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心媽
這天上午,我?guī)е男娜ゴ蛞呙?。兩歲之后,疫苗就少了很多,心心早已忘記打針的感受,加之近期看的《巧虎》里有談到打針的內(nèi)容,心心反而對此期待滿滿。
掛號、排隊,一系列手續(xù)辦妥后,我和心心坐在了醫(yī)生面前。我把她的衣服打開,露出肉肉的小胳膊,她看著醫(yī)生搖著藥劑,再把藥劑吸上針管,我能感受到她那一絲絲的緊張,她看著細長的針頭不停地問我:“這是什么呢?阿姨在干什么?”我一一回答她并告訴她:“心心,打針會有一些疼,但是很快就會好?!?/p>
接下來,涂碘伏和酒精,當醫(yī)生一針扎下去的時候,我的心也隨之一緊。
我看到心心的表情有些復(fù)雜,她一定覺得這一下子下去并沒有《巧虎》中看到的那么輕松。拔出針,見她有點想哭的跡象,我習慣性“鼓勵”的話語到了嘴邊,想說,“心心打針都沒有哭,真是勇敢”,可一剎那,我覺察到,我似乎在害怕什么,又在控制著什么。是啊,我為什么不能坦然接納她的疼、她的膽怯、她的“負面情緒”?于是我吞下這句話,抱著她問道:“心心,怎么樣?打針是有一些疼吧?”
這句話仿佛戳中她的心,打開她情緒的閥門,她的眼淚控制不住地掉下來。
我在一邊陪伴著她。這時兩個小女孩蹦蹦跳跳地跑過來,她倆剛剛一直在接種室的玻璃外看著心心打針,她們驚喜地發(fā)現(xiàn)心心,圍住她,大聲喊:“就是她!就是她!這個小妹妹打針都沒有哭!”
心心忙抹去剛掉下來的淚珠,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速度之快讓我忍俊不禁??粗鴥蓚€熱情的小姐姐,心心指著墻上的貼紙,告訴姐姐:“你看,這是大象!”
這舉動再一次向我證實了,當我們給孩子不恰當?shù)墓膭顣r,孩子就會藏起真實的感受,去滿足大人的期待。
當然,也有些時候孩子會在這種變相鼓勵的壓力之下,走向另一個方向。
那天,我和心心在公園玩,見到一個四五歲左右的小男孩哆哆嗦嗦地踩著石頭過河。河對面的家長不斷地“鼓勵”孩子:“非常棒!馬上就過來了,我就知道我兒子可以的!加油!踩這邊!”河水不算淺,石頭大小不一,距離間隔得還有些遠,我看見男孩的頭上已滲出了汗水,神情緊張,似乎每一步都要鼓起巨大的勇氣。
終于,在“眾望”之下,他走到了對岸。只見他長吁一口氣,如釋重負,絲毫沒有戰(zhàn)勝困難的驕傲與喜悅。男孩的媽媽重復(fù)著:“我兒子真棒!”爸爸這時提議:“再來一遍怎樣?小男子漢!”
孩子索然無味地搖搖頭,不想再嘗試,他一個人朝著草地那邊走去。父母見男孩提不起任何興趣的狀態(tài),有些發(fā)懵,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么。
或許在小男孩心里,他知道自己并不像父母想的那么棒,他并不勇敢,他會害怕,他也不能確保下一次他會如這般幸運順利過河,萬一落入河里,父母會不會失望呢?為避免這樣的失望,還是不要嘗試了吧。
孩子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F(xiàn)在的父母太明白這個道理,于是我們頻繁地使用“鼓勵”,把它當做包治百病的萬金油,卻不知,這些不顧孩子感受,言過其實的鼓勵暗藏著我們變相的控制,隱約中透露著我們想要孩子做得更好的期待,這本身,就是對孩子的不接納、不信任,所以,它非但不能激起孩子的勇氣和信心,反而拉開了我們與孩子的距離,給他造成壓力,讓他不能成為真實的自己。
這些“鼓勵”并不能稱之為真正的鼓勵。真正的鼓勵讓孩子自信,并促進他對自我的評價。
它是孩子做得不夠好時,我們輕聲并堅定的那句:“你盡了力?!?/p>
它是孩子在幫忙做家務(wù)后,我們真誠的感激:“謝謝你的幫助!”
它是孩子取得成績后,我們由衷地認可:“這個分數(shù)反映了你最近辛勤的努力?!?/p>
它或許僅僅是一句對孩子自我評價的引導(dǎo):“你對你的成果感覺怎么樣?”
這樣的鼓勵是單純的表達,發(fā)自內(nèi)心的尊重與欣賞,也只有這樣的鼓勵才能促使孩子內(nèi)心力量的增長。