總積累量最大,分別為5.70mg/plant、14.53mg/ plant、0.340mg/plant和0.580mg/plant。而赤子愛勝蚓能夠改變污泥理化性質,促進吊蘭生長,增強吊蘭吸收污泥中重金屬的能力。接種赤子愛勝蚓后,均不同程度提高了吊蘭莖葉部和根部的富集系數和轉運系數,其中當Cu配比濃度為50mg·kg-1和100mg·kg-1、Pb配比濃度為100mg·kg-1時,根部的富集系數大于1。
目前國內外的研究均表明,動植物修復法不僅能有效去除土壤中重金屬,還能降低周圍污水或大氣中的污染物水平,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和實用價值。但是,在污泥領域,科技、理論、實驗材料、技術研究以及實際工藝等方面的限制,使其仍未發(fā)展成為一個較為系統的處理方法。廣大研究者可以結合動植物修復法在污染土壤中的研究成果,開展在污泥中的理論研究。技術,不但可以去除重金屬,還可以改善周圍環(huán)境,而且這種回歸自然的方法促進了自然循環(huán)的良性進行,是一種極具研究潛力的方法,之后的研究可以重點關注這種新技術。
由于我國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能力不足,手段落后,大量污泥沒有得到規(guī)范化的處理處置,直接給水體和土壤帶來污染,對生態(tài)環(huán)境構成嚴重威脅。此外,污泥直接排放也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近年來全國各地多起違法傾倒污泥事件被曝出,雖然“重水輕泥”的觀念有所轉變,但是如何合理有效地處置污泥仍然是一個亟需解決的重要問題。
我們不應該局限于現有技術,應該不斷創(chuàng)新,在傳統焚燒、土地利用方式上改良技術也是一種創(chuàng)新。比如在全球水峰會上獲得了年度污水處理項目大獎的香港T-PARK污泥處理廠,利用流化床焚燒技術,將熱能轉化為電力,其電力不但可以供給整個污泥廠的使用,同時還可以供給公共電網,經過高溫焚燒后,污泥的剩余殘渣只有原來的10%。但這種焚燒技術初期投資較大,如果沒有相關政策的扶持,還是很難被廣泛使用。而土地利用由于其資源化利用效率較高,符合未來低碳發(fā)展方向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理念,長期來看將會是我國主流的污泥處理方式,穩(wěn)定或去除污泥中的重金屬便是土地利用的前提。
目前國內被采用得更多的是污泥堆肥技術。堆肥技術可以殺滅病原體,分解有機污染物,使重金屬賦存形態(tài)發(fā)生轉化,從而實現污泥的資源利用。但是堆肥技術并沒有改變重金屬的絕對含量,因此在環(huán)境條件改變的情況下還是存在著一些安全隱患,而其他的一些穩(wěn)定化技術也存在著同樣的問題。所以,重金屬的去除技術應被重視起來。只有真正把重金屬從污泥中提取出來,才能沒有后顧之憂。
在重金屬的去除技術中,可以重點考慮多種方法的聯合應用。例如生物淋濾法-電動修復法的聯合應用不僅可以解決淋濾液的處置問題,還可以解決電動過程中重金屬的活化問題,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另外,植物提取法作為近年來發(fā)展起來的新
[1] 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統計公報[Z].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2017-02-28.
[2] 諸海濱.污泥市場“唱響”千億財富[Z].中國水網,2016-04-26.
[3] 石燕.城市污泥的處置和利用[J].環(huán)境,1995(12):22.
[4] 傅金祥,沙明卓,于鵬飛,等.由昆污水污泥中重金屬形態(tài)分析研究[J].給水排水,2010,36(s1):119-122.
[5] Singh AK, Bene-ee DK. Grain size and geoehemical partitioning of heavy metals in sediments of the Darmodar River-A tributary of the lower Ganga, India[J]. Environ Geol, 1999, 39(1):91-98.
[6] 鄧民,王偉.不同污泥中5種重金屬總量與形態(tài)分析[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09,26(2):28-31.
[7] 劉曉光,董濱,戴翎翎,等.污泥中重金屬的穩(wěn)定化研究進展與去除方法簡述[J].四川環(huán)境,2012,31(3):98-105.
[8] 王厚成,曾正中,張賀飛,等.污泥堆肥對重金屬穩(wěn)定化過程的影響研究[J].環(huán)境工程,2015,33(10):81-84.
[9] 葛驍,卞新智,王艷,等.城市生活污泥堆肥過程中重金屬鈍化規(guī)律及影響因素的研究[J].農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14,33(3):502-507.
[10] 馮春,楊光,杜俊,等.污水污泥堆肥重金屬總量及形態(tài)變化[J].環(huán)境科學研究,2008,21(1):97-102.
[11] 呂彥,馬利民.快速堆肥對污泥中重金屬的影響[J].東華理工學院學報,2005,28(1):30-33.
[12] 李國學,孟凡喬,姜華,等.添加鈍化劑對污泥堆肥處理中重金屬(Cu,Zn,Mn)形態(tài)影響[J].中國農業(yè)大學學報,2000(1):105-111.
[13] 姚嵐,王成端.不同鈍化劑對污泥堆肥過程中重金屬形態(tài)的影響研究[J].環(huán)境衛(wèi)生工程,2008,16(2):8-10.
[14] 生駿,陸文靜,王洪濤.粉煤灰對污泥堆肥過程和土地施用后交換態(tài)重金屬(Cu,Zn,Pb)的影響[J].環(huán)境科學,2007,28(6):1367-1371.
[15] 程毅,黃劍明,周柏明,等.生石灰在污泥重金屬鈍化中的應用[J].環(huán)境工程,2012(s2):325-326.
[16] 李玉,孫榮,袁柯馨,等.石灰調質污泥重金屬形態(tài)分布及資源化分析[J].工業(yè)水處理,2014,34(9):54-57.
[17] 郝漢舟,陳同斌,靳孟貴,等.重金屬污染土壤穩(wěn)定/固化修復技術研究進展[J].應用生態(tài)學報,2011,22(3):816-824.
[18] 周世偉,徐明崗.磷酸鹽修復重金屬污染土壤的研究進展[J].生態(tài)學報,2007,27(7):3043-3050.
[19] Cao RX, Ma LQ, Chen M, et al. Phosphate included metal obilization in a contain site[J]. Environment mental Pollution, 2003, 122(1): 19-28.
[20] 陳建軍,俞天明,王碧玲,等.用TCLP和形態(tài)法評估含磷物質修復鉛鋅礦污染土壤的效果及其影響因素[J].環(huán)境科學,2010,31(1):185-191.
[21] 成杰民.改性納米黑碳應用于鈍化修復重金屬污染土壤中的問題探討[J].農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11,30(1):7-13.
[22] 王漢衛(wèi),王玉軍,陳杰華,等. 改性納米碳黑用于重金屬污染土壤改良的研究[J].中國環(huán)境科學,2009,29(4):431-436.
[23] Wang Y.M.,Chen T.C.,YehK J.,et al. Srabilization of an evevated heavy metal contaminated site[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01, 88(1)B: 63-74.
[24] 羅磊.典型持久性污染物的來源與環(huán)境化學行為研究——以菲及鎘等重金屬為例[D].北京: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08.
[25] 謝禮國,鄭懷禮,吳幼權,等.粉煤灰改性及鈍化污泥實驗研究[J].土木建筑與環(huán)境工程, 2010,32 (1):120-124.
[26] 朱萍,李曉晨,馬海濤,郭志勇,王超.污泥中重金屬形態(tài)分布與可浸出性的相關性研究[J].河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35(2):121-124.
[27] 方雷,陳向明.檸檬酸浸提污泥中重金屬Zn的影響因素研究[J].合肥學院學報(自科版), 2014,24(3):73-77.
[28] Wozniak D, Huang J. Variables affecting metal removal from sludge[J].J.Water Pollut.Control Fed., 1982, 54(12): 1574-1580.
[29] Wu C H, Kuo C Y, Lo S L. Removal of metals from industrial sludge by extraction with different acid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health Part A-Toxic/ Hazardous substances & environmental enigineering HJOUR, 2004, 39(8): 2205-2219.
[30] Veeken A H M, Hamelers H V M. Removal of heavy metals from sewage sludge by extraction with organic acids[J]. Water Sci. Technol, 2002, 46(10): 1-8.
[31] 華玉妹,陳英旭,吳偉祥,等.生物瀝濾污泥土地利用適用性分析[J].生態(tài)學雜志,2007,26(8):1204-1209.
[32] 楊期勇,黃南婷,邱秀文,等.污泥重金屬生物淋濾技術研究進展[J].工業(yè)水處理,2015,35(9):1-6.
[33] 曹占平,張景麗.生物淋濾去除農用污泥中重金屬的效果及工藝[J].農業(yè)工程學報,2009, 25(2):177-182 .
[34] 閆瑾.生物淋濾法去除污泥中重金屬的工藝參數優(yōu)選[D].太原:太原理工大學,2010 .
[35] 許友澤,馬超,成應向,王強強,鐘振宇.微生物淋溶法去除污泥中的重金屬[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12,47(1):169-174 .
[36] 鄔思丹,劉云國,曾光明.表面活性劑強化污泥生物淋濾Cu、Zn的研究[J].中國環(huán)境科學,2010,30(6):791-795.
[37] Zhang Panyue, Zhu Yi. Sewage sludge bioleaching by indigenous sulfer-oxidizing bacteria: Effects of ratio of substrate dosage to solid content[J].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09, 100: 1394-1398.
[38] Seidel H. Gorsch K, Schumichen A. Effect of oxygen limitation on solid-bed bioleaching of heavy metals from contaminated sediments[J].Chemosphere, 2006, 65(1): 102-109.
[39] Roy Mahapartra S S, Mishra K. Inhibition of iron oxidation 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by toxic metals and its alleviation by EDTA[J]. Current Microbiology, 1984(11): 1-6.
[40] 周順桂,周立祥,黃煥忠.生物淋濾技術在去除污泥中重金屬的應用[J].生態(tài)學報,2002,22(1):125-133.
[41] Acar YB, Alshawabkeh A N. Principle of electrokinetic remediation[J].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93, 27(13): 2638-2647.
[42] 袁華山,劉云國,李欣.電動力修復技術去除城市污泥中的重金屬研究[J].中國給水排水, 2006,22(3):101-104.
[43] 高潔.利用電動技術去除城市污泥中重金屬的研究[D].上海:華東理工大學,2010.
[44] 楊長明,李建華,倉龍.城市污泥重金屬電動修復技術與應用研究進展[J].凈水技術,2008,27(4):1-4.
[45] Jurate Virkutyte, Mika Sillanpaa, Petri Latostenmaa. Electrokinetic soil remediation:critical overview[J].Th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02, 289: 97-121.
[46] Jing-Yuan Wang, Di-Song Zhang, Olena Stabnikova, et al. Evaluation of electrokinetic removal of heavy metals from sewage sludge[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05, B124: 139-146.
[47] 陳芳,王超.鉻(Ⅵ)污染污泥電動修復的影響因素研究[J].廣州化工, 2010, 38(4):98-100.
[48] 周碧青,侯鳳娟,林君鋒.電動技術對污泥中主要重金屬的去除效果研究[J].福建農業(yè)學報,2007,22(3):308-314.
[49] Tyagi R D, Couillard D, Tran F. Heavy metals removal from anaerobically digested sludge by chemical and microbiological methods[J]. Environ Pollut, 1988, 50(4): 295-316.
[50] Tyagi R D, Blais J F, Meunier N. Simultaneous Sewage Sludge Digestion and Metal Leaching:Effects of Sludge Solids Concentration[J]. Water Research, 1997, 31(1): 105-118.
[51] 俞一統,田光明,和苗苗.兩種生物瀝濾-電動修復聯合技術的比較[J].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09,29(1):163-168.
[52] 劉軍,劉春生,紀洋,劉玉升,陰啟蓬.土壤動物修復技術作用的機理及展望[J].山東農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40 (2):313-316.
[53] 白向玉,劉漢湖,韓寶平,王曉青,秦峰,崔亮.蚯蚓對剩余污泥中重金屬Cu、Zn的活化實驗研究[J].環(huán)境污染與防治,2010,32(10):51-61.
[54] 冉建平.花卉植物對污泥中重金屬的去除效果[J].農業(yè)工程技術:新能源產業(yè),2014 (1):23-26.
[55] 白向玉.剩余污泥中重金屬污染的蚯蚓活化—花卉植物修復機理研究[D].徐州:中國礦業(yè)大學,2010.
Study on Stabilization and Removal of Heavy Metals from Sewage Sludge
HUANG Chenyue, GUO Dun, XUE Chonghao, XUE Hongqin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210037, China)
From two aspects of sludge removal and stabilization, few main methods were illustrated included sludge compost, chemical passivation, bio chemical leaching, leaching, electrokinetic remediation, phytoremediation dynamic mainstream technology and more.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were compared for reference.
sludge; stabilization; heavy metal; removal; land use
X 703.1
A
1671-9905(2017)08-0046-08
2017-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